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龍門石窟散文遊記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1.13W

導語: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龍門石窟散文遊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龍門石窟散文遊記

龍門石窟散文遊記(一)

龍門山隔着伊水與香山相望,兩山環抱伊水,大有雙龍戲水之勢。龍門石窟便是這雙龍的點睛之筆。

我漫步在伊水兩岸,細細品讀龍門那滄桑的味道。龍門二十品、香山寺、奉先寺一顆顆華夏文明的明星高懸在龍門石窟這星盤之上,分外耀眼。

漫步江邊,循着那一幅幅精美絕倫的壁畫,隨着那一座座巧奪天工的雕塑,終是見到了那令人神往的盧舍那大佛。

盧舍那大佛盤坐在蓮花台之上,頭頂一片佛光環繞,仿若七彩祥雲,面相莊嚴,似嗔非嗔,似笑非笑,就是那般平和,又隱約能看出一絲慈祥,全身環繞着一股王者之氣,説是依照着武則天的相貌雕成的,也算是有依有據。大佛的頭頂上的髮髻呈波紋狀,似一層一層的小波浪壘成的,層次分明,陽光照耀下,隱約之間還能看見絲絲秀髮在舞動;頭頂一圈一圈的髮髻又似一顆一顆的星辰,光彩照人。

人們注視着大佛,大佛也俯視着人們。

大佛那古井不波的眼睛裏看不出一絲情感,大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意味,似大徹大悟後的解脱,又如赤子之心的無謂。看着那雙眼,我的心似乎也平靜了下來,彷彿明白了什麼。

那眸子是永恆的空靈。

走出奉先寺,我依舊不捨地回首瞻仰那世人敬仰的大佛,那眼神,似一朵花綻放在我的心田。我淡淡一笑,拂塵而去。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換今生匆匆一瞥。而這次驚豔的回眸,卻換來了一絲感悟。遇事不用故作冷靜,也不用太過焦慮,只要懷着一顆赤子之心,足矣。

夕陽隱去,放舟伊水,碧波盪漾着孤舟,我的心也如這小舟一般,搖曳,搖曳。

龍門石窟散文遊記(二)

每次的旅行都是説走就走,沒有計劃行程,也不會刻意安排時間,要的就是這份自由和不羈。旅行本就是一種修行,是一種對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拓展和充實,將一顆俗世的心放逐於天地間,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待行滿歸來,除去美景之後的那份歡樂,剩下的餘温便是見過眾生後內心清澈的自己,一個誠然對天地有所敬仰的自己。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初聽這首詩,覺得寫這詩的人,呵!真是牛氣,眼中心裏唯有牡丹,將之譽為國色,想來定是十分高貴驚豔。也或許是因為這首詩,從此,世人眼中的牡丹憑添了幾分高貴之氣,高貴到這牡丹之都的名號都要蓋過它十三朝古都的名頭了。

下高鐵後的第一站到達同聞名於洛陽市的龍門石窟,龍門石窟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自然不言而喻。然而,我並非一個考古學家,也不是一個對佛教文化有所崇拜和研究的人,對於這些文化取向,我向來不會中意於此。若不是該處藏身於山水之中,風景旖旎,我斷然是不會來的,縱使它是多麼得巧奪天工,多麼的雄奇壯麗,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許是這裏的山水因為龍門石窟這四個字而顯山漏水;或是龍門石窟因為這裏山清水秀而更加神祕;亦或是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但這些對我而言都不重要,因為我並不在乎山水之道的文化價值,也不會去欣賞歷史遺蹟的風景如何,我只在乎身處此處的我是一個最真實的我,最想要在這山水之中放逐內心的我,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這份簡單最是難能可貴……

夜裏的洛陽城下了一場應景的小雨,翌日清晨,雨過天晴,帶着對國色天香的悸動,起身前往尚未敗盡的牡丹花園。洛陽的牡丹花園實在太多,一番糾結之後,最終於洛陽國花園中與之邂逅。

雨後的牡丹花似清水出芙蓉般的嬌嬌欲滴,清豔動人,不聞此花香,但見此花豔。花雖不如盛開時期開的`爭奇鬥豔,但蜻蜓點水式的開法在一片花海中更加顯得遺世獨立,清絕高貴,花瓣上飽含着幾滴小水珠,蜜蜂徘徊在周圍,愈加生氣十足。昨日被雨打落的花瓣零零落落的分散在泥土裏,怕是隻有香如故,詩如昨了吧:

天街小雨潤如酥,國色倒鈎小銀珠。花開時節動京城,花落時節詩滿都……

讓花繼續在洛陽城裏盛開,讓詩不斷在洛陽城中傳誦,哪裏來的人終究是要回到哪裏去的,輕輕來的人,不帶走雲彩,不帶走心!

我家裏的牆上有這樣一幅壁畫,用王勃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來形容都覺得比之不足。時常看着那副畫,如痴如醉般的想要隱身藏於在畫中的地方,對一缺月,一夕陽,一壺酒,一溪雲,快然自足,怡然自樂,該有多美……

對於自然風光,我們總有這麼一種感覺:世間萬千山水,大抵相同,人們可以盡憑想象,勾畫出比現實中還令人神往的美景勝境,但我們還是要切身實地的選擇一探究竟。縱使是耗費足夠多的精力和體力也不惜!久而久之,我們便會覺得,其實,當我們身臨其境的那一刻起,就已經不再關注這裏的風景是否真的那麼引人入勝了,而是由衷的感悟心在其中的那份舒適、輕鬆、自由和快樂,這些是詩畫山水所不能給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