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老子的虛靜人生議論文

欄目: 議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07W

老子的《道德經》曰:“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老子的虛靜人生議論文

老子《道德經》中講到人生在世心靈要達到一種“虛”和“寂”的狀態,如此才能忘卻煩惱,拋棄一切私心雜念。儘量使心靈達到虛寂狀態,牢牢地保持這種寧靜。保持心態的平衡,無論在家庭或在單位,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人生的至高境界。"虛"、"靜"都是老子認為的心靈應該保持的狀態,即一種沒有心機、沒有成見的狀態,這種狀態是消除了利慾的引誘和外界的紛擾而得到的空明寧靜。“寧靜致遠,淡泊名志。”乃是我們對人生的正確理解和感悟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則講萬物都在蓬勃生長,我因此觀察到了循環往復的規律。世間萬物皆規律,一個人只有遵循了這些規律和道德的準則才能達到理想的目標。猶如理解《莊子》的“大道合乎自然”的法則一樣。可以説世間萬物,合乎規律為最好。什麼是真正的大道呢?大道也無非是一種規則而已。大而言之一個國家有自己的法度,小而言之一個集體也要有自己的.規章制度才能,這樣才能合乎道的法則。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則講世間的芸芸眾生無論如何發展,最終都要回歸本源。根,根本,指事物本來具有的性質。復歸其根,迴歸本原,即返回自然的本性。猶如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閒適之境,忘卻人間的私心雜念,迴歸天然的自然本性。

“歸根曰靜,靜曰覆命。”歸回本原叫“靜”,靜叫做“覆命”。復歸本性,這裏指回到虛靜的本性。老子認為,"道"的本質是虛靜的,天地萬物(包括人類)是由"道"這個根本所產生的,因此它們迴歸本原便是回到“虛靜”的狀態。老子的"覆命"思想,對後世哲學思想的發展影響很大,宋代"復性"思想,便可從老子這裏找到根源。老子的復歸思想,一方面説明了人性本是虛靜淡泊的,因後天的種種慾望使心靈被擾亂;另一方面又體現了老子對世界的認識--事物是循環往復地運動變化着的。

“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則可解釋為:覆命叫做“常”,認識了常叫做“明”。不瞭解“常”,輕舉妄動就會出亂子。人生在世只有認識了“常”,才能無所不包;無所不包就能但然公正。老子的這種思想正和莊子的“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如出一轍。“常”是指事物運動變化中不變的規律,也就是永恆的法則。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也只有合乎了“常”的準則才能達到“虛”和“靜”的人生。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則是講認識了“常”,才能無所不包;無所不包就能但然公正;但然公正才能天下歸順;天下歸順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道”;符合“道”,才能長久,到死都不會遭受危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無不遵循“常”的法則,也只有有了包容的心態,才能坦然面對生活中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我們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不能以辨證的、一分為二的觀點對待心中的煩惱,那麼我們就會整日被生活瑣事所纏,就不能成就大的氣候。

其實現代人很難做到,尤其心靈達到一種“虛”“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