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6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深切感受到如今教師與學生應該建立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使自己在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教學行為、教師教育教學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最近閲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受益匪淺,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幾點建議談談自己的體會。

在他的第二十八條建議裏,他強調了“勞動”的重要性,這種勞動主要是指動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隨便什麼樣的勞動,而是指複雜的,創造性的勞動,這種勞動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讓他將各種事實聯繫起來去考慮。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出自這一條建議。在這條建議中,他不僅強調閲讀,而且將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説,我看到,那些雙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夠形成聰敏的、好鑽研的智慧。確實包含思想的手工勞動對於鍛鍊學生的智慧,促進他思維的發展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這條建議裏蘇霍姆林斯基還列舉了四種應當使學生選擇的勞動方式,在我看來,在四五十年前蘇聯能夠進行的這些勞動,在我們中國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條件達不到,而是我們根本就沒有考慮這樣去做。像他説的那些設計製作各種裝置、機械、儀器的活動室,那些家業實驗活動基地,有幾所學校願意去做呢?特別是農業勞動,他説,我深信,農業勞動——這是最能啟迪智慧的勞動活動的種類之一。可是,在我們的城市學校,幾乎已經絕跡了。

這不知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即使是實驗室,有多少學校能真正重視它的建設呢?

建議第三十五條和第三十六條都是説培養學生記憶力的。

記憶力,不管對於學生的學習或者是成人的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大凡在學習上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無一不是具有比較強的記憶力,那是如何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呢?靠死記硬背能鍛煉出好的記憶力嗎?蘇氏在這兩條建議中做出也比較詳細的説明。在他的文章裏,他特別反對“死記硬背”,他會這種記憶方法“甚至會造成幼稚病,簡直會把人變成傻瓜”。

那麼他強調的是怎樣的一種記憶方法呢?他説,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而獲取的知識越多,邏輯的認識對學生的情緒領域觸動得越深,那麼記憶就越牢固,新的知識在意識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嚴整。在這裏,他特別強調了有理解的記憶。也就是説,在記憶的過程中,不隨意記憶佔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記憶的東西就越牢固。

怎樣才算是有理解的記憶,如何將記憶長久的保持下來呢?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向老師們提出了一個建議,也就是要確定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之間的合理比例。他説,假如我們把六年級學生需要記住的教材量用x表示,那麼學生就應當同時思考和理解多出好幾倍的教材:3x。同時,這些不隨意識記的東西要和隨意識記的東西之間有一定的聯繫,雖然不一定是最為直接的聯繫,但也要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由不隨意識記隨時能勾起隨意識記的內容。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隨意識記(比如閲讀的書籍)有助於使人的思想活躍起來。人的思想活動越積極,他的隨意記憶就越發達,他保持和再現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強。如果一個人思考過的材料比教科書要記熟的材料多好幾倍,那麼再照教科書去識記(熟記)就會是死記硬背。

在這裏,蘇氏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一個學生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多,而不理解的地方越多,他學習教科書的正課也就越容易。這種現象,想想也不難理解,一個學生學會了各個知識間的聯繫,他就會舉一反三,從而在他自己的頭腦中建立起一棵自己的“知識樹”,裏面即使有一部分知識有了遺忘,他也會很快地從某一根枝條出發,循着枝枝蔓蔓找到那一個所需要的部分知識。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幫助學生在自己的頭腦中建立起知識的整體概念,讓他所掌握的知識如中藥鋪中那一個個排放整齊而有序的藥匣子,如何需要哪種“藥材”,就會很快地抽取出來。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對每一種知識所伸展的觸角都要有所瞭解,只有他的觸角伸得越長,他才會很快地找到。“學前期和小學學習期,是為牢固的記憶力打下基礎的最佳時期。應當注意的是,那些關於周圍世界的現象和規律的重要原理,不要讓兒童通過專門的背誦去掌握,而應當讓他們在直接觀察的過程中去掌握。”

品讀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深深地感到: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素養。有句話説得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的、活潑的、健康的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我最近閲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十七建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喜歡做的事》,深切感受到在當前課改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在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教學行為、教師教育教學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就此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給以學生適當的引導,畢竟他們的思維還不夠深刻,思想還不夠成熟。那麼應該培養學生喜歡做哪些事呢?這裏我有幾點體會。

一、如何建立師生友誼

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

有些人認為,要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只要帶領他們去參觀旅行,跟他們一起分享歡樂就行了,我認為這些看法是錯誤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暱關係,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象。”因此,要有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就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情感交流。

二、平等、民主地與學生相處

記得自己上學時,對老師必恭必敬,對老師説的話也是惟命是從,不敢有半點不敬和懷疑。可現在的學生卻不同,他們和老師有説有笑,有時,老師不對的地方他們敢當面挑刺,和老師説話也總以一種同輩人的語氣,似乎老師在他們眼裏算不了什麼。一開始有點接受不了學生的這種態度,但讀了此書,受到啟發:雖然學生是未成年人,認識問題有不可克服的侷限,但發揚民主卻是對學生權利的尊重。民主就是凡事多商量,在商量中體現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在商量中實現學生的主體價值。教師在建立民主的氛圍中,需要特別注意對話的平等,這是所謂商量的意義所在。民主作為現代社會的基本共識和基本追求,也是社會理性的重要標誌。

三、閲讀

我們可以看出,在書中眾多的建議裏,不止一次提到閲讀,將閲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作者提到:“閲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他還説:“你應當記住,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因此,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他的這一番話,可以看出他對學生喜歡上閲讀是何等的重要。

四、應當引導每個學生去接近的學好的發源地。

那就是使他特別喜歡一門學科,然後由這門學科引申開去,去參加與此學科有關的各種活動,思考與此有關的各種問題。從而確立起自己的愛好,在這一方面,我們教師還是大有可為的。反問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讓你的學生喜歡你教的這門學科了嗎?

我們每一位教師,能夠對待差生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有耐心,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善於思考,相信學生在你的手下會越來越進步。

通過讀書,使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做好本職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從“我”做起,從“心”做起!

一、一切始於責任

責任心比知識能力更重要。樹立責任心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我們作為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是培養人的工作,小學教育是啟蒙階段,小學生善於模仿,而不善於辨別是非,他們心靈純潔,可塑性很大,對於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們都會去效仿,如果他們遇到的是一位負責任的好老師,無疑是打下了良好的奠基石;而相反呢?我們姑且保守地計算,一個不負責任的教師三年教出一批(五十名)學生,那麼工作三十年就會有五百名學生受到大小程度不同的影響。有人説:責任,人人具備了它,一個民族將振興;一個民族具備了它,一個國家將走向繁榮。而作為教師,有了責任心,你將影響的也許會是一個人的一輩子!一旦我們有了較強的責任心,那我們就擁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它就會如花朵綻放,清香四溢,它就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的不利因素化為有利因素,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一種積極向上、敞開心扉的教育氛圍,促進學生孜孜以求,刻苦鑽研。

我認為,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那我們就應該把它看做一份光榮的事業,必須樹立起應有的責任心,擔負起這份責任,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計報酬地工作着,享受着這份責任所賦予的快樂。

二、嚴於律已,為人師表

如今的我,走進教師行列已十幾年,也當了十幾年的班主任,每一次的家訪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每一位家長對子女殷殷期望,也越來越感到自己身上的責任的重大。我努力加強師德修養,爭取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因此,我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我要學生每天早讀午寫不能遲到,自己就堅持每天提前十分鐘到教室門口,不管風吹雨打或身體不適都從沒更改過。開始還有個同學遲到,但當他們來到教室,看到老師已在教室等他,心裏很不是滋味,慢慢地也就能準時到校了。我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消滅錯別字,我就利用課餘時間練寫粉筆字,做到板書秀麗簡潔,作業認真批改,及時圈出錯別字,並示範一個正確的字讓學生對照改正;在寫《學生手冊》中的評語時,我先打草稿,反覆修改,注意用詞準確,書寫端正。我要求學生禮貌待人,五講四美,我自己就先以和藹可親的姿態出現在家長、學生面前,主動和家長交流教育學生的經驗,及時瞭解情況,從不擺架子。批評學生注意方法方式,以理服人,使用文明用語。這樣,學生就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記得那時當一年級學生的班主任,學生特別愛模仿,許多家長都對我説:“老師,您真是教育有方,我的孩子回到家,總是模仿您的樣子當小老師,連説話的語氣、走路的樣子也在學呢!”聽到這些話,我的心情無比舒暢,也真正體會到:“嚴於律已,為人師表”的重要性。

三、堅持學習是切實提高質量的保證

都説教學相長,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必須學習,才能跟得上世界前進的腳步。我們要引導我們的學生面向未來,走向世界,我們自己就要先一步地探好路子,才有可能扮好領路人的角色。把握每個時機給自己充電加油,做到每時每刻都是最佳狀態,才能迎接挑戰,上好每一節課,完成每一個教學任務。若是連我們自己都無法走出這一步,我們的學生又怎能跟得上世界前進的步伐?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與希望,教育好下一代的責任落在我們的肩上,任重而道遠,我們更應該責無旁貸地讀書,教學相長,充實自己。

自古以來,人們把教師稱為“園丁”、“蠟燭”、“人梯”……把教師説成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一個個光榮的稱號不正是人們對我們滿懷的期望嗎?我們只有把“提高質量”始終放在心上,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才能不辜負人們託付於我們的重任啊!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上學期寒假,教委辦贈送每位老師《做卓越的教師》這本書。當我拿到這本書時,翻開書目,我就被吸引了,從目錄上看,似乎是一本做卓越教師的祕籍。它涵蓋了八項內容教師專業發展的六項修煉、做幸福的教師、做會育人的教師、做會上課的教師、做會寫作的教師、做會當家長的教師每一個題目都讓我讓愛不釋手,於是靜下心來,慢慢翻閲、品味。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覺得是一千次一萬次的心靈碰撞,也是一千次一萬次的不斷反思。書中一個個鮮活、有趣的事例,一個個哲理小故事,以及彭老師獨特的個人見解,都讓我不由得反思自我:反思自己過去的教學,反思自己是如何育人的,思考以後的努力方向。這本書猶如一盞明燈,指引且明確地告訴了我,如何當一名優秀班主任,就該做到書中的三心兩解一關懷。下面我就三心談談自己的想法:

三心指的是愛心、童心、責任心。愛心是教育成功的前提。當代著名教育家、教育哲學家博士李鎮西説:當一個好教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夏丐尊先生説: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還有我覺得彭老師的一個見解真是讓我打開眼界。我們每個老師都説自己愛學生,為學生好。可是我們往往忽略了怎麼愛?書裏面的一點講得很好,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尊重、關心與嚴格要求的統一。讀到這裏我反思了一下,我對大部分學生有尊重,但是嚴格要求似乎超過了關心。還有一種情況是對於比較有老師緣的學生會存在只有關心、尊重而沒有嚴格要求,就是所謂的溺愛。想想這兩種情況都不利於我們教學。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如我們班有一個學生被濃湯燙傷,住院治療一段時間。剛開始聽到這個消息,我很心疼這個學生。於是在他回校學習的日子,我對他關愛有加,告訴其他學生説課間玩耍時儘量不要碰到他受傷的地方(因為傷口還沒好),導致後來學生如果不小心碰到他,他就跟同學吵,形成一種自我的行為習慣。還有考慮到他那麼就沒上課,於是就利用課餘時間給他輔導,可能是輔導過程中對他要求沒有其他同學那麼嚴格,導致讓他覺得他有特殊待遇他犯錯時,老師不會處理他。導致在後來對他的教育過程中覺得有點困難。也許這就是我那段時間對他太溺愛了。因此我覺得對學生的愛真的應該是尊重、關心與嚴格要求的統一啊!

童心是走進學生的橋樑。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只要人們沒有做到以童年的歡樂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裏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歡欣的激情,只要他沒有沉醉於孩子氣的頑皮活動之中,我們就沒有權利談論什麼對孩子的教育影響。在我從教的這幾年中我深刻體會到這一點。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他沒什麼興趣,經常做小動作發呆。但由於他很聰明,所以成績還是可以保持在優秀。剛開始我一直在苦惱對於這樣一位聰明的學生要怎樣激發他的興趣和潛能呢?直到有一次我帶他們到多媒體室上課,我發現他從來沒有這麼認真投入到課堂,積極發言,認真思考老師的問題。我想難得他這麼認真,應該好好表揚,激勵一下。突然他站起來問老師,那個是你做的嗎?怎麼做的啊?(他指的課件裏的動畫)一連串的追問,讓我發現他對電腦很感興趣。後來我就讓他加入電腦興趣組,他在興趣組裏是年齡最小,但也是學得最勤的一個。我趁機與他談心:你要想學好電腦,需要其他學科知識做基礎,比如學好語文的拼音是打字的關鍵、學好美術配色是電腦繪畫的基礎、數學知識更是與電腦緊密聯繫在一起。此後,我發現他在數學課上就比較注意聽了,其他老師也反映説他進步很大。經過這件事後,我發現只要我們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傾聽,走進孩子的心裏。這樣我們的工作就能事半工倍。

責任心是教育成功的保證。責任心是這個社會為人處事的基本要求。做人需要道德約束和責任心。作為教師,責任心就是教師應具備的高尚師德。只有在責任心的驅動下,教師才會愛崗敬業、言傳身教、鑽研進取、關愛學生。可以説,責任心是從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條件,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我認為,教師的責任心主要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工作負責,愛崗敬業。愛崗就是愛教育,愛學生,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敬業就是恪盡職守,教書育人。一個教師只有把教書這個事業確認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時,才會對自己的本職工作產生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表現出責任心。二是對學生負責。對學生負責意味着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也要關心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也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健康、品德和習慣。三是要對學校負責。所謂對學校負責,就是要用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具體來説,就是要用自己的言行去詮釋一個教育者的基本素養,展現教師的風采。四是要對自己負責。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它要求每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識體系,始終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成為學生成才報國的引領者。既然我們選擇了在黑板前站立,我們就選擇一以種永恆的姿勢,一種使命,一種責任。

教育永無止境,教師的成長更是永無止境。教師的成長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對於我來説,到達卓越這一境界還需要一段路,但我還是會努力先從做一個稱職的老師做起,努力的做一個優秀的老師,向

卓越的老師看齊。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高效能教師第一天就能很好的掌控大局,組織安排好課堂教學進程,並在第一週就建立教學的一致學、連貫性,井然有序的課堂是學生嚮往的。高效能教師會用最初的兩週時間教導學生們如何在一致連貫的教學氛圍中約束和控制自己的行為。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課時少,與學生接觸少,那麼每節課的每分鐘都很重要。提前做好課程的總體規劃,每節課再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在不斷的溝通和磨合後,師生建立起一種可持久的相互信任的`關係。課堂的穩定性和學習環境的安全感,對於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

高效能教師的三大特徵:

1、對學生的成功抱有積極的期待;

2、是一位傑出的課堂管理者;

3、知道如何為學生掌握知識而設計課程。

教師的心態會對教學效果起決定性的作用。對於第一點,如果教師對學生期望高,學生會得到積極的暗示,那麼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往往會好運沒有期望或期望值低的時候。至於課堂管理,在機房上課涉及到許多機房管理方面的問題,比如學生座位、機房衞生、開機關機、整理電腦桌等等。信息技術教師要想建立良好的課堂秩序,就要學會控制課堂。至於對課程的掌握,書中提到三點:1、教師應該懂得課程設計,使學生能夠有目標或有標準地學習概念或技能;

2、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懂得怎樣傳授教學內容,才能達到最終的目標或標準;

3、教師應該明白如何並提供糾正行動,使學生能夠熟悉概念或技能。

我想,無論是作為新教師還是已經教書多年的教師,都應該時時自省,不斷提升自己。把教書不僅當成工作,還要從內心把自己定位成可以改變學生、影響學生人生的教育者。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所以,讀書吧,老師們!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着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着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着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閲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説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裏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讀書筆記是人們在讀書時為幫助記憶而寫的一種應用文體。

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學者都很重視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既是消化書本知識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積累有用的材料,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前人寫的讀書筆記,想談三種寫法。一種叫“提要鈎玄”,一種叫“採花釀蜜”,一種叫“開山鑄銅”。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在成功與家庭背景、種族民族、血統、財務狀況,甚至是教育成果之間,絕對不存在任何研究意義上的相互關聯,只有一個因素與成功相關聯,那就是:態度。

所有生物活着都是為了生存,他們花費一整天本能的尋找食物和住所並逃避捕食者。人類有一個成功的本能,這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生物的不同之處,他們希望獲得成功,他們為成功而奮鬥,如果你對自己的行為和表現設置很高的期望,你自己也遵守,你就可以同學生一起完成任何事情。

兩種期望:積極或高期望;消極或低期望。

積極與消極的期望,知道你可以,或無法實現什麼?被稱之為期望,期望就是你相信將會發生,或不會發生什麼?

積極的期望:一個樂觀主義者,相信無論你教誰或者無論你做什麼,都能走向成功,獲取得成就,如果你期望獲得成功,你會不斷的流行病意識到幫助你,獲得成功的機會。

消極的期望:一個悲觀的人會認為,不管你交什麼,或者不論你怎麼做,都沒有什麼效果,或真會失敗,何必麻煩去做任何事,或者去教別人呢,如果你期望失敗,你總是在不斷尋找理由和證據來説明你為什麼失敗了。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

世間之書多矣,有些書讀後如雁過無痕,在你的內心深處難以留下印跡;有些書讀後宛如湖中漣漪,雖有一時的盪漾之美,可終究輕拂而過,難有深思。然而徐飛老師的著作《讀書,教師的第一修煉》,讀後則讓人體驗到醉後的清醒:醉是因為書中的文字像美酒一般,讀之愈久便醉之愈沉;而清醒則是因為文字背後所藴含的思考與啟示讓人產生頓悟之感。

我很喜歡徐飛老師對氣象一詞的解讀,在他看來一個氣象萬千的讀書人,不拘泥於個人習見,不執著於一己私念,而是將生命打開,向一本本好書打開,向豐富多姿的生活打開,善於吞吐吸納,如此才有一種開闔的氣度。而我翻開這本書,則如同走進一個氣象萬千的生命,領略生命深處的詩與思、真與美。

未經思考的讀書沒有意義

文如其人。書中的文字如徐飛老師本人一樣優雅和高貴,沒有華麗的修飾,卻能讓人安靜地思考。徐飛老師的QQ和微信暱稱都是優雅的刺蝟,他很喜歡這一稱謂。優雅的刺蝟典出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代表着外表堅硬而內心柔軟、優雅高貴的讀書人形象。在徐飛老師看來,鋭利的刺容易傷害別人,而乏力的優雅卻會成為美麗的空殼。深刻卻不世故,圓潤而不圓滑,正如徐飛老師所獨具的文風特點:安靜的文字背後浸潤着哲理式的思考。

徐老師提倡作為思考者的閲讀姿態在閲讀時應伴隨思考,反觀生活。本書中,四大思考貫穿始終:對經典的思考,對閲讀本身的思考,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教育的思考。

對經典的思考源於徐飛老師身上的學者情懷,這種情懷是對真理的渴求與探索。閲讀經典是一條充滿艱辛的尋求智慧的旅程,通過閲讀經典獲取拂去幻影的慧眼,找到精神家園。對閲讀本身的思考,使徐飛老師跳出了傳統的閲讀經驗,在讀書中學會讀書,自我摸索出一套讀書方法。無論是專業發展的主題性閲讀,還是以言傳言的表述性閲讀,以及觸類旁通式關聯性閲讀,這些閲讀不斷豐富徐老師的教育生活和內在生命。讀書可以一步步去除遮蔽與狹隘,讓我們遇見越來越好的自己。對於人生,徐飛老師用了成全一詞,我想,這裏的成全是對讀書人的期許,是對人生的釋然,人生的圓滿便是遇見越來越好的自己。作為教師,徐飛老師用最厚重的筆墨書寫了對教育的思考,書中的思考不僅包括對語文學科的思考,還有對教育理念、教育原理的思考。

徐老師每讀一本書都會伴隨思考,大多寫成讀書筆記,近幾年,他單發表的讀書筆記就達二十多萬字。他以自身的讀書姿態告訴我們:未經思考的讀書沒有意義。

讀書本身就是最好的獎賞

徐飛老師將自己的讀書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浪漫滿足興趣;第二階段,現實應對工作;第三階段,綜合成全自己。只有經歷一、二階段的浪漫與功利,才能到達第三階段中的成全自我生命的不斷完整。這裏的成全自己不侷限於對現象的思考,而是抽象於自身的意識世界,反覆咀嚼,將書中有價值的東西吸納,內化為自己的結構。當讀書超越功利層面到達審美層面,讀書本身就是讀書的目的。實際上,功利式閲讀在短時間內或許見效,但這種片段式、割裂式的閲讀,會逐漸讓讀書成為一種負擔,將思維僵化於單獨的場域內,難以使人獲得整體智慧的提升。

徐老師將玖玖雅集教師書友會的讀書宗旨定為為學生讀書,為自己讀書。徐老師已將教師這一角色深深烙進了自己的生命裏,他提倡,為學生讀書,讓讀書提升自己的教育情懷與教學智慧。我想起著名關懷倫理學家、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內爾諾丁斯的重要觀點:好教育就應該極大地促進個人和集體的幸福。往深處説,為學生讀書與為自己讀書並不是二元對立關係。教書是一門讓師生獲得更多幸福的職業,因為教師在閲讀時將職業角色與自我人格合二為一,讀書的過程是個人滿足與服務學生的雙重行為,它本就存在於教師本職工作的範疇,是教師實現自我的必然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説,徐老師所倡導的讀書傾向是為着幸福的閲讀。

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的一句話:在最後審判的那天,那些偉大的征服者、律師和政治家前來接受他們的獎賞王冠、桂冠或英名鐫刻在不朽的大理石上。萬能的上帝看到我們腋下夾着書走近時,他轉過身來,不無歆羨地對彼得説:瞧,這些人不需要獎賞。我們這裏沒什麼東西可以給他們,他們一生愛讀書。讀書人不需要外在的獎賞,因為讀書本身就是最好的獎賞。伍爾芙的這一觀點,在徐老師的這本書裏也會有最好的呼應。

讀書貴在轉化

一個真正的讀書人,一個十足的讀書人,這是高萬祥先生對徐飛老師的評價。真正與十足所展現的是徐飛老師最純粹的一面。一個純粹的讀書人將書本看成自己的摯愛,恰如呼吸,它一定會聯結着心肺,呼吸之間含着你的氣息、你的味道。同時,徐老師的讀書又總是力圖打通書與生活的通道,跳出書本的視野,與生活世界有着密切的聯結。

這本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閲讀成全自己,是從價值論的角度揭示教師讀書的意義;第二章在讀書中學會讀書,是從方法論的角度介紹了教師讀書的策略;第三章專業閲讀的眼光,體現出學科特點,介紹了語文學科的讀書智慧;後三章是徐老師的讀書隨筆,來一次思想的遠行是哲學、教育學經典著作的讀書隨筆,心靈脩行的藝術是文學作品的讀書隨筆,且教且讀是教學方面的讀書隨筆。整本書既有讀書意義及方法的講述,更有具體生動的讀書示範,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更多的讀書智慧。

徐老師讀書,既有欣賞、接納,也有批判、否定,但最重要的是要作用於生活。我很喜歡他的一個比喻讀書如蠶。讀過幾本書,真不值得拿來説事,正如一隻蠶吃掉幾簸箕桑葉,是不值得炫耀的,關鍵還看吐出的絲是否白而長。評價讀書人,不是看他讀了多少本書,而是看他將書中的智慧轉化了多少變成他生命的智慧。這段文字真是太精彩了!徐老師是一個純粹的讀書人,但他不是閉門讀書;徐老師似乎是實用主義的讀書取向,但他不會功利世俗。

柏拉圖説:思維,是靈魂的自我談話。而我認為,讀書也是靈魂的自我談話。讀《讀書,教師的第一修煉》這本書,我幾乎是一口氣讀下來的,我聽到了內心深處冰層碎裂的聲音,我也像徐老師一樣,在水波盪漾中看到了越來越清晰的自我。

優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

我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三十幾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體會到了作為教師的崇高與快樂!

在這個暑假中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穫碩果的快慰。個性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齊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雖然我年紀大了,但仍有拼命的工作熱情,我已嚐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甜頭,生活中以獲得了充實與滿足。我想,我會讓這份快樂延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師德,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自我也才能從中體會到自身的崇高所在。常聽學生家長説“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由此看來,我作為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完美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個性是在學習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後,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為學生朗誦一首詩。這樣的“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學習的氣氛也極為濃厚。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近幾年來,我因此收到學生許多賀年卡,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我的學生,首先務必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就應學會的,更就應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

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務必做到:

一、説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必須會實現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