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熱門】春節的習俗作文

欄目: 習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64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的習俗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門】春節的習俗作文

春節的習俗作文1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真熱鬧,大街小巷有年味道。”這是小時候,阿婆教我的家鄉過年時的童曲。現在大多忘乾淨了。但是,家鄉那一道道繞過青山的年味道中的年規(習俗)我可一樣沒忘。

我是南方人,春節的習俗比北方多許多。

小時候,在農村的阿婆家住,阿婆和阿爹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每逢過年,規矩可多了,例如:全村人湊在一塊打糟米(年糕用的主要原料)時,未出嫁的姑娘家是不可以去湊熱鬧,阿婆每次都不讓我去,説什麼姑娘家看打糟米會嫁不出,我信以為真,就不去了。可現在我也弄不清楚是真是假。那時的我只能在家偷喝八春酒。八春酒是一種藥酒,是用黑棗、荔枝、桂圓、杏仁、陳皮、枸杞、薏仁米,外加上幾粒橄欖。泡上幾個月,打開來,酒香加藥香,那才叫一個鮮美,阿婆是老一輩的人,是做八春酒師太,村裏很多人都找她學。阿婆對村民們説:“八春酒,是強健身體的,還可以明目。”阿婆是不讓我喝酒的,説什麼太補了,小孩不可以喝的。我偏不信,等外婆去打糟米時,我就跑過去偷喝,村裏人每家一個地窖,我家也不例外,阿婆總是把竽頭、春筍,當然還有八春酒了放在地窖裏。那時候,我小,總覺得外婆家酒缸好大,不過真的好大,我那時會拿那種專門舀竹勺舀起來喝。許多次,都暈睡在地窖中,阿婆找我時,那才叫一個哭笑不得。

家鄉人並不貪喝八春酒,那是因為喝八春酒是一種習俗。村裏哪一家沒釀八春酒,如果不釀的話,來年一定是禍害不斷;相反,釀了酒的人家是一定紅運當頭,年年全家健康的。

再説一説我們的年席吧。我們的年席不是一家辦的,而是全村人辦,一家分配一個任務,東家包餃子,西家自是煮臘肉了。再把各家桌子搬到最寬闊的地方併成一排,一起過年。平時,有大人上席,小娃子就不可以上席的,可年席不同啦,大人坐一塊,小孩坐一塊,可熱鬧了。

民俗是人類文明的積澱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代表着一個民族特色和文化。

春節的習俗作文2

春節的習俗真多!有貼春聯、貼“福”字、剪窗花等等。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每家每户都要精心挑選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春聯的種類很多,根據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等。“門心”貼在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在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在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在相應的地方。

去年的春節我們家還貼了一個倒“福”字呢。春節貼“福”字,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嚮往和祝願“福氣”、“福運”,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説。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

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説:“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春節的習俗豐富多彩,我真盼望春節能早日到來!

春節的習俗作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有56個民族。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他們都有着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下面,就讓我講講福建的春節吧。

在福建,臘月二十三就已經要開始“忙年”了,也就是所謂的大掃除,大掃除就是為了把一些不要的東西整理出來,也是為了“辭舊迎新”。

在臘月三十,家家户户都貼上了新的對聯和年畫。在晚上,大家都不睡覺。到了大年初一的零點,家家都開始把桌子擺在門口,拿上吃的擺放在桌上,然後開始拜公,家家在地上放鞭炮。轉眼間,每家的門口都成了火紅的一片。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起了新衣,街上是看不到人的,到了中午,大家都會拿錘子捶餈粑,再拿上一些食物,去到以前聖上的屋子裏去祭拜。大人們還會走親訪友互送禮品,在晚上的時候,年夜飯會吃魚和餃子。之所以吃魚,是因為魚象徵着“吉慶有餘”;而吃餃子,則是把硬幣包在餃子裏,吃到硬幣的人,這一年都會幸運。半夜的時候,大家還會出來放煙火。

在初三的時候,每户人家都必須要殺一頭豬,然後再去祭拜。在中午的時候,還會有人來巡遊。他們開着一輛輛的禮炮車,“砰!砰!……”驚天動地,人們鼓着鑼鼓邊敲邊走。非常壯觀,讓人忍不住也要一起過去。而在這幾天裏,觀光拜佛的場地,到處是人山人海,擠滿了人,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摔倒。

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要吃湯圓。湯圓有各種各樣的,湯圓是“圓圓滿滿”的象徵,一家人都要坐在一起吃湯圓。過完元宵,福建的春節也差不多結束了,人們又恢復了以往的日子。

春節的習俗作文4

我的家鄉在江門,那裏,每年春節,市民們舉行的活動可多了!

農曆年的最末一天稱除夕,江門習俗稱“過年”。

除夕前人們就忙碌各式年貨了:買雞、鴨、鵝、魚肉、衣飾、傢俱、器皿、畫、春聯……樣樣都有。餐桌上擺的大魚大肉和糖果,讓人直流口水。

人們還會買柑桔、青橄欖那些象徵吉祥如意的水果。

舊俗過後,男的必新理髮,女的必“挽面”。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和“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採囤”。

春節外出的家人一定要趕回來團聚。家裏還會吃團圓飯。

如果是晚農家的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這樣才能年年好運氣。

農曆二十三晚,俗稱小年夜,人們為表示灶君一年來保護各家各户灶火不斷、飲食平安的謝意,在灶君向玉皇大帝述職時,特地給他賤行。謝灶要擺設貢品,主要有:一碗清水,一碗白米,幾棵帶尾葉的甘蔗,還有炒米餅、柑桔、紅糖和一封利是,以及一份“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請罪,請他上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就是謝灶。

説了這麼多,也該説花市上了。

臨近春節,香港人都喜歡按照習俗購買年花,取其“花開富貴”之意。

那香港的花市和江門的花市有什麼不同?人們可以趁到香港過新年的時候去人潮擁擠的地方年宵花市湊湊熱鬧,看看那金橘、水仙、牡丹、芍藥的年花,以及近年流行的“五代同堂”,據説桃花能為未婚男女帶來“桃花運”,連着葉子的柑桔則代表姻緣“開花結果”……

哎!不説這麼多了,喉都幹了,喝點水,自己查閲吧!我們江門可是有數不清的習俗哦!~~

春節的習俗作文5

過年了,我和媽媽來到外婆家過年,好熱鬧,有貼春聯、有放鞭炮……傳説,很多很多年前,森林裏有種非常兇惡的野獸,叫做“年”。每年夏曆臘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來大吼大叫,專門吃人和牲畜。當時沒有人能夠收服它。為了躲避“年”的災難,人們都要在除夕那夭殺豬宰羊敬供年,讓它脹滿肚子,才不傷害人畜。有年臘月除夕這天,人們忘了殺豬宰羊來敬“年”,“年”一來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們沒法只好關上大門,爬到竹樓上去躲着。“年”從這家走到那家,到處轉來轉去找東西吃。它見到處空空蕩蕩的一無所得,不由氣得發瘋嚎叫。這時,鄰近一家的竹樓失火了,火勢很大,燒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亂響。“年”聽到這突如其來的響聲,嚇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樓上的人們發現了這個祕密,以後每到臘月除夕這一天,便去砍許多竹子來燒,竹子“劈劈啪啪”一爆響,“年”就被嚇跑了。同時,人們還發現“年”怕鮮紅的顏色,於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紅色,掛在大門的兩邊,這就是批符。

以後發明了鞭炮和紙,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紅對聯代替了批符。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現在過年要貼春聯,它用紅紙書寫,貼在門上很有一番喜慶、熱鬧的過年氣氛。儘管人們已經知道沒什麼妖怪作崇了,但仍保留了春節貼春聯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只是春聯內容越來越表現新時代的生活觀念了。

春節的習俗作文6

起源於原始崇拜魚。在除夕年飯中,魚除了象徵年年憂鬱的吉祥意義外,還有隱祕的鎮邪意義。早在漢代畫師所繪門上的扣環,多有魚餙作鎮邪物。唐代的屋門、櫃門、箱門等,都盛行魚形拉手,以示鎮邪的功能。這影響了後世除夕年飯的魚俗。看來,除夕的魚,在餐桌上是招財,餐桌外是鎮邪,只是後一種功能其隱義,逐漸為人們所淡忘了。

過年食魚的習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區域,似乎有一個潛規則。魚是宴席上最後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為吉祥物,意味着“年年有餘”。有的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願。

擺魚也有講究:魚頭要對着貴賓或長輩,體現尊敬;來客是文人,將魚肚對着他,贊他肚裏有墨水,滿腹文章;來客是武將,講魚脊對着他,誇他剛武豪放,可作脊樑。還有魚端上桌時的擺放,魚頭對着誰、尾對誰,擺下後不可再端動。魚頭所對的人“剪綵“,魚尾所對的人“贊助”;先由二位對飲一杯酒,再由魚頭的人首動筷夾魚吃(所謂“剪綵”),隨後大家才可以動筷,熱鬧氣氛,歡語一片。

祖國地域廣闊,民族風俗各異,過年食魚美饌紛呈。朝鮮族人春節家宴,愛食“明太魚”,祭祀林明太(古時,他發現一種魚,幫同胞度饑荒之災)。傣族人食竹燒魚,從江裏撈鮮魚,開膛破肚,把豬肉和佐料塞入魚肚內;砍來一節毛竹,劈開縫夾住魚,放火堂裏慢烤,待魚香、肉香、竹香飄逸出來,用手撕着吃,意味着來年“紅紅火火,有好運”。

侗族人大年初一,從魚塘裏撈數條鮮魚,煎、炸、燒、燉擺滿一桌,香氣四溢,預祝新年吉慶有餘。苗族人過年吃五香魚,把魚去腸臟後切成小塊,用醬油、鹽浸泡,晾乾入鍋油炸;趁熱又浸泡在白糖、米酒、生薑汁的湯水裏,晾乾入鍋不防水,再放白糖、芥末、火燎鍋生眼,魚出焦香味,食之口齒生津。這道魚菜,甜、鹹、焦、香五味俱全。

春節的習俗作文7

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就是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每當春節到來之際,就會有許多有趣的習俗,下面就來看看大家是怎麼過春節的吧!

每到春節,人們就想起了一個年獸的故事:有個地方每逢春節,就有年獸來到那個地方吃人和動物。有一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一個白髮老爺爺在一個老奶奶家過春節。那天晚上,年獸來了,一看那裏貼着春聯、放着鞭炮就很害怕,這時,那個穿着紅衣服的白髮老爺爺出來,把年獸趕走了。因此,人們就有了春節貼窗花、貼春聯、放鞭炮等習俗。

春節前夕,人們就張羅起來了。我們在家裏仔細打掃衞生,把家裏打掃得一塵不染,那是在除舊迎新呀。人們把門、窗擦得亮堂堂的,家家户户門上都貼“倒福”(因為“福”貼倒了,表示“福”到了),在窗户上貼上了象徵吉祥如意的窗花和喜氣洋洋的對聯。人們忙的不亦樂乎。而大街上人山人海,人們都在買新衣服、備年貨,一起來迎接嶄新的一年。

到了除夕之夜,家家户户便團圓起來了,外出謀生的遊子回家了,老人們臉上綻開了笑容,張羅了一桌好菜,大家圍在一起邊聊天邊吃年夜飯,一家人盡情享受天倫之樂。吃完年夜飯,人們便放起鞭炮。一朵朵禮花把節日的天空打扮得絢麗多彩,也意味着新年的腳步悄悄地、悄悄地向我們走來。

春節到了,人們心中充滿了興奮和喜悦。正月初一早上要吃年糕,(因為年糕代表年年高)。吃完早飯,人們便開始了“走親訪友拜年之旅。”到了客人家,只要孩子一聲輕輕的、甜甜的祝福,長輩就會拿些壓歲錢,而爸爸媽媽常把孩子的壓歲錢藏在孩子的枕頭底下,好給孩子們一個驚喜。孩子們一看到枕頭底下的壓歲錢,就會顯得特別興奮。孩子們可以用壓歲錢買自己心儀的玩具、書本等。

這就是我們快樂的春節!

春節的習俗作文8

春節就是農曆新年,是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降臨,萬象更新,象徵着一年的開始;標誌着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春節之所以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日,是因為通過這個節日的慶祝儀式,能加強家庭聯繫與親情。諸如吃團圓飯、向親友拜年送禮等等,這些習俗都在提醒人們家庭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無不隆重而熱烈的慶祝這個節日。

在古代,帝王繼位,是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曆法,因此歷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漢武帝繼位,決定重修曆法,使之統一。今日我們所採用的歷法是漢武帝以後,經過多個朝代修定的。

春節一共是十五天,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節。春節的習俗也有很多,比如像吃年夜飯、守歲、貼春聯、放煙火等等。

吃年夜飯——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户户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

守歲——除夕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貼春聯——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户户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

春節的習俗就是那麼有趣,就是那麼有意義。

春節的習俗作文9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户户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温馨撩人,説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麪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着“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説是誰先吃着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聖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製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熱的藥材,用麪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後,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後,人們仿效着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説世界生成以前是

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麪。新年吃麪,是預祝壽長百年。

春節的習俗作文10

春節悄然接近,在外的遊子都回家與親人相聚,家家户户早已熱鬧非凡,此時若站在高處,便能眺望見每家門前的曬着的竹盤,家中的人們也正相聚一起共度時光。

一下樓便望見一家人已湊在大堂,腦中不禁生出疑問,這是幹什麼,個個挽起袖子,蓄勢待發,媽媽招手讓我過去,遞給我一盆藕,跟着來到門口蹲着擦起藕來,只見白嫩如嬰的藕被堅硬的擦板化成泥狀,二姨在擺弄豬肉,小姨在剁肉,藕與擦板的清脆的摩擦聲,刀與剁板的碰撞聲,手在熱水中的攪動聲,一聲聲,一下下,相融相和,一曲春節序曲響起,沒有感到一絲的厭煩和吵鬧,但腦中的疑問還是沒有打消,很快,一盆藕都消失成那一盤泥蓉,豬肉都被鋒利的刀一下下剁成了肉泥,這時見外婆過來將其混在一起,加些佐料,攪拌成團,接着一個有如餐桌般大的竹盤被拿了進來,只見她們各拿起一團在手中揉搓起來,我這才徹悟,原來是做藕丸子,我便跟着做了起來,手中的肉團冒着陣陣熱氣,薰得人身上的寒意盡無,軟綿綿的肉團被我們揪成一個個小團,在手中輕輕揉着,淡粉色的肉丸在我們的掌心旋轉,盡情打磨身上的稜稜角角,盡情感受手掌的温熱,那團肉丸便在自己手中漸漸成型,除此之外,她們還用家鄉話嘮着家常,聊聊東家的侄子,嘮嘮西家的魚塘,時不時來幾句調侃,引入發笑,時不時抒幾絲同情,引入歎息,但句句離不開身邊,句句離不開生活,好不和諧,好不愉快,一顆顆肉丸,飄着藕香,一張張笑臉,散着温情,一顆顆心,傳着親情。

漸漸的,我明白,這年前的習俗不單單是一種傳承,更是家人間的關心與團圓,是心與心之間的貼近與真情,那揉搓的更不僅僅是一顆顆肉丸,還有那子女對父母的孝心,有父母對子女的關心,更多的是家人之間的親情,我想即使沒有大魚大肉,只要有家人相伴,時光便會被美好渲染。

春節的習俗作文11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含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間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己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春節的習俗多着呢!

春節的習俗作文12

在我們中國有一個傳統節日——春節。在這個節日裏人們都會吃餃子、放鞭炮、拜年、貼春聯今天,我和姐姐下樓去玩,“哇!家家户户門口都張貼着火紅的春聯!”我們來到了一家服裝店門口,只見兩邊各貼着一張春聯,我情不自禁讀起來:“財運享通步步高,生意火紅騰騰起。”我剛想稱讚這幅對聯寫得好,姐姐卻在旁邊笑了起來。我不解,問姐姐:“姐姐,你笑什麼啊?”姐姐捂着肚子笑着説:“應該這樣讀:‘生意火紅騰騰起,財運享通步步高。’呵呵。”我很好奇,就問:“為什麼?你這樣讀反了。”姐姐説:“不,對聯應該從右往左讀,是你讀反了。俗話説:‘人朝門立,右手為上,左手為下。’就是説,上聯貼在右手邊,下聯貼在左手邊。”我點了點頭,看來上初中的姐姐知識就是比我豐富啊。

可是,我突然看到這家門上的“福”字貼反了,我怕再給姐姐笑話,就仔細看了看周圍的店上的福字,都貼反了,我問姐姐為什麼他們都把福字貼反了,姐姐點點頭,説:“是因為一個故事:據説,‘福’字倒貼的習俗來自清代恭親王府。一年春節前夕,大管家為討主子歡心,照例寫了許多個‘福’字讓人貼於庫房和王府大門上,有個家人因不識字,誤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為此,恭親王福晉十分惱火,多虧大管家能言善辯,跪在地上奴顏婢膝地説:‘奴才常聽人説,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慶之兆。’福晉聽罷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説恭親王府福到(倒)了,吉語説千遍,金銀增萬貫,一高興,便重賞了管家和那個貼倒福的家人。” 事後,倒貼‘福’字之俗就由達官府第傳入百姓人家,並且過往行人或頑童唸叨幾句:‘福到了,福到了!’就會給大家帶來好運。”我點了點頭,説:“這些故事真有意思,看來今天我收穫的春節習俗方面的知識還真不少呢!”

春節的習俗作文13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為盛大的節日。因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節習俗。我們亳州地區的春節從臘月初八開始就準備,到正月十五才結束,春節活動延續達一個月之久。

臘月初八早晨要喝臘八粥。這種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裏面還要放上紅棗、栗子、綠豆、花生仁等。常言道:“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一般人家從這天開始就着手辦年貨了。殺豬宰羊、做新衣服、採購各種年貨。

臘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掃除的日子。一般人家常在臘月二十四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一天還要把家裏打掃乾淨。

臘月三十是除夕,這一天全家團圓,除舊迎春,還要到墳地裏祭祖。這一天早晨,家家都要在門上貼春聯。中午閤家要吃團圓飯,除非萬不得已,都要趕回家,充滿了融融的天倫之樂。晚上吃過飯,親人團聚在一起,把瓜子、花生、飲料、水果等都擺在茶几上,然後一起看春晚。晚上還要“守歲”,年輕人很少睡覺,一直要等到第二天凌晨放炮。

大年初一最為隆重,男女老少天不亮就起牀,穿着新衣,向神主、祖先、長輩拜年。這一天早晨只准吃餃子。如果誰吃到了餃子裏包的錢幣,誰就在這一年裏好運連連,財源滾滾。小孩子們要給長輩磕頭要壓歲錢。吃過餃子,男的要去鄰居家串門拜年,女的則在家裏接待客人。到了中午,親人們仍在一起吃團圓飯。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也是燈節。晚上人們在街上放煙花,每一户人家都要在門前放兩盞燈,街上燈火通明,熱鬧極了。

另外,在春節期間,我們亳州地區還有一些“忌諱”。如過年蒸饃、炸丸子時小孩不能在廚房裏,以免亂説話。正月初五不能動剪刀等。這些“忌諱”如今有的還存在,有的已無影無蹤了。

家鄉的春節真是熱鬧有趣!

春節的習俗作文14

王安石在《元日》中説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句詩寫的就是春節。

一説到春節,我就想到了貼春聯、貼福字、放鞭炮、掛燈籠和吃年夜飯以及發壓歲錢。

對於春節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這些習俗有這樣一個傳説:在很久以前,有一隻叫“年”的怪獸,它經常在除夕夜上岸吃人。有一年,村裏來了一個老頭,他説他能防“年”獸。人們不信,全部都跑到了山上。到了除夕夜,“年”獸上來搞破壞,看到一家門口貼着春聯,掛着燈籠。當它靠近那一家時,院子裏響起了“噼裏啪啦”的鞭炮聲,“年”獸直接被嚇得跑到海里。第二天,人們見村子安然無恙,就學了起來。從那以後人們就都在除夕夜掛燈籠、貼春聯和放鞭炮。

除夕前,家裏的老一輩都會在院子的大門上貼門神。因為老一輩的人們相信,在門神的守衞下,能夠家和萬事興。

到了除夕晚上,一家人團坐成一圈,吃豐盛的年夜飯和美味的餃子。吃年夜飯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吃餃子預示包住福氣、喜氣,在新的一年交上好運。有些人家還會在餃子裏包上不同的餡,芹菜餡代表着“情深似海”,肉餡代表着“團團圓圓”。每次到了這個時候,我都會吃許許多多的好吃的。

人們吃年夜飯後還會守歲。要熬到春節早晨,因為守歲代表着人們對舊年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盼望。傳説人們守歲是為了防一個叫“祟”的妖精,那個妖怪摸過的孩子都會發燒。直到有個姓管的人家,他們把銅錢放在自己孩子的牀邊,“祟”就不敢來了。從此以後,過年人們都養成給孩子們壓歲錢的習俗。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的一些習俗。

春節的習俗作文15

春節到,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習俗,而我的家鄉廣州也有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廣州有句俗語叫:“年二八、洗邋遢”,意思是,到臘月二十八這天,要把家裏大掃除一遍,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到除夕,大家可就忙,女人就為團圓飯做準備,男人則幫忙殺雞、殺鵝、貼對聯、貼門畫、買花、買年橘、盆景……

晚上可就熱鬧,有些大人在茶餘飯後就等着看萬眾矚目的《春晚》,小孩子們就穿着一身新衣服挨家挨户地去得壓歲錢,俗稱“利是”。而有些大人們則帶着小朋友去逛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説到迎春花市,這可得詳細介紹介紹:每年的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鮮花、盆景,各大公園都在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都搭起綵樓,紮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湧來,擺開花市,售花賞花,人潮湧動,十里長街,繁華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半夜十二點來敲門時,每家每户都響起喜慶的鞭炮聲,大家都沉浸在漫天飛舞的鞭炮紙上。鞭炮一過,就是五彩繽紛的煙花點綴在無暇的天空上,人們望着飛上天的煙花,一起期望着新的一年、新的氣象。

到初一,大家都非常有空,大人們就會去打麻將,而小孩子們則用自己的壓歲錢案買各種零食玩意兒。到晚上,天空中還是閃爍着五光十色的煙花,有條件的則特地乘車去琶洲等地看煙花。

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又是尾聲——元宵。我們這裏並不是每條村都過春節的,有些人就會過正月十三、十四、二月初二……而我們這條村正好就是過元宵的。我們要準備好各種菜餚迎接客人,讓客人吃得開心,會得慰心。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你家鄉的春節習俗又是什麼樣的呢?

Tags:習俗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