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書倚長廊的短文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49W

立意的高下決定着文章的優劣。唐代詩人杜牧説:“以意勝者,辭愈樸而文愈高;意不勝者,辭愈華而文愈鄙。”由此可見立意高遠的重要性。相同的題材,由於立意的高下不同,文章的品味格調也大不相同。立意高的文章往往能洞察生活現象背後的本質,反映事物的客觀規律,折射時代和社會的影子,並在文中顯露出健康高尚的情趣。

書倚長廊的短文散文

書房裏書桌緊靠着窗,窗外有一脈流水,一帶長廊。澤國潤意濃重,風敲鐵馬、雨涼檐角本是常事,只是此際總擾得人心潮迭起,難以靜心讀書,這是一大弊端。但有時案上斜倚着一兩本書,遠觀便似倚着長廊一般,倒也橫生野趣。

很小的時候,倚着長廊的常是《雅舍小品》,此書把書房平白襯出幾分“雅舍”之意來,只是不喜雅舍的蚊縈鼠繞,懵懵懂懂便將書房命名為“無害雅舍”。如今回想,只覺啼笑皆非。就這般過了些年月後,大約有敗窗風咽之景薰陶的緣故,又有些神往起“獨自一個硬硬朗朗到菜圃看一畦蘿蔔白菜”,可惜身邊土地多是水泥柏油,只好在樓上遠眺長廊前的那一片可憐綠意。

後來想想,當初如是做法,若梁實秋泉下有知,怕是也要撰文譏諷一番。梁實秋的文章對國人能有一種奇特的吸引力,也正是因為這種文化自覺性,使得他的筆在傳統的墨裏浸淫頗久。只是這種底藴歷經歲月動盪,在國人身上早已難覓蹤跡,世俗的日漸浮躁和沉淪,使得人們已不需要也不願意再由這種傲然風骨鑄就身軀,即使這種風骨在骨髓深處星火猶存。“美上之情感漓,明敏之思想失。”魯迅與梁實秋生前鼻子對不上眼睛,兩人的作品卻是相互最好的註解,只是因為兩人都有一顆赤子之心罷了,二人泉下若知,不知是否會相視而嘻。

後來這位置常常為《悲劇的'誕生》所佔據。青年尼采字裏行間流淌着的詩與火,對彼時在“他日水雲身”“亂蛩疏雨裏”之中掙扎着枯萎着的我是一劑猛藥。也是在那個時候。長廊開始整修,刺耳的施工聲不像人一樣有着工作時間限定,只會不知好歹地鼓譟着耳膜。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誠如狄更斯所説。尼采的時代是一個價值重估的時代,我所處的時代亦然。僅僅懷着一種狂熱的亢奮和巨大的歷史興趣,我在過去的著作堆裏翻尋着自己的根。這種對文化蒐集匯攏、竭澤而漁的求知形象,即使有幼稚輕薄的我的臆想成分在內,也同樣是飢腸轆轆的現代文明的真實映照。幸好在尼采噴薄的熱情下,還有弗洛伊德、海德格爾、雅斯貝爾斯等等等等的影子,這整條智慧的洪流,化解了我不諳世事時淺薄的思考和周圍鼓譟的施工聲,上善若水。

再後來.我開始狂妄地蔑視起現代散文窄小的格局,厭煩起存在主義煩瑣的框架,終於又回到了古人的殘山剩水中去。案上倚着長廊的,換成了《水雲樓詩詞箋註》。

很難想象蔣春霖這位比肩唐宋的大家距今不過三百年,卻又罕有人知。“但紅橋風雨,梅花開落空營”的那一份秀豔,賞了摒棄“思無邪”的現代社會一記響亮的耳光。我於疏蓬淡月裏,看着他在滄海橫流的咸豐兵變裏艱難跋涉,嘔出一口口春風杜鵑血,筆下成湖秋水中全是一個文人僅以自矜的風骨,倚着窗外已軟了脊背,綴滿俗氣霓燈的長廊,中間像是沒了三百年的時光。

不知“便秋風、難問蓴鱸”的他,生在如今是否還會有“不是吾廬”之歎?已無戰亂兵戈之虞的當下卻丟失了精神家園,前者讓人“可憐愁滿江南北”,後者讓“老紅吹盡春無力”,甚至會是連這句話都吟不出的詩情憔悴。在掩去浮華字面後,詞句之間都是蔣春霖的個人哲學,以及對喪失了“歸處”的終極追問,有着令人驚異的歷史自覺性。

到現在,案上已極少倚書了,哪怕積澱了千年的時光,也抵不過長廊媚俗的侵襲,到底人還是要經世事的,只是曾放在案上的書,煉出的是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