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有關寫春節習俗作文四篇

欄目: 習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9.94K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寫春節習俗作文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寫春節習俗作文四篇

寫春節習俗作文 篇1

我國一年中有一個最重要的節日,它就是古老的“春節”。千百年來,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如掃塵,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守歲,爆竹,拜年與春節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節的眾多風俗至今都代代相傳的。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原古時代就記載着春節掃塵的風俗。因為‘塵’與‘陳’是諧音,新春掃塵有除舊佈新的涵義,用意是把一切貧窮,晦氣統統掃地出門,人們寄託着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借掃塵的方法去整理全年來的得失,嚮往打算新年的美好開始。用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方式來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烘托出喜慶的節日氣氛,把福字倒着貼,意示着“福氣已到,幸福已到”。還有行行色色的年畫,窗花,春聯貼掛,期盼賜予福祿壽,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待着辭舊迎新的時刻,當五彩繽紛的爆竹遍地開花,四處響起的時候,新年走到我們眼前,人們都會穿得整齊漂亮,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祝賀。長輩們給晚輩分發壓歲錢,真是其樂融融,新年新氣象啊!春節還有不得不説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紅豆,寓示着一年紅紅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湯圓,寓示着全家都團團圓圓。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趣味樂事也説不勝説,祝福寓意講不勝講。試問有誰不喜歡這傳統的春節呢?試問又有誰不想傳承這古老的習俗呢?

今年的春節來得特別早,似乎有些讓人措手不及。剛過完元旦,就迎來了期末考試;期末考試剛過,居然就要過年了。對於我們學生而言,今年春節的氣氛好象不及往年那麼濃烈。因為考試的餘威尚未散去,似乎還在為考試而患得患失,便幾乎忘了以往過年的熱鬧景象。

讓我想想去年的這個時候吧。由於親戚們都要聚到我家,父母早早的就忙開了。他們倆都騎上自行車,一起到市場上去採購年貨。既要考慮到一幫小孩聚到一起又瘋又鬧地,得準備點他們愛吃愛玩的:又得想到大人們談笑風聲必備的瓜子、花生……。這樣一來,他們回來時,車簍裏必定是大包小包,裝得滿滿的。

就在大家都在忙活的環境中,我們對春節的渴望自然是格外的強烈。好不容易盼來了除夕,從下午開始,我就期待着敲門聲。開門的第一句話必然是“祝你新年快樂,萬事如意”之類。漸漸地,人都到齊了,大人們便圍着圓桌一起聊天。平常日子裏大家由於工作繁忙而無暇互相聯繫,現在,他們都趁這個機會暢所欲言。談談一年來的工作情況,訴一訴生活上的苦衷和感慨,彼此之間沒有半點隔膜,心與心之間貼得格外的近。

調皮好動的我們現在正是如魚得水。大人們有他們自己的範圍,沒空管我們,我們也就有些“為所欲為”。躲進一個房間,一起擠坐大牀上。交流交流學校裏的趣事,時不時有人會被逗得差點從牀上翻下去。搞笑的哥哥拿手節目便是用他特有的方式,來“輔導”我們幾個妹妹的英語。他的教法雖説不上深入淺出,但讓我們記憶尤為深刻。

“開飯了……”父親的一聲招呼,弟弟連忙蹦蹦跳跳跑到桌前,看着一桌好菜眼紅。大人們不約而同地説:“差點忘了這件重要的事。”我們也才反應過來壓歲錢還沒拿呢。雖説這傳統我們也經歷了不少年,可要接過紅包,不知怎麼的還是有些不好意思。

一大家人團團圓圓地圍在桌旁同吃年夜飯,有什麼比這個還要幸福呢?這時,電視裏的春節晚會似乎也沒有了太大的吸引力。

一年的最後節目便是放煙花迎接嶄新的一年的到來。我們走出家門,室外似乎也被渲染上了春節喜慶的氣氛,變得不那麼寒冷了。一朵又一朵絢麗的.煙花在夜空中開放,我們頭仰着,沉醉在這美麗的天幕中。“5、4、3、2、1、0!”隨着我們一起倒計時,新年終於在我們的歡呼聲中到來。喜悦、歡欣溢於言表,大家都互相微笑凝視着,默默無言。

憶起了去年的春節,我似乎可以感受到這特有節日的特殊魅力了。現在,我體會到了去年自己的心情,也越發地盼望可以大家重新歡聚一堂。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重要的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中形成了一些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孩子,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這兩個字諧音,所以孩子們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另一種是由長輩用紅包分給孩子的錢。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在貼春聯的同時,還要在牆上、門上倒貼“福”字,表示“福到”,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未來的美好祝願。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有壽星、壽桃、十二生肖、龍鳳呈祥等。

在新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放煙花爆竹,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着時間的推移,煙花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

過年的前一夜,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一般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出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和醬油等佐料沾着吃。因為“餃”和“交”形近,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此外餃子由於形似元寶,也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

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節日活動也越來越豐富。何止是春節,百姓一年到頭每天都在過節啊,天天都是快樂的!

寫春節習俗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就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窗花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寫春節習俗作文 篇3

“爆竹聲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轉眼間春節又到了,在春節裏有許多習俗,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收壓歲錢……,讓我們來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貼春聯這幾乎是過年家家户户都會貼的,喜慶的大紅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春聯的來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們是用以辟邪,後來畫門神像木刻人形掛在門旁於桃木土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時刻。餃子就意味着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着包住福運,吃餃子意味着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

春節裏,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説: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於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後發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隨着環境的污染、很多地方已經禁止放鞭炮了,估計以後這個習俗在很多地方也就見不到了。

過年收壓歲錢是我們小孩最喜歡的事了,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分給晚輩,壓歲錢就可以壓住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健康吉利、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

寫春節習俗作文 篇4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地往家裏提,小販們也掛出了紅紅的春聯和福字。過年前夕,許多人都十分忙。許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帶着大包小包的年貨,向家走去。

大年三十的晚上,媽媽就在廚房做着香噴噴的年夜飯。而我卻守候着電視機前,等待着春節聯歡晚會的開始。

我喜愛的春晚終於開始了,媽媽的飯菜也準備的差不多了。哇!這一天終於來了!我們立刻開始吃飯了。我先夾了一個白菜餡的餃子,特別好吃,接着媽媽給我夾了一個海鮮味的,我搖搖頭:“媽媽,我不喜歡這個味道!”媽媽非讓我吃,還笑着説:“這個餃子最甜!”我咬了一口,見一塊水果糖在口中,酸甜可口,好吃極了!原來如果吃到了帶糖的餃子,這一年都會幸福甜蜜的。在不知不覺中新年到了,我們歡呼起來。

初一的一大早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 鞭炮四響,禮花沖天,大家的歡聲笑語增添了過年的氣氛,這本是熱鬧的街道變得冷清,傳統的春節就這樣年復一年,一代人傳一代人的延續着……

最值得我高興的不僅僅是在過年的時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為重要的是能夠收到家人給的壓歲錢,而收壓歲錢也可以説是收紅包,因為紅色象徵活力、愉快與好運。

燈火通明的居民區家家户户貼上了春聯,請來了門神和財神以求全家人幸福安康,也寄予了新年的希望。

在我的記憶中,每年的春節都是差不多的,熱鬧、喜慶而祥和。

春節的前幾天,是大人們最忙的時候,張羅這張羅那,但是,卻是我們小孩子最憧憬的時候。然後爸爸媽媽給買了許多好吃的,而卧卻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可望而不可即,於是,便急切地盼望着春節的到來。

除夕那一天晚上,當然也是我家最開心的時候,全家三口人一齊靜靜地看着春節聯歡晚會,偶爾外面傳來幾聲鞭炮聲,也會覺得特別有趣。電視裏搞笑的小品,優美的舞蹈常常逗得我們哈哈大笑,這笑聲伴隨着窗外的鞭炮聲,顯得氣氛愈加歡樂。

終於要正式過年了,拜年就是我們一家首要的任務了而。每到一家,我都要説上一句吉祥話,如:“新年快樂”、“恭喜發財”等等,而爸爸媽媽則送上一份拜年時必備的禮品,主人則會拿出一個紅包遞給我,這就是我最高興的事了,於是心裏盤算着這錢該怎麼用,買些零食?或是文具?買點玩的也不錯,誰知一回到家就被“無情”的媽媽給收了去,我只好無奈地把這些個幻想的泡泡給吹滅了。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就到處做客,豐盛的飯菜,炫麗的燈光,大人們喝酒時的祝福包圍住了我,而我呢?則和哥哥一人拿來一大瓶飲料,東東快快地喝了個夠,哪曉得一會兒我的肚子便疼的厲害,難受極了,後悔埃

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已經上學了,新學年的開始,將意味着春節的結束,但在這一天,我們家還是要吃元宵的,過年的氣氛絲毫沒有減弱,照舊的笑聲,照舊的喜慶,照舊的開心。

就這樣,快樂的春節過去了,每當細細回想是,總會不禁笑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