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有關《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4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8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4篇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

蘇霍姆林斯基説得好:“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而是師生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交流。”教育,需要真誠,我要以心發現心,用愛博得愛。年那年,是我初次和初三(4)班的孩子見面,望着人頭湧動,坐態千姿,紀律懶散的學生,心中暗暗有些擔心,擔心是否能和他們快樂相處,共同進步。但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我調整自己的心態,力爭獲得學生良好的第一印象,隨後幾天,我只要與學生交談,都做到真誠,關愛,並且在第一次班會上我準確地叫出了每一位學生的名字,並講了我對他們的第一印象和對其名字涵義的理解,我發現了學生臉上的“驚”,也許是“吃驚”,也許是“驚喜”,不管是什麼,他們的表情告訴我,他們已經體驗到班主任老師早已把他們每個人深深地記在了心裏。“我並不希望在行為上約束你們,征服你們。我也不要求你們絕對服從我,我會用我的愛征服你們的心。這就是我做你們班主任的心願。”真誠拉近了我與學生的距離。

再看看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51名學生,其中有單親家庭的孩子5名,父母常年顧着做生意的,和孩子交流極少的家庭佔一半以上,而只要是孩子沒有不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呵護的。看着這些孩子,即便是不從班主任的角度出發,從為人母的位置上看,想想自己的孩子所受的照顧,再想想本班的孩子,心裏總會非常心疼,自然就經常分不清是以班主任的身份還是以媽媽的身份來和他們相處。

鄧澤龍同學,由於父母離異,母親在廣州,父親租一間房讓他一個人住,吃飯都成問題。很少得到父母的關愛,因而性格孤僻,狹隘像只小刺蝟,容不得別人半點侵犯,總是過敏感!怎樣走進他的內心呢?那天,我發現他的校服裂了一個大口,於是放學後帶來針線,讓他脱下外套,幫他補了起來,同時把衣袖、領口有幾處不太牢的地方也加固了,並告訴她和其他同學以後象這類事情及時告訴我。當時做這件事目的是為了走近鄧澤龍,沒想到的是這個星期的日記,有許多同學都寫到了這件事,其中寫得最細膩的是一位男同學,他寫道:“看着老師坐在講台上為我們補衣服,我感覺她不是老師,更像我們的媽媽呀!”並且囑咐我:“老師,你別太辛苦了,我們知道該怎麼做,因為我們長大了,你多休息一下吧!”説實話,當時我真的很感動,心口是温熱的!但鄧澤龍並沒寫,於是我特意把寫這幾篇日記的同學在班上表揚,並告訴孩子們,老師非常感動、感激!感謝他們把老師做的這麼一件小事記在心上,説明他們都是懂愛,重情,有一顆感恩之心的孩子。其實媽媽做到的每一件事教師都應做到。結果下一週的日記中,鄧澤龍出現了這樣的文字:“老師,當你把衣服補好給我時,我想説‘謝謝’,但我説不出口,上次日記我也準備寫,但我不好意思。”於是我親自找到她,告訴她其實老師早就讀懂他心裏的話,你是一個好孩子,你的所作所為老師都能理解,但作為一個學生,應怎樣注意自己的習慣,言語,以後凡是有任何需要都可以告訴老師,經過這種反覆的真誠的交流,這個孩子終於開朗、豁達起來了。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2

“有一種生活,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離開三裏崗小學已經將近兩個月的時間,然而,那兒生活的點點滴滴卻猶如昨日剛剛發生,時時浮現於眼前。

三裏崗小學地處天台山山腰,海拔220米,長期以來,三裏崗小學全體師生僅靠不到20立方米的水坑和水窯裏的水解決飲水的問題,稍遇乾旱,只能到3公里以外的馬河鎮拖水度日。學校有160多人,站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只有8人,其中有80名學生在校住宿,住宿和生活條件都比較艱苦,教師和學生都住在古樸簡陋的瓦房裏,就是在這樣一所規模不是很大條件艱苦的校園裏,就是這一羣敬業愛崗的教師,他們那甘於平凡的人生觀與他們對教育教學的那份認真與執着,總是一次次地令我感動和佩服。在三裏崗小學,學校安排我任教一年級數學並擔任一年級班主任,我所帶的班級有44名學生,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在這一年中,我感動着,學習着,我更在成長收穫着。

我感動着……

讓我感動的,是三裏崗小學老教師們那兢兢業業的奉獻精神。 一直以來,總認為自己師德還算不錯,對學生還算關愛有加,對工作是盡職盡責。可來到三裏崗小學後,看到所在學校裏的教師們在惡劣的環境裏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體驗到他們工作的艱辛,才意識到自己過去的職業情感還有缺陷,才體會到他們的不易。三裏崗小學的冬日,是曬太陽的黃金寶地,然而,我卻看不到這些老教師的身影。每天中午,那些老教師總是坐在辦公室裏,把後進生叫到自己身邊補差;空閒時間,老教師戴着老花鏡,一筆一劃認真地批改作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還要算吳運廣老師,他真的可以算是一頭老黃牛了。他不僅負責學校的安全衞生工作,還是學校的後承主任及採購員,也擔着三年級的語文及其班主任工作,一共18課時的課。學校的書本運來時,他是搬運工;食堂開火時,他還是伙頭工。如此繁忙,他卻從來不叫苦,不叫累。全校九位教師,個個都身兼多職,每們教師都平均有二十節課,空堂休息時間極少,他們一個個都任勞任怨,都在兢兢業業地工作。一年支教下來,我覺得自己愛崗敬崗、教書育人的職業情感得到了昇華,相信這將讓我終生受益。

讓我感動的,是當地的各級領導對我們支教者非常重視,給予了我以莫大的關心和無微不至的照顧。生活中、工作上他們都儘可能的為我們提供方便,使我們倍感温暖。從來到三裏崗小學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被這種關懷和重視圍繞着、感動着……很清晰的記得當我們剛來到這裏的時候,學校女老師親自為我打掃寢室,鋪牀單整理被套及行李。學校的領導、老師就就很熱情的向我介紹這裏的工作和生活的情況。平常的日子裏,我也總是可以感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關懷。教育局、鄉政府的領導也在百忙之中抽空來學校看望、慰問我,真的是令我感動不已。

讓我感動的,還有我們大橋小學的領導和老師們對我的關心照顧。我每次回到學校時,你們一聲聲親切的問候和關心的話語,時時都温暖着我的心田,至今我都難以忘懷。我在支教中有什麼思想波動時,你們總是最先來解決,更別説學校的福利到評優評先等等,讓我感覺到大橋小學這個集體的温暖。

當然,我也在努力着……

教學工作方面:從接班第一天起,我便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之中,每天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當中。其實對一年級的教學我並不陌生,因為我一直從事的都是低段數學教學,但讓我陌生的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基礎,經過一段時間的瞭解和調查,我發現一年級學生的整體素質非常高,他們在三裏崗小學骨幹教師向榮芝老師的教導下,已經養成了許多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學習基礎也很紮實,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強,我才知道我所接的班級是一個很優秀的羣體,全班有44人,全校有五個年級,我們班人數是最多的班,其他幾個班人數都只有二三十人,此時,我覺得有一種無形的壓力,我必須把這個班帶好,必須要對學生負責,要對的起自己的良心,不能辜負學校領導和老師期望。經過一段時間的瞭解,我發現班上有幾個後進生,他們的計算能力都不是很強,不能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差。課堂上還不斷的鼓勵他們多質疑,做到有問必答。我給與更多的尊重,生怕哪句話説重了,打消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我為了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採用了聽算、心算等比賽形式,選取了許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他們來解決,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們這兩個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而且我儘量拉着每個同學都不掉隊,我的理想並不能使每個學生都完美無缺,但我儘量要每個學生都完善自己,都在某種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也積極地向三裏崗小學的老教師們學習,學習他們的課堂調控能力、教學機智、班級管理經驗……在更多的時候我利用鼓勵來進行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為了調動同學們學習的熱情,我製作了各種獎勵的小卡片,不論是學習還是紀律,都有不同的小紅花作為禮物發給學生們,極大地鼓舞了孩子們的積極性。我認為班主任最關鍵的是要以博大的胸懷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三裏崗小學班主任向榮芝、黃芹老師除了兢兢業業地工作之外,她們每天都給在校住宿女生梳頭,親自給住宿生洗澡、洗衣服等等,在各方面都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住宿生感覺到家的温暖,感受到了母親的關愛,像向老師和黃老師這種無私奉獻、吃苦耐勞的精神,真的是深深地觸動了我。作為教師就應該把自己的愛無私地灑向每一個孩子的心田。

我收穫着……

支教的時間僅僅只有一年,然而,這一年中,我卻收穫着。在兩次學期期末考試中,這些學生都沒有讓我失望,他們以優異的成績交給我滿意的答卷,綜合分佔全鎮第一名的好成績。支教生活有樂趣也有苦趣,説是來奉獻還不如説是來學習的,現實的工作和生活使我收穫頗多,頗受鍛鍊。而來自學生的愛更讓我感到為人師的幸福和快樂。農村孩子質樸而真誠。每次備課時我總是仔細認真,反覆斟酌,我總是儘可能的從其他參考書中、從網上查找與教學相關的資料和信息,儘量拓寬書本上的內容;每次講課時,看着台下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我總是渾身充滿激情,恨不得把自己所學所有的知識全部掏出來,教給學生。我不敢懈怠,我也不願懈怠,因為孩子的一片摯誠我決不能辜負!記得在三裏崗小學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我發現一個非常活潑可愛的女孩,回答問題時非常積極,很逗人喜愛,據瞭解她是班上成績最差的女生,但我覺得非常奇怪,這孩子看起來還是很聰明的,怎麼成績會如此差呢?我瞭解一段時間,發現她的計算速度非常慢,於是就專門對她進行強化訓練,一段時間後她進步了。我在和她交流的過程中,才知道她媽媽由於種種原因離家出走了,這個孩子是沒有母親的關愛。得知這個情況後,我在生活和學習中更加關注她了,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在那裏,我還收穫着學生的愛戴。這一年裏,雖然我們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心血,但收穫的卻是學生沉甸甸的愛和信任。無論是在平日還是在喜慶的節日裏,學生總是捧着美麗的花兒來贈送給我,最後一堂課結束時,學生們整齊大聲地對我們説“一路順風”。這些原先以為只能在電視裏看到的情節,就這樣真實地發生在自己身上,讓我感動無語。即使回到大橋小學,那一張張活潑可愛的笑臉將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 我在收穫着學生的愛戴時,感受着學生們點點滴滴的進步,享受着家長們時時刻刻的敬意。快要結束一年的支教了,最緊張的莫過於那些家長了,家長們不知哪來的靈通,第二學期才過了一半呢,他們就開始詢問:“張老師,聽説你們支教就一年的,下學期就回去了?”“張老師,你走了可不知誰來教我們的孩子啊?我們真捨不得你啊!” ……得到家長們的信任和讚許是何等的榮耀啊。我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向他們解釋,以期給他們寬慰:放心,下學期我們學校還要派支教的人來的,一定會有比我更優秀的老師來教你的孩子的。其實,我又何嘗沒有不捨呢。相處一年,感受着學生們點點滴滴的進步,享受着家長們時時刻刻的敬意,還有領導,還有同事,還有……還有很多很多的幸福和快樂。感謝學校給了我這次支教的機會,給了我感受幸福的機會。

支教的生活讓我學會了平靜,學會了泰然。“當教師就是要做蠟燭,而不是要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的工作就是教好每一個孩子,而不是去當什麼工程師。”這是三裏崗小學老師説的話,他們那質樸的.愛讓我倍受感動。支教的路雖艱辛,但我要説;感謝支教,是你讓我更加懂得了做老師的責任,是你讓我更體會到了做老師的快樂,是你讓我學會了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支教的生活就像一杯清茶,沒有華麗的色澤和醇厚的味道,淡淡清香卻讓人回味無窮。路,還要繼續走下去,愛,仍然在繼續。讓我們繼續播撒知識與經驗的種子,收穫更多的感動與責任吧!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3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個老師必須熱愛學生才能教好他們。在他的眼中,沒有教育不好或者不可教育的孩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我認為,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一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依法執教,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學生;才會自覺自願地約束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廉潔從教。

學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動自由的獨立個體,被平等對待是一大願望,能得到老師的尊重對學生是極大的精神激勵。雨果曾説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我想,教師所從事的就是這種葉的事業——平凡而偉大。

愛的教育確是一門深而活的學問,愛的教育將是一本大書,讓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霍懋徵,用愛的實踐寫下自己一生珍貴而值得回味的一頁吧。

《愛的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4

教育的真諦在於愛。但愛孩子是動物也會做的事,怎麼愛則是人類迥異於動物的高明之處了。

初為德育導師,新鮮,充滿熱情,於是抓緊夾縫的空隙,循循善誘,苦口婆心。為孩子們,把心都操碎了。可是,多數時候孩子們在你面前低眉順耳、唯唯諾諾,一轉身又無動於衷、恢復原生態。個別時候,還在你背後嘀咕……挺煩的。唉﹗真是“屢教不改”﹗難道這些孩子的心腸是石頭做的嗎?靜下心反思自己的言行,也許,是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出了問題。

年歲逐增,也豐富了我們的情感體驗。和新朋友會談人生哲學,談讀書立業,和老朋友卻只話家常,柴米油鹽,細細碎碎,種種瑣事。孩子們,我們的心靈對話呢?就讓心靈與心靈的相知相融順其自然、水到渠成吧。

回憶平日的自己,面對學生,往往先入為主,眉飛色舞,口若懸河,喋喋不休,你方唱罷我登場,輪番上演着一幕幕獨角戲。你是否有細想過站在你面前的孩子們真正的需要?想得不多。那麼,孩子們真正需要什麼呢?不甚瞭解。那麼,你又是如何開方子治病的呢?或許,該到我們靜默的時候了。

愛,有時就是默默的傾聽,傾聽孩子的心聲。

美國著名節目主持人林科賴特一天訪問一個小朋友,問他説:“你長大後想要當什麼呀?”小朋友回答説:“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科賴特接着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降落傘跳出去。”

現場的觀眾笑的東倒西歪,林科賴特繼續注視着這個孩子,沒想到孩子的熱淚奪眶而出,於是,林科賴特繼續問:“為什麼要這樣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故事中,孩子回答的前半句讓我們捧腹大笑,而後半句則讓我們潸然淚下。如果我們不能傾聽孩子的心聲,不能虔誠地瞭解孩子真實的願望,也許,我們將錯過與孩子心靈的親密接觸,也將會缺乏真正的心靈感動!是的,感動源自於傾聽。

初為德育導師,我知道了我要學會默默的傾聽,傾聽鮮花在緩緩地開放,傾聽寬廣的大地在安詳地呼吸,傾聽樹葉兒在吸吮着空氣的清新……傾聽孩子們發出的那聽不見的聲音。

是的,默默的傾聽,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尊重,意味着欣賞,欣賞孩子們的歡顏和燦爛,也欣賞孩子們的傷痕和醜陋。

愛,有時就是默默的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