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今昔火把節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3.31W

農曆六月二十四,彝族人傳統的節日,不僅彝人隆重歡慶,其他族人也以各種方式慶祝,慶祝這越來越紅紅火火的日子。

今昔火把節散文

因為離家較遠和工作的關係,在告訴父母今年不能回家與他們同慶火把節後,妻子便忙開了,逛菜場,進商店,下廚房,忙活了一天,總算把幾樣她認為是“拿手菜”的菜餚端上了桌,硬是把我這個“大廚”晾在一旁。

其實,菜餚只是比平時多一兩個、好一點而已,現在生活蒸蒸日上,每天似乎都在過節。吃什麼?吃好一點和吃壞一點倒無所謂了,重要的是享受節日裏那濃濃的氛圍,甚至有的人提出了“節日素食”的理念。

面對一大桌菜餚,妻吃的滿頭大汗,嘴裏直説“過癮”不時的往我碗裏夾菜,見我興致低落,裝作生氣:“我做的菜就那麼不好吃嗎?愛吃不吃?”然後把菜夾到她碗裏,臉朝一邊去了,故意做着滑稽的吃相。我不禁大笑,飯差點從嘴裏噴出來,連忙灌了一大口酒下去。

我在想,怎麼父母不在身邊這節日就少了些味道,多了一份回憶中綿延的幸福。

火把節於我而言即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我並沒有在真正的彝族家裏慶祝過節日,對火把節的真正寓意、由來等並不清楚。熟悉的是火把節陪伴我渡過了許多幸福的時光,享受了濃濃的親情,更感受到了父愛、母愛的偉大。

那時候,山村貧窮落後,生活艱辛,物質匱乏。但為了過一個像樣的火把節,父母親總是像變魔法一樣,把平時桌上的玉米飯、素菜餚換成了噴香可口的白米飯、臘肉燉雞肉,或其它更好的東西。只等奶奶、外公(爺爺、外婆已逝世)“駕”到,一大家子人就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的吃喝起來。

父親喜歡喝一點酒,也只這天他才痛快的喝一次酒,我們吃飯時,他就邊喝酒邊看我們吃,偶爾吃上一兩塊肥肉,有時還會給我們講故事,等我們吃飽喝夠,他和母親才真正吃起來,母親先前要喂好年幼的弟弟。

就是在這樣的節日裏,有時候還是僧多粥少,我們姐弟六人除兩個年幼的弟弟外都很懂事,總是把好的讓給奶奶、外公和弟弟,但奶奶、外公又把菜往我們碗裏夾,大家就這樣“游擊戰”似的吃着,但心裏是暖融融的。後來還是聰明的父親解決了“尷尬”的吃法,他根據雞肉的性質和人的年齡把雞肉分到每個人,雞腿自然分給弟弟,雞肝、雞白肉等分給奶奶、外公,剩下的就根據愛好分配了。而父母親則把最差的留給自己,甚至還會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不知不覺轉移到我們的碗裏。而父親卻總不吃雞肉,只喜歡吃肥肉和喝酒。

飯後,就會有來串門的人,大家就坐在火塘旁嘮嘮嗑、話話家常,接受撒火把人的祝福和瞬間火光的洗禮,讓火光帶走所有的災難,燃起新的希望,祁禱以後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當然,最快樂的莫過於我們孩子,等不及夜幕完全黑透,就迫不及待的拿出火把和松香,在每間房裏,房前屋後,豬、牛圈裏撒開了,學着大人的樣子,口中唸唸有詞,一把松香撒出,火把外焰上瞬間騰起一團火光,煞是壯觀。

為這火把外焰上瞬間騰起的一團團火光,我們已等待了好多天,親自採好松香和火把。採松香的過程是辛苦的,要到山上松樹林裏尋找半腐化的老松樹根,取回家來焙乾,然後在火把節這天把它磨成粉末備用;火把相對好找,只要到荒山地裏取一些幹青蒿杆(或把竹子破細)捆紮成一定大小就可以了。

火把節裏,父母潛移默化的教會我謙讓、尊老愛幼的品質,享受着火光裏那份天真活潑盡情揮灑的幸福,讓我知道幸福的種種。我就在一年又一年的火光中逐漸成長,慢慢的走出大山,走出我艱辛而又幸福的童年,山村的生活也在一年比一年稀少的火光中越來越紅火起來。

現代文明闖進了大山深處的故鄉,火把節日裏的菜餚應有盡有,慶祝樣式多樣,那充滿着種種安全隱患的火把外焰上瞬間騰起的團團火光消逝了,但大家的心是快樂的、幸福的。

今夜,我坐在書房裏,一杯苦茶,幾頁信箋,聆聽窗外沙沙雨聲,筆走書箋,憶苦思甜,憶古惜今,展望未來,慶祝火把節之夜。

只是,在我落筆時,腦海瞬間閃過一幅畫面:就在我參加工作那年的火把節,全家團聚,菜香人和,杯來杯往,從不吃雞肉的父親吃起了雞肉,母親説其實父親最愛吃雞肉,從不叫我喝酒的父親第一次向我敬起酒,他説他最大的願望我為他實現了,以後的日子有奔頭了……

眼角再次湧出淚水,原來父愛也可以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