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古籍

景公有所愛槐,令吏謹守之的閲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欄目: 古籍 / 發佈於: / 人氣:5.18K

景公有所愛槐,令吏謹守之,植木縣之,下令曰:“犯槐者刑,傷槐者死。”有不聞令,醉而犯之者。公聞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景公有所愛槐,令吏謹守之的閲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其女往辭晏子之家,託曰:“負郭之民賤妾,請有道於相國,不勝其欲,願得充數乎下陳。”晏子聞之,笑曰:“嬰其耽於色乎?何為老而見奔?雖然,是必有故。”令內之。

女子入門,晏子望見之,曰:“怪哉!有深憂。”進而問焉,曰:“所憂何也?”對曰:“君樹槐縣令,犯之者刑,傷之者死。妾父不仁,不聞令,醉而犯之,吏將加罪焉。妾聞之,明君蒞國立政,不損祿,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為禽獸傷人民,不為草木傷禽獸,不為野草傷禾苗。吾君欲以樹木之故,殺妾父,孤妾身。此令行於民而法於國矣。雖然,妾聞之,勇士不以眾強凌孤獨,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猶自治魚鼈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於民,苟可法於國而善益於後世,則父死亦當矣,妾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樹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傷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義也。鄰國聞之,皆謂吾君愛樹而賤,其可乎?願相國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曰:“甚矣!吾將為子言之於君。”使人送之歸。

明日,早朝,而復於公曰:“嬰聞之,窮民財力以供嗜慾謂之暴;崇玩好,威嚴擬乎君謂之逆;刑殺不稱謂之賊。此三者,守國之大殃也。今君窮民財力,以美飲食之具,繁鐘鼓之樂,極宮室之觀,行暴之大者。崇玩好,縣愛槐之令,載過者馳,步過者趨,威嚴擬乎君,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傷槐者死,刑殺不稱,賊民之深者。君享國,德行未見於眾,而三僻著於國,嬰恐其不可以蒞國子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幾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罷守槐之役拔置縣之木廢傷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節選自《晏子春秋》,有刪改)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女往辭晏子之家

辭:辭別

B.君樹槐縣令

縣:通“懸”,懸掛

C.不益刑

益:增加

D.又不以私恚害公法

恚:怨恨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

B.進而問焉

拔劍切而啖之

C.去其腥臊者而已

此數者用兵之患也

D.皆謂吾君愛樹而賤,其可乎?

其皆出於此乎?

11.下列用“/”給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晏子出公令/趣罷守槐之役/拔置縣之木/廢傷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B.晏子出/公令趣罷守/槐之役/拔置縣之木廢/傷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C.晏子出公令/趣罷守/槐之役拔置/縣之木廢/傷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D.晏子出/公令趣罷守槐之役/拔置縣之木/廢傷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景公因喜愛槐樹而發佈命令,碰撞槐樹者受刑,損傷槐樹者處死;有人因喝醉酒碰撞了槐樹,遭到拘捕,並被判罪。

B.撞樹者的女兒説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見她,詢問並耐心傾聽她的訴説。

C.撞樹者的女兒就其父誤撞槐樹一事向晏子進言,認為父親雖該被處死,但不應因此傷害國君的大義,最終打動了晏子。

D.晏子勸諫景公,認為把槐樹的威嚴和君主相提並論,悖逆民心,難以有效地治理國家,最終使景公幡然醒悟。

13.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勇士不以眾強凌孤獨,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4分)

(2)窮民財力以供嗜慾謂之暴;崇玩好,威嚴擬乎君謂之逆;刑殺不稱謂之賊。(6分)

參考答案

9.A 10.B 11.D 12. C

13.(10分)

(1)勇敢之士不會憑着人多勢強去欺凌孤單弱小的人,英明仁慈的君主更不會違背正確的事理而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評分標準:4分,“以”“孤獨”“拂是”“所欲”的翻譯各1分。譯錯一處扣1分,扣完為止。

(2)榨盡百姓的財力來滿足自己的嗜好貪慾,就叫做貪婪殘暴;推重自己喜好玩賞的東西,把它們抬高到與君主的權威相似的地位,就叫做悖逆正道;隨心所欲地處以重刑或死刑,罰不當罪,就叫做殘忍暴虐。

評分標準:6分,“窮” “崇”“擬乎”“逆”“不稱”“賊”的翻譯各1分。譯錯一處扣1分,扣完為止。

參考譯文

景公有一株心愛的槐樹,命令官吏們小心地守護着它,樹旁立了一根木樁,上面懸掛着牌子,寫着他的命令:“觸碰槐樹的人應受刑罰,損傷槐樹的人應處死刑。”有一個人沒有聽説過這一命令,喝醉酒後誤撞了這棵槐樹。景公聽説後説:“這是第一個觸犯我命令的人。”派官吏拘捕了他,將要治他的罪。

那個人的女兒前往晏子家中,託守門人傳話説:“我是一個家背靠着外城居住的女子,有話請轉達相國,我有一個強烈的願望,甘願在相國的後庭裏充一充數(做侍妾)。”晏子聽了這話,笑着説:“我難道是沉溺在美色中的人嗎?為什麼年老了還有女子投奔我呢?雖然這麼説,這件事一定有原因吧。”於是傳令把那個女子帶進來。

那女子進了門,晏子遠遠望見她,説:“奇怪呀!從她臉色上看,心中一定有深深的憂傷。”於是上前問那女子説:“是什麼事情讓你憂傷呢?”女子回答説:“國君種了棵槐樹,旁邊懸掛着命令,觸碰它的人判刑,傷害它的人處死。我的父親遲鈍愚昧,沒有聽到命令,喝醉酒後觸碰了槐樹,違犯了命令,官吏將要對他治罪。我聽説過這樣的道理,英明的君主治理國家設置政令,不隨意削減俸祿,不私自增加刑罰,也不因為私怨而破壞國家頒佈的法令。不因為保護禽獸而傷害人民,不因為保護草木而傷害禽獸,不因為保護野草而傷害禾苗。我們的國君因為要保護他所喜愛的樹木,就要殺死我的父親,讓我成為孤兒。這個命令已經對人民實行,成為國家的法令了。雖然如此,但我聽説過這樣的話:勇敢之士是不會憑着人多勢強去欺凌孤單弱小的人,英明仁慈的君主更不會有違背正確的事理而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這就好比親手烹飪魚鼈的人那樣,只要除去它們的腥臊部分就可以了(不應該把好肉也去掉)。現在國君向百姓發佈的命令,如果有利於在國內建立良好的秩序,而且對後世也有好處,那麼我父親被處死也是應該的,我為他收屍也是合理的。但是現在的命令卻不是這樣,太過分了呀!因為碰了一下樹木,就要治我父親的罪,我擔心這樣做會傷害明察是非的官吏所執掌的法令,也會損害英明君主的道義。鄰國要是聽説出了這件事,都會説我們的國君喜愛樹木而看輕人命,怎麼可以這樣呢?希望相國明察我的話,來正確裁決違反君主禁令的人。”晏子説:“這樣太過分了!我將替你向國君解説這件事。”派入送她回家。

第二天上早朝的時候,晏子向景公報告説:“我聽説過這樣的道理:榨盡百姓的財力來滿足自己的嗜好貪慾,就叫做貪婪殘暴;推重自己喜好玩賞的'東西,把它們抬高到與君主的權威相似的地位,就叫做悖逆正道;隨心所欲地處以重刑或死刑,罰不當罪,就叫做殘忍暴虐。這三種行為,是治理國家的大禍患。現在國君耗盡人民的財力,來置辦漂亮的飲酒膳食用具,準備了眾多的鐘鼓樂器,修建了極度豪華高大的宮室殿堂,推行這麼大的暴政。您推重觀賞玩樂的東西,為喜愛的槐樹懸掛上特別保護的命令,乘車經過的人要加快車行速度,步行經過的人要快步離開,槐樹的威嚴竟然和君主相當,這分明是悖逆民心的做法。觸碰槐樹的人要判刑,傷害槐樹的人要處死,這分明是罪與刑不相當,輕罪或無罪卻處以重刑或死刑,這是對人民最嚴重的殘害。君主您享有國家,沒有向人民展現出仁義道德的行為,可是暴、逆、賊這三種邪僻的行為在國內卻很盛行,我擔心這樣做是不能夠治理國家、愛護人民的!”景公説:“如果沒有大夫您教誨我,我幾乎要犯大錯,從而危害到社稷。現在得到了大夫您的教導,真是國家的福氣,我接受您的教誨了。”

晏子退朝以後,景公下令立即免除看守槐樹的差役,拔掉懸掛令牌的木樁,廢除傷害槐樹治罪的法令,釋放因觸碰槐樹而被拘捕的囚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