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古水長情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3.2W

古水長情散文

無數次在腦海裏構想着古鎮的容顏,魂裏夢裏。未曾親見,已知一個“古”字把小鎮的魂靈和韻致和盤托出,有着風情萬種的古意,欲説還休。

嚮往伸出了長長的觸角,觸到了鳳凰古城、江南周莊和烏鎮,任目光撫摸青磚黛瓦,任足音踏和曲水長橋,任心靈抵達和駐足。

嚮往中,北方那個古香古色的水鎮以其素雅的水韻風姿吸引了我的目光,抓牢了我的心。

造訪她的時候,冒雨兼程。車窗外,雨的簾,雨的霧,暈染着青山,那些綠意滴着水,閃着亮。幾曲幾彎,數不清,行程有了山迴路轉的情趣。車內的雙親,目光一直留連在漫山的綠,臉上滿是怡然和滿足。他們見慣了熟悉的土地莊稼,熟悉的平原曠野,沿途的異鄉之景給了他們莫大的新奇。

到達古北水鎮時,一路上不停歇的雨像被施了魔法般消失得沒了蹤影。小鎮經過了雨水的沖洗,鮮亮清新,如同浴後新粧的鄰家女孩。

初夏的古水有着撩人的綠。這綠攀附着,爬在青一色的磚牆上,越牆上房,有一種凌空生長的態勢。滿目盡綠的爬山虎,與青磚青瓦青石有着默契而渾然的搭配,裝點了水鎮,素樸中多了幾分雅緻和清新,成為水鎮一道別致的風景。風景中有一點點精緻的點綴,那是酒肆和旅舍門口懸掛着的紅燈籠,頗有一份“萬綠叢中一點紅”的驚喜。

雨後,遊人尚少。有一種走在戴望舒《雨巷》的感覺。寂靜悠長,青石板鋪就的小路,潔淨無塵。小橋,曲水,演繹着説不盡的小鎮風情。靜止的橋,流動的水,還有無數來往的過客,水鎮在迎來送往中,竟是如此的安穩恬靜。踏上一座座橋,臨水照影,影中總有一種與舊時光相遇的怦然心動。一個個小小店鋪,鑲嵌在水岸橋邊,倒影隨着水的波紋慢慢漾開遠去,而後又歸於沉靜,倒與正,平分秋色。在店鋪與店鋪間行走,駐足,散慢隨意,把時光拉成了長長的絲線。母親一直走在我的視線裏,一輩子精緻小心,走路從來都是小心翼翼,多了幾分自我保護的意識。倒是父親,一不小心,就不見人影。我總得前後張望,尋着他時,原來是拿着手機拍下那些新奇的景象。一輩子,一直像個孩子,那份新奇新鮮感總是超越常人。手機裏的照片是回村炫耀的資本,我都能想像他和老叔炫耀時的神態和語氣。

兩扇敞開的木門,把我們引進了昔日八旗子弟的居所。門中有門,院中套院,一個時代的繁華與沒落,在這裏浮現與隱匿。箇中滋味誰人又能説得清?流水的歲月,荏苒的光陰,古屋以緘默的姿態靜靜地駐守着。一把把銅鎖,鎖住了往昔的故事,透過那些斑駁、殘破的窗格,人們試圖去窺探些什麼,卻又一無所獲。抬眼望上去,黝黑的檐柱上纏繞着別院爬過來的綠葉,雨後的天空現出了縷縷新藍。

山頂教堂,使古北水鎮有了中西合璧的.特點。教堂外,有仿製的鋼琴和木製馬車,角落裏栽植着各色的小菊花,裝點着莊嚴肅穆的氛圍,教堂正對着十字架,更增了幾分神聖。站在教堂外的平台處,遠眺俯瞰,錯落有致着古鎮的民居,與綠植間以曲水潺湲,匯成一條綠色的絲帶。那個戲台,就是在這裏闖進父親的視線的。

下山時,父親遠遠地超過我們,近乎垂直的台階,讓我們對70多歲的父親非常擔心。等我們走到石板路時,他早沒了蹤跡。順着戲台尋了去,他正站在台下全神貫注地拍照。《四郎探母》中經典唱段,演員有板有眼抑揚頓挫地演唱,四郎思母心切傳達得淋漓盡致。父親沉醉其中,張着嘴小聲地跟唱着,臉上遍佈着洋洋自得。

在返回的水路旁的標牌上,父親發現了“皮影戲館”,便又開始了他的大步流星。館內的皮影製品,精彩紛呈,色彩斑斕。吸引父親的還是即將開始的皮影戲。白鶴大戰蛇精,僅僅是20分鐘,驢皮製成的白鶴和粗壯的蛇精,經了皮影藝人表演,展開一場鏖戰。結果是意料中的,欣賞的是藝人的技藝。父親在我前兩排坐着,一動不動,身心沉浸在屏幕上的表演中。

這樣親臨演唱現場,似乎還是幾十年前。夏日炎熱的夜晚,夜色漸濃時,村小學校的操場上空,燈火通明,尖聲厲氣地演唱,打破了夜的寂靜。來自小縣城裏蹩腳的演唱者,給勞累了多時的村民帶來一場有着泥土氣味的家鄉戲。那時候,父親抽着旱煙,坐在小凳上,也如今日這般陶醉。

緩慢地行走,一家四口,在這北方的水鎮。它雖然是烏鎮的仿版,雖然充斥着太多的商業的氣息,但他依然給了我行走在舊時光的感覺。有多久沒這樣陪伴父母,或者被父母陪伴過。恍惚回到了童年,大火炕上,一家幾口,流淌不盡的暖意温情。還有故鄉的戲台。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