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帶着母親去爬山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1.54W

兒子喜歡爬山,國慶長假,他提議去離家不遠的蓮花山,我欣然應諾,自然心裏想到了母親,因為每次對母親説出門遊玩,母親總是高興地説一個字:去!

帶着母親去爬山散文

母親今年七十有八,身體還算硬朗,但已患“三高”多年,天天靠幾粒小藥丸來降低“三高”指標。想起七年前母親的那次大病,或許是母親前世修來的福分,閻王爺生生地把母親還給了我們。

重新從死亡線上掙扎過來的母親,生命力似乎更加堅韌了,性格更加豁達了。

母親大字不識一個,連自己的名字認不得寫不出,可母親骨子裏的樸素、堅韌、善良,讓我一生敬畏並受用無窮。

一大早起牀洗漱完畢,與兒子吃過早餐,徑直驅車奔向母親那裏。母親獨居多年,每次我們兄姊三人懇切地要求母親與我們住在一起,母親總是找着各種理由搪塞。我知道,善良的母親不願打攪我們的生活,不願給我們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我們只好作罷。

到達母親住所,提醒着母親帶上藥和證件,母親興致滿滿地答着:“都裝好了!”

下了高速,入鄉間小路,打開車窗,頓覺涼風習習。天空瓦藍,白雲悠然,視野開闊,沃野百里,恍惚間回到了兒時在家鄉田野裏肆意奔跑的少年時光……

前方不遠處,山連山,峯連峯,蜿蜒疊嶂,蒼翠欲滴,想必就是蓮花山了。

循着導航,到達了山腳下的停車場。兒子竟睡了一路,叫醒兒子下了車,領着母親,沿着景區小路尋找着入口。

買上票,進入景區。雖是旅遊旺季,這裏的遊人顯然比聞名遐邇的大景區少得多。拿着門票,看着景區的簡介與介紹,知道蓮花山享有“觀音勝景,北方普陀”的美譽,是中國北方最大的觀音道場,齊魯第一佛教名山,秦始皇東巡曾駐蹕於此,漢武帝也巡幸蓮花山,求仙訪道,建離宮、築侯城,留下了眾多遺蹟和傳説。

給母親支上準備好的伸縮枴杖,沿着菩提大道來到了觀音院。母親逢廟必進,逢像必拜,如此的佛教場所必是母親心中的聖地。

站在母親身後望着母親虔誠地跪拜,母親嘴裏唸唸有詞,想必是心中希望菩薩保佑自己的子女幸福美滿、平平安安。

跪拜完畢,母親照例從包中取出些小錢給菩薩奉上香火錢。

繼續沿着上山的中路向前走着。兒子喜山,精力十足地跑在前面,我卻不敢怠慢,形影不離地跟在母親的屁股後面。

到了通天河,一架繩索吊橋出現了眼前。望着晃晃悠悠的橋,母親有些害怕,我鼓勵着母親,接過她手裏的枴杖,讓她雙手扶住扶手。我攙扶着母親向前蠕動着,安安穩穩地渡過了橋。

山路崎嶇,台階錯落有致,每處的台階經過人工修整,還算規整。我勸母親休息一會兒,母親説:“慢些走吧,一歇息就沒勁了。”望着路邊台階旁休息的遊人,心底裏讚歎母親的精神頭!

護着母親向前走着,忽聽身後“噗通”一聲,隨即小孩的哭聲響起,回頭一望,一小孩被台階前的一塊凸起的石塊絆倒了,母親趕緊回身彎腰想扶起孩子,我連忙擋住母親,去幫母親扶起小孩。

我無暇顧及兩邊的風景,中途勸説母親小憩了一會兒,喝了點水,不多一會兒就來到了索道乘坐處。兒子説要爬上去,我知道母親坐過幾次索道,就讓母親自己坐上去,母親爽快地答應着,從包裏掏出一百元錢給我,我故作生氣地推搡回去,只聽着母親嘟囔着:“你現在困難……”我轉身徑直走向窗口,拿出了手機,為母親買了往返的索道票。

囑咐好母親應注意的事項,叮嚀母親出站後在出站口找個地方坐着等我們,我和兒子就沿着山路走去了。

一路上我不住地擔心着母親,每走一段路就掏出手機給母親打電話,問聲狀況。我和兒子奮力地爬着山路,近兩小時的山路,我倆只用了一小時就到了索道終點處,見到安然無恙的母親,我急切地問母親感受,母親高興地回道:“沒事兒,就是太快了有點暈。”

我們繼續向前走着,中午時分到達了雲谷寺。飢腸轆轆的,我提議去寺旁唯一的一座飯店就餐,母親説還不餓,我曉得母親是擔心飯貴捨不得。我執意走進飯店,找了個空座,安排母親和兒子坐下,隨了母親的意思要了三碗麪,偷偷地要了兩碟小菜,不敢多要,害怕母親吃得不順心。母親困苦節儉了一輩子,總是勸我不要浪費。

飯畢,小憩了一會兒,繼續前行。來到彌勒殿前,望着高聳的台階,問了問身邊返回的遊人,穿過大殿山頂就不遠了,那裏有玻璃棧道。

母親説不願爬了,在這裏等着我們,讓我和兒子上去。我也擔心母親的體力,享受不了玻璃棧道的驚險,只好囑咐好母親在指定的地方等着我們,母親答應着。

隨即我與兒子馬不停蹄地拾級而上,穿人羣,過棧橋,體驗玻璃橋的刺激驚險,接着又一溜煙來到西峯玻璃棧橋的觀景台。扶欄遠眺,奇峯列陣,疊嶂峯翠,美景盡收眼底。

心中掛念着母親,不敢逗留許久,原路下山折回。快到彌勒殿時,看到景區的指示牌寫着“北天門”。時間尚早,意猶未盡的我蠢蠢欲動,隨即與山下的母親通了電話報了平安,放心地帶着兒子沿着指示牌方向爬去。

相比人頭攢動的木棧道景點,這裏倒是清淨了許多。登上山頂,一處突兀高聳的石峯展現在眼前。爬上峯頂,驚奇地發現一所圓形石屋廢墟,地基還完整,倒塌的石塊散落在周圍,並且有燃燒過的痕跡。旁邊還有一處不規整的石桌石凳,尋摸一週也沒發現任何的指示文字標識。

真想在這裏多待會兒,探究這裏曾發生過的事情,揭開歷史塵封的面紗。“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想起餘先生的'這句話,人生何嘗不需要點“廢墟精神”?廢墟是頓悟,廢墟是昨天,更是今天及明天的開始。

諾大的石峯就只有我和兒子,與山下熱鬧的景區相比這裏似乎荒涼落寞了許多。兒子站在石牆上,我被牆上游人壘的祝福石塔吸引了,隨手拾起幾塊石塊壘在上面。遠遠望去,像極了秦皇漢武帝頭戴冕旒帽、身披朝服、拱手祭天的形象,嘴裏不住地稱讚着兒子的神來之筆。

望着山下綠水環繞,宮殿林立,蒼松翠柏,點綴着蓮花聖山,心中想着陶潛的達觀與愜意,塵世中一切的糾纏與不快,名利與掙扎,瞬間都成了雲煙。心中頓覺暢然,隨即躺在腳下巨大的石頭上,仰望藍天,發現三朵白雲從小到大,一字排開,悠哉地飄着。我忽覺,這白雲何嘗不是我們三人?母親的大愛與無私造就了我,而我又影響成就着兒子,脈脈相承,永恆不絕。

我站在山上看風景,山下的母親在看我;天空裝飾了我的夢,母親才是最美的風景!

想罷,爬起叫上兒子,不顧疲勞,一路小跑,與母親匯合。

遠遠地望見母親,見到母親,母親的一句累不累,徹底摧毀了我堅硬的外殼,眼睛濕潤,扭頭望向別處,不敢迎視母親那温柔的目光……

稍作停頓,我攙扶着母親往山下走去。

在即將到達下山索道入口,看到一處分岔口,景區指示牌上寫着“南天門”。感覺母親有些遊興未盡,就領着母親與兒子向前遊覽,沒成想,與索道越來越遠了,問了問上來的遊客,此道也能下山。已經給母親買了雙程的索道票,母親説:“不回去坐索道了,回去上山更累。”

過聖水瓶,登南天門,下十八盤,過快活二里,看着母親高興的樣子,我甚感欣慰。

此路人煙稀少,台階突兀,道路狹窄,有些路段還沒有台階,怪石凸起,我未敢懈怠,一路小心翼翼地攙扶着母親,年近耄耋之齡的母親竟然毫不費力地走完了全程,倒是兒子嘟囔了一句:“真有點累啊!”我嗔怒地回了他一句:“你還累?你奶奶還沒説累呢!”

母親聽罷,開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