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我與傳統節日作文

欄目: 傳統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6.58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與傳統節日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與傳統節日作文

我與傳統節日作文1

我最愛吃粽子,因此每年我總是盼端午。

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奶奶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奶奶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乾澀,不如奶奶包的香嫩。為了能一直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我硬是央求媽媽必須學會,不能讓包粽子的手藝失傳。今年媽媽包的也終於有模有樣了。

可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還是後來媽媽給我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其實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楚國快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汩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後,楚國人為了不讓江裏的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粽子,後來,慢慢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慣。

怎麼樣?知道了嗎?其實呀吃自己包的粽子感覺特別好,這不,奶奶給我買來了粽葉、糯米、紅棗、還有繩子,讓我自己包粽子,啊,媽媽都不會,這可讓我更傻眼了,怎麼包呀,奶奶看我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的樣子,笑了,併為我講了包粽子的簡單過程,然後耐心地指導我。可我一個人還是呆呆地站在那兒,真是狗吃刺蝟——不知如何下手,按着奶奶的樣子,我先把粽葉做成漏斗的形狀,往裏面加了點糯米,再加紅棗,然後把它的“角角”往裏面塞了塞,用繩紮好,啊哈,一個粽子做成了!

可乍一看,既不像粽子,也不像菱角,更不像三角形,唉,真是四不像!算了,不管怎麼説這也是我的勞動成果吧。向下一個粽葉發起了“進攻”!我又放了點糯米在漏斗狀的粽葉裏,嘴裏還哼着小曲,終於做好了,嘿,奶奶包的粽子一個個挺着將軍肚,威武無比!媽媽包的還算精神抖擻,像一個個備戰的士兵,再看看自己包的粽子,一個個像泄了氣的皮球。算了,不如把它放在裏面濫竽充數?對,這主意不錯,於是我把自己包的也放了進去。看着一個比一個不像的粽子,直搖頭!但我堅信:我一定可以學會!

隨着自己慢慢長大,我不僅僅覺得粽子甜香味美,每次吃粽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同一種情懷。滿口噴香的糯米,撲鼻的香氣中,彷彿升騰起我對屈原的深深敬意,更讓我肅然起敬。

現在我明白了,每一種傳統節日的背後,都是一種信仰與堅守,更是一種精神和傳承。

我與傳統節日作文2

我國曆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有許多的傳統節日。從春節的貼對聯、年夜飯,元宵節的吃元宵、賞花燈,到端午節的吃粽子、划龍舟,再到中秋節的吃月餅、賞月亮……每個傳統節日都別具一格,獨具特色,但是其中最隆重、最令我喜歡的,還是辭舊迎新的“除夕”了。

除夕這天,全家人都團聚在爺爺家,共同度過這美好的節日。吃過午飯,我們一家人便忙的不亦樂乎!你瞧,廚房裏,奶奶、媽媽、嬸嬸洗菜、燒飯、炒菜,“叮叮咚咚”的碗盆碰撞聲,“鐺鐺鐺”的切菜聲,“哧哧啦啦”的炒菜聲,這些美妙的聲音構成了一曲動聽的廚房交響曲;再看那邊房間裏,爸爸和叔叔在房間裏爬上爬下,打掃房間,糊窗花、貼對聯、掛燈籠,張燈結綵,好不熱鬧!這邊客廳裏,爺爺帶着我和兩個妹妹,圍坐在茶几邊,一邊打撲克,一邊吃着美味的零食,還不時地瞄幾眼我們最喜歡的動畫片。整個家裏熱鬧非凡、其樂融融。這就是我們家除夕夜的前奏。

不一會兒,餐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美味菜餚:黃澄澄、香噴噴的炸雞腿,紅綠相映的魚香肉絲,酸甜可口的糖醋排骨,五顏六色的水果沙拉,熱氣騰騰的大餃子,象徵着“年年有餘”的大鯉魚……真是色味俱佳,讓人垂涎欲滴。“開飯了!”奶奶喊到,我們家的除夕之夜就這樣拉開了帷幕。大家圍坐在餐桌前,互相送上最美好的祝福,長輩們還為我們三個小傢伙送上了大大的紅包壓歲錢。一雙雙筷子在餐桌上飛舞,一句句祝福在餐廳迴盪,一陣陣暖流流進了全家人的心窩……

年夜飯過後,我們全家人都坐在電視機前,等待着除夕精神大餐——春節聯歡晚會。八點整,萬眾矚目的春晚開播了,那悠揚的歌聲,使人陶醉其中;那優美的舞姿,使人讚不絕口;那滑稽有趣的相聲小品,使人捧腹大笑……

不知不覺地,已經快到十二點了,我和爺爺、爸爸迫不及待地來到樓下放煙花。此時,樓下的人已經很多了,接二連三的煙花打破了往日沉寂的夜晚。一會兒,滿天金燦燦的,猶如豐收的稻穀撒滿天;一會兒,又是滿天紅豔豔的,好似夕陽時的晚霞鋪滿天,真是流光溢彩,美麗極了!我們也拿出了精心準備的“火箭炮”、“春雷炮”、“羣龍爭月炮”,開心地放了起來。這時,天空中綻放的煙花已經數不勝數了,此起彼伏的煙花似在爭奇鬥豔,又像在展示着人們日新月異的美好生活。“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新的一年就這樣被我們迎來了……

這就是我的家——温馨和諧的家,這就是我們家最愛的傳統節日——團團圓圓、紅紅火火的除夕夜!

我與傳統節日作文3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傳統節日更是多姿多彩,萬音和鳴。共同演奏出一曲國泰民安,閤家歡樂之歌。眾多節日中我最喜歡中秋節。因為這是一個閤家團圓,充滿神話色彩的節日。

農曆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正當秋季正中故作“中秋”。夜晚來臨月圓桂香,家家户户準備好各種瓜果月餅,全家一起在庭院賞月。仰望天空,每當看到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高高掛起,就會情不自禁的想到遠在他鄉的故人。背井離鄉的遊子也藉此作詩寄託自己濃厚的思鄉之情。李白的《靜夜思》、杜甫《八月十五夜月》、張九齡《望月懷遠》……膾炙人口,流傳至今。

吃月餅是中秋節另一個節俗,月餅象徵着團圓。月餅酥香可口、老少皆宜。月餅的種類有很多:如五仁、豆沙、棗泥、椰蓉等,甜甜酥酥的讓人垂涎三尺、口口留香。

我最難忘的就是我七歲那年的中秋節了。爸爸答應我中秋節一定回來和家人團聚一起賞月並給我講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我滿心期待,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到了中秋節的夜晚。我將月餅和水果擺放在陽台的桌子上,焦急的等待着爸爸回家,抬頭望月,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圓格外耀眼,星星像一個個頑皮的孩子,稚氣而執着地注視着大地,彷彿用那一閃一閃的眼睛在向人們講訴着一個個動人的神話故事。時間過的真快,不知何時,我在月亮公公温柔地注視下進入了夢鄉。第二天一起牀,我急忙問媽媽:“爸爸昨晚回來了嗎”?媽媽説:“爸爸回來時你已經睡着了,就沒有忍心叫醒你,一大早他又去上班了。”我聽後心情十分沮喪。埋怨爸爸只知道工作沒時間陪我。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漸漸長大了也懂事了。媽媽為了更好地照顧我辭掉了工作,專心做起了全職媽媽。因此,爸爸就成了家裏的頂樑柱。我驚訝的發現,不知何時爸爸兩鬢斑白,從一個帥氣挺拔的年輕小夥變成了一個大腹便便的.中年大叔。爸爸每天起早貪黑的忘我工作都是為了我們這個家,為了給我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

又逢一年的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來了,我祝願家家户户都可以閤家歡聚!幸福美滿!

我與傳統節日作文4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有盛大隆重的春節,有象徵豐收與團圓的中秋節,還有掃墓祭祖、踏青郊遊的清明節……我最喜歡哪個傳統節日呢?是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就是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媽媽曾經給我講過端午節的由來:一個名叫屈原的人,在戰國時期不願意隨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終於抱着一塊石頭,跳到汩羅江裏自殺了。附近的人知道了這個消息,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連屈原的影也沒有。漁夫很難受,他將竹筒子裏的米撒下去獻給屈原。

每年的端午節到來之際,媽媽會給我或買或編一條五彩繩。就是拿上五顏六色的繩子,並列排在一起,搓成一根長繩,帶上玉線,上面掛個小彩珠或小鈴鐺,一根漂亮的五彩繩就完成了。我高興地把它戴在手上,左瞧右瞅,再甩甩手臂抖抖手腕,小彩珠或是小鈴鐺像快樂的小精靈,叮鈴叮鈴地跳躍着。

端午節裏最盼望的還是吃粽子了。粽子是用翠綠的粽葉包成的。打開粽葉,裏面是晶瑩剔透的江米,吃一口,軟糯而清香,散發着誘人的香氣。每當端午節這一天,老孃總會拿出自己親手包的粽子,讓我們吃個夠。

每年看着老孃包粽子,米寶寶呀,棗娃娃呀,在她的手裏那麼乖巧聽話,感覺特別有趣我也忍不住想試試。“把米可要盛的滿滿的!一定要包緊裹好嘍!”老孃一百個不放心地指點着,我一邊聽老孃説一邊包。首先把兩片粽葉捲成漏斗狀,然後,盛上江米,再放上幾顆紅棗。有的時候我的手會不聽話,也許是粽葉或是江米調皮,粽葉捲成的漏斗狀的口總有小縫,米就撒的滿地都是。勉強收拾好之後,用剩下一半的粽葉把米包住,用白色的線捆住,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老孃包的又快又漂亮,有稜有角,像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我包的又慢又醜,東倒西歪,哈哈。不過俗話説得好,“勞動者光榮,勞動者最快樂。”

經過五六個小時的小火慢煮後,關火,燜至自然冷卻,粽子出鍋了。媽媽首先拿出一個,放在鼻尖,閉目深吸一口氣,滿足地説:“最愛端午節裏媽媽的味道。”我呢,戴着五彩繩,吃着粽子,模仿着媽媽的樣子,説道:“端午節里老孃的味道,我的最愛!”

多麼有趣的端午節呀!

我與傳統節日作文5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

“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然而,在清明掃墓的期間,有些禁忌與忌諱是你該避免的。

春分末期,清明之初,這時陽氣生髮過半,降水增加,風力也逐漸增多。但此時“倒春寒”會頻繁光顧,對人體造成一定影響。因此,清明養生對身體健康有重要意義。

清明時節的雨,總是細細的,紛紛然,是告知春的氣息,又似輕輕的訴説。四月因清明而特別,飄飄渺渺打濕空山鳥語的雨,深深淺淺張望曠野足跡的草,濃濃淡淡遮不住歲月記憶的思念,陪伴我們走過這樣一個懷念的季節。

每一年的清明,總是有雨。在這雨中漫步,總是能想起那古詩中欲斷腸的意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山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吟詠清明的小詩今天讀起來仍然感覺那麼哀怨那麼親切,讓人想起逝去的親友。可見古往今來,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是相通的,古今相通,四海相通。

在這天我們盡情道出對親人的思念,灑下所有的淚,不再讓回憶成為生活的負擔。我們再次體會人世間的愛心與温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我們常常感慨世事無常,人生苦短,只要我們曾經真正愛過,生命就不再有遺憾,只要心中有愛,相信我們的人生永遠是美麗的春天。

清明,品讀着那些曾經震撼和慰籍過我們心靈的文字,寄託哀思的心會泛起幽幽漣漪,想象着已經逝去的人用心靜聽這細雨,靜觀行人,靜想靈魂的畫面,心被觸動,這靜幽的意境,悄然間讓那逝去的人在心房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