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巷陌幽深話凋零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25W

已是農曆四月的天,陰雨和晴日交替的照看着這座舊城,青苔濃濃厚厚的覆蓋着院牆的底部,長出有毒一樣的新綠。陽光偶爾翻過高牆,斜斜的在牆頭塗抹幾塊金燦的亮色,爬牆虎已經騎上牆頭,墜下蓬勃的藤葉,灰綠的舊磚更顯斑駁。巷子不長,但是拐了好幾道彎的,一眼望不到頭,兩側高牆裏原是有人家的,閨房的小姐,櫃上的`帳房,還有剛從碼頭趕貨回鄉的掌櫃。當然,這都是80多年前的舊事了。

巷陌幽深話凋零散文

這是家鄉益陽舊城區裏的一條巷子,一條本是很尋常的巷子。民國或者更早年間建起的內城民宅。益陽這個城市起於東漢,遠古屬荊州。春秋時為楚地,戰國時隸楚黔中郡,公元前221年秦滅楚,立長沙郡,下設益陽等九縣。三國間,益陽是吳蜀兩國的分界,界線為穿城而過的資江河。明為湖廣佈政使司長沙府,直至清末民國初,設行政公署,共和國改公署為地級市。。。這點絮叨的歷史沿革似乎跟當下的我也沒什麼關係。我只是一個遠遊他鄉幾十年的益陽人。

每每回鄉省親,總是會獨自尋至舊城裏那幾條老巷子走一走,看一看,並非為那文藝腔的所謂思古幽情,那是一種令人生厭的矯情,這城市於我沒什麼古之幽情,那點史實是當下官員們在意的所謂文化遺產門臉。於我何干?我只有兒時被外婆撫養時的零碎記憶,有關那時的聲音、視覺、嗅覺記憶。

上世紀七十年代,這些巷子是尋常的,全城有一條沿江貫穿十五里長的麻石街,幼時的清晨總是在各種叫賣聲中喚醒。挑擔而過晶瑩的豆腐腦,三聖殿的錠子糕、三益街的糯米湯圓、鵝羊池的葱油碗糕、東門口的金果坨、南門口的擂茶和卜復興的粉糕。。。晨起的麻石街上蒸汽騰騰 ,店鋪的夥計們忙着卸下門板要開張,褐色的門板,青灰的麻石,喧騰的貨攤,外婆領我穿過街道... ... 構成我至今兒時模糊的景觀記憶。

這幾條巷子兩側據説是當年的幾户大地主的家院,1949年後被自願的上繳充公,住進了翻身做主的人民,當然,如不自願上繳,人民的專政就順理成章了。

30多年過去,不知哪年,那條貫城而過的麻石街已被拆除,鋪上了水泥,以示社會主義新貌,而舊城裏大片清末民初的宅院民樓業已年久失修的腐爛、衰敗下去,連強拆都用不上,自生也就自滅了。最近聽説這一片要被政府徵用開發了,看來這最後的幾條老巷子也該壽終正寢了,抓緊時間來拍點照片,未來可以跟兒女們説説父親曾見過一些這樣的景觀。

忽然想起今天好像還是五四朋友圈裏各種分享的紀念圖文,彷彿青年們的熱血又被喚醒。所幸益陽城不是北平城,如果當年的學生是在這裏起事,那這條巷子的宅院難免像趙家樓一般遭殃被焚,所謂革命成功之時,世道尤為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