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關於傳統文化消失作文(精選10篇)

欄目: 傳統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7.33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傳統文化消失作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文化消失作文1

傳統文化,形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然而,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工業與商業的全球化正逐漸改變着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消解着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瀕臨消失。

首先是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一種良好方式。然而在現在,隨着西方聖誕節,情人節等一系列節日的廣泛傳播,傳統節日卻漸漸被淡化了。鮮少有人在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在重陽節登高插茱萸;在中秋節賞月,慶團圓;在臘月初八熬一鍋熱騰騰的臘八粥祈平安。在西方節日被人們熱火朝天的慶祝之時,誰還會想起這些內涵豐富,意義非凡的傳統節日,與習俗呢?恐怕,早已將它們拋之腦後了吧?

其次是傳統的歌舞。鳳陽花鼓,雲南花燈,東北秧歌等早已被人們認為是俗不可耐,在公園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時,還有許多的年輕人加以嘲諷,而西方傳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卻被年輕人大加追捧,成為他們的心頭大愛。而在一些搖滾,Rap等流行歌曲廣為傳唱的同時,中國的一些民間音樂以及國粹京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隨着時代的發展,許多人拋棄了傳統歌舞,轉而奔向了流行音樂與舞蹈的懷抱。

不僅如此,曾經在民間大放異彩的民間藝術也面臨着失傳的危險;傳統的繪畫書法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傳統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遺棄。這許許多多的社會現象,不禁令人堪憂。傳統文化瀕臨消失,而我們卻不加以挽救,而還是為了各種外來的文化,節日,興奮不已。在我看來,在這樣下去,不用多久,傳統文化就會完全消失,不復存在。

為了不使我們中國人遺憾,後悔,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努力使傳統文化重新綻放光彩,恢復生機與活力,為我們將來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了傳統文化的恢復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發出奪目的光芒。

傳統文化消失作文2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如果沒有了傳統文化,就如同沒有了血脈,中華民族還有多少血脈在流淌

——題記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節日繁多的民族,中國也被稱為文明古國,五千年的古國文化深深紮根在神州大地之上。可是,隨着外文化的傳入,古國文化正在一點點的被代替,一點點的消逝。

外文化的影響

我國曆史悠久,自秦朝開始便與其他國家有所往來。兩漢時期和日本及西亞各國有了聯繫。到了後來,物質上的分享已經滿足不了雙方的需要,於是,中外文化由此開始了交流。到了現在,中國的大陸上有了西洋樓,外國也有了唐人街。不過,最大的還是節日上的改變,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紛紛進入了中國。每個中國人似乎都受到了外國文化的影響——愚人節,不知有多少明星在微博上説自己離異,又有不知多少人的友誼受到了傷害;情人節,超市裏的巧克力被瘋狂搶購,畫滿桃心的氣球漫天飛舞。平安夜,幾乎每個學生用禮盒裝着蘋果送給老師。聖誕節的那天,大街上到處張燈結綵,比過年還熱鬧,聖誕老人的塑像和聖誕樹隨處可見,小孩兒的枕邊,都擺着一隻長長的襪子,下面還壓着一張精心裝飾的願望單。這些在西方國家才有的節日,如一陣風從大洋彼岸吹來,久久不肯散去。而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正在一點點淡忘,就拿過年來説吧,本該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現在,滿城的燈火掩蓋不了一年比一年少的人羣,掩蓋不了一年比一年低的歡呼聲,掩蓋不了一年比一年淡的年味兒,人都去哪了?幾乎所有人都呆在了家裏,有的在看春晚,有的再聊天,更多的是在電腦手機前“搶紅包”,難道中國的春節真的會變成“搶紅包節”嗎?

華夏文明的去向

不僅如此,我們的華夏文明被搶走了,佔領了。不久前,韓國居然口出狂言:“春節、元宵節是我們韓國的節日,中國所謂的傳統節日是從韓國傳過去的。”這是從文化上的侵略,更是精神上的侵略。每個中國人看到這條消息時都怒氣衝衝,談論着韓國的種種不是,而忘記了自己的“罪行”。當那些守候在電腦手機前的中國人忙着搶紅包時,殊不知鄰居韓國正年味十足。他們説不定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看着春晚。飯後,又到街上散步,放飛孔明燈,馬路上,人們敲着鑼吹着號……這本是中國過年的景象,如今都已經變成人家的了。讓你意想不到的是,一大波一大波的美國人跑到中國看春晚,過春節……我們的傳統節日如一桶水,但盛水的桶有一個洞,水正在一點點流逝。

拯救我們的文化

桶破了,我們就要修補它;水漏了,我們就要重新再挑。中國人應放下手中的手機,和家人一起過春節;中國人,應放下情人節的巧克力,和家人一起過好每一天;中國人,應該放下枕邊的襪子,安安穩穩睡個好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要找回屬於自己的文化,丟棄那些並不重要的外國文化。

我們要找回屬於自己的文化,我們要拯救正在消逝的傳統節日,我們要讓華夏民族的血脈一直流淌!

傳統文化消失作文3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它根源於我們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歷史。然而時代的進步正在一步步的向這些傳統文化所侵蝕。新一代的人更願意接受新潮的東西而不願意接受傳統的東西,認為是土掉渣。

在這種新潮的東西的影響下,我們的傳統文化從端午節,到中醫,再到龍的傳人,下一個又會是什麼?

這讓我聯想到一個乞丐,在一路伸手乞討的同時,又把自己的飯碗、筷子等一些生活用品到處亂扔,等到需要用到這些東西的時候,該去哪裏找回來呢?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逐漸發展的同時,居然忘了自己是誰?而且還把自己潛在的財富,拱手亂扔。韓國佬揀走了端午節和中醫,小日本揀走了龍,他們像得到寶物一樣珍藏了這些被中國所丟棄的財富,要知道這樣的財富不是一日就能生成的啊!這是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呀!

下一個被拋棄的將會是什麼呢?作為中華大國的國民,我們該做些什麼吧?我們怎麼可以眼睜睜的看着傳統文化的消失?一個沒了傳統、沒了信仰的民族將是多麼可怕!

而我們面對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就是這般嫌棄,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卻似寶貝一樣。就是這麼大的差別待遇,人們卻絲毫沒有真正注意到我們的文化傳統逐漸的消逝。

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流傳於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為了保護它,就算是保護我們先祖留下來的遺產吧,我們要繼承這傳統文化,同時也要培養我們的美育能力,自己民族創新能力,在繼承輝煌的傳統的同時,也要發揚這個時代適合的東西,為了不讓這文化消逝,我們要為它做點什麼。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是中華民族,所以我們應該為傳統文化的恢復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使其發出最燦爛的光芒。

傳統文化消失作文4

青葱的樹林,陽光透過樹葉灑在泥土上,新鮮的空氣,粘着一絲絲花香,縈繞在鼻尖,沁人心脾。充滿古韻的建築瀰漫着淡淡的檀香味,芬芳而又素雅。街道里,做糖畫的老人與孩子們一起嬉笑。會堂裏,化了粧尖着嗓子的人,唱着京劇,一臉陶醉的觀眾注視着舞台。然而,這一切都將像陳舊的照片消失殆盡。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古老的建築紛紛被拆除,由於破舊,它們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浩劫。一座座歷史,不斷的沉沒、消失。打開窗户,吹來的風中散發出歷史的餘味和感傷的氣息。現今的人們,為追求繁華,漸漸忽視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變得越來越注重金錢,這也是文化消亡的原因之一。在過去,人們喝的是純淨的水,吃的是土生土長的糧食,走的是泥地,充滿了鄉村的氣息。而現在,一切都化為烏有,蔬肉瓜果都被轉基因的產物代替,喝的水都存在污染,走的路都變成了柏油路。儘管繁華,卻少了樸實的鄉村氣息。唉!有多少文化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有多少絕跡的燦爛需要我們去追尋,有多少種文化迫切需要我們關愛,挽留。

回憶起兒時的夥伴和歡笑,心靈深處的一絲絲憂傷和懷念一下子湧上心頭,思念的淚水奪眶而出。那個記憶中臉上溝壑縱橫的老人,彷彿又在眼前,做着糖畫,露出温暖的笑容,而我心裏祈禱抽到龍的那種心情好似又回到身上,隨即,卻又像幻影般慢慢消失,無論我如何努力的想去抓住,都抓不住。時代進步了,賣糖畫的少了,幾乎沒有人願意去做那些不好掙錢而又辛苦的工作,有的也大多被現實的殘酷埋沒了,只有極少的人能夠堅持下去,取得成功。我想,要阻止文化的消亡,應該大力扶助民間文化遺產繼承人,讓學者開設講座,進行國學的宣傳,如百家講壇所引發的國學熱,搶救瀕危語種,制定有關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培養高層次的研究人才,等等…我希望有一天,那些消失的傳統文化,能夠再次重生!

抬頭仰望,明淨的天空被烏雲遮蔽了,我想那是我們的傳統文化黯淡了;天邊浮現的紅霞,妖豔而又美麗,我想那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在淌血;璀璨的星星從天邊墜落了,我想那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消逝了……

傳統文化消失作文5

中國,一個令人驚歎的國家。有着五千年的歷史,是當之無愧的文明古國。在這五千年中,自然少不了文化的發展與傳承。我國的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我以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之源,是歷代先人們經過不斷努力創造出的寶貴財富,有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成就。

中國傳統文化有多種,首推的便是唐詩、宋詞、元曲;它們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必須學習的內容。李白、杜甫、蘇軾、白居易,這一個個大作家一生命運坎坷,但是他們創作出了不少優秀作品,並且流傳至今。“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現了作者充滿信心的和展望世界的夢想。“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表達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這些詩詞讀得多了,越覺博大精深。古代才子的才情是我們現代人所無法比擬的。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古詩,你深入理解感悟,你的心靈便會跟隨作者一樣,飄入那些字裏感受當時的情感。

而現在,人們在越來越不重視傳統文化。大街上到處可見錯別字,隨地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公共場所大聲喧譁更是常事。中國的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怎麼會變成這樣,變得這麼地不堪,而身為中國人的我們竟然還是沒有覺悟。他們只顧自己,從來不想這樣做的後果。

還有中國的文字獨一無二,並且本該字體工整的我們,卻寫字歪歪扭扭,不忍直視。中國的形象都被這些字體損害了,曾經的楷書、草書、行書都到哪裏去了?另外,我們經常有新聞報道有景點刻字,外國人對此事也是看法多樣,難道中國一個泱泱大國就要這樣給毀了嗎?不行,絕對不行,我們一定要用實際行動消除那些不良影響。

前段中央電視台舉辦了《漢字聽寫大賽·中華好詩詞》等節目,來鼓勵更多的人去更好的書寫漢字,更多的積累詩詞。隨着中國的崛起,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於我們身上,我們要去用行動來影響全世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地展示於人間,用文化的魅力使他們折服,這將是多麼偉大的一件事。

傳統文化消失作文6

有多少文化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有多少事多少人在歲月長河中慢慢流逝,有多少不能忘的忘記從此陌路。

有多少絕跡的燦爛需要我們去追尋,有多少種文化迫切需要我們關愛,挽留。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追溯這些歷史沉澱積累下的傳統文化有些鮮為人知的滅絕。

我們所熟知的傳統太少,文化需要我們傳承,我們不能眼睜睜看着這些先輩們創造的文明就這樣從我們的視線裏消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的成立無疑是對中國文化源自傳統的珍惜,但是我華夏地大物博,傳統文化少説也有幾萬,甚至幾十萬種,真正能留給後人的有多少?

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高科技逐漸替代了傳統工藝,這些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正處於頻臨滅絕的邊緣,作為華夏的傳人我們該積極響應號召,努力繼承祖先文化。

剪花樣藝人在舊社會被稱為“賣花婆”的剪紙藝人,從事剪紙藝術在漫長的歲月中,為剪紙藝術傾注了無數心血,為了滿足玉環人民的需求,剪出了成千上萬的刺繡花樣,散遍每個角落,美化了人們的生活,給人們以美的享受,這就是獻給人民的寶貴財富,郭沫若先生讚美民間剪紙“美在人間永不朽”,用這句話來讚美剪花樣藝人,我想並不為過吧!

中國的剪紙起源於西漢。當時人們用麻纖維造紙,傳説漢武帝的寵妃李氏去世後,武帝思念不已,請術士用麻紙剪了李妃的影像,這大概是最早的剪紙。公元105年,蔡倫改進和推廣前人的經驗開始大量造紙,這種鏤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從而誕生了剪紙藝術。

剪紙到南北朝時期已相當精熟,在明、清以後廣為流傳,遍及大江南北。特別是在農村,人們以剪紙來表達吉祥如意的心願。在春節、結婚時,便把各種寓意祥瑞的剪紙貼在窗格上,營造出喜慶祥和的氣氛。有的地方,剪紙還曾是每個女孩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是人們用來品評新娘的一個標準。古老的剪紙以剪刀絞出為主要手法,趣味渾樸天然,後來剪紙藝人為了省工,一刀多張,改為刻刀雕刻為主,風格轉為精巧。作品取材於生活周圍的風土人情,藴含着濃郁的鄉土氣息。

傳統的窗花所表現的內容,主要有戲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蟲魚獸,以及一些吉詳諧音的物象,洋溢着歡快,健康和熱愛生活的情感,深為羣眾所喜聞樂見。

剪紙藝術,相傳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了。藝術家們繼承和吸收了木板水印窗花,天津楊柳青木板年畫和刀刻刺繡化樣等民間傳統藝術形式,創造出來的一個藝術品種,經過不斷推陳出新,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剪紙藝術,深深地紮根在勞動人民之中。它的作者多是不知名的農民,他們自畫、自刻、自染,農忙務農,農閒刻窗花,通過他們靈巧的雙手,把廣大農民羣眾的樸實情感,美好的願望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傾注在自己的藝術品上,反映了作者與羣眾的密切聯繫,使剪紙藝術獲得了永不衰竭的藝術生命。在漫長的年月裏,經過無數不知名的農民作者的千錘百煉,創造了大量日臻完美的優秀作品,培養了許多傑出的民間藝術家。剪紙藝術突出地表現在以“陰刻”為主和“色彩點染”上。它的構圖樸實、飽滿,造型生動、優美,色彩對比強烈,作品貼在紙窗上,透過户外的陽光照射,豔麗奪目,表現出一種特有的藝術效果。

傳統文化,形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然而,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工業與商業的全球化正逐漸改變着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消解着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瀕臨消失。

傳統文化消失作文7

加裏寧曾説過:“青少年是一個美好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時期,是將一切光陰和幸福的開端”,約翰遜曾説過:“人的志向通常跟他人的能力成比例”,這兩句名言告訴我們,青少年的志向很重要,但我認為更為重要的是青少年思想品德,但在這之前,我給大家講一個關於我自己的親身經歷:

這是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下午。教室裏的沉默被鈴聲打破。同學們背上書包走上了回家的路,我擠出擁擠的人羣,早知道就走最後了,擠出校門的我,一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懷抱,等公交車的人沒有秩序的零散的四處分佈,像一個吵鬧的菜市場。等車的人的有的人説着一嘴流暢的髒話,有的人用這他那粗獷的嗓門講着電話,還有的人戴着耳機,聽着歌,經過半個小時的無奈等待,公共汽車終於從遠方顫顫開來,大家等待着車的.輪胎停止轉動,再不約而同的湧向車門,沒有一絲謙讓的意思,我也就站在他們身後,感受他們的迫不及待,我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我也在緩慢的等待中上了車,車上的人並不多,但上車我就發現,那裏有一個蹲下的老人,他低着頭,似乎很難受,他已是白髮蒼蒼,蒼白的臉色,沒有一絲紅潤,車上嘈雜的聲音傳到我的耳朵,都是一些小學生,中年人,婦女在一起談論着今日的趣聞以及見解,沒有人看到這位老人,車上一遍又一遍播着,乘客們,你們好,請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主動給老弱病殘和帶小孩的乘客讓座,但卻沒有一個給老人讓座。

聽了這個故事,你也許會想到很多,正在消逝的美德,去了哪裏?

中華民族具有五多年連綿不斷的文化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中華文明孕育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建設的強大精神。

一個國家的復興,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旺為支撐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加需要先進的文化支撐,作為青少年學生,我們要明辨是非,遵紀守法,奮發向上,自覺弘樣中華民族傳統優秀的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做一個自信,懂自遵,能自強,高素養,講愛心,知榮辱,守誠信,取創新的中國人。

傳統文化消失作文8

今年的聖誕比以往熱鬧多了,節日的氣氛比往年濃了不少,商場裏到處都張貼了不少聖元夜,華燈初上。“正月十五鬧花燈,上燈圓子落燈面。”這是奶奶常説的一句話。伴隨着一陣陣炒糖圓的聲音音。一頓豐盛的晚餐,一疊香氣撲鼻的炒糖圓,象徵着圓圓滿滿,更昭示着幸福、團圓的生活。

對於我們孩子而言,最開心的莫過於在吃完飯後到集市上看花燈,猜燈謎了。早早的來到集市上,卻發現大街上冷清了許多,空蕩蕩的街道上,除了一些節日的橫幅外,以往那些鬧元宵的情境都不復存在。“以往的花燈,攤販都到那裏去呢?”我不禁疑惑了。往年來到這裏,熱鬧的集市上擠滿了人,絡繹不絕的吆喝聲,人們看着花燈上的燈謎有時愁眉苦臉,有時又因為猜中了謎底而露出了喜悦的笑容……這些都歷歷在目,可今年怎麼會這麼冷清。

一個人走在小路上,那淒冷的燈光灑落在地上,微風乍起,燈影婆娑。驀地,發現了什麼快步走向前方,才發現原來是一個擺着攤的老爺爺,看樣子是要收攤,我忍不住問道:“爺爺,今年的街市是怎麼呢,外什麼沒人來?”他看到我,怔了怔,停下了收攤。“別提了,”他擺了擺手“今年説什麼街道整改,社區勒令停止這幾年的元宵夜活動。”話音剛落,便迎來了一聲長長的歎息聲。他接着説道“再加上元宵節看花燈的活動越來越受冷漠,現在哪兒還有什麼人願意搞這個元宵花會啊,今年買的花燈卻是浪費嘍!”他還想説些什麼,卻又欲言又止。“罷了。”他説道,示意我離開。他獨自一人推着小車,在燈火闌珊處走着,那背影有幾分落寞,與那淒冷的燈光一起消失在遠方。我駐足凝望,卻也學着那賣燈人長歎了一聲……

聖誕,人約黃昏。聖誕的標語,什麼“聖誕狂歡”“慶聖誕,打折扣”,就連活動也搞了不少,聖誕樹、彩燈更是掛滿了商場裏的每一個地方。不時還有人上前與前來宣傳的聖誕老人合影。

走在商場中,我卻感覺不到一絲快樂,耳畔不時傳來聖誕樂的聲音,卻令人感到厭煩。“年年都是這樣,又有什麼意思呢?”望着千篇一律的商品我感慨道,商店裏的東西彷彿都改頭換面,被貼上了“聖誕”的標籤。隨意點了一杯“聖誕可樂”,走出了商場,發現早已是黃昏,天邊的落日早已將雲際染成了深深的暗紅色,在這片黃昏下我信步走着,喝了一口可樂,我卻從中嚐出了一點苦味……

看吧,元宵的花燈已經提上,卻為何沒有點上耀眼的紅光;平安夜的鐘聲敲響,卻叩起了人們的心扉。古典的文化趨於沒落,外來的文化卻備受關注。我們既不應該過分去崇洋媚外、厚此薄彼,也不能去全盤否定其他的文化,我們需要做的應是對自己民族本身的文化多一點關注,莫要做一個“數典忘祖”的人!

傳統文化消失作文9

中華!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泱泱大國,有着五千年歲月的沉澱,衍生出了無數優雅又古典的瑰寶。儘管後人總是在譜寫前人的歷史,推翻前人的文明,可有很多東西是不會改變,也不能改變的,我們所擁有的智慧結晶,我們炎黃子孫所擁有的志氣與精神,永駐心中。

相傳倉頡發明了文字,我們用我們的智慧與創造力漸漸地完善它,造就了一個個古樸大氣的方塊字,這是中華的驕傲,也是世界的人類的驕傲!

前段時間中央電視台創辦了漢字聽寫大會,人們驚奇的意識到,我們引以為傲的漢字,竟漸漸地滑出了我們的生活,被電腦中各式字體所取代,漸漸地人們提筆忘字,無形中丟棄了重要的卻被我們膚淺敷衍的文化。

隸書,篆書,楷書,行書,草書,各有風韻卻同樣大氣優美。可是反觀現在的燈紅酒綠喧嚷浮華的世界,又有多少人靜靜地泡一壺茶,品味浸潤在墨香裏品味其中的神韻與深埋其中的沉靜淡然…

我們活的太恣意,太狂妄,竟忘了我們的根。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使用手機電腦,自己反而忽略了“寫”字的重要,科技的發展伴隨的卻是人民對傳統文化認識的流失!這樣的代價未免太大了點,似乎有些得不償失。

可是我們也不能靠犧牲經濟發展來保證傳統的穩定,國家正是高速發展的時期,但我們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來相互制約,我們必須要有保護我們的漢字我們的傳統文化的意識。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歷史,有歷史的國家人民才有文化底藴,才會有一種強烈的愛國精神,促使國家更為發達團結,我們的漢字就是我們的歷史的一部分,可是如果連歷史的一部分我們都眼睜睜的看着它衰落,又有何資格與條件去談保護我們的所有傳統文化呢。

就比如韓國申遺端午節,作為一箇中國人,這簡直是一種洗刷不掉的恥辱!

中國何時竟到如此地步!

漢字,這個中國的代表與瑰寶,正在以一種極其緩慢卻又及其堅定地態度退出歷史,也許多年以後它只是電腦硬盤裏儲存的幾個符號。可是我們不能讓五千年的歷史在我們的手中落魄,只需要我們每個人都付出小小的努力,每個炎黃子孫在心中堅定着弘揚漢字文化的信念,漢字文化必然依舊高傲而昂揚地屹立於世!

傳統文化消失作文10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傳承了千年的中華文化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和不可估量的價值。

中國是文明古國,中華文化是最悠久的文化之一,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古代文化,從傳説的皇帝到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從千年前的甲骨文到今天多彩的漢字,從一間間茅屋到不朽的萬里長城,無不是先人知識的精華,無不是中華文化的縮影,無不彰顯着中華文化的魅力。

千年來,中華文化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着耀眼的光輝,閃耀在世界文化之林,然而在物質生活飛速發展的今天,中華文化卻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和冷落。

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不覺間放棄了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忘卻了傳統文化的美。中國戲曲活化石“秦腔”“崑曲”現在很少再有人去聽了,取而代之的是各色的娛樂場所,燈火徹夜不絕。茶文化也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現在卻聞名於日本,而中國人卻在一味追求西方的咖啡,以彰顯時尚。再拿傳統節日來説,現在,七夕節火不過情人節,端午節被韓國申請版權,就連規模最大的春節知名度也不如聖誕節。甚至,我們最基本的文化漢字,能正確書寫的人少之又少,懂得書法的人更是鳳毛麟角,一些國人寫的漢字連自己也看不懂。這一切,無不在暗示着中華傳統文化正在消逝,重振傳統已刻不容緩。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義務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汲取其中的精華,昇華其內涵,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繼承中華傳統文化需要我們從思想上接受它,在行動上踐行它,在心中牢記它。

中華文化已傳承千年,是人類文化的瑰寶,讓我們以此為豪,用實際行動弘揚光大。

Tags:精選 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