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古籍

《蜀相》原文及賞析

欄目: 古籍 / 發佈於: / 人氣:1.22W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賞析:

《蜀相》是中國唐代巨大詩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錄用諸葛亮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漢國的丞相,詩題“蜀相”,寫的即是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聞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從前為劉備擬定了一系列統一全國的政策、戰略,輔佐劉備復興漢室,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與曹魏、孫吳鼎足之勢的局勢。劉備逝世後,諸葛亮又輔佐他的兒子劉禪,屢次班師北伐華夏,因身心交瘁,積勞成疾,最終死於軍中,完結了他“盡心竭力,鞠躬盡瘁”的鏗鏘誓詞,贏得了後世大家的慕名和推重。

杜甫儘管懷有“致君堯舜”的政治志向,但他宦途崎嶇,志向無法發揮。他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停息。目擊國勢艱危,生民塗炭,而本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創始基業、搶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敬慕,備加尊敬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完畢了為時四年的居住秦州、同谷(今甘肅省成縣)的流離失所的日子,到了成都,在兄弟的贊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他看望了諸葛武侯祠,寫下了這首動人心絃的千古絕唱。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郊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稱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國時期漢國的國都,諸葛亮在這兒掌管國政二十餘年,立下了勛業。晉代李雄在成都稱王時為他建立了祠堂。後來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損壞,只要武侯祠完好無損。“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別稱。成都產蜀錦,古代從前設有專門的官員辦理,他們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舊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稱成都為錦官城、錦城或錦裏。另一種説法是因為成都地近錦江,這兒山川明媚,美如繡錦,因此得名。“森森”,是描繪柏樹長得巨大而茂盛。據《儒林公議》、《和平寰宇記》等書記載,武侯祠前有大柏樹,相傳是諸葛亮親手栽種。

這首聯兩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處尋”是自問。這兒不稱“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十分親熱。特別是其間的“尋”字,標明此行是有意圖的特地來訪,而不是掉以輕心地散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輿不熟,環境陌生,所以才下了這樣一個“尋”字。這個尋字有着豐厚的意義,它還有力地表現出杜甫對諸葛亮的激烈慕名和思念之情,並因人而及物,一起也標明丞相祠堂是詩人巴望已久、很想仰視的當地。後一句“錦官郊外柏森森”自答。這是詩人望中所得的現象,寫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點明祠堂的所在地,用來照應前一句。“柏森森”三個字還烘托了一種安謐、莊嚴的氣氛。這兩句直承“蜀相”的詩題,起得很取得權勢,用的是記敍兼描繪的翰墨。

映階碧草自春光,隔葉黃鸝空好音。

“映階”,映照着台階。古代的祠廟都有院子和殿堂。大家要進入殿堂,要拾級而上。“好音”,動聽的聲響,描繪鳥的叫聲好聽,這兒指鳥鳴。

這頷聯兩句,有如特寫鏡頭,由遠寫到近,從祠堂的外部説到祠堂的內部,寫的是丞相祠堂的內景。“映階碧草自春光”,是接受榜首句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階,足見草深,標明祠堂缺人辦理和修葺,遊人也很少來到這兒。“隔葉黃鸝空好音”,是接受第二句的古柏森森。黃鸝隔葉,足見樹茂;黃鸝空作好音,標明武侯煞費苦心所締造的,已被後人忘記。這兩句詩烘托出了祠堂的荒蕪蕭瑟,並富含詩人感物思人、追懷前賢的情味。它一起還富含碧草與黃鸝並不瞭解人事的變遷和朝代的替換這一層意思。特別是詩句中的“空”和“自”兩個字的奇妙運用,使這一聯的意義愈加豐厚。關於這兩句,杜詩的評註者們有的以為是寫景,有的以為是“真實抒情,而非真實寫景”,這兩種説法當然都有必定的道理;可是,更切當些説,應當把這兩句看成是“景語含情,情語寓景”。這正如宋代在《對牀夜語》一書中所説的“情形相融而莫分也”。這樣的比如在杜詩中是層出不窮的。如杜甫在夔州時所寫的《武侯廟》一詩,開篇兩句:“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寫出了廟外風光的荒蕪,寄託着詩人對諸葛武侯死後蒼涼的哀惋,即是生動的一例。清代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説“情形名為二,而實不可分。神於詩者,妙合無限。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的寫景抒情詩句,能夠説是真實達到了這種地步。

三顧頻煩全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三顧”,這兒指諸葛亮在南陽隱居時,劉備三次登門拜訪的事。諸葛亮《班師表》上説:“先帝不以臣鄙俗,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頻煩”,屢次地煩勞。另一説見清代汪師韓的《詩學纂聞》,汪師韓以為“頻煩”是唐代俗話,意思與“嚴肅”差不多。“全國計”,是指統一全國的戰略。具體地説,這兒指諸葛亮所擬定的以荊州、益州為基地,整飭內政,東聯孫權,北搞曹操,然後統一全國的戰略。“兩朝”,指蜀先主劉備和後主劉禪。“開濟”,“開”指協助劉備創始基業;“濟”是指輔佐劉禪匡濟艱危。“濟”,有完結的意思,也能夠解釋為守成、成了工作。“老臣心”,指諸葛亮盡忠蜀漢,竭盡全力,鞠躬盡瘁的精力。

這頸聯兩句寫得分外厚重,意義十分豐厚,既生動地表達出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報國苦衷和生平成績,也生動地表現出他忠貞不渝、堅毅不拔的精力品質。一起還嚴肅地道出詩人所以慕名諸葛武侯的緣由。因為這一聯是全首詩的要點和中心,所以詩人從開篇起便暗運斧斤,不斷蓄勢,一路迴旋扭轉,到此才着力點明,並用了濃重的翰墨。這也正符合律詩中心二聯“宜乎一濃一淡”的寫作規律。這一聯一起仍是杜甫以談論入詩的典範。正本,以抒情為主是詩篇的明顯特徵,通常並不夾有談論。可是杜甫在這方面卻打破了慣例,而常以談論入詩,這不只使他的詩篇內容有了特徵,還表現了杜詩的一種竅門。清代沈德潛從前説過:“人謂詩主性格,不主談論。似也,而亦不盡然。 ……但談論須帶情韻以行。”杜詩的談論正因為有情韻,不只沒有沖淡詩的氣氛和完好形象,反而使詩的抒情氣氛更為濃重,形象更為飽滿。仇兆鰲説這兩句詩寫得“沉摯悲涼”;浦起龍以為這個聯語“句法如兼金鑄成,其貼切開侯;亦如?金渾化。”都是很有見地的。

班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豪淚滿?。

“班師”句指的是諸葛亮為了伐魏,從前六出祁山的事。蜀漢後主建興十二年(234年),他統率大軍,後出斜谷,佔有了五丈原,與司馬懿隔着渭水對峙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軍中。“英豪”,這兒泛指,包含詩人自個在內的追懷諸葛亮的有志之士。

這尾聯兩句接受着五、六句,表現出詩人對諸葛亮獻身精力的崇高慕名和對他工作未竟的憐惜心境。這兩句詩是敍事兼抒情;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襯托,使讀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力,又有餘味。清代王漁洋從前説:“為詩結處總要健舉。”沈德潛也以為“宕出遠神”是詩篇結束的一種好辦法。所有這些妙處,都在本詩的結句中得到充沛的表現。

在中國古典詩篇中,憑弔奇蹟的著作十分多,有的人到一處名勝奇蹟,按例做一首詩,裏邊有沒有豪情呢?多少有一點,但談不上深沉。大家説杜甫是抒情的能手,在憑弔奇蹟的詩中,儘管説的是古代的事,但也抒情了他心裏的情感。《蜀相》即是很典型的比如。這首詩前半首寫景,後半首抒情。前後兩個有些以一個“自”字,一個 “空”字為樞紐。詩人看到這樣一個值得紀念的巨人的祠廟竟變得如此敗落,荒蕪,然後導致種種慨歎。此詩看似抒情弔古之情,實際上也是作者抒情自個心裏的慨歎。

Tags:賞析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