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古籍

劉子寰《好事近》閲讀答案及賞析

欄目: 古籍 / 發佈於: / 人氣:1.09W

好事近

劉子寰《好事近》閲讀答案及賞析

劉子寰

秋色到東籬,一種露紅①先佔。應念金英⑦冷淡,摘胭脂濃染。

依稀十月小桃花,霜蕊破霞臉。何事③淵明風致,卻十分妖豔?

[注]①露紅:紅色的菊花。②金英:精英,大自然精華英秀。③何事:為什麼從事。

1.從修辭手法的角度簡要分析“應念金英冷淡,摘胭脂濃染”中的“念”“摘”兩字。(5分)

2.詞的結尾兩句(何事淵明風致,卻十分妖豔)表達了詞人矛盾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3.詞的上闋主要使用了哪兩種表達技巧?請簡要分析。(4分)

4.“何事淵明風致,卻十分妖豔”兩句表達了詞人矛盾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念”“摘”兩字運用擬人手法,(1分)“念”字賦予紅菊以思維色彩,“摘”字賦予紅菊人的動作;(2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紅菊傲霜、卓然不羣的品格。(2分)

2.“淵明風致”表達詞人希望像陶淵明一樣歸隱田園,固守本性。(3分)但“妖豔”句,透露出了其真正含義:詞人之所以田園歸隱是形勢所迫,實出無奈,故其仍嚮往着某一天能夠出仕朝廷為國效力。(3分)

3.詞的上闋使用了用典和擬人兩種表達技巧。(1分)首句“秋色到東籬”,化用陶淵明詠菊名句“採菊東籬下”,點明節令和吟詠對象。(1分)然後用“念”字賦予紅菊以思維色彩,“摘”字賦予紅菊人的動作:紅菊想到大自然的精華英秀都冷落、蕭條了,便摘取它那胭脂般絢麗色彩給這冷季節帶來光彩。(1分)既暗示了詞人隱居田園之意又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紅菊傲霜、卓然不羣的品格。(1分)

4.“淵明風致”表達詞人希望像陶淵明一樣歸隱田園,固守本性,遠離塵囂,保持傲岸品德與高潔志趣。(1分)但“妖豔”句,即是説紅菊你為什麼要像陶淵明那樣的風範呢?原來詞人之所以歸隱是形勢所迫,實出無奈,故其仍嚮往着某一天能夠出仕朝廷為國效力。(2分)詞句託物言志地抒發了“出世”與“入“世”的複雜矛盾的情懷。(1分)

賞析:

這是首極少見的詠紅菊之作,紅色的菊花在詞中成為詞人傾訴心曲、寄託情感的對象。菊,花色以黃、白、紫、粉為主,紅菊實為鮮見,故其十分珍貴,而以詞的形式吟詠紅菊者,更是寥若晨星。

首句“秋色到東籬”,化用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秋色“點明節令,“東籬”則讓人一望而知吟詠對象,且又有暗示詞人隱居田園之意。緊接着突兀而起,“一種”句不禁使人疑竇頓起。句中之“露紅”所指顯然是菊之色彩,顯示出此花的非同一般,然為什麼説“先佔”呢?要得到圓滿的回答,尚需讀完後面的句子。“應念金英冷淡,摘胭脂濃染”,金英,此處作“精英”解,作者將鮮花喻為大自然的精華英秀;冷淡,冷落、蕭條之意;全句的意思是説:秋風肅殺,花木零落,空曠的山野間失去了春夏季節裏的萬物葱籠生意盎然的局面,而在此時此刻,卻有這紅色的菊花於羣菊中率先開放,佔盡秋色,用它那胭脂般絢麗色彩給這冷寂蕭條的季節帶來些許光彩,並統率羣菊盡其薄力與將臨的嚴冬作最後的抗爭。至此,“先佔”之疑已作冰釋。詞人流露出讚譽之情是明顯的,“念”字賦予紅菊以思維色彩,“摘“字則完全是擬人手法,從而把作者對於紅菊傲霜、卓然不羣品格的推重與欽佩之情表露得淋漓盡致。

下闋首句,繼續展示紅菊的特異風采:它從九月綻開花蕾,直至農曆十月之際仍以飄然之姿紅花不敗,詞人在初冬之際還能夠欣賞到它的'綽約芳姿;紅菊豔如三月桃花,卻又不像桃花那樣紅花滿樹冠若雲霞,故詞中有“小桃花”之説。“霜蕊破霞臉”,霜,借喻白色,白色的花蕊;霞臉,紅色的花瓣好似仕女紅紅的俏臉。兩個巧妙的比喻作為對其細部的描寫,直將其形、神、色描繪得惟妙惟肖,猶如工筆細描一般。“何事淵明風致,卻十分妖豔”。淵明,即陶淵明:風致、風範、韻致;妖豔,“妖”,豔麗、美好,而“妖豔”一詞則有“豔麗而於莊重”的意思。此句的理解為全詞之關鍵所在。詞人追慕陶淵明歸隱山村、遠離塵囂的傲岸品德與高潔志趣,他也企望能夠像陶一樣田園歸隱、固守本性、賦詩作文、美名千古。他讚美紅菊,把紅菊的風致與陶相提並論便是最好的説明,但“何事”二字卻與此義又有所矛盾。何事,“為什麼從事”之意,即是説紅菊你為什麼像陶淵明那樣的風範呢?再加上後面卻十分妖豔”句,就透露出了其真正含義:他之所以田園歸隱乃是開勢所迫實出無奈,故仍嚮往着某一天能夠出仕朝廷為國效力。紅色,本身代表着熱烈、奔放,與田園歸隱顯然是極不協調的。本詞上闋中的“金英冷淡”亦有寓意朝廷人才寥落,慨歎自己懷才不遇的伏筆。可以説,作者正是這種“出世”與“入“世”的複雜矛盾心境下託物言志,抒發情懷而寫下此作的。

自陶淵明之後,凡詠菊者無不奉其為詠菊之鼻祖,本詞中“東籬”、“小桃花”(陶有《桃花源記》)、“淵明風致”等一系列詞彙、意象,也説明了這一點。隨着這些意象的展開,紅菊的諸多不凡特徵與作者的複雜矛盾思想漸次表露而至清晰,卻又分寸適度,露而不直,給人以思索想象的迴旋餘地。在創作手法上,本詞故設懸念,欲揚先抑;詞彙色彩鮮豔,運用典故嫻熟自如,全詞給人以一種積極向上的進取的印象,是一首格調高雅,耐人咀嚼尋味的詠菊精品。(周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