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關於清明節習俗作文(精選6篇)

欄目: 習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28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清明節習俗作文(精選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清明節習俗作文(精選6篇)

清明節習俗作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臨近清明,學校組織全體師生去烈士陵園掃墓,下午,我們手拿小白花,排着整齊的隊伍,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向烈士陵園。

大約步行了二十分鐘,便到達了目的地。我們邁着沉重的步伐走在烈士陵園裏寬闊的道路上。來到一個巨大的碑下,我們停止了腳步,舉目望去,碑上寫着“永垂不朽”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碑下,一個潔白的花圈靜靜地“躺”在上面,那兩根漫天飛舞的布條像眼淚似的在為英雄們感到悲傷,旁邊鬱鬱葱葱的幾棵大樹發出“沙沙”的響聲,似乎也在為烈士們哭泣。正當我們滿懷悲傷情緒為烈士們歎息時,少先隊員代表朗讀了為烈士們精心準備的悼辭的聲音傳到了我們耳邊,他們聲情並茂的朗誦使我們原本沉重的心情又抹了一層悲痛。

“請全體同學為烈士們默哀一分鐘!”隨着大隊長的這句話,我們都低下了頭,一分鐘過後我們又抬起了頭。“請各班同學為革命烈士獻花!”一曲鏗鏘有力的《歌唱祖國》突然響起。我的心不由一震:沒有烈士們,怎能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沒有烈士們,五星紅旗怎能那麼鮮豔?我們一定要好好感激烈士們!於是,我鄭重地將手中的小白花獻給了烈士們。此時此刻的小白花不僅代表了我們對革命烈士的敬意和感激,而且還表示出我們會好好學習,繼承革命先烈樂於奉獻的光榮傳統!

祭奠儀式結束了,我們又在公園裏玩了一會兒,我躺在一塊大石頭上想: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而我們卻不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整天做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而且還時不時地惹長輩生氣,我們實在太不應該了……“排隊了!”一聲叫喊打破了我的思緒,我立刻爬起來,跟着隊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烈士陵園。

長眠於地下的英雄們,請你們放心!我們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一定會接下你們手中的“火炬”,好好學習,回報社會。共同保衞我們的祖國!

清明節習俗作文2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多彩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活動。相傳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一起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在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有個插柳習俗,此俗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的。介子推為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羣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羣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燬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後,羣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因此,清明插柳戴柳成為紀念介子推的一種象徵。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小孩子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總會有一些忽大忽小的風,在這樣的天氣情況下很適合放風箏,小孩子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星辰,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用剪子剪斷牽引風箏的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一年的好運,由於好玩兒,後代也有人把它流傳了下來。

不過在給親人們焚燒紙錢的時候千萬要注意,一定要等灰完全失去亮光的時候才能離開,不然死灰復燃的時候會引起火災,那樣這個清明節可就充滿罪惡了呢!

清明節習俗作文3

清明節這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不僅杏花開了,而且天氣非常地好。有一首詩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寫的。

清明節到了,我們當然應該去掃墓了,去紀念死去的親人和朋友,紀念死去的將軍們。他們雖然死的很早,但是在我們的心中,他們仍然活在世上。這個節日是既開心有悲傷的,如五一二大地震時,死了很多人,但是我們要去墳墓邊紀念他們。

清明節的時候踏青是最好不過的了。清明這天,青草、嫩柳都發芽了,出去玩一玩的話,可以有着清新的空氣,給我們帶來快樂和幸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到清明節,喜愛放風箏的人都會去外面放風箏,這也是節日的一種習俗呀!

據説,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所以説,就有了清明節插柳的習俗。

清明節習俗作文4

4月4日,一個舉國悲痛的日子——清明節。到了那一天,心就會特別悲愁垂涕。這一天是給逝世的親朋好友、革命先烈送去自己對他最誠摯的祝願。

看望逝者時,忌嬉皮笑臉,這是對逝者的最大敬意。裝束一定不要太過豔麗,顏色最好為黑色,因為這樣最為尊重逝者,也可以更加體會出人們因為失去親朋好友背痛的心情。

清明節,是中華兒女認祖歸宗不忘故土的重要節日。清明節祭祖和掃墓一般都會給祖墳剷除雜草,添加新主,稱為培墳;用彩紙剪成紙串,掛在墳前,插上香燭,焚燒紙錢,跪拜叩首。簡單的祭祀儀式俗稱“插青”或“上墳”,以此表達對祖先的追思和懷念。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全國各地的風俗不同,祭掃的日期也不同,農曆清明節的時間一般在公曆每年的4月4分至6日之間。

在我的家鄉,放鞭炮也是清明節時不可缺少的'。這並不是過年時的喜慶聲音,而是一種思念,對親朋好友、革命先烈的思念。清明節那幾天,天空總會下起毛毛雨或者是淋漓大雨,可這也無法擋住人們紀念逝世人的腳步。他們沉着臉,踏着沉重的步伐向墓地走去,小雨淅瀝,這情景,正應了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一個落雨紛紛的季節,亦是心情壓抑沉痛的季節。

清明節習俗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的詩,每當讀起這首詩,我就想起了老師給我們講的“清明節的由來”,清明節原來是紀念晉文公的大臣介子推的,後來演變成了紀念先人和革命烈士的節日了。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一大早,我們一家人準備好紙錢、水果、饅頭、酒等供品,又拿着鞭炮、鐵鍬、松柏樹等工具先向我太祖父的墓地出發了。我們來到山上,看到了一座接着一座的墳墓,墳墓旁邊長滿了雜草、荊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來到了我太祖父的墓碑旁,就開始“掃墓”了。我和弟弟、大姐、二姐擺放供品,爸爸和媽媽用鐵鍬修繕墳墓,爺爺和奶奶種樹,摺疊紙錢,燒紙錢。不一會兒功夫,我們四個小孩子就擺好供品了,只見供品有高有低,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懸崖陡壁,有的像一座山。爸爸媽媽也修繕好了墳墓,爺爺奶奶也種好了松柏樹,摺疊好了紙錢,開始點燃了,只見那紙錢的灰燼慢悠悠的飛上了天,我們帶着悲傷而沉重的心情行磕頭、叩拜禮。

接着,我們來到了竹溝烈士陵園,來到石碑前,看到了石碑上清晰地刻着一位位烈士的名字,我們看到這些烈士的名字後,我的腦海裏就浮現出來他們的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情景,就忍不住向他們深深地鞠躬,然後又獻上了一束鮮花。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大自然一派萬物復甦、桃紅柳綠、生機勃勃的景象,還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節也是放風箏的時候,俗話説放風箏是祛晦氣的,我們學校也舉辦了郊遊和放風箏的活動,讓同學們放鬆心情。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習俗作文6

清明節快到了,今天,我們烈士陵園,沿着台階向上走,兩邊高大的松樹丶柏樹都鬱郁蒼蒼掩映着台階非常美麗。

很快,我們走到了革命烈士紀念碑前,革命烈士紀念碑莊嚴又肅穆,高高地聳立在烈士陵園中央。上面醒目地寫着“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等字樣。望着革命烈士紀念碑,我們肅然起敬。這時,大隊長宣佈”革命烈士紀念活動現在開始“!下面想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做完儀式後,我們圍着革命烈士的墓轉了一圈,大家個個神情嚴肅,紛紛向革命烈士的墓碑敬禮丶獻花。

儀式結束後,我們去革命烈士遺物陳列館參觀,剛進門,牆上掛着的革命英雄的相片映入我們的眼簾,正前方的牆上還掛着一塊大牌子,上面記載着革命烈士的名字,最引人注目的是陳列館中間的一個玻璃櫥窗,裏面陳列着革命烈士的遺物:有記事本,有獎狀,有日記,這些都記錄着革命烈士的生活和工作。

回家的路上,我心情非常感慨,久久不能平靜,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的革命英雄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