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民風作文

山西民風民俗作文

欄目: 民風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4W

  導語:山西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你知道山西有哪些民風和民俗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山西民風民俗作文,歡迎大家閲讀!

 

山西民風民俗作文

作文一:山西民風民俗

普天之下,總不乏奇人異事。在我們身邊就有這類人存在,那一天我見到拉一個身壞絕技的刀削麪師傅。

那一天,我路過一家拉麪館,拉麪師傅正在拉麪的動作震住了。不知是店裏的那位客人點了刀削麪。師傅正在削麪,那動作之快。令人震驚。削出來的面,更是薄如紙。

不知是做久了,熟練了,還是別的什麼。只見拉麪師傅神色從容,動作敏捷。他手裏的削刀,被他運用的極為靈活。不得不佩服的是,一快簡單的削刀,一堆麪粉,在他的手裏,居然可以削出一片片大小差不多,卻有薄的如紙蟬翼般的面魚來。師傅左手抓着麪糰,右手拿着削刀。不停地削着,右手在麪糰上一劃,出來的面魚小巧可人,落在高湯裏,活像暢遊在水中的小魚。也許,這就是它被稱為"面魚"的原因吧。消出來的面魚,兩頭尖尖,中間則寬寬的,一點也不失諧調。乍眼一看,鍋裏已經有滿滿一鍋的面魚了。令人胃口大開,真想趕緊品嚐這美味,呵。沒一會兒功夫,一碗刀削麪便出鍋了。遠遠的,就已經聞到了刀削麪的味道。我想,這碗刀削麪一定不矢為一碗美味。

看了山西刀削麪的做法,不禁對拉麪師傅佩服至極。

作文二:山西民風民俗

我的家鄉在山西,我喜歡我的家鄉,爺爺和奶奶經常給我講山西的一些民間風俗和傳説,所以我瞭解一些山西的民間風俗,比如:二月二龍抬頭、添倉節、桃花節、寒食節、走麥節、乞巧節、敲鑼兒節、中元節、過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二月二龍抬頭。

傳説中,農曆二月初二是萬物復甦的日子,二月二龍抬頭是山西民間普遍流傳的節日。在山西,老百姓都習慣在這一天理髮,農村則是剃頭,圖個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這個節日奶奶總會讓我去理髮。

但我不喜歡理髮,小時候總擔心剃頭刀子傷到我,所以每到這個時候就嚎淘大哭,幾個人都按不住,媽媽和奶奶為了讓我順利理完髮,會答應我一些平時不能滿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時,家鄉的人總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餃子,吃麻花,吃煎餅。我特別喜歡吃餃子,奶奶包的餃子好吃極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還會和奶奶和媽媽一起包餃子,我喜歡幫媽媽擀餃子皮,還會包象包子一樣大的餃子。所以每到這一天,我很開心,我喜歡這個節日。

歡迎大家到我的家鄉山西做客!

作文三:山西民風民俗

當地人稱之為羊羔兒饃,古時的“羊”同“祥”,取吉祥的寓意。春節來臨前,農家婦女會捏製小貓、小狗、小虎、玉兔、雞、鴨、魚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等形象的麪塑製品,以象徵吉祥如意、福壽榮華。在寒食節時,上墳祭祖用的麪塑造型是“蛇盤盤”。據説,吃掉“蛇頭”便能“減毒頭,免災禍”。

農曆七月十五,霍縣境內麪塑種類最多,有豬頭、羊頭、麥秸集、針線籮筐、頂針、剪子、針線、坐餑餑、獅、虎、狐狸等等造型。農曆七月七日“乞巧節”,傳説在這一天婦女吃了“針線”、“頂針”之類的麪塑就心靈手巧。新媳婦過門第一年,孃家要給女兒送“羊羔兒饅頭”。嬰兒滿月,姥姥家制作直徑達尺餘的“囫圇”,即在面圈上塑出十二屬相的麪塑。賓客來祝賀,便把“囫圇”切一塊送給來人享用。

絳州麪塑 降州即今日新絳縣。逢年過節,這裏的家家户户都要用麪粉捏製出千姿百態的麪塑歡度節日。由於這裏的麪塑注重彩色點染,花色絢麗,所以當地人稱之為“花饃”。花饃造型比較誇張,尤其以“走獸花饃”最為出色。五寨面魚 晉西北五寨縣的老百姓,有一種捏面魚的習俗。捏面魚就是用麪粉捏成魚的形狀。捏製的面魚經過着色加彩,然後用文火烘乾,便可當工藝品收藏了。面魚可用來贈送親友或外出時作乾糧。除了捏面魚外,還捏製瓜果類,花草類、動物類、禽獸類、人物類等多種類型的製品,也習慣稱之為面魚兒。

作文四:山西民風民俗

“人説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國慶佳節期間,我們乘坐旅遊團包機,從濱城大連飛往西北高原.航程只一小時客機就徐徐降落太原機場,瞬間我們就來到了“東有太行,西有呂梁”的山西省境內.我們是第一次踏上這塊陌生的土地,伴隨着旅遊過程才日漸對它有所瞭解和認識.

山西位於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東緣,因地處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它東立千里太行巍峨屏障,西伏呂梁纏繞洶湧九曲黃河天塹,北臨內蒙古蒼茫塞外大漠,南踞汾河兩岸富饒原野沃土.這一方夾峙於黃河峽谷和太行叢山之間呈桑葉形的沃土,山河壯麗,風光無限,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九曲十八彎的黃河水,古老的黃土地孕育了山西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建築文化、商業文化、裝飾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和佛教文化.山西竟有這麼豐厚的文化底藴,不來旅遊是難以想像到的.無怪乎有人戲言,到山西旅遊腳一落地就踩着文化了.這句戲言也並非誇飾,我們到這裏來旅遊方知確實如此.山西從北到南,都是文化的錦繡相聯結——晉北五台山佛國聖域的佛教文化,晉中晉商院落羣的民俗文化,晉南洪洞大槐樹的根祖文化.山西既有古代遺址,佛教聖地,又有眾多的革命史蹟,人文景觀星羅棋佈.風光秀麗的'北嶽恆山,景色如畫的武當山,排山倒海的黃河壺口瀑布……自然景觀也引人入勝.真是走進山西,才見別有天地.我們這次山西的旅遊觀光,僅僅去了晉中與晉北的一部分景區,但也初次看到了山西的“廬山真面目”.我們先後遊覽了豪華氣派的喬家大院、氣勢恢宏的平遙古城、高聳險峻的雁門關、驚險奇絕的懸空寺、巍峨壯觀的雲崗石窟、規模宏大的五台山佛教聖地等,都在腦際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痕.無論聽導遊講解,還是實地觀看景物,都使我們沉浸在歷史的文化的氛圍之中,經受了一次悠久歷史文化的薰陶.在與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零距離接觸時,耳聞目睹其歷史興衰與現實狀貌,我們思維凝結在久遠而深邃的歷史天空.祖先巧奪天工的非凡創造力,英勇悲壯抗擊入侵敵寇的愛國精神,晉商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智慧和輝煌業績,都使我們深感震驚和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