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民風作文

有關民風作文600字彙編七篇

欄目: 民風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92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風作文600字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民風作文600字彙編七篇

民風作文600字 篇1

古代有一個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撥,被皇上驅逐。但他仍然愛自己的國家。最後投江自盡。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是隨着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的節日特色已經不復存在了。可是閩南一帶卻還有着濃濃的民風民俗。

上午,大家都會去割艾草。割來的艾草都被掛在門前屋後。整條街都是綠茫茫的一片,彷彿有千萬條綠色的絲巾迎風飛舞。這艾草寓意驅蚊除蟲,驅災避邪。

艾草驅邪的民俗流傳至今,而十二點的光陰更讓人難以忘懷。

正午十二點。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邊取水。用晶瑩剔透的水來沖洗腳或臉,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氣。之後,人們還會聚集在河邊跪拜祭祀。不僅是跪拜,在貢台上還供着不少供品,有雞鴨魚肉、美酒果蔬等。當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後,將其中6個棕子投下河去餵魚蝦。(好讓屈原的遺體繼續安息於海底)祭祀便完畢了。其餘的貢品便可以自己帶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氣,帶來好運。

午後,端午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採蓮。由一個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漢為導,抬一尊木雕龍頭。龍頭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威嚴。身後跟着鑼鼓隊、花童等。這個遊行隊伍要進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塵。主人則要行待客之禮,送一些糖果餅乾給他們。隊伍十幾米長,上百人組成。鞭炮聲持續不斷,鑼鼓聲響徹雲霄。氣勢真是不同凡響!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興的莫過於得到一件禮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紅黃紫為主,表面細繡着一些美麗的圖案。據大人們説,香包裏還有許多好東西。喻吉祥如意,帶有長輩們對孩子的美好祝願。

閩南的端午總是那麼別具特色,那麼令人難以忘懷!

簡評:這篇文章記敍了作者“過端午節”的經歷,運用了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手法,語言形象生動,如“整條街都是綠茫茫的一片,彷彿有千萬條綠色的絲巾迎風飛舞”,富有生活氣息,能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

民風作文600字 篇2

泱泱華夏,浩浩中華,綻放着五十六朵耀眼的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別具一格的民風民俗。讓我們走進民族大觀園,一起去了解一下各具不同的民風民俗吧!

首先讓我們走進哈薩克族,認真瞭解一下哈薩克族的民風民俗。哈薩克族大部分從事畜牧業。在牧區,春、夏、秋三季他們都住在可以拆卸攜帶的圓形氈房,冬天住平頂土房。哈薩克族飲食很豐富,他們愛吃用牛、羊、山羊奶製成的奶皮子、酥油、奶酪,愛喝馬奶、駱駝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區,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鮮肉,冬季吃事先薰好的幹羊肉,並喜歡吃馬腸子。肉煮好後,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葱、大葱、胡椒,便成為哈薩克族最愛吃的“納仁”。另外,哈薩克族人還吃用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傑尼提”、饢、“包爾沙克”、抓飯等食物。

然後讓我們走進塔吉克族,詳細瞭解一下塔吉克族的民風民俗。塔吉克族分佈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小山谷裏,每年春天播種青稞、豌豆、小麥等耐寒作物,初夏趕畜羣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後回村收穫、過冬,過着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塔吉克族人衣食起居等都有適應生活環境的特色。男子穿無領對襟長外套,繫腰帶,寒冷時外加光面羊皮大氅;戴羔皮圓高筒帽,以黑絨為面,上繡數道花邊,帽沿下翻時,掩住雙耳和麪頰,可御風雪,已婚女子系後身圍裙,所戴圓頂繡花棉帽綴有後簾可保暖,外出時在帽上系方形白色頭巾,新嫁娘則系紅色頭巾。男女都穿氈襪,穿野羊皮軟靴,用耗牛皮作靴底,輕柔堅實,適於攀緣山路。塔吉克人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乳製品,飲奶茶,以肉食為上好食品。各具不同的`民風民俗,就像鮮豔的花朵,五彩繽紛,美不勝收。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這赤縣神州,上下五千年之中,盛放着五十六朵鮮豔的民族之花。不一樣的菜餚,不一樣的習俗,不一樣的服飾,不一樣的風景,無不讓我們回味無窮。

民風作文600字 篇3

新春佳節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新春佳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每家每户忙着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非常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着貼,我固然知道為什麼要倒着貼,將‘福’字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説明‘福’倒(到)了!但是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説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新春佳節每家每户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説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許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是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民風作文600字 篇4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佳節。戴石屏雲:“把酒冰壺接勝遊,今年喜不負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為狂夫照白頭。”每值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流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佳節,大同的人們最主要的活動就是賞月和吃月餅了。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着“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我國城鄉羣眾過中秋也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説:“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它也只是像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成為寄託家人團圓願望的民俗節慶活動。

中國地域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大同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祕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説。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民風作文600字 篇5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每家每户忙着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非常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着貼,我固然知道為什麼要倒着貼,將‘福’字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説明‘福’倒(到)了!但是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説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每家每户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説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許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一點迷信,但是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民風作文600字 篇6

苗族的歷史悠久,四川、貴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當作自己的祖先。傳説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與黃帝部落衝突,敗而退出黃河下游,佔據長江中、下游。逐漸形成“三苗”。公元前2世紀後,苗族先民大部分已遷至湘、鄂、川、黔等地。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紀從廣西去的士兵。

苗族最大的節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後舉行一次。鬥牛是苗族喜愛的一項活動,每年正月、端陽、火把、中秋等佳節都要舉行。此外還有踩鼓、賽馬、摔跤、鬥馬、鬥鳥等活動。苗族喜愛歌舞,蘆笙是苗族人民最喜歡的的著名樂器,大的長一、二丈,小的只八、九寸。具有民族特色的蘆笙舞流行於貴州、四川、雲南等地。跳舞時,往往幾百人用大大小小的蘆笙吹着同一曲調跳舞。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着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着的服裝,繁複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

苗族創造了豐富的文化藝術,有大量的優美詩歌和傳説故事流傳至今。“飛歌”享有盛名。樂器主要有:蘆笙、木鼓、皮鼓、銅鼓最富盛名。

無論是誰只要去過苗族,就會讓你流連忘返,捨不得走。

民風作文600字 篇7

大家好,歡迎來到德昂族。我是這兒的導遊,大家先在這兒休息,聽我來介紹吧!

我們德昂族是西南邊疆現有民居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哦。瞧,你們感受到古代的韻味了嗎?我們還有自己的語言,如果有什麼需要,都可以來找我哦!

前幾天我們剛過了潑水節。雖然你們沒有機會與我們一起過潑水節,不過,聽了我講之後,你們一定也能感受到潑水節的氣氛哦!

不分男女老少,大家都赤着腳邊跳舞邊向四周的人潑水。我們這兒的姑娘跳舞可棒了!“來,過來,給大家瞧瞧吧!”“來啦!”你們瞧,多美呀!潑水跳舞應該是眾人皆知的。我們的潑水節最具特色的是——晚輩為長輩洗手洗腳,很特別吧!我們的潑水節有一個古老的傳説,有興趣的人待會兒來問我哦!

我們大家都信奉小乘佛教。如果你們四處逛逛,是很容易見到小和尚的。如果你們在1950年前來到德昂族,會發現我們的祖先有見殺不吃、聞聲不吃的習慣。故名思意,就是見到禽畜被殺的場面,聽到被殺時的慘叫,是不會吃的,非常仁慈!

每逢節日,我們就要相互宴請成俗,不管酒席宴上菜餚多少,必定要有一碗新鮮蔬菜白煮的素菜。我們不怕辣哦!吃的時候還要蘸辣椒水吃,真是別有一番風味啊!不怕辣的遊客朋友們,也來品嚐一下吧!保準你會流連忘返。

至於我們的食俗,遊覽時再給你們一一講解吧!很不錯喲!

再給大家講講我們的祭龍習俗吧!祭龍十分富有情趣,仔細聽吧!祭龍一般選在春季,這時就要殺豬殺雞了,祭司畫好紙龍,我們大家一起叩拜,然後一起飲酒野餐,醉酒後相互打罵,發泄平時相互之間的不滿。此間不許有他人勸阻,直到比方鬥得精疲力盡為止。第二天再相互道歉。呵呵,怎樣?

不錯吧!接下來我帶大家一起走走吧,希望喜歡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