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國學作文

學國學作文六篇

欄目: 國學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9.95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國學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國學作文六篇

學國學作文 篇1

今天,我們開了一次中隊會,對會的主題是《學國學經典做美德少年》。這個中隊會我覺得是最成功的一回,但是中途出現了一些小差錯。

看完學校播放的視頻,我們就開始展示自己小組排練的關於國學的節目。我們組表演的是唱關於國學經典的歌《厚德載物》,只有王世哲沒有唱,因為他唱的不好,只讓他在最後説怎麼做美德少年。一開始上去,我們唱的非常順溜,也很有感情,沒有跑調,我們在心裏也暗暗佩服自己:我原來唱得這麼好!可是到了最後一句,不怎的,竟然忘詞了!我們全都忘了,這可怎麼辦呀,多尷尬呀,看來是要栽到台上了,幸虧有老師提醒,才緩解了尷尬的場面,最後一句終於唱下來了,真是不容易啊。然後我就説:“在這個世紀裏,要怎麼做一個合格的美德少年呢?首先在學校,要尊重老師,愛護同學,團結互助,那麼在家裏呢?”説完就該趙佳碩説了,他説了在家裏應該怎麼做,然後左萬鑫説了在公共場合的做法,最後由王世哲總結:“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合格的美德少年吧!”然後台下一陣掌聲,其他組都表演了,可是我覺得他們的太沒意思了,沒我們組好。

這次的中隊會真是太棒了!

學國學作文 篇2

同學們曉得什麼是國學嗎?國學是遙不可及的深邃學識,也不是單調累味的書利常識,而是中邦人建身養性的處事哲教,是豐盛智慧的活水源頭,是構成美妙品格的典型,是華夏兒父生生不息的精力。這就是我讀國學的深入意思。

例如:東漢時,廬江郡陳家村裏,生涯着陳君賢一家人。

一地陳君賢的小兒子陳爵和摯友陳挺來到湖邊釣魚,意外的領現湖中有很多像銅錢一樣的東東,金燦燦的特殊招人愛好。這二個孩子也不釣魚了,抬下魚竿,下到湖中就往撈。不一會兒,就撈上來許多。他們單手捧着,高愉快興的跑回家。

陳爵一歸到家面就拿給父疏陳君賢望。陳君賢十分吃驚答兒子:“你是從哪裏得去的這些貨色?”陳爵就把事情的經由本底本標地向父親説了一遍。陳君賢讓兒子領着他到了湖邊發明水中竟還有良多黃金。

湖中有黃金的新聞很鈍在村莊裏傳啟了,村裏的大人小孩皆趕來水中撈黃金。一陣繁忙功後,大夥各有所獲,一共撈出十多少斤黃金。陳君賢以為這是國度的錢,不應當據為己有。他壓服了自人的兒子和城親們,把從湖裏撈沒來的黃金全體接給了官府。官府又把這件事講演了上級民府。

鮮君賢跟陳野村村官拾金不昧的業績傳替美聊。

這個故事告知了咱們幹我要有丟金不昧的良惡品德,是大家的就是從彼的,不是本人的就還給他人就像例子中的舊臣賢一樣一樣也會蒙到別己的稱頌!這讓爾想伏了一件事件。

那天很暖,我到商店購了幾根冰棍,這時出去了一箇中年的男子,説要幾盒煙,就是掏錢的那一霎時間,從心袋裏掉出了20元錢,我原認為他會拾起,沒想到那個男的,基本沒瞅睹,拿了煙就走了,我拿訖炭棍,拾起錢,衝了出去,大叫:“叔叔,錢……”那個男子停下足步,説了一句:“是我嗎?”我喊着:“你是不是丟錢了?”叔叔掏了口袋一數,實的多了錢,立刻回身,衝我走來,該我把錢遞給他時,他説:“謝謝你,你真是個拾金不昧的佳孩子!”我啼了笑,即騎車走了,心想:這都是國學,為我帶來的利益,讓我從陳家郡的故事中,領悟深刻的情理,是國學為我涵養作的很大的晉升。想着想着,後點傳來了幾聲謝謝,那聲音是那麼洪亮,傳的是那麼遠,我的口兒是這麼甜。

學國學作文 篇3

今天下午第三節課,是我們的中隊會,我們中隊會的主題是《學國學經典做美德少年》。

中隊會開始了,首先看紅領巾廣播站的節目,裏面介紹了一些名人的書,比如:《大學》、《論語》等,裏面也説了有一位小孩兒,為了幫助一些有困難的人,就在學校裏裏開展了一支小隊,他們用課餘時間做了一些工藝品,拿到外面去買,然後把得到的錢,捐給有困難的人。然後一步步進行着,慢慢的就到了小組討論,在討論中,我知道了一些關於國學的小故事,如:孟母三遷、鑿壁借光……,還有一些有關國學的名言,還有一些有關國學的詩歌等。

在這次中隊會,我明白了應該怎麼做才是一個美德好少年,要懂禮貌、講文明、樂於助人、尊敬長輩、懂團結等,我知道了見到長輩要問好,在家裏要為家人分擔一些家務活,看到別人有困難就要幫助他們,在學校的時候,要團結合作,互相幫助,還有見到垃圾就要撿起來,在公共場合的時候,不能隨便吐痰,在電影院的時候,不能大聲喧譁,要保持安靜。

着這一節課裏,我懂得了很多,我要最一個美德好少年。

學國學作文 篇4

記得那時候,我因父親的文學學習的薰陶,慢慢接觸了《三字經》,只因那不是像《三國演義》那樣精彩的故事,而是每句三個字的話,所以我沒有絲毫的興趣,父親瞭解到,《三字經》都是古人們積累下做人處事的道理,所以為了我能夠學到這一點,父親煞費苦心想了個遊戲---“對暗號”。

父親説:“今天爸爸要去上班了,我跟慧慧玩一個遊戲,叫做對暗號,就是今天慧慧在家裏聽三字經,明天爸爸回來就跟慧慧對暗號,我説一句你説一句,要是你對不出來,爸爸就不喜歡慧慧了”,聽到這話,我心就急了,要是爸爸不喜歡我怎麼辦,那我就沒有棒棒糖吃了,沒有洋娃娃玩了,不可以和爸爸在一起做遊戲了,於是我就乖乖的跑到錄音機前聽着《三字經》,媽媽反覆的給我播放,我的小腦瓜子飛快就記住了,那時候只是為了能夠贏這個遊戲,那些內容的意思我一概不知,直到後來這些話在我慢慢理解後對我的生活和學習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天,爸爸悄悄地推開門進到客廳裏,悄悄放下公文包,腳步又輕又慢的走着,我正在忙着搭積木,媽媽正在廚房做飯,平時爸爸下班回來都會給我一個熱情的擁抱或者依據親切的問候,今天爸爸什麼温馨的話也沒説,第一句話就是:“人之初”。

聽見這昨天念過無數遍的三個字,於是我推開積木,好像有潛意識的反過頭來立馬接上話,奶聲奶氣的回答:“性--本--善”。

爸爸把頭靠到門邊來,好像欣慰的微笑了一下又點點頭,咳嗽一下:“性相近”。

我跟着記憶的腳步對上:“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爸爸聽見了我這流利的三字經背誦,於是笑着衝到我面前一把把我摟在懷裏,不停的親吻着我説:“乖女兒,爸爸和你一起學習,中國老祖宗的東西,我們要牢記,記住,可別再讓中國人丟臉哦”,我似懂非懂、傻乎乎的點點頭。

學國學作文 篇5

“國學”,顧名思義,中國之學,中華之學。

而在這個“全球化熱潮”席捲全球的時代,英語,成了一種國際化的語言。理所當然的,各個國家都將英語這門語言搬進了課堂,正在努力融入國際社會的中國也自然不會例外。更甚者,視英語重於語文。

而中國的不少學生也認為,學語文不過就是讀讀背背,應付考試的。好在,中國已有許多學者發現了這個問題,並促使有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有的學校專門開設了“國學”這門課程,或者將英語的分值壓低等。但是,只靠學校和有關部門的努力,那也只是讓“國學”重新成為一種選拔優等生的課程,學生們只會像重複英語單詞那樣來回唸叨那幾句固定的詩詞,心裏只想着通過考試。

那麼,“學國學”的關鍵就是是我們了,中國的新一代青年。如果我們肯稍稍將應試心情降低一點,或者在圖書館中習慣性地翻幾頁中國古典文學的書,那我們自然會漸漸培養起閲覽國學的愛好。想一想那種畫面,清閒的下午,暖暖的陽光瀰漫在房間中,捧起一本封面古樸的《詩經》,領略那民風質樸的《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對於心中女子的愛慕之情,毫無遮掩地在紙上展現出來。感受將士們保家衞國時所作的《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將士們離家出征遠方時,楊柳飄揚春風蕩,如今歸來路途中,卻已是雪花紛飛漫天揚。

《詩經》的韻味有一些是在它的描寫中展現出來,但更多的還是在誦讀吟唱時給人更深刻的感受。同樣的,《楚辭》、《論語》等經典詩詞,當我們試着誦讀時,我們才真正能體會到當事人的萬千思緒。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當我們誦出此句千古名句時,是否也能體會到荊軻為國家獻身時的剛毅、壯烈!而如今我們的祖國,正面對着嚴峻的國際形勢,卻仍有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我想,這時候,沒有比一句激昂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有震撼力的斥責了。

再回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雖有諸多不如意,但當我們豪邁地誦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心中的鬱結之氣便蕩然無存。當我們在西湖河畔漫步或是在沙洲中前行,是否會聯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或者“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對美景細緻描寫的千古名句?吟詠詩歌似乎在何時何地都能讓我們陶冶情操,開闊胸懷,並能站在古人的位置看事物,賞美景,論天下。

長久在這樣濃郁的中華詩詞的薰陶下,我們的.話語便會不知不覺沾染上那清雅的“淡香”,但若想整個人都德藝雙馨,那就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

大多數人都會認為美德是個“高大上”的詞,只有文人雅士,知識分子才能擁有它。其實不然,我們與父母交談時,更心平氣和一些,為他們考慮一些,便是“孝”。我們與他人相處時,要禮貌待人,尊重他人,這便是“禮”。對於我們自己,接受自己的缺點,保護好自己,便是“自愛”。我們做的各種助人小事,便是“善”……如此,你還會覺得美德遙不可及嗎?

但俗話説,“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換句話説,我們還要將中華之美德,傳給其他人。那些接受過我們幫助的人,那些關注我們的人,那些有心人,他們,會從我們的言行舉止中感受到那春風般的美德,並會努力使其在自己的言行舉止上生根發芽,直至開出和我們一樣的“清香素花”。我想有一天,我們在街上漫步的時候,隨處都可聞到那清幽淡雅的“香氣”。

有人説我們的傳統文化正在被遺忘,有人説我們絲毫沒有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還有人説……當聽到這些流言蜚語時,我們不禁想厲聲反駁,但那反駁似乎顯得蒼白無力,甚至會被認為是狡辯,因此,我們要用行動來告訴他們:

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並沒有被遺忘,我們的美德也仍舊“存在”着,它們,在我們中國新一代青年的手中,會重新生根發芽。待它綻放之時,即是我中華民族美德與文化的濃郁香氣散播到世界各處之時。

學國學作文 篇6

歲月的梭子已在歷史的詩篇中悄然劃過,一個又一個偉大的詩人,智者已離我們遠去,但是消逝的是他們的軀體,不滅的是他們的靈魂.他們為我們留下了一篇又一篇發人深思的文章,留下一部又一部震憾思想,衝擊心靈的文學著作.時代的鐘聲已在21世紀的今天深沉敲響.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作為一名正中學子,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些國學經典,應該如何利用前人留下的這筆寶貴財富?毫無疑問,應該學習,繼承,發揚!

清晨醒來,手捧《歸去來兮辭》,站在校園的柳樹下,讓自己的精神伴隨着清爽的晨風,放飛到靜謐,温馨的心靈田園,讓自己的思想沉澱在熙熙攘攘的世俗中,收穫一份世外的寧靜.

華燈初上,呷一口清茶,指尖輕輕滑過泛黃的《詩經》;無論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繾綣,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這豪邁,都是國學經典帶給我們的美的感受與體驗.這便是文學的魅力,這便是國學經典的魅力,洗滌人的心靈,充實人的思想!

國學經典就是如此的具有張力.詩行意味着寬度,詩人意味着高度,一代又一代孜孜不倦的讀者構成了長度,不朽的國學靈魂讓三維空間充滿了文學的智慧與靈性.汗青似乎依舊淡淡滲出,優美的重章疊句,用思緒凝成的經典卻跨越數十個世紀抵達心魂.日益發展的信息網絡只不過縮短了物質的距離,而國學經典卻打通了連接古典與現代的時光隧道,使我們的心靈有一個端口,能與千年前的先哲和智者對話,與千年前的智慧和思想產生共鳴.所以,請不要閒置這個寶貴的端口,拂去積滿的灰塵,去細細品味這古老卻不陳舊,遙遠卻依舊教育世人的國學經典吧!

讓我們從日常做起,誦讀國學經典,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用我們的言行守候國學這片泛土,用我們不斷的繼承和發揚,使民族的精魂萬古長青!

Tags:國學 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