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古籍

《梁州夢》原文及賞析

欄目: 古籍 / 發佈於: / 人氣:1.3W

梁州夢

元稹

夢君同繞曲江頭,

也向慈恩院院遊。

亭吏呼人排去馬,

忽驚身在古梁州。

鑑賞

本詩為《使東川》二十二首之一。時在元和四年(809),元稹監察御史任上。詩前注云:是夜宿漢川驛。夢與杓直、樂天同遊曲江,兼入慈恩寺諸院。

倏然而寤,則遞乘及階,郵吏已傳呼報曉矣。唐代詩人廣交遊,重友誼,例多酬唱贈答之作。但若論彼此私交甚深,歷時之久,唱和之多,則無出元白右者。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白居易

休遣玲瓏唱我詩,我詩多是別君詞。(元稹)雙方以詩代柬,形影相隨,淚笑歌哭,情同身感。此番元稹使東川。仍不絕詩柬往還,白居易有和作十二首。

當元稹在興元府作《梁州夢》當天,白居易在長安也寫了《同李十一醉憶元九》: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李十一即李杓直,他們相攜同遊曲江、慈恩寺,觸景生情,念及元稹;而元稹亦竟夢魂相隨,千里神交。詩與本事合若符契,這簡直可寫入唐人傳奇了。《聊齋》之三夢記一類故事,就受到這一本事的啟迪。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醒時縈繞心頭情事,由於壓抑往往變得更為強烈,便借夢境或幻覺來表現,這就是所謂潛意識。《牡丹亭》的驚夢,杜甫的《夢李白》,都是此種潛意識作用,文學上屢有反映。本詩為元稹感夢而作。第一、二句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寫入夢。元稹與白居易中進士後又同於貞元十九年( 303)制舉拔萃登科。按唐朝慣例,進士錄取放榜,皇帝即在曲江賜宴,然落登慈恩寺大雁塔題名留念。

曲江、慈恩寺向為長安名勝,平時更少了騷人宴飲,墨客流連。元稹和白居易也曾有多次遊寺。本詩先把往昔經歷的`畫面剪輯成夢。慈恩寺為高宗李治紀念生母長孫皇后所建,有十三院落。院院不僅加強景深,也深化了偕遊情趣。此是虛景,虛中有實。三、四句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寫出夢。伴隨亭吏的吆喝,畫面從慈恩寺夢中情景,轉為梁州驛亭醒時驚覺。此是實境,實中有虛,前後相映成趣。排去馬為本詩藝術構思關鍵,上承院院遊盎然遊興,下承驚醒時索寞意緒,先讓時間交迭產生錯覺,又把空間拉開擴大距離。此種大跨度大寫意結構方法,具有跌宕對比的強烈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