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關於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作文

欄目: 傳統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44W

導語:又到中秋,又見明月,且讓我們坐成一個圓圓的月亮,細細地品味人生的奧妙,感受生活的真諦。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作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關於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作文

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作文1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也叫團圓節,也是人們大團圓的日子。

一大早,爸爸媽媽就帶着我到超市購買我喜歡吃的疏菜、水果、月餅、零食等。大街上,賣食品的攤位比平時多了很多,購買的人也很多,多是全家一起出來逛街並採購。到了超市,更是人山人海,人們大兜小兜都在採購節日食品,到處充滿着濃濃的節日氣息。

晚飯後,我們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賞月,吃月餅,看電視上的《中秋晚會》,説説笑笑,可開心了。聽着電視上一首接一首地唱着關於月亮的歌曲,我痴痴地望着天空,想起了一首古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可是,今天的月亮在哪裏呢?嫦娥姐姐和小玉兔怎麼還不出來呢?天上灰濛濛的一片,今晚可能看不見哦!過了很久很久,月亮像個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出來了,圓圓的,十分漂亮。時而風哥哥誇她幾句,就躲到雲層後面,蒙上一層細紗,顯得更加嬌氣,真迷人;時而又像一個調皮的孩子,把臉露出來偷看我們過節呢!真好玩!

媽媽給我講了嫦娥奔月的成語故事。只要是關於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覺得新奇,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飛上天去,飛到月球上與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

最後,我躺在沙發上,聽着中秋晚會上優美的`歌曲甜甜地進入了夢鄉。

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作文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説:“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説:“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説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作文

提起中秋節,誰都知道,“八月十五中秋節”嘛。可我們舟山人過中秋節卻在農曆的八月十六日。那麼,我們舟山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是什麼呢?吃月餅、賞月、和家人團聚……這些都已成為我們舟山人必不可少的習俗。

在八月十六這一天,多數人家的餐桌上都會有一碗傳統小菜“芋艿鴨”。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傳説在很早以前舟山人不知有芋艿,到後來食用芋艿,這中間與明愛國將領抗倭有關。明嘉靖三十二年八月十六,瓊州參將俞大猷奉命在舟山圍殲倭寇,不料在離舟山不遠的海面上遭到襲擊。幸虧俞大猷指揮有方,將部隊安全撤退到普陀山附近一個小島駐紮,只是運糧船被倭寇劫走,吃飯成了問題,當時實行海禁,島嶼上居民已被強迫遷走,島已變為荒島,部隊面臨糧草斷絕的困境。士兵們餓得發慌,遍地去找可吃之物,發現沼澤地裏有種野生植物,根部長有球莖,於是便挖來煮着試吃。一吃味道很好,且又耐飢。

俞大猷得知後發動大家都去採挖。就靠這種球莖,俞大猷的部隊渡過了難關。所以俞大猷把這種不知名的食物取名為“遇難”。第二天,俞得到情報,那些槍糧的倭寇在普陀集結,設計水陸夾擊大敗倭寇,普陀山潮音洞畔到今留有紀念明將抗倭石刻,上鐫“明嘉靖癸丑秋,副使李文進,參將俞大猷,都司劉恩至,督兵滅倭於此”字樣。

舟山人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