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精選】中國傳統作文九篇

欄目: 傳統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7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傳統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中國傳統作文九篇

中國傳統作文 篇1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節日,這一天中國人民同歡喜共度過,雖然各地的習俗不同,但歡樂仍在每個人的心中盪漾。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春節的開端大約是在臘月二十幾吧,一過臘月二十,家家户户都開始準備過年的物品,孩子們也陸續放了假。歡天喜地的與夥伴們一起玩耍,大人們也忙裏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榮景象。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時候。媽媽的廚藝在我們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嚐她為我們準備的豐盛晚餐啦!面對着一桌子香噴噴的飯菜,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桌邊,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除夕晚上,我們一羣小朋友,手裏拿着鞭炮,在大人們的帶領下放鞭炮,在天上炸開時,一朵朵七色花朵出來,像彩虹一樣,五彩繽紛;又像仙女撒花,送給人們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與爸爸媽媽去看春節晚會。家家燈火通明,熱鬧極了。

在第二天,天沒有亮,媽媽就催促我快點起牀,我起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起了。媽媽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盤子裏,我們有説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會,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親訪友給長輩拜年去了。我們家也不例外,我與爸爸媽媽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顯得更英俊瀟灑,媽媽變得更年輕美麗!“噼噼叭叭”,陣陣清脆的鞭炮聲迎來了大年初一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給親戚們拜年。走着走着,我們來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見老奶奶就像跪下給老奶奶磕頭,可是被老奶奶攔住了!“唉,你説你磕什麼頭呀!來快吃點瓜子,抽根煙!”“不用不用,我不抽煙!”。拜完老奶奶家,我們又去給大媽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們終於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春節就結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上,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去上學了。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紛紛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標進發、努力了。

中國傳統作文 篇2

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曆的新年。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過農曆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

中國人過春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在這段時間裏,家家户户要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蒸年糕,做好各種食品,準備辭舊迎新。

春節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説説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鐘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古時候叫零點為“子時”,除夕的子時正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人們在這時吃餃子,是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也是“餃子”名稱的由來。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拜年時,大家都要説一些祝願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今天是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在這一天,人們有吃粽子、賽龍舟等民間習俗。

今天,我們全家人來到江邊看龍舟比賽。江邊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才擠進這擁擠的人羣中,站在這人羣中,我真有一種唐僧師徒步入火焰山的那種炎熱的感覺。當主持人宣佈去年冠軍隊——紅隊出場時,江邊頓時沸騰起來。不一會兒,所有的隊伍都出場了,他們做好了最後的準備,都蓄勢待發。

當裁判員一聲令下,所有的隊伍一起出發。這次比賽共有七支隊伍參加,他們的龍舟按彩虹的顏色順序排列。有的隊伍依照船頭指揮員擂鼓的節奏前進着,拼命地前進着,一下子領先排在了前頭;而有的卻弄得手忙腳亂,落在了最後,正所謂:欲速則不達。江上的選手們使勁地划着,在江邊觀賽的人們也沒閒着。他們不斷喊着加油助威的口號,助威聲一陣比一陣強大。選手們在觀眾的助威聲中顯得更加賣力,更有衝勁。指揮員擂鼓的聲音震耳欲聾,選手們配合默契,富有節奏,各個隊伍都士氣高漲。

比賽漸漸接近尾聲,對於選手們來説,可以算是已經到了衝刺的階段。觀眾們都屏住氣,全場幾乎沒有呼吸聲,只有船上指揮員的擂鼓聲。紅隊依舊領先着,排在最後一名的紫隊開始奮起直追。這時,有的觀眾忍不住了,高聲地喊着,為紫隊打氣,這也讓紫隊更加充滿信心。紫隊連續超過了五個隊,一口氣將自己的排名提升到了第二位。這時裁判員鳴哨了,比賽也隨着哨聲結束了。最終,紅隊衞冕冠軍成功,紫隊獲得了第二名,刷新了隊伍的最好成績。觀眾們再次沸騰起來,對紫隊這種奮勇爭先的精神給予鼓勵。

比賽結束了,時間也在飛快地流逝着。今天,我看了一場精彩的比賽,也過了一個歡樂的端午節。

今天是清明節,是紀念祖先和介子推的日子。不禁讓我想起杜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大概到了8點左右,我與媽媽爺爺從家中出發了。在路上,我不斷回想着以前的事,似乎我從來沒有見到太太那慈祥和藹的模樣,腦海裏也沒有任何跟太太有關的事蹟。她長什麼樣子?待我好嗎……一連串的問題一下子湧到我的大腦。我問媽媽:“媽媽 ,我見過太太嗎?待我好嗎?”媽媽無奈的説:“實話説吧,我也沒見過,應該很早就去世了吧。所以這……”

漫長的20分鐘過去了,我們終於來到了上林湖,頓時天空中飄下了似花針的雨。停好車,拿好工具,準備上山。向遠處望去,這人也太多了吧,把整條過道都擠滿了,一點空隙也沒有。隨着人羣,我們緩緩移動着。我發現一些老年人十分封建迷信,帶着爆竹,香燭,紙錢等。萬一發生什麼不測,那可這麼辦呢? 我們再次隨人羣而上,拐過一個彎,再拐過一個彎,上了階梯,我們找到了太太的墳,跟往常一樣。這次我給經歷了一個春秋風吹雨打的字上色。我寫着這一個個的大字,想到如果太太還活着,那麼該多好啊!這下我肯定與太太快樂的聊天……想到這我的欣慰的笑了。

媽媽與爺爺拿着鐮刀,在墳旁邊把雜草雜花清理掉。我拾起墳沿邊的杜鵑花,靜靜地將花插在太太的碑後,望去,猶如太太頭上的裝飾品。這時媽媽爺爺也做好了清理工作,整個墳邊看起來乾淨了許多。

之後我們小心翼翼地點了一柱清香,放上祭品,默默祈禱,給予我們的祝福。

我轉過身子,放眼望向藍色的湖,上面還有一個個的漣漪,湖面上行駛着一條條的遊船,它帶着人們的祝福,帶着人們的祈求,帶着人們的希望……駛向遠方。

中秋之夜

今天是中秋節,是一個萬家團圓的日子。俗話説: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可是今年我們可沒有這麼幸運了,從早上起天空中就飄灑着濛濛細雨,天陰沉沉的。看來我們今天晚上無法看到那皎潔的明月了。

到了夜晚,我們一家人圍成一桌吃着團圓飯,開開心心地聊着天,我和弟弟吃着圓圓的月餅,不時地望着夜空,不禁想起了去年的中秋之夜。

去年的中秋,一吃完晚飯,我和姥爺等一家人便迫不急待地來到了漢江邊賞月。“出來了,出來了”我興奮地叫起來。月亮從雲層中露出頭半張臉,害羞得像個小姑娘。慢慢地,圓圓的月亮升起來了,像一個大玉盤,月亮猶如一個穿着白色紗裙的仙女,將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明月嵌在天幕上,從月光中我彷彿看見了嫦娥姐姐在孤單地哭泣,她雙手抱着玉免想念着自己的親人。這時,姥爺叫住了我,“快看那裏,好美呀!”原來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個水中月,江水倒映着周圍的燈光,再襯托着美麗的圓月,真像置身於一幅美麗的畫卷中。看到此景,我忍不住作詩一首:中秋賞月月兒圓,湖水映色月極鮮。悠悠長河似畫卷,我們一家共嬋娟。眾人一聽,連誇我説“不錯嘛,興致蠻高,還能作詩了。”我得意地笑了……多麼難忘的中秋夜啊!

這個中秋節雖説有些遺憾,沒有見到嫦娥姐姐,但我過得同樣愉快,一家人其樂融融過節,團團圓圓吃飯才最重要

中國傳統作文 篇3

孝敬,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因為他是中國的一大傳統美德。今天,讓我為大家説一説,在我心裏什麼是真正的孝敬。

我們常常為了自己的利益,比如買個東西呀,去遊樂場玩兒啊等等,需要父母幫助時,而一時孝敬父母,當利益實現了就對父母翻臉不認人了,我覺得這樣的做法是假孝。

真正的孝敬父母。應該是願意不顧一切地去幫助父母,例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少讓父母操心;做家務,減輕父母的身體勞累。盡孝是長久堅持的,要用去很多時間,有時還很累,但是你卻不在乎。比如在二十四孝的兩個影片裏,有兩個人讓我很感動。第一個人叫仲由,他為了給父母買米,走了好多路,還因為買米排隊的人太多,在店門口坐了一夜,冷風吹得他瑟瑟發抖,但他還是忍着了,回家的時候又下起了傾盆大雨,但是他為了父母能快點吃到米飯,淋着雨回去了。還有一個人是漢文帝劉恆,他每天都去看望生病的母親,母親睡的'時候,他卻因需要幫助母親而從不睡覺,他的母親一病病了三年,他也照顧了母親三年,他真正做到了“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

我們要像劉恆學習,對母親耐心孝敬,向仲由學習,對父母無論付出多大苦累都沒有怨言,大家都要對父母付出真孝哦。

中國傳統作文 篇4

我喜歡中秋節,也喜歡春節,可我最喜歡的還是元宵節。

元宵節裏,可以吃到白白胖胖的湯圓。瞧,我的奶奶正在做湯圓,只見她把糯米粉倒進一個盆裏,再加入適量温水,把它攪拌均勻後,再揉成一個大面團。從麪糰上拿下一個乒乓球大小的一團,把它搓成一個球,用兩隻手把它壓扁,再把兩個大拇指放在麪糰中間,向下壓,剩下的手指一邊向上提,一邊往裏放。不一會兒,圓溜溜的麪糰就變成了一個小碗狀。在裏面放上芝麻、花生等餡料,用手把“小碗”的便粘到一起後,收口再按緊,一個湯圓就做好了。看着奶奶熟練的手法,我也想試一試。可做湯圓看着容易,做起來難。我把麪糰做成“小碗”,開始放餡,放好餡後,“小碗”的邊卻怎麼也收不緊。我只好放棄,開始煮湯圓了。

先把鍋裏的水燒開,再把湯圓放進去,等小雪球似的湯圓從水底浮到水面上的時候,就快熟了。再等3—5分鐘就可以出鍋了。我把湯圓盛起來,一看到碗裏的它們就流口水,恨不得一口把它們全部吞下去。我拿起勺子,舀起一個,輕輕地吹一吹,再放進嘴裏,那軟軟的湯圓咬一口,又香又好吃的餡流了出來,我連忙又吃了一口,又甜又糯,讓人回味無窮。不一會兒,滿滿一碗湯圓就下肚了,真是太滿足了!

元宵節裏,不僅能吃到好吃的湯圓,還能看到好看的花燈。花燈顏色各異,形態萬千,有活潑可愛的兔子、有大氣瀟灑的長龍、有嬌豔欲滴的荷花……漂亮極了。

這就是多姿多彩的元宵節!

中國傳統作文 篇5

剪紙是中國的傳統藝術,扇子既是中國的古老工具,又是我們杭州的三絕之一。今天我來到扇博物館大飽了眼福。

走進展廳門口,一把特大號的長柄羽毛扇擋住了我的去路,藍色的羽毛在燈光下閃閃發光,耀眼極了。走上樓梯,來到二樓展廳,映入眼簾的是大大小小,形狀各異,五彩繽紛的扇子,令人眼花繚亂,好像來到了扇子世界。

這邊是特大號的牛皮紙扇,聽説這把扇子是王星記的工匠們用了六十六張牛皮紙拼起來,又在上面畫了西湖全景圖。我想:這麼大把扇子,一定用了能工巧匠們的不少心血,中國古代的藝術太偉大了。

俗語話説:王星記的黑紙扇,一把扇子半把傘。意思是説,王星記的黑紙扇還可以擋雨,真是讓人稱奇。

一會我們還去了剪紙,原來這個剪紙和我們平常剪得不太一樣,是在模板上剪的。我想:太簡單了,開始剪了,沒想到,一下子就剪破了,還好經過補救,一條栩栩如生的金魚就剪成了。

今天的扇博物館之旅,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知道了中國有這麼多的傳統藝術。

中國傳統作文 篇6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可多了。其中我最喜歡的兩個傳統節日便是春節和中秋節了。

春節是我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此節乃一歲之首。古人又稱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稱春節,是在採用公曆紀元後。古代“春節”與“春季”為同義詞。春節習俗一方面是慶賀過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多與農事有關。迎龍舞龍為取悦龍神保佑,風調雨順;舞獅源於鎮懾糟蹋莊稼、殘害人畜之怪獸的傳説。隨着社會的發展,接神、敬天等活動已逐漸淘汰,燃鞭炮、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等習俗至今仍廣為流行。

在我心裏,春節是個吉祥而歡樂的節日,既熱鬧又隆重。特別是大年初一,小朋友們可以吃到又甜又糯的順風小圓子,可以從枕頭下拿到鼓鼓的壓歲錢買喜歡的東西,還可以挨家挨户地拜年。到處是一片歡聲笑語。

中秋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團圓節。農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稱中秋。秋高氣爽,明月當空,故有賞月與祭月之俗。圓月帶來的團圓的聯想,使中秋節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將嫦娥奔月與中秋賞月聯繫起來後,更富浪漫色彩。歷代詩人以中秋為題材作詩的很多。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有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等。

每逢中秋節,我們全家人都會高高興興地坐在月光下,一邊吃月餅,一邊欣賞天上圓圓的月亮。看到月亮我就會想起嫦娥奔月的故事。

這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你呢?

中國傳統作文 篇7

一年一度的春節今天就要拉開了序幕,早晨一醒來,就聽到噼裏啪啦的鞭炮聲,嘭啪的麻雷聲……感到非常的喜悦,心裏有説不出來的興奮。

我迫不及待的穿好媽媽精心給我準備的新衣裳,拿好要放的炮,就急忙趕到樓下,噼裏啪啦的就放了起來。正放的高興的時候,突然被媽媽叫去拜年,心裏有一百個不願意,但是也要去呀,唉。

進了奶奶家,我雙手一抱拳“奶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看着奶奶花白的頭髮,臉上樂的比花還燦爛,我無比的快樂,奶奶給了我一個大大的紅包,為我的新年增加了新的展望和新的寄託!爸爸媽媽同時也給了我新年的禮物,願我在新的一年裏:健康、快樂、馬上成功!

我最盼望的就是除夕的夜晚了,好不容易熬到晚上,想睡也睡不着,就索性到樓下去看燈火通明的煙花。一朵朵煙花像一隻只螢火蟲,在漆黑的夜空中像精靈一樣綻放,美麗無比。

除夕有“守歲”的習俗,我也不例外,我堅持在十二點就抵不過睡意的來襲,就昏昏沉沉的睡在了柔軟而又舒服的牀上,與周公不約而同的遇了個正着。

我愛過年,我喜歡它的熱鬧與激情;團圓與友愛,它好像給我無盡的力量,讓我去着迷它,痴迷它,讓我們在新的一年裏,有龍馬精神、馬到成功,馬年吉祥。

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我祝願大家學業有成,馬上成功!

中國傳統作文 篇8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啊!有端午節,中秋節,元宵節,勞動節,清明節,臘八節,元旦節……民間工藝也是多種多樣,有微雕,刺繡,剪紙,泥塑,皮影,吹糖人,磚雕,瓷刻,木偶,蠟染,臉譜……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除夕和春節,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陰曆年)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在春節的前一天是除夕夜,傳説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人害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色,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笑到:“婆婆若讓我在家帶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説,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天漸漸地黑了,“年”來到了村裏,可大家只聽得“年”的一聲喊叫,原來是因為那個乞丐身穿紅色披袍,還把老婆婆的家打扮的燭火通明,還放着煙火和爆竹。所以“年”不敢靠近,只好逃走了。

沒過多久,這件事就廣為流傳了,大家都效仿那個乞丐的做法,每到初夜那一天家家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果然,“年”再也沒有出現過。

更因此,到了春節家家户户也會張燈結綵,所以,過年才有了貼窗花,放爆竹的習俗。春節更有拜年的習俗,相互問候。還有吃年夜飯的傳統美德。——一家人都在一起開開心心的吃一頓晚餐……還有許多習俗。

中國的習俗和傳統我們都不應該忘記。魯迅説過:“惟有民魂是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真的有進步。”覺醒吧!我希望我們用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生命熱血來傳承我們的優秀民族文化,來構建我們的祖國輝煌。請“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吧!

中國傳統作文 篇9

每當春節來臨,人們都要放鞭炮、福字、春聯、千千結。我們家也不例外,每年的大年夜都要在大門上貼上福字。 福字現在解釋是“幸福”,而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把福字倒貼過來,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還有一則傳説。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做暗記準備殺人,馬皇后為了救那户貼倒了的人家,於是就把倒貼的“福”字説成“福到”的意思。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記得去年春節快要到了,為了讓家裏更加漂亮,我決定在門上貼一個倒福。我先拿來一塊幹抹布,把門擦得一塵不染。接着,我拎來一桶水;一塊毛巾,我拿起毛巾往水裏蘸了蘸,把水灑到門中央,然後,我快速拿起福字倒着往灑水的地方一拍,倒福就貼好了。我得意洋洋了起來。不一會兒,我貼的倒福掉了下來。我想:用水貼倒福,水乾了,吸力沒有了,福字就掉下來了。於是,我想到了膠水。我認真地在紅福字上塗上一層漿糊,又跑出去,小心翼翼地將福字貼在門上。倒福終於貼好了。

Tags:精選 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