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敍事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600字(通用12篇)

欄目: 敍事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33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600字(通用12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600字(通用12篇)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杜牧的詩句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是伴着濛濛細雨而至,給人一種憂愁的感覺。

有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雨點在空中胡亂地飛舞着。我跟隨着爸爸媽媽回到了我那“久別重逢“的家鄉。這天早上,映入眼簾的是濃郁的天,我在林中徘徊了一會兒,以往的歡聲笑語全都被這“清明爺爺”無情地掠奪走,感到的是一絲絲的憂愁。任是不適宜!爸爸媽媽拉着我來到了踏青的路上。一步步地踏着路上的荊棘,順着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祖母的墳前。這一路上的花紅柳綠都變得黯然失色。

祖母的墳前有一些雜草,雖然我沒有見過祖母,但是每次回到故鄉的時候,婆婆爺爺與伯伯,姨姨都會提起祖母,我是唯一一個沒有見過祖母的人,可是每次來到祖母的墳前,我的心就感到一陣陣的絞痛。也許是聽説過祖母那些不驚天動地,但卻讓人感動得淚流滿面的“偉大”事蹟。爸爸告訴我:“我的奶奶,也就是你的祖祖經常自己節約下錢來給我們買好吃的東西,例如,糖果,蛋糕之類的。當時缺糧食時,我的奶奶自己就喝米湯,讓我們吃米飯。”當我一次次聽完祖祖的這些感人事蹟之後,我彷彿漸漸地愛上了這個我不曾蒙面的祖祖。我的心中感慨萬分。

在祖祖的墳前,我獻上了一束在泥濘小路上摘下的“清明花”,當我將這束花放在祖祖的墳前時,我眼眶裏的淚水像一粒粒珍珠一樣,不由自主地一蹦而出,此時此刻我的心中懷着對祖祖深深的祝福:祖祖,希望你能好好做一個“天使”。

年年有清明,年年有憂愁。有一些憂愁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得到的。清明總是伴着濛濛細雨而至。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2

又迎來了一個綠色的四月,到處是春意盎然,綠樹成陰。

但我知道,這芳菲的四月來的是多麼的不易!是你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那迎風飄揚的紅旗;是你們,用自己的身軀建造了那不倒的中國!今天,就讓我們這羣少先隊員來深深地祭奠你們吧。 烈士陵園,烈士陵園!四個大字赫然映入我們的眼簾。我們一個個激動不已,來時的疲勞早已拋之腦後。我緊握着手中那嬌豔的花兒,不禁覺得烈士們就像是這花,經歷了風風雨雨,春夏秋冬才用盡力氣綻放,但卻是隻留給人們一個匆匆的背影。不,不,你們跟花兒不一樣!你們沒有死去,而是永遠永遠的矗立在人們的心中!你們就像是一座不倒豐碑,英勇的巨人,用那崇高的靈魂支撐着天地!面對敵人百般的折磨,你們從不屈服;面對敵人的誘惑,你們毫不心動,永不做賣國賊!徐芳德寧死不屈,黃繼光勇睹槍口,劉胡蘭堅貞不屈…… 鮮紅的國旗依舊在風中飛揚,只是多了一份哀愁;英勇的你們依舊活着,而且活所有人的心中。烈士們,你們是多麼的偉大!如果不是你們,哪有現在的中國?如果不是你們,哪來現在安康?如果不是你們,我們這些少年怎麼會有機會坐在這明朗寬敞的教室裏?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有了你們而燦爛生輝。 四月啊四月,悲愁的四月,傷感的四月,美好的四月……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3

杜牧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千多年來勾起了多少人的無限哀思!自從外公離開我們之後,每年掃墓也成為家中一件大事。

外公已經去世四年了,因為那時候我才五歲,現在我心中外公的長相都有些模糊了。不過,有時候心中會突然印出他很深刻的一個形象,久久地讓我感到温暖。每當那個時候,我會馬上阻止別人打擾我,我不願心中的形象消失。

踏過一地杏花白,穿過兩行綠側柏,我們來到了外公的墓前。左右兩顆梔子花像兩名衞士一樣守護着外公的墓,它們今年長得好高,都冒過了墓碑的上緣。我專門盯着外公的相片看了又看,覺得他好像在衝着我笑,又好像在問我最近學習好嗎。媽媽遞過來的抹布打斷了我的思緒,嗯,每年擦墓碑和石頭獅子都是我的事情。我邊幹活邊問着問那,媽媽停下手頭的事,説:“如果你不説話,就可以看見外公;如果你一直在説話,就看不見外公了”。我吐了吐舌頭,趕緊閉嘴。大人們擺上了鮮花、乾果和一些外公愛吃的食物。香煙繚繞中外婆絮絮叨叨在和外公説着什麼。我默默地幫着媽媽整理着東西。最後,輪到我給外公上了三炷香,拜了三拜,抬起頭來,視線中外公的照片一片模糊。大家念念不捨的離開了墓地,我邊走邊吟了一句“清明時節都掃墓,路上行人尊長輩”。“嗯,不錯啊!走吧,我們去放風箏吧!”爸爸拍着我的肩膀説。“哦,對啦啊!”我一下子就高興起來了。

怪不得樊川居士的後一句是“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呢!清明還是一個踏青郊遊的好日子。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4

綿綿的春雨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落在每一個人的心上。4月5日每年的清明節。伴着春雨,伴着憂傷。我感受到了這個世間的冷漠和無情。

這天,大家都起得很早。因為昨天晚上説好了要一起去祭祖。早上一下樓梯就看到三個叔叔拿着鋤頭準備上山祭祖。他們一看到我,就開始叫我一起去。我是拒絕的。但我的小叔叔説:“爺爺從小就沒見過你,你去看看他,他會很高興的。”是啊!在我的記憶中沒有關於爺爺的一絲回憶。對於爺爺,我只知道爸爸曾經告訴過我,在他像我這麼大的時候,爺爺就因病去世了。我明明看到了他眼眶泛紅,卻強忍着不表現出來。對啊!他也想他的爸爸。那時候我真的很想見見我的爺爺,他長什麼樣子?他的性格是怎樣的呢?

就這樣,我們上山了。山路因為昨晚下的小雨而變得泥濘,霧濛濛的。路旁的小野花像一張張笑臉,擺着頭,像是在歡迎我們。被掩藏在四月的春風裏。很快,我們到達了山頂,爸爸們拿起鋤頭,除去那些雜草,而其餘的人拿出祭品。看着眼前那座墓地,心中各種思緒湧出。我們點上蠟燭,每個人都分一點香。説一些保佑一類的話。弟弟的舉動還真的把大家都逗樂了呢!他一邊拜,嘴裏還説着一些:爺爺要好好的,我會想你的。你要自己保重身體。真是可愛。上完香,我們都站得遠遠的,爸爸和叔叔點了好多鞭炮。“噼裏啪啦”響個不停。拜完之後,就該去看奶奶了。

一個上午就這樣過去了。媽媽回到家準備午飯,嬸嬸在一旁幫襯着。不一會,就開始吃了。一家人都坐在一起,其樂融融。如果爺爺奶奶還在的話,看着我們這一大家子這麼其樂融融,應該會很開心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5

應了那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雨滴滴在額上,滴在及膝的草上。草叢間有一方褪了色的黑墳,墳上的字已看不清了。爸爸説:“這是你太爺爺、太奶奶的墓。”

太奶奶是個慈祥人,爸爸曾跟我説過,太奶奶小時候家裏特別窮,睡在大街上,每日討飯為生,常常是飢一頓,飽一頓,飽受嘲笑。成人後,子女爭氣,生活條件開始變好,子女們也都孝順,給她很多生活費。太奶奶默默收下錢,把錢藏在牀底,從不用它們,偶爾有人上門討飯,太奶奶便含着淚將他們迎進屋,殺雞宰羊,拿出珍貴的白酒招待他們,還偷偷地塞一把錢讓他們換身體面衣服、買書給孩子讀。爺爺總説太奶奶,讓她留着錢自己用,太奶奶笑着教育他説,她也是這麼過來的,他們的生活太苦了,實在看不下去。

後來太奶奶有了一堆孫子孫女,整日在家門口盼望着他們的到來。爸爸説,小時候,兄弟姐妹都喜歡去太奶奶家,甚至賴着不肯回家。太奶奶別的記不住,只記得孩子們最愛吃的是什麼。孩子們來,太奶奶是定要做他們喜歡吃的。太奶奶還趁兒女不注意時,迅速塞幾個小錢給孫子孫女,叮囑道:“多買些好書啊,可不準買些小人書,不然可不給錢了。”因為爸爸小時候機靈,所以太奶奶格外疼愛,總摟着爸爸説:“好好用功啊,爸媽打了就來找奶奶啊!”爸爸樂呵呵地點點頭。還沒來得及找太奶奶,太奶奶就病逝了。嘴角依舊掛着温和、慈祥的笑容。

雨水打濕了眼鏡,朦朦朧朧間我好像看到了一個和藹的老太太含笑看着我。

雨,飄揚了下來,不知吃了一輩子苦的太奶奶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可還好。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最早對清明的認識來自這首古詩,詩中的清明是個細雨濛濛、賞春踏青的好時節。隨着慢慢長大,我發現這個時節中還藏着一份深深思念。

翻開相冊,家人聊起了太奶奶。太奶奶漂亮能幹,在當地頗有名氣。照片中的太奶奶瓜子臉、櫻桃嘴、單鳳眼,就像是畫中的美人。其實太奶奶不僅漂亮,她還是個勤勞、善良、有學問的人。

外公説,他小時候那個年代曾鬧過饑荒,家家户户要為填飽肚子想盡辦法。太奶奶雖然裹過小腳,走路不快,但這絲毫沒影響她做事的麻利。為了家裏能有更多的糧食蔬菜,太奶奶每天天矇矇亮就出門到很遠的田裏翻地、澆水。據説太奶奶的衣背上每天都有一層細鹽,因為勞動時衣服被汗水一次次浸濕又被太陽一次次曬乾。由於太奶奶的勤勞努力,家中的番薯、玉米、蔬菜不但能吃飽家人,還能接濟鄰居。有時路過乞討的,太奶奶也會毫不吝嗇地把吃的分給他們。太奶奶除了勤勞善良還識過字讀過書,有着不少的學問。她常對家裏人説“孔夫子雖説是聖人,但他分不清韭菜和麥子,所以人無完人,待人要寬容”。她還曾告訴大家“生活中遇事要吃得起虧,當一個人能吃虧,這個人有福了”。這些道理都很受用,於是外公也常用來對媽媽叨嘮,媽媽也常常對我叮嚀。

我有一位了不起的太奶奶,她的勤勞、善良、寬容為我們做了榜樣,讓我們代代相傳。窗外下起了濛濛細雨,雨中飄着淡淡的花香,花香中還裹着一縷穿越清明的思念你聞到了嗎?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7

初春的清晨打着路燈,雲朵在風的搖籃下安睡呼嚕着。後來太陽出來了,冬天靜靜悄悄地融化。

春雨淅淅瀝瀝,緩緩擁進大地的懷抱,冬日的痕跡慚慚消退,充滿生機的萬物接連冒出頭來迎接春的到來……我看着生機盎然的春景,情不自禁的唸叨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有處有?收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今日是清明。掃墓祭拜,悼念已亡的親舊。我不是你們的親舊,只不過在這春雨悽悽的日子裏,一時有所感悟罷了。

屈原,我敬你!我敬你鐵骨錚錚,敬你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孤傲!

荊軻,我敬你!我敬你為國獻身的忠肝義膽,敬你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

阿瞞,我敬你!敬你刺殺董卓的可嘉勇氣,敬你“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至真性情,敬你舉世無雙的智謀!

文天樣,我敬你!敬你在敵人面前不畏生死,敬你在面對蒙古大兵時高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捨身取義、力挽狂瀾!

英雄才子,紅顏佳人,古時所有將生命演繹得精彩的人兒,我都敬你們!

人生如煙,你若活得瀟瀟灑灑,它便像濃煙滾滾,世人皆見;你若活得平淡無奇,它便像一縷輕絲,風兒輕吹,它就消散無處尋覓。若是這般,何不活得瀟灑快活,使認識你的人兒將你銘記於心,那也不枉費來人間走一遭啊!

歷史如同一盤棋局,自己永遠都是當中的棋子,而不是博弈之人。昔日如何意氣風發也註定難逃命運的安排,但即便如此,認真地走過這一遭,豈不更好?這般,人間便有你留下的痕跡,留人回味。

滴答、滴答,雨滴輕輕滴入我手心,那哀思的雨已停,但我的愁緒卻還徘徊不散。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8

“丁金言,你快點起牀了!怎麼還在睡覺,今天我們還要去掃墓呢!”一大早,我還在被窩裏呼哧呼哧睡得香,就聽到媽媽焦急的聲音了。

我一聽到掃墓這個詞,就一下子蹦了起來,頭都快碰到吊燈了。我喊道:“這麼嚴肅的事你怎麼不早説!”我二話不説,不到一分鐘就換好了衣服,趕緊洗臉、刷牙,胡亂吃了兩口早飯就一下子跳上了汽車。市區的街道上汽車十分少。到了鄉下,哇!車可真多啊,原來汽車全都回到農村鄉下了,山腳的車隊更像一條長龍一樣。

艱苦爬山過了一個小時,我懷着沉重的心情來到外公的墓前。雖然我沒有見過外公,但是,很多美好的想象一下子湧上了心頭。

我想象着外公抱着我騎自行車去釣魚,不到一會兒就能釣上一條大魚呢!每次看到魚我就大喊大叫,非常興奮。外公這時就會把食指放在嘴邊,讓我安靜下來。然後我就坐在旁邊,安安靜靜地等外公釣魚。外公每次都能釣一大桶魚,我們開開心心地把魚拎回家,然後外公又把這些魚變成了我的盤中美食!

正在我想的入迷時,外婆叫我了,原來是要開始祭拜了。我們開始燒紙錢,在煙霧中,我隱隱約約地看見了外公的身影,我忍不住想去擁抱他。

我相信,人的生命是永恆的,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看不見他,那是因為他在另一個世界。我堅信外公肯定在另一個世界裏微笑着看着我們。

就在這時,雨突然下了起來,像是天空在哭泣,大地在嗚咽!在這大雨中我們懷着沉重的心情慢慢地離去!

我相信外公在天上保佑着我們!讓我們全家幸福,安康!尤其會保佑他的乖女兒我的好媽媽快樂健康!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9

四月,沒了三月的刺骨寒冷,也沒有五月的襲人暖流;沒有三月的悲涼壓抑,也沒有五月的熱情高漲。僅僅是一縷薄風,一絲細雨……

在普覺寺門口駐足,一如既往的灰濛濛,什麼都看不見,卻在清明節多了一份躁動。是呀,清明瞭,所有人都來上墳了,我也不例外。平時來掃墓時,這兒冷冷清清,一般沒多少人能在閒暇時間來掃墓,更多的則是窩在被窩裏,多盹一會兒,絲毫不會記得那在大地之下沉睡的父母、愛人、孩子、摯友,只貪一時的享受。但今天,來的人很多,原本寂靜得可怕的普覺寺瞬間如同旅遊勝地一般,人山人海,我並不反對,你們來得這樣的浩浩蕩蕩,只是平時的你們去了哪兒?

雨在下……這個地方本就多雨,今天的雨卻下得尤其隆重,我甚至聽到了大地底下靈魂的歡呼與吶喊!

吶喊什麼?歡呼什麼?

吶喊着“我們也寂寞,你們何曾想起我們?”歡呼什麼,歡呼這冰冷的石碑將再次燃燒,歡呼自己不能動的軀體終於又能被你們想起。“兒孫們啊,你們何曾想起你們的長輩?”想到這兒,或許他們又能在天國發出一聲低沉又綿長的悲鳴。

雨涼涼的,冷冷的,滴在皮膚上像冰冷的冰針刺進血肉之中。這正是他們給我們的告誡,他們想説卻説不得,但是他們沒有了塵世束縛的靈魂,可以在空中飛翔。靈魂是泥沼中的蓮花,總是不讓一些污穢染身而超然於物外。靈魂是高傲的,他總是棲於高高的山巔之上。人們呀,你為何不時時上來這座山,來瞧瞧這些高傲又孤獨的心。

雨涼涼的,滴在皮膚上像冰冷的針刺進我的心中,將我拉回了現實。

或許兩三天後,這兒就沒人了……

只有冰冷的雨與高傲的心……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4月5日清明節,這是一個嚴肅而沉悶的日子,但對我來説,它還有些許神祕的`色彩,不知為什麼,每到清明節,都會下雨,雨不大,很小,一絲一絲地,輕柔地落在泥土裏,散發出泥士芬芳的香味。街上偶爾有些燒紙的人,他們臉上並沒有眼淚,也不悲傷,他們是抱着一種對過逝親人、好友的懷念,而祝福着他們。這更為清明節籠罩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清明節,主要習俗是祭祖,給逝去的好友、親人燒些紙錢,不管是普通的人,還是偉大的人都值得被懷念,鐵路上的工人,偉大的科學家……他們是默默無聞的,但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生活才能幸福靜好。

大自然有時是温柔的,有時是殘暴的。就在前不久,就出現了一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件。四川涼山,因為大自然的緣故,出現了一場肆虐的大災,火勢迅猛,這時,當地三十名土兵毅然決然衝進了火裏,進行救援,他們知道,一旦進去,可能就再也出不來了,但是如果火一直燒着,付出的代價太大了,肩上的責任促使他們來不及思考就闖進了火裏。就這樣,三十名士兵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最年長的35歲,最年輕的僅有18歲。沒有人知道大火裏發生了什麼,也沒有人知道那些士兵當時經歷的灼痛,回答他們的只有那些被燒焦的樹木。

大雨淅淅瀝瀝,淋濕了那些所有的偉大的,為我們安居樂業而壯烈犧牲的英雄的生命,這一絲絲的細雨,飽含着人民對他們的懷念,敬畏,輕輕的落在泥土裏,散發出的一縷芳香,詮釋着他們美好而短暫、偉大又普通的生命。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11

清明至,雨水來。

每到清明幾乎都下着朦朧的細雨。這細雨紛紛揚揚,彷彿是在為逝去的祖先哭泣,彷彿是想把人間的哀思一一傾訴。

每年清明的這天,我們一家都要走過家鄉那條有些曲折的鄉間的小路,去往祖墳山祭拜先祖。一路泉水“叮咚”,光滑的鵝卵石清晰可見。遠處青山疊翠,樹木鬱鬱葱葱,杜鵑花開得正豔。我們迎着清風,冒着小雨,踏着碧草,一路前行。

祖墳山上,野花叢叢,墓原座座,莊嚴肅穆。大人們帶着鮮花、祭品,紛紛前來憑弔先人。他們立於墳旁,神情有些迷離,然後把花輕輕插在墓碑前,曲身哀悼,接着開始燒紙錢,遙祝遠在天國的先人衣食無憂,人間的哀思就隨着這香火裊裊而去。

此時,那碑前嬌嫩的花也微微頷首,似在與人們一起默哀,隨風散去的香味彷彿是人們心中絲絲纏繞的懷念。我也被氣氛所感染,變得沉默哀傷。

我鄭重地接過爸爸遞過來的三支香,虔誠地朝着先祖墓碑拜了三拜。起身抬眼間,但見紙灰紛飛,香煙繚繞,遠處空中一隻烏鴉呱呱哀鳴,青山沉思,人間垂淚。

突然間,想起書上看到的有關清明起源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晉文公火燒綿山,想以此威逼隱居深山的介子推出山。可未想人沒有逼出來,卻只在大火滅後見到了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親抱樹而亡的場景。晉文公痛惜此事,為了祭奠介子推,就將每年這天定為清明。我想,從沒有哪個節日是凝聚着這樣的哀傷與悲痛的。

在許多的傳統節日裏,我不愛辭舊迎新的春節,不愛張燈結綵的元宵,不愛龍舟競渡的端午,也不愛遊子思家的中秋,卻獨愛這祭奠先人的清明。也許是因為那寧死火中也不願出山的介子推,也許是因為那滿山紅豔的杜鵑花,也或許是因為那紛紛而下的細雨……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12

折青青柳枝寄哀思,看梅花朵朵悼亡魂。

——題記

在我的印象中,清明節總是攜着一縷憂思、哀愁、惆悵,伴隨着朦朧細雨到來。心裏驀地一驚,清明又至。

的確,清明節充滿着悲傷的氛圍,想起了太多早已塵封的記憶,早已被深埋在心底的記憶,似乎這一切都只能用眼淚來宣泄。

我也習慣了在清明節感受着細雨的滋潤。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有些殘缺。也許,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英烈一絲慰藉吧。

“請君憐惜眼前人”。可是眼前的人卻沒有逝去的人值得回憶。革命烈士不就是如此嗎?清明時期,請君回想革命烈士們的為了大愛犧牲小愛的故事,不是令人可歌可泣嗎?

望着窗外朦朧的細雨,心中不免滲出一絲惆悵。如果沒有革命烈士們留下的那抹絢麗的紅,會怎樣。革命烈士就是那抹絢麗的紅。因此,我愛上了那個令人深思的紅。

一股名叫“思念”的情感湧上心頭,悶熱地令人難以喘息,即使清明前後都下着小雨,亦是清涼。對誰思念?對死去的烈士。有人説,清明的雨,是上帝的淚,是上帝在哀悼那些死去的人,是上帝也在思念那些犧牲自己的人。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那清明的雨沖刷綠葉芭蕉,那清明的雨打落滿樹紅花。你們是否也在和我一樣,和我一樣深思着,和我一樣深思着清明的另一面,祭奠着紅色,祭奠着烈士?

又是一年清明雨上,眼中出現一層薄霧,又蒸發成液體,不禁墜落在牀邊,碎成無數的花,綻放着,那樣悽美。

“心溢哀愁怎可述,只有夜雨能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