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古詩

《蟬》《在獄詠蟬》古詩對比訓練

欄目: 古詩 / 發佈於: / 人氣:2.08W

《蟬》《在獄詠蟬》古詩對比訓練

虞世南

垂緌①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雲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注】①垂緌(ru):是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帶子,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②南冠:借指被囚禁的人。

1.兩首詩從體裁看都是 詩,從題材看都是 詩。(2分)

2.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蟬》中居高、聲遠等詞語,準確地寫出了蟬的特徵。

B.《蟬》中作者以蟬自比,表明自己確實有出眾的才華,流露出清高自信之情。

C.《在獄詠蟬》中誰為表予心,意思是向誰表達自己的內心真情,句中滿含着無奈的悲苦。

D.兩首詩描寫的對象相同,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抒發的感情卻截然不同。

3.兩首詩中都寫到了露,對寫蟬有怎樣的作用?請簡潔説明。(4分)

【參考答案】

1.(2分)近體 詠物

2.(3分)D

3.(3分)《蟬》中的清露,寫出了蟬的生性高潔,才會有聲高遠播;《在獄詠蟬》中露重,寫出了秋蟬艱難的生活環境,使它不能展翅高飛。對寫蟬都起了襯托的作用。

附蟬 虞世南/ 蟬 李商隱/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賞析及相關試題及閲讀答案

虞世南

垂緌(ru)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詩意散譯 :蟬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與那些在腐草爛泥中打滾的蟲類自然不同,因此它的聲音能夠流麗響亮。蟬兒棲身高處,聲音自然會傳得很遠,這並不是藉助秋風的飛傳。

虞世南(公元558~638),越州餘姚(今屬浙江)人。官至祕書監,封永興縣令,享年八十一歲,賜禮部尚書。為人沉靜寡慾,志性剛烈,議論正直。

這首託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後世人稱道。

首句垂飲緌清露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是運用比興手法,暗示自己的顯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質。蟬的頭部有兩根觸鬚,形狀似官員系在頸下的帽帶;古人認為蟬棲身高樹,只喝清潔的露水,因而用飲清露象徵人的品格高潔。其實蟬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裏可能只喝露水?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鳴聲。為什麼説連續不斷的蟬鳴聲是從枝葉稀疏的梧桐中傳出來的呢?這是因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種高貴而靈異的樹,傳説鸞鳳一類的鳥非梧桐不棲,王者任用賢良,則梧桐生於東廂。詩人以蟬自比,則其鳴聲也就不同凡響。桐前着一疏,既讓人感到流響的易於流傳,又與末句秋風相應。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的點睛之筆,是從上面兩句引發出來的議論。意思是蟬兒棲身高處,聲音自然會傳得很遠。這並不是藉助秋風的飛傳。這一託物寓意的名句,既是寫景,也是抒懷。虞世南原是陳隋舊臣,入唐後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於世,顯示出一種內向、孤僻、深沉的性格特徵,虞世南借蟬詠懷,表明自己立身高潔,不需任何憑藉,自會揚名。情景交融,顯得十分和諧自然。這裏所突出強調的是詩人的人格美,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表現了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讀者可從中想像到人格化了的蟬兒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可謂巧妙至極。

施樸華《峴傭説詩》曰:《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其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同是唐人,又都是託詠蟬以寄意,由於作者的地位、遭際、氣質彼此不同,雖同樣工於比興寄託,卻呈現出殊異的面貌,形成富有個性特徵的藝術形象。

閲讀練習二:

在獄詠蟬

唐駱賓王

西陸①蟬聲唱,南冠②客思深。那堪玄鬢影, 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 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沾, 誰為表予心。

唐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注】①西陸:指秋風。②南冠:指囚徒。 [僻字難典]梗猶泛:典故出白《戰國策齊策》中的一段寓言,説的是一個泥偶與一個桃梗做的木偶在對話,桃偶説:你不過是西岸的泥土,被做成人的模樣,到八月,大雨來臨,洪水氾濫的時候,你就殘破了。泥偶説:我是西岸的泥土,即使破了,也就回歸西岸的土地罷了。你呢,卻是東國的桃梗,被削為人形,八月的大雨把你衝入河流,那麼你就會漂離家鄉,不知道一直漂流到哪裏去了。這裏用桃梗漂泊流離來比擬自己的宦遊生涯。

(1)詠物詩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以物喻人,但由於各人的身世、處境的不同因而也自然感觸各別,兩首詩都在詩中表明白己的處境,前者是 ,後者是 。

(2)駱詩寫環境惡劣的句子是 ,李詩寫處境艱難的句子是 。

(3)兩人在詩中都表明自己的心跡,駱詩表示自己的心跡的詞語是 ,李詩表示自己的心跡是 。

(4)對兩首詠蟬詩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兩位詩人都以寒蟬的清高來表現自己的志行高潔,以寒蟬所處環境的冷酷來表現自己的不遇於時。

B.駱詩的首聯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兩句,寫出自己在特殊處境中,聽到秋蟬的悲鳴,引發心中的深沉悲恨。

C.李詩的頸聯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兩句,筆鋒一轉,離開詠蟬,純寫詩人遭際,體現出此詩物我分合的靈動筆法。

D.在結構上,兩詩採用了詠物抒情一一詠物抒情的結構方式,層次清晰,富有條理,四聯着眼點不同,感情卻是一致的。

答:

(1)南冠 薄宦

(2)器重飛難進, 風多響易沉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3)高潔(舉家清

4)D(李詩不是採用這種結構方式。)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 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 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 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 我亦舉家清。

古人有云:昔詩人篇什,為情而造文。這首詠蟬詩,就是抓住蟬的特點,結合作者的情思,為情而造文的。詩中的蟬,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首聯出句高指蟬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在高樹吸風飲露,所以難飽,這又與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難飽而引出對句的聲來,所以哀中又有恨。但這樣的鳴聲是白費,是徒勞,因為不能使它擺脱難飽的困境。這是説,作者由於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貧,雖然向有力者陳情,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最終卻是徒勞的。這是結合作者自己的感受來詠物。蟬,本來沒有什麼難飽和恨,作者這樣説,只是借蟬來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只要高和聲是和蟬符合的,作者就可以寫出他對高和聲的獨特感受。

接着,從恨費聲裏引出引出頷聯,把不得志的感情推進一步,達到了抒情的頂點。蟬的鳴聲到五更天亮時,已經稀疏得快要斷絕了,可是一樹的葉子還是那樣碧綠,並不為它的疏欲斷而悲傷憔悴,顯得那樣冷酷無情。蟬聲的疏欲斷,與樹葉的綠和碧兩者本無關涉,可是作者卻怪樹的無動於衷。這看似毫無道理,但無理處正見出作者的真實感情。疏欲斷既是寫蟬,也是寄託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蟬説,責怪樹的無情是沒有什麼道理的;就寄託身世遭遇説,責怪有力者本可以依託蔭庇而卻無情,是有道理的。詠物詩既以抒情為主,所以這種無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接下去來一個轉折,拋開詠蟬,轉到自己身上。這一轉就打破了詠蟬的限制,擴大了詩的內容。要是總寫詠蟬,有的話就不好説了。作者在各地當幕僚,是個小官,所以稱薄宦。經常在各地流轉,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處漂流。這種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懷念家鄉。田園將蕪胡不歸,更何況家鄉田園裏的雜草和野地裏的雜草已經連成一片了,作者思歸就更加迫切。這兩句好象和上文的詠蟬無關,暗中還是有聯繫的。薄宦同高難飽、恨費聲聯繫,小官微祿,所以難飽費聲。經過這一轉折,上文詠蟬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尾聯又回到詠蟬上來,用擬人法寫蟬。君與我對舉,把詠物和抒情密切結合,而又呼應開頭,首尾圓合。蟬的難飽正與我也舉家清貧相應;蟬的鳴叫聲,又提醒我這個與蟬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園蕪已平,不免勾起賦歸之念。

詠物詩,貴在體物為妙,功在密附。這首詠蟬詩,傳神空際,超超玄著,被朱彝尊譽為詠物最上乘。

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 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 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 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 誰為表予心?

駱賓王(約619-約687),唐代著名詩人。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傳説他七歲時,就寫出了著名的《詠鵝》一詩。有江南神童之譽。儀鳳三年(678),入朝為侍御史。武則天當政時,多次上書議論朝政,常含貶刺譏諷之意。觸忤了武氏,獲罪入獄。獄中作《在獄詠蟬》,託物寄興,抒發悲憤,是感人至深的名篇。

首聯承題而來,正切主旨。西陸,秋天。南冠為用典。《左傳成公九年》記,晉景公到軍府檢查,見有一個官員模樣的人被囚繫着,便問那個被捆着的戴着楚冠的人是誰。有司回答説是鄭國獻來的楚國囚犯鍾儀。後世遂稱縶囚為南冠。此處的南冠是作者自指。客指坐牢,稱坐牢為客,可見冤憤殊深。首聯兩句十字用工整的對仗描繪了這樣一副圖景:深秋裏,寒蟬發出了陣陣悽楚的叫聲,打動了囚縶在牢的駱賓王的心絃,引起了他深深的思慮。思深二字,是作者的苦心所在,是全詩之源。詩中的玄鬢白頭露重風多及種種聯想,皆由此遣發派生。

頷聯緊承上聯進一步抒發詩人悲苦煩憂的心情。玄鬢,黑色鬢髮,這裏指蟬的雙翼。白頭吟,漢魏樂府名篇,據説為西漢卓文君所作。卓文君慕司馬相如之才,私奔並與司馬相如結成伉儷。但司馬相如愛情不專,文君聞知,作《白頭吟》以自傷。相如見詩悔悟。此聯有表裏二層意思。表層的意思是説,蟬扇動着烏黑的雙翼來對着滿頭白髮的作者悲吟,使他無法忍受。裏層的含意則更為深刻,它抒發自己失去朝廷寵信,受貶遭困的怨憤。作者蟬、人對舉,玄、白並用,睹蟬翼而起悲,聞蟬鳴而不堪,是因為他也有過鬢髮玄黑的青春年華。躋身仕途,以圖報效。然而剛升為侍御史,便被捕入獄。報國之想,終成泡影,何堪忍受。

首聯見景生情,託物起興,頷聯蟬人並舉,敍中生議,那麼頸聯的重心則轉在感慨議論的抒發上。蟬因露重而難以前飛,因風大而鳴聲不能遠傳。這既是描寫寒蟬的艱難處境,也是對自身遭遇的慨歎。朝廷內外奸邪勢力的濃露重霜不但凍僵了他的翅膀,鎖住了他的聲音,而且會將他的生命推向末日。宇宇寫蟬,意不在蟬。蟬人相融,抒情忘蟬,達到了出神入化地步。

尾聯詩人脱去了前三聯罩裹詩句的蟬身而憤情沖天,遂使人看到了作者潔純無瑕的報國誠心,不以世俗更易秉性,寧飲墜露也要保持韻姿。正是這裂帛一問,彷彿對蒼天呼籲,又像是控訴奸佞,滿腔憤懣傾泄而出。

《在獄詠蟬》詩最為突出的特點有三,用典貼切自然,比喻精闢傳神,寄情寓興深遠。這真正是深領題中之精藴,又兼得題外之遠致,因此能夠成為膾炙人口、千古傳頌的名篇。

練習

1. 虞世南的《蟬》的點睛之筆是哪句?為什麼説它是點睛之筆?

2. 李商隱的《蟬》中首聯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受?

3. 駱賓王的《在獄詠蟬》,首聯 生情, 起興,頷聯 並舉,敍中 ,頸聯字字寫蟬,意不在蟬。 相融,抒情忘蟬,達到了出神入化地步。

4.虞詩借蟬的垂緌狀、流響聲;清露之潔、疏桐之高來喻其不與 的高潔品格。駱賓王的《詠蟬》由蟬及人,由人到蟬,從而達到 的境界。而李商隱的《蟬》則情調與前兩首相異,借的蟬的處境來抒寫自己的 之情。高難飽和很費聲是哀中有恨, 之聲和 之樹兩兩相對,無理反襯,這哪是詠蟬呢,簡直是述説自己的身世遭際!

答案

1.答:點睛之筆是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因為虞世南借蟬表明自己立身高潔,不需任何憑藉,自會揚名。

2.答:作者由於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貧,雖然向有力者陳情,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最終卻是徒勞的。

3.駱賓王的《在獄詠蟬》,首聯見景生情,託物起興,頷聯蟬人並舉,敍中生議,頸聯宇宇寫蟬,意不在蟬。蟬人相融,抒情忘蟬,達到了出神入化地步。

4.虞詩借蟬的垂緌狀和流響聲;清露之潔、疏桐之高來喻其不與流俗相同的高潔品格。駱賓王的《詠蟬》由蟬及人,由人到蟬,從而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而李商隱的《蟬》則情調與前兩首相異,借的蟬的處境來抒寫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無告的悽苦之情。高難飽和很費聲是哀中有恨,疏欲斷之聲和碧無情之樹兩兩相對,無理反襯,這哪是詠蟬呢,簡直是述説自己的身世遭際!

Tags:古詩 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