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推薦】家鄉春節習俗作文5篇

欄目: 習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97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春節習俗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家鄉春節習俗作文5篇

家鄉春節習俗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在湖北省蘄春縣,位於吳頭楚尾,是一個有着一百多萬人口的大縣。家鄉過春節非常熱鬧,也有很多獨特的春節習俗,比如:通常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可在蘄春臘月二十四才是真正的小年,這一天,孩子們都穿上新衣服,高高興興地吃小年飯,玩鞭炮,算是過孩子們的年,所以叫小年。臘月二十五、二十六,通常家家都會打豆腐以作重要的年貨。臘月二十七則是打掃衞生、洗澡、洗嗽的重要日子,當地的民諺説:“二十七,洗舊跡”,意思是把舊的一年中不好的晦氣的東西洗掉,以圖來年乾乾淨淨、順順利利!臘月二十八則是除夕前最重要的日子,當地民諺説:“二十八,還年發!”意思是圖來年大發大旺,所以這一天的晚餐一家人會小聚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晚宴,以祝全家興旺發財!民諺又説:“二十九,家家有”,表示臘月二十九,家家年貨置辦齊全,以備除夕夜之需。

大年初一大清早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叫“開門迎春”,然後一家人就開始出行了,所謂“出行”,就是串親戚朋友,到人家家去了,人家會放鞭炮迎接,然後吃一頓飯,就算出行成功,初一到十五都是出行的日子。這些年,人們都喜歡到附近的廟宇裏去出行,以圖吉祥安康、萬事如意。

蘄春的過年風俗,大體上説來屬於楚地民俗,沿革的歷史很久遠,可以追朔到古楚國,算起來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這個民俗一直沒變,算是本地很具特色的春節習俗吧!

家鄉春節習俗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春節終於來了!街上熱鬧非凡,每個地方有着各自的特色。你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鐵衝過春節的習俗。

每到春節的上午,家家户户的人都忙不過來。他們在忙什麼呢?當然是在貼春聯啦!春聯都是紅紅火火的,都代表着吉祥幸福。門上貼着春聯則有春味,無論再美的房子,就在春節不貼春聯,那也不顯得十分美觀。

聽!“啪啦啪啦——”這聲音十分美妙,它唱出了春節的喜悦與熱鬧!你再仔細看,只見眼前一片紅。就像一羣紅孩子在活潑亂跳。想必大家都知道它是什麼了。

每到春節的中午,家家户户的人都會敬神(一般都是敬死去的親人)一般敬神都要放置三碗飯和一些菜,然而這些菜不能是被吃過的,要不然是對神的不敬。

每到春節的下午,大家都要到墓碑前掃墓,都是懷着滿滿的孝心來看望親人

每當春節的傍晚,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年夜飯開始,這頓飯得慢慢的吃,大家邊吃邊聊家常話,老人們最遵守這個規矩了,他們一吃就吃到深夜,而我們這些孩子們則耐不了性子,就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爆竹,傳來的歡笑聲把除夕推到了高潮。

吃年夜飯時,則少不了這兩樣菜:一樣是年糕,它是過年中最有代表性的食物,它也是我的最愛,因為它很甜。還有一樣是魚,“魚”和“餘”的諧音一樣,是象徵“吉慶多餘,年年有餘......”

一時間,鐵衝的過節習俗説也説不完,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那歡迎你來到這裏,等你來到這裏時,你就能親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家鄉春節習俗作文 篇3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的活動更是數不勝數。

吃團圓飯是春節習俗中最重要的。那麼春節為什麼要吃團圓飯呢?原來是因為很久以前,有一種兇猛的怪獸,住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長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吃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人們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每到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吃過飯後,誰也不敢睡覺,坐在一起閒聊壯膽。不吃年夜飯是熬不過年的。久而久之,過年吃團圓飯的這個習俗就保留下來了。當然,過年吃餃子也是很重要的。其實餃子藴含了許多美好的寄託。一是過年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二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

吃臘八粥是我們這兒過年的前奏,農曆臘月初八這一天,杭州市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蓮子、棗子、芡實、桂圓和荔枝做成臘八粥,並饋贈親友,這碗粥起源於南宋寺廟,原本為僧家齋供用品,稱之為“七寶五味粥”。這不,我們家早早的就熬好了臘八粥。一出鍋,香氣四溢,我這隻小饞貓一眨眼間,從十米外跑到了這兒。口水都饞的流下來了,實在忍不住啦。我就趁奶奶不注意,喝了一勺。啊,那香氣充滿口腔,刺激着味蕾,我從來不知道一碗粥竟能如此的好吃。

在我們杭州,掃地一定要“掃進來”,不能“掃出去”。就是在清掃的時候,笤帚千萬不能從裏往外掃,而要從外往裏反掃,意思就是把如意、財氣往裏收,這是杭州對來年家中吉祥、財富不斷增加的美好期望。

春節的由來也是家喻户曉的故事了吧。傳説古時候有一種怪獸叫“年”,它頭上長着觸角,十分兇猛,每到歲寒將盡,就要出來掠食噬人。人們為了防禦它,一到此時,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發出“劈劈啪啪”的爆裂聲,把“年”嚇跑。一夜過去,大家平安無事,於是就高高興興地互相表示祝賀,拿出豐盛的食物在一起吃。這樣年復一年,就形成了歡樂的節日——“過年”。

過年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個地方的習俗也是各不相同,我們要尊重我們的傳統節日。

家鄉春節習俗作文 篇4

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春節的開端大約是在臘月二十幾吧,一過臘月二十,家家户户都開始準備過年的物品,孩子們也陸續放了假。歡天喜地的和夥伴們一起玩耍,大人們也忙裏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榮景象。

早晨,家家户户忙開了。人們在門上貼春聯。 “日麗春常駐,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 “ 福 字還要倒貼,就是 福 到的諧音,。春節帖春聯有喜慶、財氣、吉祥之意。”貼完了春聯,人們紛紛在大門口掛起了一盞盞紅燈籠。這紅燈籠不就代表着我們祖國的面貌在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嗎?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時候。孩子們便跑到大街上看陸陸續續來往的行人,這些人可不是走着玩的,他們有的手裏拿着穀子秸稈,有的拿着鞭炮,還有的手裏拿着香和蠟燭,他們是要去祖墳上放炮,把老爺爺奶奶請回家過年,這只是一種形式,用來表示對逝去老人的哀思,放完炮後拿着燒着的香便回家了,到家後把香插好就開始上供了。媽媽的廚藝在我們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嚐她為我們準備的豐盛晚餐啦!面對着一桌子香噴噴的飯菜,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桌邊,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吃完飯後,一家人齊聚一堂開始看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了,晚上八點整,我們全家準時打開了電視機,收看“春節聯歡晚會”。那悠揚的歌聲,使人陶醉其中;那優美的舞姿,使人讚不絕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話,使人捧腹

大笑;那精彩的相聲小品,使人開懷大笑……陣陣歡聲笑語盪漾在客廳上空。孩子們和大人們都要看到很晚才去睡覺,那是在守歲。

第二天,天沒亮,人們就要起牀包餃子,聽老人們説,還不能鬧出大的動靜,不能大聲説話,我也不知道那是為什麼,挺神祕的。不一會,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親訪友給長輩拜年去了。 “噼噼叭叭”,陣陣清脆的鞭炮聲迎來了大年初一,你看,那些年輕的叔叔、阿姨,還有哥哥、弟弟一起去給親戚們拜年。走着走着,他們來到老奶奶家。叔叔一見老奶奶就像跪下給老奶奶磕頭,可是被老奶奶攔住了!“唉,你説你磕什麼頭呀!來塊吃點瓜子,抽根煙!”“不用不用,我不抽煙!”。拜完老奶奶家,他們又去給大媽家、叔叔家拜年!

迎來送往十幾天,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人們紛紛走上街頭,點花燈、放煙火、玩龍燈、踩高蹺、扭秧歌、跑旱船、打腰鼓,盡情宣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各色各樣的煙花把天空裝扮得花花綠綠的,“禮花”直衝雲霄,“嘭”一聲炸開了,天空頓時變得五彩斑斕,那微弱的火藥卻像七彩花一樣綻放着。可好戲不長,“禮花”從天空中慢慢變淡,變淡,直至煙消雲散;那邊,一股衝擊般的銀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噴着,噴着。落下的便義無反顧跳出了銀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萬從空中掉落,給人極美的感覺;“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這震耳欲聾的響聲一定是鞭炮!那熱鬧的的聲音,也足以給20xx增添許許多多的喜慶了。

那邊暖烘烘的,旺火燒了起來,而且愈演愈烈,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滾,好像在呼喚着什麼,也好像在喜悦地跳舞。人,物,中國,將春節愈演愈烈,帶來了20xx的新氣象!

一眨眼到了年正月十七,春節就結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上,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去上學了。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紛紛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標進發、努力了。

家鄉春節習俗作文 篇5

【第1篇】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按照我們這的規矩,春節是從臘月開始的。

臘月初,春節的喜慶氣氛就開始盪漾開了:大街上掛起了五顏六色的彩燈,店鋪裏也掛上了燈籠。

到了臘月中旬,家家都忙活了起來:炸餜子,做饃饃,還要置辦很多年貨:買牛肉,殺雞宰羊,買些瓜子和糖,就像是北京的“雜拌兒”。

臘月末,大家就更忙了:要把家裏裏裏外外地打掃一遍,還要做年菜,整個大街上都是一股酒肉的香味,還得把過年的東西都準備好。

除夕這天,無論在哪,都要回來和家人團聚,一起吃一頓團圓飯。還要在家門上貼福字。和家人一起看“春晚”,小輩要給長輩磕頭,大人們要給孩子壓歲錢。這天晚上還要守歲,只有過了十二點放完炮後,才可以睡覺。

初一至初五這段時間,家家都要走親訪友,向親戚朋友説些祝福的話,祝願生活能更加美好,一派喜氣洋洋。

正月十五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這天,人們都掛上花燈,觀燈,猜燈謎,還要吃元宵。尤其是晚上,五顏六色的花燈發出的那耀眼光芒,令人陶醉其中。

正月十五一過去,年就過完了,一切都又恢復平靜。孩子們去上學,大人們去工作。但是,這段喜慶,團圓的日子還深深地印在人們心中。

【第2篇】

我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如:對聯、剪紙、圖畫、刺繡等。還有許多獨特的風俗習慣,如:春節、端午後、重陽節……

我最喜歡的是家鄉的春節。我的外婆老家住在浙江仙居,家鄉有好多親人,還有一個年過一百歲的老阿太。所以每年春節我總是跟着外婆到家鄉過年。

在外婆的家鄉過春節最熱鬧了。各家各户早就忙着準備年貨,做年糕、包棕子、買各種各樣的炒貨、水果等。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貼上大紅對聯,殺雞、殺鴨的老闆忙都忙不過來。在這一天,在外地工作或求學的親人們千里迢迢都要盡力趕回來與家人團聚,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大家有説有笑,談新聞、談工作、談理想,真是開心極了!

年夜飯吃完後,就給小孩分發壓歲錢。除夕之夜,每家每户燈火通明,這叫“守歲”。大人們看春節聯歡晚會,小孩們玩小鞭泡。轉眼到了12點鐘,整個小縣城響起了震耳欲聾的爆竹聲,新的一年開始了。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最漂亮的新衣服和親人們一起逛公園。公園裏人山人海,節目五花八門,真是熱鬧極了!

我愛家鄉的春節!我愛中國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