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師德的重要論述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W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師德的重要論述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師德的重要論述心得體會

師德的重要論述心得體會1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過“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新《綱要》中提出了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應遵循:“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因此,我們應讓孩子到實際生活中去學習、鍛鍊,增加與自然界和社會交往的機會,瞭解生活、瞭解自然,促進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孩子們對新鮮的刺激物有極大的興趣,從而產生想學的慾望。從孩子的生活中去及時發現他們的興趣,挖掘他們的學習動力,讓孩子在自由探索、自我發現中成為學習的主人。放飛孩子,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是我們幼教工作者所一直思考的問題,可是怎麼樣才是把權力還給孩子呢?每個人又各有不同的見解和方式。我們可以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豐富的養料,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

陶行知先生的“六解放”中第一條就是解放孩子的頭腦。我認為解放孩子的頭腦就是發揮孩子的創造力。孩子對一切事物都特別敏感、好奇,他們很容易接受教育。但他們並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教育,而是有其主觀能動性。幼兒教育提倡要通過幼兒自身的活動來發展。比如在吃點心的時候,我看到有幾個小朋友在擺弄着桌上的餅乾,聽到他們在討論,萌萌説:“這些餅乾很像小朋友的眼睛”。俊毅説“我覺得很像花瓣”。哲哲説:“像微笑的嘴巴”。我説:“你們説的都對,要不就試試看,可以把餅乾拼成笑臉、花朵”。聽了我的話有些孩子就拼了起來,有的拼了花朵、有的拼了笑臉、還有的拼了蛇龍。當然在孩子們拼的時候我會把他們的作品及時的用相機或手機拍下來,等到空餘時間再把他們創造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這樣的話孩子們既能吃完餅乾又能欣賞到自己的作品。對於孩子來説他們的大膽想象就是他們創造的萌芽,是智慧的火花。

除了解放頭腦以外我們還要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去觀察去看事實。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他們有足夠的言論自由。是的,孩子們在一個寬鬆自由的氛圍中,才能有更多的表達自己的機會。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晨間鍛鍊時孩子們歡快的在操場上奔跑,呼吸着新鮮空氣,感受陽光的明媚與温暖,他們三個一羣五個一夥的尋找春天的足跡;自由活動時,小朋友爭着告訴我:“老師,昨天我到外婆家去,看見柳樹發芽了,長出了綠綠的葉子,很漂亮?”“我也看到了,我看到了粉紅色的桃花;我還聞到了泥土的味道,看到了田野裏開滿了金色的油菜花”天天漲着紅紅臉的説。“我看見芽苞苞長出來了。”聽着孩子們盡情的述説着自己眼睛裏看到的春天裏,我們不得不承認孩子的觀察力是敏鋭的、細緻的,孩子的表達是大膽的自信的。在春天裏小朋友最喜歡幹啥呢?讓小朋友們各自説説自己內心的想法,然後動手去做做,比如挖野菜、採映山紅、放風箏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們可以在春天裏能看到、感受到、並且能親自去體驗的。

孩子們的學習不僅是看和説更要動手,只有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去做去幹。在動手的過程中才會去發現、去思考、去探索。大自然大社會無時無刻不處與運動變化中,讓孩子們直接去認識大自然、大社會,激發他們的求知、探索的慾望,有利於孩子們知、情、意、行的培養。同時,我們也將大自然、大社會融進我們的幼兒園。我們在班裏開設了自然角並且根據季節的變化不斷的變更自然角的動植物。孩子們通過對植物的播種、澆水、採摘,給動物餵食、換水的過程,不僅感知了植物、動物,激發了對動植物的興趣,而且培養了勞動習慣,發展了觀察力、口語表達力。大社會也是兒童的世界,孩子們可以從事物與事物、人與人、人與事物的動態關係中獲得知識。我們利用班內空間,在各個區角開設了“新豐小吃”、“娃娃家”、“愛心醫院”等區域,為幼兒提供了多種材料,激發他們各類角色遊戲的願望,在遊戲中學習如何處理各種關係,如何與人交往、分享、合作。

陶行知先生的“六解放”中還提到要解放孩子的空間,讓孩子去接觸大自然的花朵、樹木、青山、綠水、日月。從而擴大孩子的眼界,以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在萬物復甦、草木崢嶸的春天裏,我們組織了親子春遊活動,在稻穀飄香的秋天我們還組織幼兒到田間觀看農民收割稻子。活動中,讓孩子感受大自然中動植物的奇異變化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認識對象,給孩子們一個感性的認識,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後,產生了關心動植物、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愛惜糧食的情感,同時有了初步的環保意識。

要解放孩子的時間,在幼兒園要給孩子自己學習、活動的時間,但不要把孩子的全部時間佔去,讓他們有學習人生的機會。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每個孩子都能達到高水平的學習。由於我們的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各自積累的經驗互不相同,各種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他們在認知發展上的個別差異,加上智力特徵在個體上表現出來的不同。這些都使得孩子們各自具有不同的學習形式、學習速度。比如在數學活動中,根據數學所具有的特性,作為教師應根據孩子的特點避免用統一的進度、標準要求他們,不要“催促”孩子儘快完成操作,應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速度來完成所選擇的任務,討論、試驗、檢驗或修正自己的假設,交流與分享自己的發現,以保證他們獲得全面滿足的體驗。解放時間使每個孩子都能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探索學習,充分開展思維活動。

學習是無止境的,很多教育家的教育理論還值得我們去學習,去仔細思考。當我們採用了適合的教育模式以後,我深刻的感受到孩子們的認知恰恰是通過自身的探索、積累經驗、再探索、再積累這一螺旋規律發展起來的。孩子們不僅在幼兒園能更自主、更獨立的學習、他們的社會交往、與外界的溝通也更主動、大膽。他們的表現、態度和性格上轉變使我們感到欣慰,同時也更深深的意識到成為孩子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這一身份的重要性和艱鉅性。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總結,不斷改進,才能有所進步,有所創新,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好我們祖國的花朵,使他們綻放出更絢爛的光彩。

師德的重要論述心得體會2

人們常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有資格為人師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響學生。在家裏,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者;在學校,教師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舉止,甚至興趣愛好、衣着打扮等,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像那些打罵、侮辱學生的老師,自己為師不尊,又怎能教育好學生呢?

面對今天對老師有那麼重怨恨的學生,老師的教育就顯得多麼瘡白無力。人人都知道,只有喜歡,才會主動去追求。學生只有喜歡老師,老師的教育才會發揮應有的作用。作為教師的我們只有具備像陶先生那樣的胸襟和氣魄,學習他給我們留下的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高尚人格,才能經得起學生和家長的考驗,成為一個受社會歡迎的好教師。教育與師德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有什麼樣的師德,就有什麼樣的教育。什麼樣的老師才會教出什麼樣的學生。

想想我們的學生,聽聽他們的心聲,不僅自問,學生現在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呢?這是我們教師要努力觀察、用心思考、永久探索的問題……

讓我們用語言來播種、用粉筆來耕耘、用汗水來澆灌、用心血來滋潤,努力做一個受學生喜愛、家長歡迎、社會尊重的好教師吧,讓我們的學生生活在鼓勵、表揚聲中,在真誠、友愛的環境中不斷被老師、家長、同學認可;讓學生在充滿愛的課堂中,看到一個個色彩斑斕的新世界,感受教師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精神境界吧。

三尺講台,日復一日,似乎平淡,又很平凡,然而崇高的師德風範正是在這平凡的崗位中體現出來。讓我們每個教師站穩這三尺講壇,用今後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踐行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話:“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生命雖短促,但只有美德能將它傳承到遙遠的後世。

師德的重要論述心得體會3

在開學初,在園教科室帶領下,全體我們全體教師共同學習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使我感觸頗深:

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他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處處要做好孩子的榜樣,以身作則,身教勝於言教。

二、教育藝術的核心是師愛

特別是我們這些幼兒園的教師,那就要給孩子更多的愛,師愛是一種含有友情、滲透母愛而又高於母愛的情感,只有把孩子當作朋友、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心愛護他們、尊重信任他們、理解寬容他們,才能贏得學生的心、家長的心。現實中我們需要警惕許多教育失敗之例也正是在愛的名義下產生的。有許多教師與家長可以説是全心全意地在“愛”着孩子,但孩子卻要努力拒絕或擺脱這種“愛”,原因就在於教師與家長是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關懷。這種“關懷強迫症”讓愛成了負擔。而真愛,對孩子來説,是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展,而不求私慾之利的理智的愛。

愛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這樣才會覺得生活和工作的美好,才能更好地做好我們的教學工作。我相信每一位老師都會愛自己的學生,每一位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有出息,那就讓我們的愛化作一份動力,好好工作!

師德的重要論述心得體會4

假日期間我讀了《陶行知先生名篇精遜》一書,感悟很深,通過閲讀陶行知先生的著作,我有兩點體會: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學合一”,其含義極其豐富。陶行知先生説:“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從先生對學生的關係説,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係説,做便是學。學生拿做來教,乃是真理;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對於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如果教師只會用“舊瓶裝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鮮的事物。教師應不斷研究,才能做到以學定教。陶行知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麼,我們就教什麼。“社會即教育”,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大自然裏,使它們任意飛翔。把學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裏,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這樣的學校才是學校,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離實踐的知識是虛的,不實用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學習離不開生活,學習就在生活之中,學生活中的問題,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師所努力做到的。

“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這個理論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對於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對待不同的學生要“個別對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細緻的瞭解,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學習目標,都能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從而避免學生因為經常不能獲得成功而失去興趣,產生厭煩心理。我們在教育中不能用統一的方法來進行,而應該針對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選擇適合孩子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不在教學,而在於教學生學。老師如果只“教”或只“教學”,就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更不能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素質教育主張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所以教師的社會職能就是體現出“導”這個特點來。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覆推敲以求得最佳結果。與此同時,陶行知先生又指出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由此我們不難體會到陶行知先生的苦心,他想通過這一方法的尋求來最終培養學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學生就不僅能使自己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還可以解決新的問題。

教育之路漫漫而修遠,讓我們在陶行知先生先生的教導下,懷揣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吧。

師德的重要論述心得體會5

陶行知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我認真地學習了他的教育思想,讓我的思想進行了一次徹頭徹尾的大洗禮。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從陶先生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對好教師的殷切期望。作為一名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真的道德。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着變化。我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我們要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學。我們要虛心地跟一切人學,跟大眾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人類發展永無止境,科學永無止境。我們要時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及時獲取相關的信息,不斷進取,發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先生提出“教學做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會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對於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從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確,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奉獻。有人將教師比作園丁,但是,“園丁的汗水,在綠葉上閃光,教師的汗水,在心靈中結果。“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陶行知為了使大眾掌握文化知識,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展文化教育活動。在我們前輩中間,也有許許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無怨無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揮灑在教書育人這塊神聖的土地上。他們都是我們教師的一面鏡子。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永遠牢記陶先生的教誨,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為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手腦並用,學會過硬的技能,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成為新世紀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