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民風作文

【精品】民風作文300字彙編五篇

欄目: 民風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36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風作文300字5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民風作文300字彙編五篇

民風作文300字 篇1

我的家鄉在山西,我喜歡我的家鄉,爺爺和奶奶經常給我講山西的一些民間風俗和傳説,所以我瞭解一些山西的民間風俗,比如:二月二龍抬頭、添倉節、桃花節、寒食節、走麥節、乞巧節、敲鑼兒節、中元節、過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二月二龍抬頭。

傳説中,農曆二月初二是萬物復甦的日子,二月二龍抬頭是山西民間普遍流傳的節日。在山西,老百姓都習慣在這一天理髮,農村則是剃頭,圖個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這個節日奶奶總會讓我去理髮。

但我不喜歡理髮,小時候總擔心剃頭刀子傷到我,所以每到這個時候就嚎淘大哭,幾個人都按不住,媽媽和奶奶為了讓我順利理完髮,會答應我一些平時不能滿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時,家鄉的人總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餃子,吃麻花,吃煎餅。我特別喜歡吃餃子,奶奶包的餃子好吃極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還會和奶奶和媽媽一起包餃子,我喜歡幫媽媽擀餃子皮,還會包象包子一樣大的餃子。所以每到這一天,我很開心,我喜歡這個節日。

歡迎大家到我的家鄉山西做客!

民風作文300字 篇2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裏,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民風作文300字 篇3

灶祭之後,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

春節前,家家要徹底清掃,人人都理髮洗澡,準備乾乾淨淨過新年。民諺道:“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撣塵土,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理髮師傅們這時也挑着挑子走街串巷,忙於為人理髮。節前,一般人家在門上貼門神、門框上貼春聯,門楣上掛掛箋,門前插芝麻秸。屋門上貼有”抬頭見喜“等吉祥文句,窗上貼剪紙。屋內擺設的八仙桌、太師椅帶上桌圍椅帔。條案正上方掛上有吉祥圖案、語句的中堂、對聯。條案前方桌上擺設五供、高足盤,放上蜜供或年糕。屋裏掛起大紅燈籠。牆上要貼年畫、福字。

除夕和元旦是春節的高潮,守歲辭歲、送神仙、接灶、祭祖先、吃團圓飯、過橋、摸門釘、拜年等,活動繁多。舉行”接神“、”接灶“儀式時,要將”接神桌“放在院中,置”百份“於案上。”百份“亦稱”天地“,上繪有天地間諸神像。在”百份“前要擺設蜜供、年糕、餃子、蘋果等祭品。夜深之後,人們點上紅燭,打開大門,燃放鞭炮、燒”元寶“、”接神咒“,貼上準備好的新灶君爺神像。接神完後,一家人在神壇前行叩首禮,並祭拜家中的祖先像或家譜。

民風作文300字 篇4

新年踏着農曆12月24日零時的鐘聲,走入桂林的城鄉。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過小年”。過小年這天,人們宰狗、殺鴨,慶賀新年來臨。這天的爆竹聲,帶着人們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心願噼哩啪啦地炸響,聲傳高宇。人們認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惡功過禍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將盡,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為全家降福免災。祭灶的儀式多由家裏的長輩去辦,他們將糖果放在灶頭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讓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讓他甜甜的嘴巴盡説好話,不使人間遭殃。除夕夜幕降臨後,再放爆竹接灶王爺下凡。這是桂林“過小年”的古俗,現在即便是鳴放鞭炮,也僅是古俗遺存的儀式罷了。

從臘月二十四到三十,人們忙着置辦年貨,打掃居室內外,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過節的'傳統食品種類繁多,且寓有美好的願望:臘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葷、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昇。

民風作文300字 篇5

“咚嗆嗆,咚嗆嗆……”

伴着鑼鼓聲,一年一度的社火大賽開始了!

“看,那個是斷橋。”“那個是孫猴子扛芭蕉扇。”“那個是許仙和白娘子。” ……

老太太們爭這説。

噢,又來了一隊社火,這對社火真可笑,一位船伕在划船,船裏面坐着一個女人,那女人身子扭來扭去,真可愛。這時來了一個醜婆娘,要簡別着一個煙鍋,手裏拿着一把掃帚,一陣小跑跑到了船伕跟前不停地打船伕,船伕東躲躲西藏藏,醜婆娘就是打不着。

“看城關一小的社火隊。”一個人説。

我回過神,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看我們的腰鼓隊。

打腰鼓的學生,一會兒踢腿,一會兒轉圈兒,一會兒跑跳,一會兒打鼓。他們雖然在打腰鼓,但在打腰鼓的同時,也加了一些舞蹈的動作。

後來,又有一隻大黃牛過來,他的頭轉來轉去,連眼睛都滴溜溜的轉着;觀音菩薩也請來了,她身穿白袍,左手拿着玉淨瓶,右手拿着柳枝站在荷花中央;幾個穿這各種顏色衣服的仙女,一手提着花籃,一手不時的向地面撒花;孫悟空扛着金箍棒,看他那威風的樣子,肯定是又除掉了一個妖怪……

“咚嗆嗆,咚嗆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