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莫讓種地也申遺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8.93K

今年端午節,我同妻子一道去江口鎮安平村睄節。我看到在妻舅鄰居金生家院坪裏擺放着好幾輛小車,覺得很“上鏡”,便拍了下來。農家院坪小車多起來,一方面説明收入高日子好,另一方面也説明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不種地清一色的在外務工經商賺現鈔,逢年過節便開着或坐着小車回家過節渡假“做客”。

莫讓種地也申遺散文

這點真的不假,就拿本人來説,家裏還種着963平方米(1.5畝)水稻田,那是上等的良田啊,三個孩子都在外工作,回家的日子也淨是雙休、節假日,是回家做客的,地裏那繁重勞累的農活是不會叫他們去幹的。再説了,他們有那麼點孝心想幫父母老人減輕點農活的勞頓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自小讀書、畢業後在外工作農活也不會幹啊!每年春耕在即也還是要我本老漢早早起來赤腳下水田去作田繩(打田埂)哩,我毫無怨言,畢竟木有人能代替你啊!哈哈,勞累着快樂着:做一早晨農活回來趕緊吃飯上班去!

農村裏的年輕人都開着小車回家“做客”了,將來,老一輩那個什麼的了,留下的地誰來種呢?不種地,那維繫生命的“卡路里”又從哪裏來呢?工廠裏的流水線能生產出來麼?不能,哪怕科學再怎麼發達,也不能工廠化生產糧食。於是乎,人們便憂慮沉沉了。20XX年4月20日的《XX》9 版就刊登了朱雋的一篇署名文章:《誰來種地,誰來把地種好?》文章説,無論是農業生產經營隊伍,抑或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提供者,其核心都是人。如何穩定住這些人,是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的關鍵;如何提升他們的素質,則是解決“誰來把地種好”的關鍵。如果他們的素質跟不上,創新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甚至建設美好鄉村,都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我沒有什麼高深的精神境界,我只知道,地總的有人去種,千萬不要將種地這門非常大眾化的'“手藝”變成“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遺”對象。呵呵,是麼是“申遺”呢?幸好我去年在南昌培訓時老師給我們講過,知道一點點。“遺”即是指世界遺產。“申遺”即是指世界上國家和地區以某一地區的特殊遺產價值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申請加入世界遺產的行為。申遺成功之後就在世界範圍內引起關注,並接受世界遺產委員會的監督,可受到“世界遺產基金”提供的援助。世界遺產不僅僅是一種理念的傳播與接受,更是一種觀念的更新與提升。珍惜並保護世界遺產,可以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世界遺產地更加對外開放和放開,吸引外商、擴大旅遊的同時也帶來其他消費,拉動世界遺產所在地的經濟效益。

話題扯遠了點,回到目前,關鍵的就是不能耕田作土沒有後續人,不要把“種地”這門賴以生存的寶貴技藝失傳變為“申遺”對象。農村廣闊天地期盼“農才”施展聰明才智、讓廣袤阡陌田野“雄起”“農”的傳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