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校長培訓精選5篇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4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校長培訓精選5篇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長培訓精選5篇心得體會

校長培訓精選5篇心得體會1

我有幸參加了xx市教委組織的特教培訓學習。可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通過這次培訓,收穫很多: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許多疑問得到了解決。

一、機會難得,學習氣氛濃

我虛心、誠懇地接受着培訓,態度之端正、學習之專注,彷彿又回到了曾經的校園。培訓期間,每個人都是那樣的專心致志,全神貫注,認真的聆聽,適時地記錄,如飢似渴地接受着新鮮的理念,大家都覺得機會是如此的難得,學習的氣氛十分濃厚。

二、聽報告,感受深

張寧生教授講座就象是一頓豐盛的大餐呈現在我的面前。他毫無保留的把自己數十年來的研究觀點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更讓我深深感覺到特教研究無止境,教學創意無極限。

三、讀書學習無止境

聽張教授滔滔不絕、揮灑自如的講座,心中十分歎服。歎服他的口才,歎服他的自信,歎服他的敏鋭,歎服他的淵博。如此才氣從何而來?那就是不斷的讀書學習,朝朝如此,暮暮如此,年年歲歲,日復一日,永不停息,永無止境。讀書學習已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了他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也許窮我一生也未必能成為教育教學的專家和教授,但我可以從現在起就行動起來,像他一樣投入到讀書學習的活動中去,讓讀書學習也成為我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我們來説,每位教師都是一座豐富的寶藏。作為一線的特教老師,我們有自己的獨特個性,每個人又身在不同的學校,面對不同的學生,教育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我們用心研究分析,對照自己的實際,為我所用。

為期兩天的培訓結束了,但我知道有一樣東西悄悄地產生了,那就是我們的夢想!就讓她從這裏起飛吧,也許她飛得還不夠平穩,可就像所有的翅膀一樣,沒有風雨的歷練,怎會變得越來越強壯有力呢?

校長培訓精選5篇心得體會2

這次參加教育部骨幹校長高研班培訓,使我有幸聆聽了北師大XXX教授《校長與教師的心理溝通》的講座,使我進一步認識到教師是學校工作的關鍵,作為一個學校的校長,不能僅以制度來管理教師,還要善於與教師溝通,剔除或消弱不利因素的`影響,這是有效工作的前提和保證。

溝通就是人們通過語言、書信、信號、電訊等方式傳達思想或交換情報的過程。溝通可以提供決策所需要的信息,可以提供情感、情緒表達或釋放的機會,可以激發教師的工作動機,也可以調控教師的行為。想要取得有效的溝通效果,就得做好以下幾點:

1、尊重教師。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際交往的基礎,它能使教師感受到平等安全的氛圍,讓教師感受到被校長所接納,獲得自我價值感。正如羅傑斯所説:“尊重是無條件的”,因此校長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我們的教師,對教學水平不高的教師或有過錯的教師以及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教師都應該尊重,包括應接納對不尊重自己的教師。

2、理解教師。理解是體驗他人內心世界的能力。校長應從教師的角度換位思考,體驗其情感和思維,把握教師的體驗與其經歷和人格間的聯繫,可以緩解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3、認真傾聽。校長應主動傾聽教師“字裏行間”的內容,及通過非語言行為向教師傳達“我正在認真聽你説”。努力關注教師內心所要傾述的內容和心聲。

4、善於表達。校長的態度要誠懇,避免消極的評價,避免指責。要積極地評價,客觀對待問題真誠讚美其優勢,鼓勵去除不足之處,用心換心真實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情感,用愛心去換取教師的信賴。

總之,作為校長應具備積極的溝通理念,尊重教師的人格,理解教師的發展,傾聽教師的心聲,表達對教師的期待。通過良好的溝通方式與教師進行心理溝通,才能進一步促進學校的工作。

校長培訓精選5篇心得體會3

通過“國培計劃”小學校長“三段式”培訓一週的學習,我的感觸頗深,深刻地感受到必須有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領悟才可以真正找到教學和教學管理的方向,才能真正找到問題所在而達到解決問題。其中太原市實驗小學“幸福人生教育”的辦學理念讓我深受啟發。充實校園文化,提升學校內涵,只有老師有職業幸福感,心態陽光,才能幸福地培養出幸福的學生。所以教師隊伍建設是非常重要的。

教師是人類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和精心創造者,現代化建設人才的精心培育者,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體現者,所以學校必須注重培養教師的素養,造就幸福的教師,做幸福的教師。

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讓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充滿陽光和活力,學校必須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快樂作為根本構建幸福課堂和幸福的教學模式,以及幸福的教學生活。

通過研究讓教師真正實現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學模式的轉變,用真情、用關愛去探索幸福高效課堂的途徑和模式,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全員參與,全面參與成為課堂的主人。師生合作快樂,學習過程愉悦,是學生在寬鬆、快樂的情景裏實現知識的內化,智慧提升,情感豐盈和生命發展的同時,教師體驗到職業的價值和人生的幸福,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幸福,師生感受到豐富、充實的課堂精神生活。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只有創造一個教育人的環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校園環境對學生的成長起着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因此,通過學習,我覺得學校要大力推進校園文化陣地建設,開展校園文化,班級文化建設的研究,努力建設高雅、生動、形象的育人環境。比如:校園文化牆的設計,營造各種文化氛圍;開展各種活動,體育競技,書畫比賽;開展各種社團,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

老師幸福地教,學生幸福地學,構建幸福的高效課堂,創建幸福的校園,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校長培訓精選5篇心得體會4

校長培訓班已圓滿結束,收益匪淺。特別是聽取了張志勇廳長的《尊重規律依靠科學努力推進高中素質教育》的報告,收穫頗豐。主要有以下三點體會:

一、進一步明確了素質教育下的考試與應試教育的本質區別。實行素質教育後,學校和教師談考試色變,唯恐被戴上違規辦學的帽子,該進行的單元考試不敢考了,教學效果不能得到及時的檢驗,教學中的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和矯正。聽取報告後,明確了素質教育是取消過多、過濫的考試,規範考試成績的使用,而不是一刀切的取消考試。

二、"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不等於學生學習的少了。"減負"是減掉過重的、單調的、單時空的、單一學習方式的負擔;"減負"不是不要學習,更不是不要教育質量,"減負"的目的是為了改善學習的性質與結構,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全面的、多時空的、多方式的科學的學習。

三、"規範辦學行為"不只是上課時間、放假時間、作息時間、作業與考試上的規範,更重要的是課程上的規範。因為課程關乎人的教育權利、關乎人的全面發展、關乎人的個性發展、關乎人的潛能釋放、關乎人的學習興趣。嚴格落實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和德育課程,注重社會實踐和研究性學習是規範辦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校長培訓精選5篇心得體會5

聆聽XX的講座,是我大開眼見,認識到了我們課堂教學中從在許多不足之處,需要儘快補齊短板,把以下5個方面還給學生:

(一)把時間權還給學生

從固定時間走向長短課時;從課堂是老師的時間走向師生共享的時間。

(二)把學習權還給學生

從教為本走向學為本;從教會走向學會,走向會學。

(三)把話語權還給學生

課堂要會傾聽,還要會提問,會表達,會分享。

(四)把探究權還給學生

課堂需要間接經驗,也需要直接經驗,要從告知走向探取。

(五)把選擇權還給學生

課堂要允許選擇課程,允許選擇難度,允許選擇師資,允許選擇時間。校園文化是一種學校所特有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是一種氣質、內涵,是一種積澱和文化的傳承。

學生在學校數年,終生難忘的可能不是數理化的具體知識,而是文化給他打上的深深烙印。教育使命是影響生命的事業,是塑造生命,促進生命向上、向善發展的過程。教師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教育!每一個生命都有他自己的精彩!真正的教育質量是生命的增量!理念不能僅僅寫在紙上,更要落實在行動上。

事情首先是想出來的,然後才是做出來的。而歸根結底呢,事情還是靠我們做出來。有行動,才能有成就。用我們勤勞的雙手,為南樑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聰明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