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民俗作文

初中生家鄉的民風民俗作文

欄目: 民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W

不用的地方,風俗習慣也不一樣,小編收集了家鄉的民風民俗作文,歡迎閲讀。
 

初中生家鄉的民風民俗作文

  第一篇:家鄉的民風民俗

我的家鄉位於準葛爾盆地邊緣的小縣城,因為這裏是江格爾的故鄉,而成吉思汗又在這裏停留過較長的時間,所以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這裏。為此,我們這個縣取名為“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關於蒙古族的民風民俗。

蒙古族發祥於額爾古納河流域,史稱“蒙兀室韋”、“萌古”等。 蒙古族是東北亞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除蒙古國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及臨近省份以及俄羅斯聯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為一千萬人,語言為蒙古語。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國境內.

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為1000萬人。 中國的蒙古族人口為581萬人,在我國少數民族人口裏排名第六。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餘散佈於河南、四川、貴州、北京和雲南等地。

畜牧業是蒙古族人民長期賴以生存發展的主要經濟。此外,還從事加工業、農業和工業。現以農耕為主。蒙古族善於歌舞,民歌分長短調兩種。主要樂器是馬頭琴。喜愛摔跤運動。蒙古包和勒勒車是他們遊牧生活的伴侶。

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內蒙古、衞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科爾沁四種方言。現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紀初用回鶻字母創制,14世紀初,經蒙古學者卻吉·斡斯爾對原有文字進行改革,成為至今通用範化的蒙古文。

《蒙古祕史》等典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著名的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三大英雄史詩之一;《飲膳正要》被列為對世界文明貢獻卓著的重要醫學發明。

在蒙古族有一種風俗叫獻哈達;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着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和讚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摺疊口向着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接受哈達時,賓客應微向前躬,獻哈達者將哈達掛於賓客脖子上,賓客應雙手合掌於胸,向

獻哈達者表示謝意。來蒙古族還有許多風俗,比如:敬神、骨肉進餐......帶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勸酒往往通過情真意切的表達出來。唱歌與對酒是同時進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後,大家舉杯合唱,然後大家一起幹杯。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開始喜歡蒙古族了呢?

  第二篇:家鄉的民風民俗

我的家鄉在福清。那兒山清水秀,人們生活美滿。而家鄉的習俗和小吃更是讓人大開眼界、讚不絕口:清明節吃光餅、冬至吃番薯丸、春節吃海蠣餅……其中我最喜歡的當屬春節時吃的海蠣餅了。

海蠣餅由麪粉、海蠣、胡蘿蔔絲、瘦肉、紫菜做成。入鍋炸完之後,外皮金燦奪目、香脆可口。裏面的餡料呈金字塔狀,上層的海蠣、瘦肉,柔嫩多汁;下層的胡蘿蔔絲、紫菜清爽美味。一口下去葷素搭配、海陸俱全。那味道,神仙走過都要停下嘗一嘗。

春節期間,福清很多人家都會炸海蠣餅,這成了福清特有的習俗。春節期間,你若去福清鄉下,便能聽見那不絕於耳的噼噼啪啪的`炸海蠣餅聲和煙花爆竹聲。我們家也不例外。只見外婆將油倒滿了鍋,拿出了一個鐵製帶柄小圓鏟,將麪糊均勻地塗抹在上面。然後又將紅寶石一般的胡蘿蔔絲放於底下,再將褐色的紫菜放在上面,接着將海蠣和肉放在上面。這海蠣可是整個海蠣餅的點睛之筆,沒了它,海蠣餅定會失掉一半的美味。這海蠣必須用剛剛撈上來的新鮮海蠣,只有這樣,海蠣餅才會那麼鮮、那麼香。最後再塗上一層面糊,入鍋用中火炸10分鐘左右便好了。可10分鐘對我來説卻很漫長,我像只饞貓似的不停地在油鍋旁轉悠,等着做第一個吃海蠣餅的人。海蠣餅終於出鍋了,我一口咬下去,香軟的海蠣在口裏慢慢融化,再加上香脆的皮,美味至極,一股香氣直沁心田,簡直比山珍海味還好吃呀!

説起海蠣餅,還有一個傳説呢!當年荷蘭軍隊佔領台南,鄭成功從鹿耳門率兵攻入,欲收復失土。鄭軍勢如破竹、大敗荷軍,荷軍一怒之下,把米糧全都藏匿起來。鄭軍在缺糧之餘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將海蠣、番薯粉混合加水然後炸成餅吃。這便是海蠣餅的起源。可見我們福清的海餅還是小吃界的“長老”呢!

我愛我的家鄉,愛那可口誘人的海蠣餅。

  第三篇:家鄉的民風民俗

我的家鄉是九江,在過年的時候,可有很多特別的習俗呢!

過年前夕,家家户户掛滿了臘肉、臘魚和臘腸,像是在為人們提前宣告了新年的來臨,又像是在爭鬥誰更有喜氣。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訂年貨,有的還在打掃衞生,還有的正在分配紅包,雖然累得滿頭大汗,但我們臉上的喜悦卻是對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

除夕來臨,街道上空無一人,家家燈火通明,鞭炮聲絡繹不絕,我家也不例外。家中,大人小孩正團聚在一起,手烘着温暖的火,正愜意地吃着由“頂級廚師”婆婆親自現做的可口飯菜。可為什麼大家並沒有“大飽口福”呢?嘿!這你都不知道?當然是為了大吃幾碗“壓軸菜”——八寶飯啦!八寶飯俗稱我國的年夜飯,是由甜糯米和幾種乾果拌成的飯,據説吃了這一年就萬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飯後,便到了最令人激動的環節了,那就是——發紅包!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獻殷勤,逗得爸爸媽媽直樂,大人們才給了我們“小費”,可“小費”也不是白拿的,還要幫大人們在門上貼上紅紅的對聯,這對聯也是我國過年時的著名傳統習俗之一,紅運來臨的象徵。

初一初二的景象與除夕截然不同。街道上人來人往,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有句潮汕俗諺説:“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説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咱們九江人也同樣好拜年這口。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都要去別人家拜個年,説上幾句祝福,以示祝別人在新的一年裏家道興旺。

怎麼樣?你想不想也來體驗體驗九江過年時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