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回家滿榮久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3.08W

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一篇美文,它是由朋友——飄落的塵寫的博克,題目叫做《小城夜色》。文章以塞外小城——灤平為背景,以小城的最美所在——河邊公園為中心,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由牤牛河、滾水壩、五彩霓虹、音樂噴泉組成的城市景觀,兩岸芳草萋萋、樹影迷離、曲徑通幽、遊人如織,形成了人與自然的完美和諧統一,好一個北國蘇杭,好一個人間天堂!作者以滿腔的熱情,優美的文字,勾畫出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小城夜色,勾起了我對家鄉的無限眷戀,把我思緒帶回到四十年前。

回家滿榮久散文

當年,我曾從灤平經過。一條破舊的馬路,路邊是説不上哪個朝代的舊房子。唯一有印象的就是長途汽車站,溝通全縣的恐怕就是院裏停着的那幾輛汽車了。汽車站肯定不是樓房,出了那扇經常緊閉的大門,沒有幾分鐘就出城了。我乘坐的是從承德開往灤平、又從灤平開往密雲的汽車,經過一路的艱難跋涉,到了一個叫做巴克什營的地方。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山。小時候,常跟老師去野遊,還説是去爬山。可等看到真正的山,才知道山是什麼樣子。再往前走,已經沒有了公路。周圍是連綿起伏的大山,走在腳下的説不上是路,只是人走多了,留下一條車馬人行的痕跡而已。前來接我們的人,牽了一頭毛驢。我跟在大人後邊,對周圍的一切感到新鮮。

經過二十多裏的艱難跋涉,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這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山村,一條無名的小水溝,把村子一分為二,東邊叫東隊,西邊叫西隊。村子的南面,是一條幹涸的河道。這裏即使是夏天,也很難有不斷流淌的河水。全村四十多户人家,多數人住的是草房。這是一種尖頂的房子,房頂用毛草編織而成,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景觀。為數不多的瓦房,是用青磚和石料混合砌築。房頂起脊,用青色的圓瓦覆蓋,有點古色古香。

這裏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民風淳樸。從我踏這個新家的那一刻起,來訪的人就絡繹不絕。人們想知道山外的世界,想聽聽山外的奇聞秩事,想看看我這個山外孩子的模樣。孩子們更是充滿了好奇,他們或是躲在大人的後面,扭扭捏捏;或是趴在窗户上,露出一個個髒兮兮的腦袋,向屋子裏張望。屋子裏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感覺是全村的人都來過了。只有到了這個時候,孩子們才一鬨而入,結識我這個新朋友,分享屬於他們自己的快樂。

這裏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山高路險。説山高路險,是因為這裏地處燕山山脈。著名的大小金山嶺長城,就從不遠的山上經過。連綿起伏的長城,就是山高路險的風向標。在巴克什營境內,有一個叫快活峪的地方,那裏的山非常的高,人走在山路上,就象一隻小動物在半山腰蠕動;腳下,是湍急的河水。河水一個轉彎,留下炕那麼大的一塊地方,種上幾十棵玉米,就是一塊地了。越往溝裏走,道路就越狹窄。據説,有個地方叫扁擔溝,人只能挑着扁擔進去,而不能橫着扁擔出來。

讓我終生難忘的是這裏的貧窮。記得聽人講過一個笑話。説有一個人很愛面子,每天出門時總是穿戴整齊,嘴角泛着油光。如果有人問起,“老哥,吃飯了嗎?”他一定回答,“吃過了。”如果接着再問,“你吃什麼飯啊?”他一定回答,“餃子!”這一天,老哥正在人羣中閒聊,忽見一光屁股小孩,向他跑了過來,嘴裏喊着,“爸爸,爸爸,出事了,快回家!”“啥事?”男人不高興的問。“你擦嘴的肉皮讓貓叼走了!”“那你媽呢?”“我媽在家呢。”孩子回答。“那你媽怎麼不追呢?”“我媽沒褲子!”“那褲子呢?”“那褲子不是讓你穿來了嘛!”説出門沒褲子穿,可能有點誇張。但是,有的人一年四季,只有一條褲子,這不是什麼稀奇。一條褲子,到了秋天,加上個裏兒,那就是夾褲;到了冬天,兩層布間填上棉花,那就是棉褲;我在河北那麼多年,從沒有穿過襯衣、襯褲,甚至沒有穿過棉鞋。

還有比貧窮更可怕的就是飢餓。有一次,我叔叔請我吃飯,桌上只擺了一碗小米飯,那是給我吃的;叔叔吃的是什麼呢?是用已經發黴的高糧糠做成的窩頭。而這樣的高糧糠,還是叔叔通過關係,從公社糧站批來的;三個孩子吃的,是從自留地裏挖出來的土豆。那時候,我經常看到太陽地裏、牆跟下,到處都是大肚子蟈蟈一樣的孩子。後來看到介紹非洲難民的節目,才知道高高隆起的大肚皮,是孩子缺乏營養的最明顯特徵。每年春天,村邊楊樹的葉子都被捋光了。而這種被用來果腹的楊樹葉,非常的苦。直接餵豬,豬都不吃的啊!

正因為飢餓、貧窮,讓我在高中畢業後,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離開。從那時開始,整整四十年過去了。四十年來,我們的國家發生了鉅變。我也從一個翩翩少年,歷經了多少風風雨雨,走到了人生的秋天。在我的身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唯一不變的是鄉音。記得82年畢業設計,我們在天津站問路,遇上一個神奇的老者。他指着我的同學説,“你,是吉林的!”轉身又對我説,“你,是河北的!”這讓驚訝極了!要知道,這個時候,我已經離開河北十年了;女兒上大學,通電話是必不可少的。這讓她的同學非常羨慕,因為她們在電話裏,永遠聽到的是一個動聽的聲音。有同學問她,“你爸爸一定很年輕吧,他的聲音充滿了磁性!”我知道,這不是我的聲音好聽,而是常駐我生命中的鄉音,成了我生命中的最美!

儘管我離開了家鄉,但我的心從未離開過。四十年來,故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作為一個河北人,感到非常的自豪。1992年11月15日,香港特技演員柯受良,駕駛摩托車,成功飛越了金山嶺長城,成為飛長城的.第一人,這個消息讓我激動不已;河北灤平的張百灣鎮,出了一個遠近聞名的周台子。全村480户、1800多人,住進了新穎別緻、風格統一的農家小樓。與學校、商店、辦公樓等歐式風格的建築一起,構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嶄新畫面;多年來,灤平縣依託資源優勢,發展旅遊經濟,發展生態經濟,發展綠色經濟,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可持續發展。到2008年,財政收入達到15.5億元(而我們興安盟,2008年財政收入只有15.4億元)。村村通工程,實現了通水、通電、通路、通廣播電視、通互聯網,從而徹底改變了山區農村“出門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的歷史。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一趟從海拉爾出發,開往呼和浩特的列車,人稱“草原列”。這是一部通往外部世界的列車,也連接着我和家鄉的那份親情。因為,列車從灤平境內通過,經由灤平、虎什哈、古北口、密雲,停靠在北京西直門站。沿途上車、下車的,經常有操着灤平口音的乘客,他們匆匆忙忙、大包小裹,讓我感到非常的親切,有時也有下車看看的衝動。列車轟轟隆隆,從我的家鄉駛過,沿途山川秀麗、河水清澈,那裏有我熟悉的村落,有我曾經讀書的課堂,還有路邊我當年栽下的白楊!四十年過去,故鄉,你還好嗎?

在離開故鄉的日子裏,我時刻牢記:自己是個河北人,是深山裏走出來苦孩子。我的祖祖輩輩,生長在那塊貧瘠的土地上。為了她的自由、民主和解放,灑下了多少汗水和淚水,甚至犧牲了寶貴的生命。作為他們的後代,要永遠保持勞動者的本色,艱苦樸素、吃苦耐勞,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的工作,勤奮刻苦的學習,追求屬於自己的成功,不給家鄉丟臉。

有人説,既然對家鄉是如此的眷戀,為什麼不回去看看呢?我的回答是,在等!因為,我是個完美主義者。就象一罈老酒,經過四十年的沉澱、發酵,對家鄉的感情更加濃厚、醇香;就象久別的戀人,經久的別離化作深深的愛戀,駐留心間的是無限美好;我希望看到的,是家鄉人民經過自己的努力,徹底擺脱了貧窮落後的面貌,展現出一派美麗、富饒、現代的田園風光。我想,過不了多久,這個願望就會實現了。因為,灤平縣巴克什營鎮古城川北邊的那條溝,已經被香港首富李嘉誠買下,開發成旅遊、度假的風景區。當我擺脱了工作的繁忙,有實力、有心情遊覽觀光的時候,當一個現代化、多功能、全方位的旅遊、度假勝地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當我曾經的家以她秀美的英姿迎接八方來客的時候,也就是我該回家的時候了!

我翹首企盼着那一天,我翹首企盼着——回家!我知道,回家的路很長,回家的路很遠,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橫亙着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好在堅冰已經打破,航道已經開通,理想的航船已經揚起風帆。讓我們張開臂膀,以充滿期待的心情,去擁抱家鄉美好的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