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敍事作文

立冬包餃子作文

欄目: 敍事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8.59K

“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冬至節包餃子真是一次有趣的經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好的關於立冬包餃子作文,大家可以參考他人的作文是怎麼寫的。

立冬包餃子作文

篇一:立冬包餃子作文1

冬至吃餃子是傳統的習俗之一,一大早,我還在夢裏吃着美味的餃子,媽媽就用她那“河東獅吼”的大嗓門把我給叫了起來。

我一起牀便嚷着要吃餃子,卻從爸爸口中得知家裏只有肉餡和麪粉,並沒有現成的餃子。要想吃餃子,必須得自己做。“天下沒有白吃的早餐”,我還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包餃子吧!爸爸開始和麪,媽媽講了一個笑話:有一日,孩兒他娘在炕上縫棉被,邊縫邊指導閨女和麪, 結果不一會兒,閨女喊道:“娘,面多了,怎麼辦?”“加水。”又過了一會兒,閨女又喊道:“水加了,又稀了!”“傻丫頭,再加點面嘛!”於是閨女就去加面,不料面又加多了,於是娘又教導加水,結果閨女喊:“娘,還是不行,水又多啦!”娘罵道:“那你不會加面,笨蛋!”閨女分辯道:“我知道!可是盆盛不下了!” 娘大怒:“怎麼生了你這麼個傻丫頭,要不是老孃把棉被和褲子縫到一起了,下不了坑,我非抽死你不可!”

聽完了之後,一家人笑得前仰後合,爸爸學着笑話中的女兒問:“水多了,怎麼辦?”我拿起一把麪粉撒在了爸爸頭上,説道:“加面!”頓時,爸爸的頭髮、眉毛全白了,成了個白髮蒼蒼的老頭兒,我“咯咯”直笑,爸爸想抓住我好好教訓我一下,卻因為眼鏡上的麪粉看不清楚,他只好去浴室清洗,媽媽接過爸爸的班,把面和好,搓成長條狀,再用刀切成小塊,用手按扁。現在只差最後一道工序擀餃子皮了,媽媽正準備去拿擀麪杖卻被爸爸搶先一步拿走了。接着爸爸便用擀麪杖在我頭上敲了幾下。“哎喲!”我用手揉着頭,心想“此仇不報非君子。”我又準備給爸爸送去我的麪粉大禮,可肚子卻不爭氣地叫了起來,正巧被媽媽聽見了,她便説:“你們父女倆就別鬧了。”“媽媽!”“你的肚子餓得在叫誒,你再鬧它可能連叫的力氣都沒了。”我噘着嘴,氣呼呼地站在一邊看爸爸擀餃子皮。

餃子皮擀好了,下面就要包餃子了。我拿起一張餃子皮,放在手心,用筷子夾了一些肉餡,放在餃子皮中央,在學着媽媽的樣子把它包起來。弄了半天,一個“四不像”終於包好了,再看看爸爸媽媽,他們都已經包了十幾個了,每一個都是那麼美,上面有些小褶皺,就像芭蕾舞演員的天鵝裙裙襬。我要爸爸教我包,可他仍對我給他撒麪粉一事“懷恨在心”,不願意教我,還不讓媽媽教我。我只好繼續去包我的“四不像”。

餃子終於包好了,下面就可以入鍋了。餃子熟了以後,爸爸把我的“四不像”全都給了我。這明擺着是欺負我嘛,我得想個好辦法把我的.餃子和爸爸的換一下。有了!“爸爸,請你把醋拿來!”這次爸爸沒有和我對着幹,而是乖乖地起身去拿醋。我趁機吧爸爸的那碗餃子換了過來並緊緊地用雙手捧着。拿來醋的爸爸見了無奈地搖了搖頭,只好吃了女兒為他包的“四不像”。

篇二:立冬包餃子作文

早晨,我剛起牀,看見姥姥買回了許多的菜:香菇、白菜、葱、羊肉……我好奇地問:“姥姥,買這麼多的菜乾什麼呢?”“後天就是冬至了,我們先包餃子啦。”姥姥説。我一聽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以前,雖然常常吃餃子,可從來沒有親手包過餃子,今天正好讓我小試牛刀一把!吃過早飯,全家人就開始忙了起來,姥姥調好餃子餡就開始和麪、擀皮。等一切準備就緒,爸爸媽媽開始包起餃子,只見他們先拿起皮,放在手掌上攤平,然後夾了一些餡放在上面,把兩邊對齊輕輕一捏,一個餃子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學着媽媽的樣包了起來,結果剛上“戰場”就敗下陣來。我把我包好的和媽媽包的一比,真是“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媽媽包的餃子飽滿、結實、整齊,像一隻只栩栩如生的大雁,而我包的餃子卻像一個個“傷兵”,有的“歪脖子”、有的“肚皮受傷”、有的……實在是有天壤之別。我只好向媽媽虛心求教,媽媽看了看我包的餃子,告訴我:“你之所以包得不好,是因為餡放得過多或過少,包的時候又用力不均。不用急,熟能生巧。”聽了媽媽的話,我又重新開工了,根據媽媽指出的原因,終於親手包成了一個“神氣十足”的大餃子。

在包餃子的過程中,爸爸給我講了冬至吃餃子的來歷。相傳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當他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時,正值冬季。他看到鄉親們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餃子”。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聽了爸爸的講述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人們説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了。

第一次包餃子,不僅使我學會了包餃子,而且讓我明白了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真是一舉兩得呀!

篇三:立冬包餃子作文

立冬那天,姥姥説要吃餃子,我問為什麼,她説因為是個傳統的習俗,如果立冬不吃餃子,耳朵會被凍掉的。我哈哈大笑,不吃餃子真的耳朵會被凍掉嗎?!這真是個有意思的事情。

這是我第一次包餃子,只見姥姥把餡兒放在餃子皮的中間,兩隻手捏着兩邊,兩個大拇指輕輕的往下一壓,一個圓溜溜的像個小元寶的餃子就出現在手上。“這麼簡單,我也行。“學着姥姥的樣子,我拿起一塊現成的餃子皮,放了點肉餡,使勁的一捏。哎呀,不好,餃子兩邊漏餡了。”嘿,不信了,再來一個。“為了不露餡,我使勁扯,餃子的中間破了個大口子。沒辦法,我慌里慌張的又拿了一個皮兒包外邊。哎呀,終於把餡包住了,可是我的餃子變成了個“餃子哥”,比別的餃子大出一圈來。姥姥看着我這個“餃子哥”,眼淚都笑出來了。

我折騰了半天,終於包完了一盤。瞧,我包的餃子花樣百出,最大有“餃子哥“那麼”威武“;最小的像彈球那麼”圓潤“;最尖的似乎能把手心扎破;最扁的如同小鴨子的嘴巴;最細的又細又長,像蛇一樣彎彎曲曲地躺着;最胖的如同姥姥的身材,敦敦實實的戳在那裏……不過沒關係,因為外觀的醜陋不會對餃子的美味有絲毫改變。況且愛因斯坦説過:”如果箱子比裏面的肉好,那可真是太糟糕了。“姥姥看着我這歪歪斜斜或躺或卧的餃子,有預謀的説:“沒事,沒事,一會自己吃自己包的哈。“

姥姥在包好的餃子上輕輕灑了一層面粉,我問為什麼,她説為了不讓餃子粘在一起。我笑了:“這些餃子是不是“撲面而來“啊!“姥姥指了指我鼻子上沾着的麪粉:”你不也是“撲面而來”嗎!“

下餃子了,我期待的看着餃子在鍋裏翻滾着,口水流了一地:“馬上就要吃餃子嘍。“話音未落,餃子彷彿要跟我作對似的立刻露出了”五臟六腑“。我傻眼了,看着一鍋片兒湯,低下了腦袋。

包餃子讓我認識到生活中看似簡單的事情,學起來其實真的不簡單。

Tags:餃子 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