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寫傳統作文彙編九篇

欄目: 傳統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63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寫傳統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寫傳統作文彙編九篇

寫傳統作文 篇1

中國——兩個銅鑄一般鏗鏘,又如玉一般温潤的、曾一度失落而今又傲然站立起來的漢字,難道就不應該挺直腰身,用炎黃子孫那不盡的青春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揮寫出屬於我們那博大精深、曆久彌新的中國文化嗎?

中國,有白蛇與許仙真摯的愛情,有秦皇與漢武雄霸的才幹,有嫦娥與萬户偉大的夢想,有唐詩與宋詞不盡的哀怨。中國繼承大禹治水的智慧才華,愚公移山的鍥而不捨,運用女媧補天的精神與盤古開天闢地的膽識譜寫了中國古文化的傳奇與美麗,留下了彪炳千古的燦爛文明。

從“濃粧淡抹總相宜”的杭州西湖到世界屋脊上莊嚴神聖的布達拉宮,帶給我們的是那無限的神往;從山水到國畫,從漢字到書法,帶給我們的是那不盡的讚歎;從麻布到絲綢,從笨重的泥陶到精美的瓷器,帶給我們的是那千年榮耀的“China”。

我曾痴迷於少數民族的服飾,它們古樸典雅而又各具特色。在苗寨中,人們依然保留著手工製衣的習慣。她們用臘染的技術以黑色為底,以粉紅、青色、白色等顏色為衣服配上花紋。姑娘們穿上這種衣服,更顯出她們的嫵媚温柔,小夥子們穿上這種衣服,會愈發精神俊朗了。他們閒話自在,毫不遜色於國際時裝週上的模特。

而如今,為什麼這個枯於野火卻長於春風的漢文化得不到發揚?它們像長城的方磚一樣方正敦厚,像黃河一般的雄壯悠遠,卻屢屢受到韓文化的衝擊,難道是韓國文化優於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文化嗎?我不甘心,我們需要的是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

楚人早朝的熊圖騰崇拜,同樣為韓國先民所景仰尊奉;《楚辭》中的千古絕唱,也反映在韓國最古老的詩歌裏;每年五月端午,中國人吃粽子、賽龍舟,祭奠屈原,韓國江陵也舉行盛大的農耕祭祀活動——端午祭;江陵、襄陽、漢陽、漢江、洞庭湖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地名也出現在韓國的地圖上……這些現象僅僅是離奇巧合嗎?打開塵封的歷史,韓文化與中國文化究竟又有什麼淵源呢?

我們應該崇拜韓文化嗎?對於韓文化,中國文化是否就要不由自主地為之傾倒嗎?那麼,這樣與被外國入侵中國領土又有什麼區別了?與其遣責韓文化的軟入侵,倒不如去發揚光大中國五千多年燦爛的歷史文化,畢竟東亞文化的根在中國!

一千前我們遙遙領先,一百年前我們一度落後,在這繼往開來的新時代,我們必須重新認識中華文化,準確定位,發掘弘揚具有普世價值的中華文化,使之風靡世界。到那時,中國,我將再次為你而歡呼!

寫傳統作文 篇2

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它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民間工藝也是多種多樣,有微雕、刺繡、剪紙、泥塑、皮影、捏麪人等等。這些民間藝人通過就地取材,以手工製作的方式,創造出既適應生活需要,又具有審美價值的工藝品來豐富生活。

今天,老師就讓我們欣賞了四幅美輪美奐的剪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被紫色牽牛花點綴的那張剪紙。在圖上我看到了一個小女孩正在認真地看着書,旁邊有兩隻蝴蝶翩翩起舞。這時,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誰知道這張剪紙所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老師給我們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女孩叫卓瑪,她住在大草原上的一個小村裏。因為卓瑪聰明可愛,所以村裏人都十分喜歡她。平時卓瑪不喜歡老待在村裏,她就整天在村裏村外跑來跑去,她喜歡認識各種樹木、花草。有一天,病魔悄無聲息地溜進了村子,它飄到哪兒,疾病便傳播到哪兒。結果村裏的人都得了一種不治之症,剛好卓瑪出去玩了,才沒有得病。她為了救治村裏的鄉親,卓瑪每天都翻看從各地蒐集來的藥草資料。許多天過去了,村民們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當她看見村裏死去的人越來越多時,痛心極了,決心一定要儘快找到治療這種病的方法。

功夫不負有心人,卓瑪終於找到了關於治療這個疾病的一本醫書。天剛矇矇亮,第一朵牽牛花剛剛綻放,卓瑪就坐在書桌前,全神貫注地閲讀醫書。卓瑪看完整本書後,知道只有找到冰山上的雪蓮才可以治好鄉親們的病。

這天下午,卓瑪帶上乾糧和水,告別了鄉親們。她憑着驚人的毅力和過人的智慧,克服了艱難險阻,才登上了冰山頂。冰山頂上,一朵潔白的雪蓮盛開着,卓瑪不顧疲勞,興奮地摘下了雪蓮。卓瑪順利返回家鄉,鄉親們抱着病體出來迎接她。卓瑪高興地捧着雪蓮,告訴大家,只要喝了雪蓮熬的湯,大家就有救了。説完,疲勞過度的卓瑪因體力不支永遠地沉睡了。她倒下去時,嘴角還帶着甜甜的微笑。鄉親們傷心極了,每天都去請求上天救活卓瑪。天上的神被感動了,將卓瑪變成了一朵永不凋謝的牽牛花。現在,人們只要看到那盛開的牽牛花,就好像看到了勇敢、善良、智慧的卓瑪。

聽完這個故事,我才知道,原來每一個惟妙惟肖的剪紙背後,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它把我們帶進了神奇的故事王國。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就能創造出如此豐富、精美的藝術品,這就是咱們中國的民間藝術——剪紙。

寫傳統作文 篇3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一到春節,人們就喜氣洋洋。有的放着煙花爆竹,有的在貼對聯,還有的在掛燈籠。你們知道春節是怎麼來的嗎?就讓我來講講這個神話故事吧!

傳説,非常久以前有一隻叫做?年?的怪獸。每到除夕夜都會到村莊裏面去禍害百姓,搞的民不聊生。後來有一個老人來到這個小村莊,老人問農民:?聽説每到除夕夜,你們這裏就會有一隻叫'年'的怪獸來搗亂,我是特地趕來處理這件事的。?人們不相信這位老人可以趕走年獸,所以沒人理他。到了除夕夜,人們又像往年一樣躲了起來,只有那位老人留在村莊裏。年獸出來了,老爺爺拿出一副對聯貼在村口,又點燃了一掛爆竹,年獸一看,嚇得趕忙逃跑。原來,那位老爺爺是神仙,特地來趕跑年獸,保護百姓。另外,老爺爺臨走前,還留下三件東西來對付年獸,分別是燈籠、爆竹、對聯。從此這件事就被傳開了,以後每到除夕夜,人們就在家門口貼上對聯,燃放爆竹,從此以後年獸就再也不敢來了。

這個故事是不是非常有意思?過年還可以吃年糕,吃餃子,放煙花,還有非常多其他的習俗。

過年真是非常的有趣,家家户户都是喜氣洋洋、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我非常喜歡過年,因為有非常多好吃的東西,還有新衣服穿。希望每個人都過一個開開心心的年。

寫傳統作文 篇4

“走嘍,去貼春聯了!”我興致勃勃地拿起了春聯。

母親邊貼邊問我:“遠航,你知道為什麼要貼春聯、放鞭炮呢?”

母親給我講起年的傳説:有一隻叫“年”的怪獸,它頭上有一隻觸角,到除夕的晚上就到村子裏吃人,人們只好上山躲避。有一個老婆婆來到村子裏,人們告訴她“年”的事情,讓她快逃,她卻説她能制服“年”。“年”又來了,她用紅紅的春聯把“年”的眼睛刺得睜不開了,“年”只好用爪子捂着眼睛,接着老婆婆又燃起了鞭炮,噼裏啪啦的爆炸聲嚇得“年”抱頭鼠竄、逃之夭夭。

“原來貼春聯、放鞭炮還有這麼有趣的故事哩!”

“現在人們還是習慣在春節貼對聯、放鞭炮,不僅僅是驅魔避邪,更重要的是藉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

“往左一點!”我正聽得津津有味,母親的喊聲把我從沉醉中喚醒。我這才意識到該自己貼春聯了。

晚上,人們盡情地燃起了鞭炮、放起了煙花: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射出的子彈,有的像流星從天而降,一時間把天空裝扮得五顏六色,美麗極了!

我喜歡這多彩的除夕,因為它充滿了神祕,充滿了喜慶和歡樂。

寫傳統作文 篇5

傳統文化有很多,我最喜歡春節。

傳説,從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它經常到村子裏危害人類,吃牛和羊。所以,人們一心想除掉它。可是,無論人們用什麼辦法,都無法趕走“年”。最後,一個小孩無意之中點燃了竹子,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音,“年”被嚇跑了。人們都很高興。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格高興的日子,就在每年的這一天放鞭炮,家家户户張燈結綵。以後,又逐漸演變成了“春節”這個節日。

我每年都回老家過年,每年都很熱鬧。過年的前一天,就是大年三十,也叫除夕。家家户户都貼上了春聯,貼上了“福”字。有的人心靈手巧,把自己剪的窗花貼在窗户上,像降落的雪花。還有的人把燈籠掛在大門上,張燈結綵,非常美麗。

我覺得春節裏面最好玩的是大年三十,要問是哪裏吸引了我,非貼春聯和包餃子莫屬了。我們每年在大年三十的時候都要拿出大紅色的喜氣洋洋的春聯張貼在大門上,紅色代表紅紅火火,就是希望這一年都開開心心、順順利利。這貼春聯啊,還有講究呢!要把春聯正中間的福字倒過來貼,這樣就和人們平常説的福到好運來正好吻合,就是希望人們在新的一年可以好運常來、萬事如意。

我天生就喜歡做手工,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包餃子。年三十我和爸爸媽媽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其樂融融的包餃子,先把發好的麪糰用鋒利的小刀從中間割開,分成若干份,再用又粗又圓的擀麪杖不停的擀,漸漸的變成了一張張薄薄的麪皮,最後往裏填上香噴噴的肉餡,就等着晚上吃可口的餃子了!

和我一樣喜歡貼春聯、包餃子的小朋友們,仔細回想一下,是不是也覺得倍感有趣呢?

這天晚上,一聲聲花炮聲,像打雷一樣,此起彼伏,接連不斷。李華映紅了整個天空,像一朵朵美麗的花。放完了鞭炮,人們又抱起了又香又大的餃子,吃上了團圓飯。兒女們也都和父母團聚。人們一邊吃着熱騰騰的餃子,一邊看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一直持續到晚上十二點,新年的鐘聲敲響。第二天早上,人們都起得很早,無論大人小孩都喘着新衣服挨家挨户的拜年。每個人的臉上都帶着笑容,嘴裏説着吉祥的話。

這種歡樂的氣氛一直持續到農曆正月十五。

寫傳統作文 篇6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

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悦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衞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然後就是家家户户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裏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户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説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

寫傳統作文 篇7

妃色的歲月在時光的空隙中漸漸沉澱下來,一聲銅質編鐘渾厚而清亮的敲擊,穿越中華民族五千年陳跡斑斑的記憶,響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屈的中國傳統文化在傳承之路上屹立不倒,歷經代代坎坷,最終在斑駁的老牆上靜靜綻放泫然的美麗。不知從何時起,我走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界,而後對它的鐘愛和痴迷也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漸漸地,我從中感悟到一個古老的國度點燃的文化之火。

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孕育中,褪去華麗的外衣,大浪淘沙,留下的一筆永久的財富,那便是五千年的沉澱—愛國情懷與民族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歷來為世人所推崇,感悟中國的傳統文化使我們一方面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感,另一方面也培養了我們的社會責任感。歷代民族英雄身上所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讓我牢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使命。我想起了先秦哪那些宣揚禮儀仁道的先哲們,想起了“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文天祥,想起了那正直廉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清官海瑞,想起了救國救民拋頭顱灑熱血的戊戌六君子……

剛健有為、自強不息,這是我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學到的有一個價值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給了很好的詮釋。自古以來,不論在天災還是人禍面前,中華兒女從不屈服和放棄。面對各種挑戰而不喪失鬥志,敢於向一切自然與社會的危害和不平進行頑強抗爭,永遠保持着不屈不饒的精神,在我的人生中,需要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實現人生價值的問題上,我更應該做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這種對真理的執着追求。

瑰麗的詩篇是我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尋到的又一個收穫。我聽阮籍呼號“天下無智者,使豎子成名”而哭,那是魏晉的憤恨之淚。我在“草色遙看近卻無”中感受到春的氣息。在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事故變遷後,我又展望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蓬勃景象。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鐵骨錚錚,岳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的豪情壯志,都讓我深深的沉醉。流芳百世的不只是他們絕妙的詩句,還有他們的忠肝義膽,就像秋之落葉,那般返往。

古人描繪的美好生活,龍鳳成祥,仙鶴長鳴,神鹿奔躍,日月輪迴,世代不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東方文化美德幾千年長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與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復興,才有完整意義上的民族偉大復興。或許久久地回味於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裏難免會汲取一些浩然正氣吧,中華五千年沉澱的獨有的忠孝、愛國民族魂、瑰麗詩篇、道德也值得我們受用一生。宛如冬天裏徹骨寒風,落拓不羈。這些精神,於是化為血液,流動在文化的全身,於是成為烙印,鐫刻着中華的文明,於是成為一種永恆的文化流轉。徜徉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海洋裏,不知何時,我走進了它的世界,幸福的我流連於它的世界裏,找不到出口。此時,僅需一杯清茶,伴隨着傳統文化流入心田,就可以領略到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寫傳統作文 篇8

當老師宣佈要教我們做冰皮月餅時,全班同學立刻歡呼雀躍起來。

我們興高采烈地來到食堂。老師為我們演示做月餅的過程,大家都目不轉睛地看着。見到老師做的月餅小巧玲瓏,花紋精美,我躍躍欲試。

輪到我們自己做月餅了,我先將面前的麪糰和餡料小心翼翼地平均分成三份,然後用手掌將一份麪糰輕輕按壓成餅狀,接下來將豆沙餡裹入冰皮中揉成一個小圓球,最後在小圓球上撒滿乾粉並放入模具中擠壓。幾秒鐘過後,一枚晶瑩剔透的冰皮月餅完工了。我如法炮製,又欣喜地製作了兩枚不同花紋的冰皮月餅。

回到家,我高高興興的把月餅送給媽媽,媽媽有滋有味的吃着,她開心地對我説:“月餅好香甜呀,這是媽媽吃過的最美味的月餅。”聽了媽媽的話,我心裏頓時美滋滋的,臉上笑開了花。

寫傳統作文 篇9

記得在幼兒園時,我就嘗試過剪紙,剪的是雙龍、雪花,雖然剪得歪歪扭扭,但是我也很高興,因為我會剪紙了。從此,我和剪紙結下了緣分。

有一次,母親給我買了一本剪紙書。我高興極了,我對着書剪會了許多圖案。最讓我得意的是“紅雙喜”和“小雞捉蟲”得到了全家的讚揚。二年級數學課上學對稱時,我剪的小人手拉手又快又好,老師誇我真聰明。現在我越來越喜歡剪紙了。

今天老師讓我們查剪紙資料,母親給我打印了密密麻麻的二十多頁,我才知我原來只知剪紙資料的九牛一毛。我摘錄其中的一些內容與同學共享。

剪紙,又叫刻板、窗花或剪畫。區別在於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左派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唐朝杜甫詩中有“暖水--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宋代時,剪紙用於禮花、窗花、燈綵的裝飾。現代人們運用諧音“福”同“蝠”、“綬”同“壽”、“雞”同“吉”、“魚”同“餘”、“龍”同“隆”,這些象徵手法合成圖案就有了吉祥的含義,可謂“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中國民間手工藝術,猶如一株長春藤,古老而長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實用性、審美性符合了民眾的心理需要。

Tags:九篇 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