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鹽河春韻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03W

一、鹽河的春雨

鹽河春韻散文

如果你想看春雨,就來鹽河吧。鹽河的春雨温潤綿長,沁人心脾。

猴年開局,氣温似乎有點不大尋常,像猴子的脾性,忽冷忽熱,從零下15°c的極度嚴寒,快速上升到攝氏26°c的暴熱,打亂了節氣的正常變化,也打亂了人們按部就班的生活節奏,剛剛把所有能禦寒的衣服裹在身上,一轉眼,又迫不及待地褪去全部的臃腫,只穿單衣薄衫甩着膀子,連一個簡單的過度都沒有。

這樣急遽變化的氣候,驚險刺激,如同坐過山車,但興奮之後,是疲倦,是無所適從,是身體的種種不適。

幸虧,有了這場及時調和的春雨。

雨是半夜開始下的,落在房頂的瓦片上,“噗噗”有聲。想起詩人杜甫《春夜喜雨》的詩,這場春雨雖然也在夜裏來,卻沒有風的陪伴。好像一個人輕手輕腳,宛若小貓的腳掂過瓦片;像是温文儒雅的君子輕釦門環,想告訴有心的人:今夜,我來了。

很想去看看春雨中鹽河的樣子,於是,就起了個大早,撐着傘,頂着春雨奔向鹽河去了。

清晨,煙雨濛濛的鹽河靜默得像是一幅水墨畫,立在河邊,有那麼一刻,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生在何時,這幅山水畫好像在哪裏見過,似曾相識,是居然的《溪山蘭若》?是趙孟頫的《水村圖》?是郭熙的《早春》?以前只能在畫冊上欣賞的文人畫家的作品,現在真真切切地就呈現在眼前。

沿着鹽河邊的甬道走,雨點不離不棄地跟着,在傘頂上啪啪噠噠響着,旁邊的河面像是一塊偌大的顯示屏,無數個雨點在歡快地跳躍,像詩,一行一行,你靜心去讀,總也讀不完,那河面有多長,那詩就有多長。甬道邊的樹林比平時更加幽靜,幽靜得只有春雨滴落的'聲響。早幾天還裸露的地面已經是青草茸茸,有不知名的小花點綴其中,紅的、黃的、紫的,五彩斑斕,鮮豔漂亮。多情的春雨是不會忘記它們的,雨水捱過撫摸它們的頭,淅淅瀝瀝的。宋朝詩人楊萬里有《芭蕉雨》的詩,是描寫秋雨觸打芭蕉的:“芭蕉得雨便欣然,終夜作聲清更妍。細聲巧學蠅觸紙,大聲鏘若山落泉。三點五點俱可聽,萬籟不生秋夕靜。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風收卻雨即休。”詩寫得形象生動,只是秋風秋雨愁煞人,增添了詩人無限的落寞,恨不能西風能把雨停住,它沒有這春雨敲打春天的清脆悦耳聲音,像少男少女的郎朗笑聲,充滿了無限的希望。

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這雨聲始終陪伴在身邊,雨水洗過的鹽河,比以前更靚麗了,甬道、護欄、路燈一塵不染。河邊的樹是人工栽植的各種景觀樹,雖然高低不同,但都顯得乾乾淨淨、清清爽爽。半人高的石蠟樹葉上沾着點點雨滴,欲滴未滴。這些樹彷彿還沒有從春夢中醒來,睡眼惺忪的樣子。

抬望眼去,鹽河那邊,是一大片青鬱郁的麥野,因為離得遠,看不清細細的雨線,那細雨已經幻化成迷濛的霧嵐,煙雨迷濛中有農人忙碌的身影,他們要趁這知時節的好雨,要把追青的化肥撒下去。人勤春早,他們立在輕蒙細籠的春雨裏,立在碧綠無際的田野裏,播撒着汗水,播撒着希望。

“春雨貴如油。”這場春雨如甘霖,滋養了久旱的大地,對鹽河畔的農人來説實在是一場難得的及時雨。

二、張店老鹽河

到張店鎮採風,印象最深的就是老鹽河。

4月29日,縣內的文友應張店小學高校長之邀,組織14人赴張店鎮採風。張店是歷史古鎮,又是革命老區,境內河流縱橫,民風淳樸,景色怡人,早就嚮往了,今承校長相邀,又有主席領隊,焉有不去之理?

那天下午,春和景明,陽光煦暖,文友們步履輕鬆、神清氣爽。這樣的春光春色,最適宜滋養乾涸的心田,也最讓人記得這景色的好、這羣文友的好、這日子的好。

還沒走近張店小學,就傳來了學生琅琅的讀書聲,高校長、宋主任早就在校門口迎接了,大家輕手輕腳,生怕打攪用心苦讀的孩子,悄悄來到二層辦公樓上,坐下,聽高校長、宋主任介紹張店的歷史人文、自然景觀和張店的鹽河。説到激動處,高校長突然站起來,説我們學校就緊貼鹽河邊。果然,站在辦公樓的走廊上,西望,鹽河如一條碧綠的綢帶飄在眼前,一座東西走向的彩虹橋,橫卧鹽河之上。大橋取名“便民橋”,雖沒有詩情畫意,卻暖人心扉。

接着,大家隨高校長、宋主任走上了大橋,看鹽河裏來來往往忙碌的貨船,看河兩邊葱鬱的樹木,紛紛拿出手機取景拍照。高校長説,這是新鹽河,時間不長,是適應現代繁忙貨物運輸後開挖的,西邊還有一段老鹽河,是原先的河道,現在很少走運輸船了,還保留原汁原味的景色。為讓大家玩得盡興,細心的高校長還專門找來一隻渡船帶大家去遊覽。

在新鹽河和老鹽河之間,是一條長50多米的張店老街。高校長説,老街原來比較長,開挖新鹽河時,大部分人家都搬遷到河東去了,只留下這一截承載着古鎮的記憶。老街兩邊房屋一律泥牆灰瓦,只有幾户有人居住,餘者皆屋門緊鎖、牆體斑駁,有幾家屋牆已經傾塌,草從坍塌的磚瓦間鑽出,瘋瘋地覆蓋着。一河之隔,兩種景象,彷彿穿越時間的隧道,感受着古鎮的今天和昨日。

一條渡船靜靜地泊在老鹽河碼頭,大家魚貫上船。馬達聲聲,載着我們向老鹽河更深處漫溯。和新鹽河船來船往相比,老鹽河顯得寧靜、安詳,像一位經歷太多世事滄桑的老人,平和地度着日月時光。機船“突突”地響起來劃開墨綠的水面,激起層層白白的浪花湧向岸邊,心頭也隨之泛起浪花朵朵。

目光所觸,皆是綠色,水草是探頭探腦的綠,蘆葦是尖尖細細的綠,樹木是枝枝椏椏的綠,河堤是滿坡滿坎的綠,河水是潑來灑來的綠。綠的世界裏,就生了一份清靜,就有了一份舒緩,最宜將一顆騷動的心安放。水鳥不聲不響地在河邊覓食,蜻蜓安安靜靜停留在蘆葦葉上,岸邊的老人不疾不徐忙着農活,樹影后的農舍,依着老鹽河,散散落落,若隱若現。看着這靜美如畫的景色,我的心裏似乎也貯着一片純淨的綠。

此刻,耳邊似乎響起黃耀明的歌聲:“滴翠飛紅香風撲面,醉春色冉冉露笑顏,山光水影萬化千變,無限情悄悄落人間,良辰美景似水流年,想無限旖旎風光,怕蕩在水中央......”眼前這景、這水、這人家、這原生態的美,是大自然無償賜予人類的,可我心中隱隱有一絲愧疚感,我們的紛紛擾攘,以及帶來的俗世的塵埃,對這純淨的老鹽河,有沒有一種褻瀆?

還好,老鹽河並不太長,彎了幾道彎,就是高高大大的河閘,就是熙熙攘攘等待過閘的船民。他們從新開的鹽河那邊來,是否知道這邊還有一條老鹽河,以及老鹽河的靜和美?

我們是知道的,但也不敢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