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敍事作文

以年味為話題作文

欄目: 敍事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6.38K

年味簡單的説就是過年的味道,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以年味為話題作文,供大家閲讀參考。

以年味為話題作文

篇一:以年味為話題作文

嶄新的一年又踏着匆匆的腳步奔跑來了,懷着興奮的心情,再也等不及了。新年新氣象,人們忘記了前年的煩惱,翻開新的一面,開始了歡樂、祥和的一刻!

年味是什麼呢?看,是熱鬧的一面!夜晚,農村裏一塊空曠的平地上圍着一羣人,中央放着一箱又一箱的煙花、鞭炮,他們派了兩個人去點燃,當火光閃到繩子的低端時,一朵朵煙花筆直地飛向天空,把漆黑的大盤子給炸碎了,發出了巨大的響聲,落下了幾星“花蕊”,一朵朵煙花接二連三地從地上跳起,似乎在舉行跳高比賽,發出震天響的聲音,人們歡呼着四散,走到家門前倚在門邊看這美妙的一幕,熱鬧極了!

年味是什麼呢?瞧,是團圓的一面,桌上擺放着一道道熱騰騰的飯菜,飄出了一絲絲香味,質樸鼻孔,一家人圍着大桌一一坐下,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互相敬酒,互道新年快樂、學習進步等祝福的話語,互講近年來的生活情況,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是的,唯一全家團圓的日子就應該是這個景象!

年味是什麼呢?嗯,是祥和的.一面。父母親用毛筆沾上墨水在紅紙上寫下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字樣,貼在了大門的兩側,預示着“福到”;並且把紙糊成了一個個又紅又大的燈籠,在大院掛上一根繩子,繩子掛着五個大紅燈籠,預示着“五福臨門”,多麼祥和的一面!

一年一度的春節就應該是這樣子,一派熱鬧的景象,全家團圓,祥和的畫面,這就是年味。

篇二:以年味為話題作文

春的到來,使萬物復甦,新的一年也悄悄地潛入生活中,過年了!年味悠悠,使這個年鑼鼓喧天,使這個年非同尋常。

濃霧滾滾而來,火鍋上冒着麻辣的香氣,家人把一鍋鍋燉熱的菜端上桌,我們團聚一堂,我們舉杯同慶,熱鬧的年味在默默不語中展現。

燦爛的煙火在空中飛旋、舞蹈。五顏六色的煙火直衝雲霄,在天際綻開,它是無數智慧的精靈,它是一簇鮮豔的'花朵。五彩繽紛的年味伴着煙花落地,生根發芽。

篝火在燃燒,我們一個緊接着一個跳過了火堆,這是新年的塵洗,這是新年的祝福。火焰還在燃燒,年味也在其中肆意飛揚。

長輩遞出“豐滿”的紅包,是藴藏着對我們新一年的期待。學業進步,健康平安,快樂永駐,美好的祝福在鮮豔的紅包裏,美好的年味也夾在豐厚的壓歲錢中。

擁擠的站台,火車飛速急馳而來,人們一擁而上:有的抱着小孩,不停地哄着孩子;有的扛着三四袋行李箱,額頭上滲出了許多汗水;有的不停歇地接着家人的電話,臉上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火車上擁擠不堪,可一想馬上能和家人團聚,年味就充滿在了街道中。

大年初一,大街上張燈結綵,還未到元宵節,卻已掛滿了紅燈籠,各式各樣,五彩繽紛,琳琅滿目,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城鎮裏,有一股濃濃的年味在延伸,它沒有盡頭。喜慶、熱鬧的年味在每個人心中,它在無形中變得悠長。

篇三:以年味為話題作文

記憶中的過年是張燈結綵喜氣洋洋;記憶中的過年是鼓鼓的紅包、五彩的煙花震天響的爆竹;記憶中的過年是爸媽操辦年貨的忙碌身影;記憶中的過年總是恰如其分如其而至的皚皚白雪;記憶中的過年是對辭舊迎新的滿滿期待……而如今,過年似乎只成了孩童時代的幸福回憶。年夜飯熱鬧的不是家而是酒店,我們普遍感覺到年味兒淡了,興趣兒沒了。再不回憶就真的忘了,讓我們重拾那些被遺忘的時光,打撈起那些記憶中的年味兒吧!

“打年糕”

每到農曆年底,家家户户都會用糯米磨成的粉打成年糕,並作為春節走親戚的傳統禮物。“年糕”,“年高”,預祝着來年更高,因此,年糕成了民間祝福青朋好友年年登高的好口彩!

記憶中打年糕的人必定是村裏力氣最大最壯的男人,巧女人們再灶頭燒火,把磨好的糯米粉放在蒸籠上蒸,等粉蒸軟,就放在洗乾淨的“石臼”裏,男人們揮動石榔頭,一下一下的打下去。散開的糯米粉在經過無數次的擊打後,和成了一團,“年糕”就打好了,然後大人們趁熱把一整團年糕撲在竹匾裏,慢慢的用手摁,直到年糕被鋪成很薄,那麼等冷透了就可以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浸在水裏,可以吃到3月。我們小孩子最願意圍在那裏看打年糕,然後好心的叔叔們會掐一小塊剛打好的年糕分給我們,並祝福每一個孩子:“吃塊“糕頭”,明年長得更高!”拿到“糕頭”的我們邊吃邊跳着去玩了。

“貼春聯”

記得小時候,年三十早上,媽媽早已用面做好了漿糊,然後喊我們起來貼對聯、貼年畫,媽媽搬個凳子貼,我們負責看是不是貼歪了,這個時候你總會聽見稚嫩的孩童聲:“左邊一點…不對,再移到上面……”歡快而熱鬧。哥哥喜歡門神畫,一黑臉濃須,一白麪虯髯,兩個武將看守大門,記得有張飛關羽,也有馬超趙雲……爸爸會從廚房裏喊我們:“福字要倒着貼啊。”故名思義就是“福到”。正廳上方是“開門見喜”,灶頭旁是“火燭小心”,米倉麪缸是“五糧滿倉”,豬圈羊圈是“槽頭興旺”。春聯貼好了,整間房子喜氣洋洋,萬象更新的氣氛就有了,年味就更濃了。

“放爆竹”

小時候,最開心的,莫過於跟在大人後面放鞭炮。什麼麻雷子,閃光雷……都是隻敢遠觀,不敢近玩焉!唯一能過過癮的就是一大串長長的呲花吧!而且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自家院子玩不夠,還要帶出去跟村裏的夥伴們比劃着。男孩子們把幾百響的鞭炮拆散,一個個的放,或者插在沙土裏排成圈圈放……全然不顧大人的訓斥,一不小心會把小臉炸成麻花臉。更有頑皮的男孩喜歡點燃鞭炮嚇唬過路的'女小女生,這廂被嚇得大哭,那邊鬨笑着逃之夭夭……

“穿新衣”

對於兒時的我來説,過年還有一件最開心的事就是有新衣穿,我可以臭美下。農村的孩子平時幾乎不買新衣,一般都是大的穿不着剩給小的穿,只有過年了才會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新衣,那種興奮那種驕傲不言而喻!年三十晚上總是在鏡子前穿着比劃再比劃,然後小心翼翼的摺好放牀頭,等着天一亮,就可以穿着新衣跟村子裏的夥伴聚集在稻場上,攀比着,羨慕着。在記憶中,我最得意的那年就是媽媽給我做了件緞子的唐裝,紅色的,漂亮又喜氣,呵呵,羨煞好多小夥伴!

“拜年”

於大人來説,過年是一年裏開銷最大的時節,而於孩子的我,最喜歡走親戚拜年。因為到一家,就會有紅包拿,我們叫“壓歲錢”。那個時候大人怕我們花掉,總是跟我們説:“壓歲錢拿了要放在枕頭底下,那麼讀書就會讀得出了。”所以純真的我總會把一個個“壓歲錢”疊好壓在枕頭下,等春節一過,如數給父母。

又到一年過年時,剩下的是應付一個個“年會”的疲憊與恐懼,靜下來,品一口叫作“苦戀”的咖啡,揮之不去的是對歲月的感歎:還是以前過年有味道……

篇四:以年味為話題作文

“綠柳舒眉辭舊歲,紅桃開口賀新年”。火紅的春聯打開了一年的喜氣,濃濃的年味兒傳遍了大街小巷,聲聲祝福道不盡年的新意。

序曲

白晶晶的糯米好似一顆顆圓潤的珍珠,在竹篾打造的籃子裏暢遊着。廚房裏,熱氣騰騰,空中漂滿了一滴滴小水珠。鍋裏的水“咕嘟咕嘟”地響,蒸籠裏是另一個世界,麪糰在慢慢膨脹、成熟……不久,蒸籠被端下了灶台,年糕也最終出爐。包上保鮮膜,聞着這充滿米香味兒的一切,彷彿看到了今年的豐收,這就是過年味兒。

主旋律

除夕,是該好好辭舊迎新的.。一家人的年夜飯,從下午兩點就開始着手準備。淘米,擇菜,生火……充滿農村氣息的灶台是一頓年夜飯從開始到結束最為火熱的一處。灶膛裏的幹竹子“噼裏啪啦”地響,寓意着“竹報(爆)平安”,旁邊是母親嫻熟麻利的動作,倒油、下菜、翻炒……又是一陣“噼啪”響。外面早早地響起了煙火鞭炮聲,“噼裏啪啦”。年夜飯完工後首先要做的就是祭祖,祈佑來年事事如意。然後就是一家人團坐在一起,熱熱鬧鬧吃一頓年夜飯,講述過去一年的收穫,訴説新的一年的期望。

中國人一年一度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當然是不可錯過的重頭戲。這裏有四世同堂共享天倫的歡樂,更有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氣魄,還有遊子在外淚沾青衫的思念……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感受這舉國同慶的喜悦。

菜香味兒,燭火味兒,人情味兒聚合在一起就是過年味兒。

尾聲

除夕的爆竹放了一夜。一大早剛開門,一切都是新氣象,春聯新人更新,所有都呈現出新面貌。熟人碰面都會説着“新年快樂”。不知不覺日近中午,家家户户的煙囱裏都飄出炊煙,炊煙味兒中的年味兒別有一番滋味……

這是一首新年交響曲,這般濃濃的年味兒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能散去。

篇五:以年味為話題作文

年的味道,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着每一個遊子的心。那是爆竹聲中一歲除的喜悦,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温馨,而與我卻有一番別樣的滋味,

很小的時候,媽媽總是抱着我,跟我講年的傳説,年是一個很兇猛的怪獸,常年生活水底,每到除夕,人們就會拿鞭炮嚇他,讓他不敢上岸。説完還會做出一副很恐懼的面孔。然後,把火柴交給我,讓我點那根根鞭炮。煙像霧氣一樣的四散在空氣裏,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像一根根離了弦的箭,飛揚着,閃着晶瑩的火花,有時,調皮的鞭炮冷不防地彈到我臉上。媽媽總是慌忙的'摸着臉,然後哄着我,用温柔的話語編織一個童話的夢。

年的味道,是鞭炮的味道。

慢慢的,我長大了,年的傳説不再是天空中遙遠的星星,那樣的神祕。除夕的那個晚上,家裏像炸開的鍋。下午,晚霞的餘暉剛剛照亮窗台,家裏照例打開所有的燈,色彩繽紛,像一道彩虹。很遠就能聽見媽媽的切菜聲,時而緊湊,時而舒緩,有時想平地一聲雷,有時則是由低到高,忽而像斷了線的弦,清脆有致,刀碰砧板上,彷彿不是猛烈的撞擊,而是琴絃與琴聲完美的交織,我就這樣陶醉在他們的世界裏,慢慢的等待。當皓月高掛,豐盛的菜餚總是映入眼簾,我迫不及待的吃着面,細細的面像一條條長長的龍,從頭鋪到尾,熱騰騰的湯映着我頑皮而又略顯成熟的面孔。在年夜飯面前,我細細品味,細細咀嚼。

年的味道,是飯的味道。

“臘月二十八,家家户户貼花花”。回鄉的那一年,映入眼簾的是家家户户的對聯,那頂盔戴甲,威風凜凜的尉遲恭,還有那穿着肚兜,懷抱五穀,其在遇上的送服童子,總是喚起對來年無限多的憧憬,家家户户的大門敞開,沒事時,我總是到處串門,這家那點糖果,那家吃點湯圓,街坊走遍了,肚子也裝的滿滿的。晚上,坐在火爐旁,我聽着爸爸講童年過年的故事,我恍然間發現,年,真正的不是鞭炮,不是年夜飯,而是家裏,一家團聚的快樂。

年的味道,是真正幸福的味道。

馮驥才説,臨近過年,中國所有的城市鄉村,都變成了情感磁場,把出門在外的人吸引回家。年味,不是物質的豐盛,而是親情的盛宴,千里迢迢趕回家,不為了那一頓飯,而是一次親情的朝聖。

滄桑的是歲月,永恆不變的十年了親情,舟車勞頓也要回家。年,承載着無數感情,哺育了無數疲憊的心靈。因為年味與親情對接,年味與親情相融。

篇六:以年味為話題作文

以前每到年三十晚上,我們家會依循每年的慣例——在外打工的兒女們回家過年。只要爺爺住在哪個長輩家,那麼其他叔叔、伯伯都會攜着老小聚集在哪個長輩家。

大年三十,一家人團聚的時光。幾杯酒下肚,長輩們聊得最多的就是那些舊時光。他們在以前受過什麼罪,嚐了什麼苦,聽得人一下就知道他們是想讓我們這些小輩知道過去的那些年,日子有多難熬,也是要我們知道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這樣的話題,在這樣一個全家團圓的日子更值得探討。

這就是,年味。

記得小時候,也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奢望有一件新衣服,並且也只能在大年三十的.那一天穿上。年夜飯總是一年裏最豐富的一餐,吃飯時,親人們互相交談,敬酒。偶爾,長輩們會塞給小輩們一個大大的紅包。那時還不會推諉,拿過來就往街上跑,心裏樂得彷彿這紅包裏的十塊錢能買下世界上所有東西似的。

這就是,年味。

過年,家裏最常做得,就是殺雞。捨不得殺自己養的,就會去擠滿人的集市上藉着過年砍半天價,買來一隻,回來一家人動手殺。有一次,每年都負責殺雞的爺爺突然讓爸爸來殺雞。爸爸手忙腳亂折騰了一通也沒殺着。爺爺無奈,只能拿上菜刀自己動手——一刀見血。之後拔毛,清洗,掏內臟。也就是這時候,家裏養着的幾條大狼狗能吃到很多肉。

這就是,年味。

然而,這個年……

媽媽問我吃什麼時,我道:“隨便買點什麼吧!”後來,我突然想到在老家時奶奶問我吃什麼時,自己卻恨不得把所有的食物名稱都講出來。可是,現在……

年味,哪去了?

篇七:以年味為話題作文

中國人最重過年。於是便創造性地有了“年味”這個詞。年味可能是奔波於一家又一家市場超市,可能是“大紅燈籠高高掛”,可能是家人圍坐共敍天倫。我覺得,年味就是,在那一刻,社會軟化了。

在新年到來前許多天,電視上就開始播放關於回家團圓的廣告。一個在熾熱的非洲土地上工作的成年漢子,在回家的路上像個對媽媽窮追不捨的孩子。先是破舊顛簸的麪包車,再是飛機,然後是拖拉機,身體追着自己跑得太快的心一路到了東北。當已經受了許多個太陽暴曬日子的嘴脣第一次接觸到雪,故土北國的雪,哪裏去管什麼冰碴子疼,那漢子索性睡在雪堆上大呼痛快。接着家裏的.母親正在問兒子回來沒,餃子已經下了。最後的一句話最讓我感喟、淚水盈眶:“我們每個人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相信許多人是一樣的,像一羣羣候鳥在每年特定的時候集體遷徙。而若問為什麼,大家的回答是一致的:家是心之所在。家是那個最柔軟的棲身之所。

大到城市裏的明爭暗鬥,小到學校裏的激烈競爭,整個社會像個巨大的鋼鐵機器,這裏那裏轟響一片。每個人臉上也是鋼板一般的,即使因趣事快樂一陣子,那也只能意味着事務越積越多,學業越來越重。於是社會像笨重的火車,喘息着、傾吐着,邁着鋼鐵般不容置疑的整齊步伐,裹挾着摩肩接踵、無處安身的人羣突突向前。人們都很“忙”,“忙”意味着“心亡”。空虛的心裝在稜角鋒利的社會容器裏,人們難受呻吟。春節像是為人們預備好了的,它無私地説:“來吧來吧,將鋼鐵熔化。”於是人們意識到自己在茫茫漠漠的世界裏仍有暫時的歸宿。這一刻,心活了,柔軟了。社會軟化了,在人們興高采烈的舉觴交杯中,充溢着相互温柔憐惜的目光。

我認為這便是年味了。除夕夜我悄悄出門,大街上一個人沒有,路燈此時似乎不再是為照明而用,它橘黃色的光温暖可觸,像家裏大家圍着的火爐,是熱的。偶爾幾輛車過去,我會想任何人在此時都會在黑夜裏健步如飛往家趕。商店都歇了業,在平時會感到冷清,這時我便欣喜更多人以不定的數目聚於一隅。整個城市,放眼看吧,有燈火的地方就有真誠的交談,爽快的大笑,餐桌上人們邊吃邊評論着春晚有多難看。十二點,正是四下安靜的時候,有個地方突然率先放起煙花,搶着要頭個宣佈新春來到。

篇八:以年味為話題作文

超市裏循環的音樂告訴你要過年了,學校的放假通知告訴你要過年了,各種廣告大氣的煽情牌也告訴你要過年了……年味就是這樣隨着春節的臨近,越來越濃,好像一碗淡茶,在變成甜甜的清酒,最後又融入母親的瓦罐裏,變一碗濃湯。年味就是一種生活的快樂,是中國人崇拜的味兒。

年味,融在舌尖。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貼福字;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這是老一輩們的年,也就是“吃”年。中國人喜歡年糕,哈,現在手上還拿着一塊。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滿足好舌頭,又有好彩頭。

有句俗話説:“好吃不如餃子”。餃子是中國人特有的食物,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包餃子,雖然我包的難看,自己都不想吃,但還是有感受到那種快樂,也許這便是年味吧!一鍋餃子出爐,在我面前的瓷碗裏,一個個可憐可愛的餃子冒着熱氣佈滿了眼鏡又充滿了心窩。我知道,媽媽又偷偷地把我包的那些都盛到她的碗裏了,如果不是過年,這樣的“吃”年味,這樣的感動,怎麼會有呢?

年味,貼在門上。

當你走進省實驗高三教學樓,你不難發現,每個門上都貼着一副對聯,紅紙黑字,裝飾以金色墨點;比喻對仗,寄託以深深期望。年味兒,貼在各家的.門上。有人説福字是一種人們快樂幸福的符號,只要貼着自家人看着舒服,有暗示幸福的作用,怎樣貼都是年味兒。

不是“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都包含着中國人對未來的希望,都給人以快樂的正能量。

年味,貫穿在人羣中。

過年,即是團聚。我喜歡看到春運時人們忙碌的樣子,嘴是哈着熱氣,臉上流着汗水,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與年貨,臉上掛着笑,握緊的回家的車票……馮驥才是文化名人中最會過年的,他告訴人們,人情味是最深的年味,年,或許也就失去了意義。

“新年好”,“恭喜恭喜”以前以為這都是人們掛在嘴邊的客套話,現在細細想來,這些話原來帶着一種真心的祝願的。爺爺奶奶盼過年,因為他們可以見到大半年沒見的兒孫,雖然重逢時的笑臉佈滿了皺紋,但那種快樂,卻如同新生兒一般純真。

中國人崇拜生活,中國人崇拜年。現在的我們,只需要在家人熱鬧的談天裏,美滋滋地喝下年味兒十足的濃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