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深秋,去龍潭河看水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88W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我非智者,也非仁者,但對於青山綠水的鐘愛卻難以釋懷。彷彿那一山,一樹,一草,一湖、一池、一瀑都是我難以割捨的血肉之軀。

深秋,去龍潭河看水散文

走進湖北省鄖西縣羊尾鎮的4A級風景區龍潭河純屬偶然。是在丙申國慶,幾位初中同學相約恩師王老師出去走走,五日早集中在金州廣場商定目的地時,臨時確定下來的。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做為龍的傳人,龍潭河應該去一下。

是日天陰,空氣有些陰冷。慵懶的漢江像一位老人,靜靜地躺在秦巴山間,吞吐着陣陣白霧。一座座起伏的連山,揮舞着褐紅色的衣袖向沿江而下的我們依依作別。約摸兩個小時,我們下旬陽,過白河,穿過逼狹的羊尾小鎮,來了令人心弛神往的龍潭河。

一下車,哇!好冷呀!孩子們大呼小叫。只感覺此地比安康的氣温要低得多。空氣濕漉漉、冷颼颼的。迎面的涼風將山菊、丹桂的清香一股腦兒地塞進人的口鼻,頓覺神清氣爽、疲勞盡褪。舉目,兩座大山斜着肩相依,呈“八”字形。一條峽谷從兩山的肩與肩之間,穿過幽寂的叢莽,溜將出來,搖搖晃晃去了漢江。進山門,一池碧水醉了我等一行。綠茵茵,藍汪汪,靜若處子,池面還有絲絲水氣。遊人們爭先恐後地擁到池子中間的台子上,對着池邊的長槍短炮擺弄各種造型,歡聲笑語驚的池中魚兒忽東忽西,忽上忽下,濺起朵朵水花,碎了一池翡翠。

龍潭河地勢落差大,我們手腳並用,沿着石階向上攀爬。一潭,一泉,一溪隨着山勢,盡顯風情萬種。孩子們時而把一張張鬼臉投向潭中,任魚兒親吻他們的鼻尖,嘴脣;時而仰起頭,張大小嘴巴,任由山泉滴進嘴巴,砸在額頭上,嘻嘻哈哈;捧一捧溪水澆在同伴衣褲上,追追打打,山林間充滿着生氣與活力。那是怎樣的一潭喲,潭中藻荇交橫,樹影婆娑,清冽縹碧,魚兒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龍潭河賞水,泉音演繹的最美天籟醉了心窩。沿河牀上游攀爬,向叢林高深處慢溯。只聞得泉水擊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泉音和着鳥鳴,恰似廟堂裏傳來的鐘磬樂音,硬是讓這一方山水有了靈氣、仙氣。泉聲在林壑間迴盪,若妙齡少女銀鈴般的笑聲,清脆爽朗,又若年邁翁媪呼兒喚女聲,厚重而又悠遠,讓人倍感親切,登山的疲勞也在這親切的泉鳴、鳥鳴聲中,消逝一光。泉水從石縫間、懸崖上、樹叢中探出身子,一路大呼小叫,左衝右撞,儼然一羣不懂事的孩子,瘋跑在遮天蔽日的峽谷裏。

龍潭河賞水,被遊人交口稱讚的,莫過於大大小小的瀑布了。這裏有名的'、無名的瀑布有40多處。較為突出的有天光一線、銀河飛瀉、天娥戲水、錦雲迴環、蒼龍回宮、龍女出浴、龍潭瀉月、龍女仙修、龍泉等大大小小的瀑布,它們或迴旋曲折,或一泄數丈,或簾卷西風,各具情態。清風拂過,雨霧飄渺,飛珠濺玉。盤旋行走間,水珠不時濺在身上、頭上,不由得讓人打一個激楞。最為銷魂的是 “龍女出浴” 瀑布,其落差百餘米,聲如雷鳴,氣勢磅礴,震天動地,是唐代大詩人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句的真實寫照。説的是西海小龍女久居龍潭深宮,十分嚮往人間的繁華,纏着老龍王要去龍潭河洗個澡。老龍王要求小龍女必須在雞叫之前回到龍宮,否則將會變成石頭。小龍女來到龍潭河暢遊,由於河水清澈涼爽,竟忘記了父王的告誡,結果變成了一塊石頭,永遠和龍潭河水相伴。

山是水的偉丈夫,水是山的至愛情人。在龍潭河,水養土,土滋林,林護土,土育水,正是有了他們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的相互依戀,才有了這裏的蒼松巨柏、豐林茂草,懸泉飛瀑,這是大自然的因果寫意。漫步林間,我想到了人與人的交往、相處。倘若人人都能以誠相待,相敬如賓,扶掖相助,那會來的相互猜忌,爾虐我詐,劍拔孥張。

很佩服龍潭河的保護者和開發者。這裏,每個景點都有一個詩意的名字,讓人回味無窮。如連心橋,恩愛藤、鵲橋,靜心潭、相思橋等等。睹物思情,來這裏的人們,一定會想起那千古流傳的牛郎織女悽美的愛情故事,一定會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經營好自己的婚姻家庭。聽一位導遊説,去年有一對夫妻因鎖事鬧離婚,辦離婚證之前來這裏舉行“分手遊”,一路攀山過溪,相扶相攙,念及夫妻情緣,最終放棄了離婚念頭,永續晉秦之好。想到愛妻今天還在上班,為經營我們的幸福小巢勞心勞力,兩行熱淚不爭氣地滾落下來。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龍潭河賞水,水源地一定得覓下。參觀完山顛的玉皇殿,眾人已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我更是腰痠背痛,四肢無力。有人提議原路返回。也許是沿路有人不斷給我鼓氣,説我精神可嘉,更加堅信了我尋覓源頭的勇氣。在玉皇殿後山的三四百米處,我們找到了“龍眼”。 約有10平方米,潭水清澈見底,晶瑩剔透。據説這汪潭水久旱不枯,久雨不濁,那麼,她作為一眼神泉,滋養這方水土,孕育龍潭河的精氣神韻也就不足為奇了。

駐足“龍眼”旁的巨石上,大有一種山高我為峯的感覺。今天,腿腳不靈便的我也能一路攀巖登峯,淌溪過澗,登上這龍潭河的盡頭。回頭展望,懸崖疊嶂間,條條白練呼天喊地、垂直下泄.聲如奔雷,澎湃咆哮,激揣翻騰,水氣濛濛,珠璣四濺。兩岸山脈,紅葉燃得正旺,那幅巨大的硃紅色天下第一龍字,鑲嵌在懸崖峭壁之上,尾巴稍正對着我們,若騰飛狀。

水生高了,就會景象萬千;人攀高了,就會極目千里。深秋,我到龍潭河看水,拾得一地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