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關於元宵節的習俗作文6篇

欄目: 習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04W

習俗顧名思義,是習慣風俗的意思,指經常、慣常自然成為習慣;凡有一定流行範圍,一定流行時間或流行區域的意識行為,無論是官方的,民間的,均可稱為習俗。今天為大家準備的是關於元宵節的習俗作文,希望能滿足大家的閲讀需求。

關於元宵節的習俗作文6篇

關於元宵節的習俗作文一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有耍龍燈,鬧花燈的習俗,而耍龍燈這一活動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説。

從前,人間風調雨順,王母娘娘趁着天氣好,就開了一個盛大的宴會。但是,玉帝很愛喝酒,而且一喝就喝的酩酊大醉。這不,這一天他又喝醉了。宴會結束後,他又忙着寫雨簿,一下疏忽,把雨簿寫錯了。這下人間可大亂了。有的地方洪水暴發,有的天地乾旱。。。有條青龍知道了,悄悄地飛上天,偷偷改了雨簿。這時,玉帝也察覺到雨簿寫錯了,所以,他打開了雨簿。呀!雨簿好象被人改了!他馬上派人查找是誰該了雨簿,最後,他才知道是青龍改的。他很生氣,所以,他馬上派丞相到凡間去追殺青龍。

丞相來到凡間用盡了各種辦法最後處死了青龍。死後的青龍化作一隻神鳥,天天在靈宵殿外哭泣,玉帝很內疚,明明是自己寫錯了雨簿,還要處死給自己改錯的青龍,所以,玉帝讓百姓們隆重紀念為民造福的青龍。

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元宵節,老百姓就會用竹子紮成龍燈,家家户户張燈結綵,扛着龍燈遊街串巷,以表示對青龍的感激和懷念。這個風俗一直傳到了現在。

關於元宵節的習俗作文二

正月十五元宵節,一早我就拉着爸爸到街上去玩。走到天風街的時候,我們沒有看到龍燈。爸爸説:“中午可能有龍燈吧?現在沒有,我們就到別的地方去玩吧!”於是我們逛了一會街就回家了。

到了中午,我們還是沒有看到龍燈,於是我們到岝è山公園裏去玩。河水清清的,泛着微波。到公園裏面一看,大紅的茶花開了,原來春天已經悄悄來臨。

我們到新造的橋上去,發現欄杆還沒有做好,已做好了三座涼亭,還有許多凳子。我們玩了很長時間,直到我滿頭大汗才回家。

晚上,街上有許多來來往往的人羣,兩邊掛着各種各樣的燈籠,有小貓的、小魚的、小鳥的、小牛的,看得我眼花繚亂。有些小朋友戴着紅紅的“牛角”,有的在買燈籠,我只買了亮閃閃的瑩光棒,有紅的、黃的、藍的、綠的,就是沒有白色的。過了一會兒,我聽到了震耳的火炮聲,接着又看見了美麗的煙花在天空中四處散開,真美呀!過了一會兒,有人把紅紅的孔明燈點燃,慢慢地飛向天空。到了高處,那火光就像飛機尾後的燈光一樣,漸漸消失在夜幕中。

雖然沒有看到龍燈,但今年的元宵節讓我有了不一樣的收穫,我很開心!

關於元宵節的習俗作文三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佳節,也是過年的最後一天,正月十五鬧花燈,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以吃元宵、逛花市、賞花燈、觀禮花、猜燈謎,舞龍舞獅,來寄託對春天最美好的祝福。

我們一家剛吃完團圓飯,爸就説帶我去看花燈,我非常的高興。傍晚,一輪明月已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幾顆星星頑皮的向我眨眼睛。銀白色的月兒隨我一起逛花燈。我們一家隨着熱鬧的人羣來到花市。我認識的“小魚兒”被爸爸頂在脖子上,她手裏拿着熒光棒,頭上帶着紅牛角,穿着紅色的外套。臉上帶着開心的笑容。

街道上,到處都張燈結綵,各式各樣的電子花燈,簡直叫人目不暇接,隨着一陣陣鑼鼓喧聲,兩條蛟龍,在人羣中間交叉飛舞。

這時,幾聲巨響,美麗的禮花接二連三地在空中開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滿天的星辰,還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夜深了,賞花燈的人們臉上都洋溢着滿足,幸福,愜意的神情離開了。

關於元宵節的習俗作文四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謂上元節,因為這節日的活動主要在月圓的夜間,通稱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動最主要的是燈會和燈猜。

舊日福建,大體説來,從正月初九起,燈市便開始熱鬧起來,正月十三日後幾乎可見各居家門前都掛出花燈。

元宵節給新嫁女送燈,是舊日福建的習俗,各地送的燈品式樣不盡相同,但目的一樣:為了“添丁”。福州一帶已嫁女未生男者,孃家多於正月初以觀音送子燈送之,是謂送丁;嫁後已生男者,孃家可送各式的燈,謂“添丁仔”。閩南各地給新嫁女送的是一對白芙蓉燈,給嫁後已生男者則送一紅一白的。燈內點有蠟燭,弄不好會把燈燒了。花燈失火,通常被視為喜事,叫“出丁”.白燈失火視為生男吉兆,紅燈失火視為生女吉兆。那當然是人們一種願望的表達。

閩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燈節中還有一叫“穿燈腳”的習俗,即在元宵夜裏,村中新娶進門的新娘子和當年生男孩的小媳婦,必須穿紅着綠,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歲大的老婦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説吉利語,從大祖詞堂的燈棚下走過,一展風采。其所以這樣做,目的在於向祖宗也向鄉親介紹新媳婦。至於已生男孩的小媳婦也過燈腳,在於告慰祖宗。

燈節期間各地都熱鬧非常,有幾個地方特別熱鬧,如福州的南后街,泉州的西門街,都是買燈、送燈、看燈最集中的地方。燈的種類甚多:走馬燈、關刀燈、蓮花燈、兔子燈、骰子燈、錢鼓燈、薄餅燈,應有盡有。

舊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種桔燈(與“吉丁”近音),用紙糊成.形如巨大桔子,形狀簡樸大方,民眾多愛觀賞。另外還有一種真的桔子燈,用較大的鮮桔皮製成。做法是在近蒂處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殼,再用小鐵絲札一燭託,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蠟燭,將蠟燭點亮。桔燈燭光透過紅紅的桔皮,通明絢爛,成為一件具有實物美感的藝術品。曾有人寫詩讚道:“何人剖桔空中點,勝看蓮花大盞燈。”

燈節期間,有些地方疊燈為山,人稱“燈山”或“鰲山”。這鰲山開頭只是一些有錢的富貴人家所張設,任人觀賞,後來更多設在寺廟、神祠或鬧市路口,讓更多人看熱鬧。鰲山中除了幹姿百態的大小花燈之外,多還擺設一些名貴的手工藝品、古董等加以點綴裝飾,構成“鼈山勝景”,甚為壯觀。

燈節中的舞龍燈,是福建元宵節中最受歡迎的節目,龍燈長數1O尺,有頭有尾。龍身有九節或十一節,以長帛彩繪鱗甲披蓋其上,各節燃蠟燭,前導一燈球,由十數人手執舞弄,屈曲盤旋,隨燈球而上下,前後敲鑼打鼓以壯聲勢。龍燈於元宵夜在街頭巡迴,誰家有放鞭炮以示歡迎者,即進入該家庭院舞弄,讓人們觀賞,舞畢主人以薄禮相送以示答謝。這種舞龍燈,福州人稱為“舞太平龍燈”。舞龍燈的龍燈,由各地寺廟札制,節後收入廟中.來年重加修飾後再用。

燈節中還有一種燈猜頗受歡迎。燈猜也叫“猜燈謎”或“出燈猜”。謎語之題材,大體説來有幾大類,一是古書中的語句,二是人物、地點、詞牌、劇目等,三是動植物、器具、諺語、成語、術語等,四是字,五是不屬於上述的其他內容。各條謎語的謎面多註明屬於什麼格,以提示和啟發猜謎者。

猜燈謎,以前多在私人離宅或某一街巷舉行,後來多集中於公共娛樂場所,福州在白塔寺,泉州在開元寺,廈門在中山公園內或工人文化宮,漳州在公園內的文化館,那些地方多是既有猜燈謎,也有大規模的花燈展覽。

燈節原是羣眾喜愛的傳統習俗,寄託着人們祈福的美好願望。至今福建各地仍年年舉行燈節,不過燈內蠟燭以電燈代替,彩燈閃爍,展現一片迷人的夜景。

在福建元宵節期間也有不鬧燈的,那就是永定姓李的客家人。他們在正月十五日另有活動,每家每户忙於掃墓祭祖敬神,是謂“春祭”。永定李姓人家元宵不鬧燈有其原因:傳説唐朝高宗李治於公元684年農曆正月十五日看燈看得正高興時,得知薛剛鬧事踢死太於李奇,一下給嚇壞了,從欄杆上摔下來致死。正月十五日成了李家悲慘的日子。為了讓姓李的都記住這悲慘的日子,後來唐王朝統治者下令,每年正月十五日,李家不準鬧花燈,違者不承認其為李家子孫,永定客家人系從中原遷來的,一直保持着元宵不鬧花燈的傳統。

關於元宵節的習俗作文五

元宵節,這是一個好日子!一個熱鬧的日子!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一個令人陶醉的日子!一個令人歡樂的日子!讓我們一起來談論談論吧!

先來説説元宵節的習俗吧!有哪些呢?有吃元宵、送花燈、猜燈謎、踩高蹺、耍龍燈……好多好多好玩的遊戲呢。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猜燈謎了!知道為什麼嗎?因為猜燈謎不僅有趣,還可以培養語言能力呢?你們呢?喜歡哪一個呢?

那麼,元宵節有哪些詩句呢?歐陽修的元夕、崔液的上元夜、李商隱的詩曰、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還有李白的……有空一起去欣賞欣賞一下這麼多古人寫下的這些好詩好詞吧!

怎麼樣?你們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喜歡這個熱鬧的元宵節呀?

關於元宵節的習俗作文六

我家住在寶雞市,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都是非常熱鬧的。

這天,人們都要鬧元宵,整個小鎮一片歡騰,大家興高采烈,氣氛熱鬧極了。

元宵節的風俗是晚上全家人圍在桌旁吃元宵,因為元宵表示團團圓圓,吃完元宵大家就應該“鬧元宵”。

大家都歡天喜地地來到各自所在的院壩,開始放煙花。我和佳佳妹妹也拿出所有的煙花,妹妹興致勃勃地點燃一個煙花的引線,頓時,五顏六色的火花迸出來,像一個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繽紛,漂亮極了。“別得意,看我的‘金鳳凰’!”我説完,立刻點燃了引線。“啾——”隨着一聲刺耳的響聲,一隻只金黃的東西飛快地衝上了天,“嘣”的一聲爆炸了。接着,許多小金點撒滿了天空,發出“嘣嘣”的爆炸聲,突然,這些到處亂飛的小東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隻金鳳凰。

“有趣!你們在這比賽煙花?加我一個!”原來是爸爸來了,他手裏還抱着一個大禮炮。爸爸慢慢地點燃了禮炮,一下子,天空上綴滿了美麗的“花朵”,紅的,綠的,藍的,黃的……是那樣漂亮,它寄託着我們的快樂在天空中綻開……

這就是我們這邊元宵節的習俗了。元宵節真熱鬧,真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