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新加坡出國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36K

xxxx年1月22日至31日,本人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共和理工學院和南洋理工大學等院校的出國培訓。實地考察和聆聽了幾所高校的辦學特色、學科準備與傳授、課程開發、實習與就業、學術管理系統、綜合科技教學環境、學系行政管理、學生管理與發展等講座,特別是對其實踐訓練環節,職工培養、管理與合理調用以及授課模式等感觸頗深,收益非淺。

新加坡出國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一、教學工廠可適當借鑑

注重實踐是南洋理工學院辦學策略之一,其目的在於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企業工廠環境,無論是專業設置、課程開發,還是雙軌教學系統、項目開發、企業實習以及師資培養等,都是以國家總體目標和企業崗位的實際情況為導向,使學生在校的學習、實踐與培訓,就能為未來的就業與生活提供準備。

該校的實踐訓練環節大體分三個層次:一是校內課程實踐訓練,為一、二年級設置,似乎側重於寬基礎,在實驗室中進行,為後續實踐環節夯實基礎;二是校內專向學科實踐訓練,主要為三年級設置(一、二年級參與的較少),主要側重於企業工程項目、科研項目甚至是國際競賽項目,在教學工廠或科技中心進行,以職業或專業訓練為主;三是國內、外的企業實習,為三年級設置,側重於工程實踐(現場實際),在企業工廠或合辦實習工廠中進行,以頂崗操作為主。

教學工廠主要基於上述的後兩項實踐訓練環節,尤以校內專向學科實踐訓練為主要依託,這是南洋理工學院實踐訓練環節的突出特色。所謂教學工廠就是將工廠的工作環境、工作技術儘可能多地模仿到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去,學生在課堂中就能體驗到未來的工作氛圍,學到先進實用的工作技能。即校內建起技術先進、設備完善、環境逼真的可用於教學的模擬環境——課堂即工廠,學校即社會。在這個教學工廠中,教師通過與企業合作開發工業項目,不僅保持了與企業的密切聯繫與合作,將先進的科技平台引入校內、掌握市場最新動態,還為師生提供了高層次的職業(專業)能力發展空間,提升教職員工與學生的科技氛圍,便於發揮自身潛能、緊跟先進的科技水平。在校的研究與設計成果又反饋給工業企業,教學工廠又是企業的異地研究室。雙方相得益彰。

教學工廠的建立也適應了靈活、創新又富具柔性的教學系統,以先進的科技平台實現“對接或超前培訓”,邊教學邊實習邊訓練,開發學生的最大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應變、分析和創新的綜合能力,使學生一畢業就基本能適應企業的崗位,實現學校與用人單位的有效對接。教學工廠的作用對學生來講實現了實踐促進理論的提升,開發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對於教師而言,可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知識與能力水平,因材施教、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形成探究型學習環境,實現了從授課到實踐到自我提升的價值,主動順應市場發展、轉向的需要。

在教學工廠的基礎上,該校還建立了若干個科技中心,形成了濃厚的綜合科技教學環境,開展專業教學活動、企業員工培訓、國外學員培訓(實習)、應用科研項目的`開發等。

南洋理工學院的教學工廠(也包括科技中心等),值得我們借鑑的經驗與啟示如下:一是政府與企業的經費支持是保證。大面積搞教學工廠可能不太符合我國同類院校的實際,但藉助創建示範院校國家資金的大量投入,在我校辦幾個專項亮點也是有可能的事情(如嵌入式系統設計等),沒有與企業接軌的先進設備(或研發設備),則無法稱謂工廠或科技中心。二是二元雙軌教學系統是前提。學校與企業互動、參與企業工業項目開發,就得有人騰出時間從事此方面的工作、接受外來項目,形成合作攻關團隊,及時圓滿完成任務,達到雙方互盈、以利密切合作。三是師資培養更為關鍵和迫切。南洋理工的校企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到目前項目常年做不完,在師資栽培上給予了巨大的付出,包括轉崗培訓、國外培訓與實習等。

二、精師出高徒

南洋理工學院雖成立於1992年(大專辦學層次),目前已有在校生1。5萬人左右。不斷壯大、發展之快,教師資源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學校始終把師資隊伍建設放在發展的優先地位,曾獲得了國家“人才卓越獎”,這正是其闖出特色和富具生命活力的能量所在。

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如下特點值得借鑑:重經歷,嚴把入口關。該校規定,教師必須是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有相關行業領域工作5年以上的經歷,一定要熟悉生產一線,具有在現場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技術開發、創新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重業績,嚴把考核關。將講師類、工程師類職工考核級別分為五級,考核結果直接決定個人晉升與否;考核分兩個重點領域:一是考評教師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如教學能力(工作量、效果等)、管理班級能力(職工需無償帶班)、指導學生能力、處理及管理信息能力等;二是考評教師的協作能力,如完成上級主管安排的工作情況、與企業合作情況、參與項目合作教學情況等。重深造,提升能力關。該校特別

重視教師的管理、培養和專業發展,以滿足社會知識和技能快速更新的需要。對“老”教師,只要有上進心,能主動申請進修學習、滿足新設專業急需,都給予大力支持,及時送出充電。每年有20 %的教師到國內、外高校、企業(公司)或研究單位等接受培訓(30天/年人均)或到生產第一線去指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使其掌握最先進的技術。學院非常重視教師實踐技能的培養、培訓,其渠道有:工作合理輪調、新職業技能培訓、參與企業實習項目與考察、參與企業座談會、參與有關工作培訓項目、參與實際工作項目開發、在教學企業任經理、在社會企業(公司)兼職等。

南洋理工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給我們的啟示:一是教師素質職業性重於學術性,職業教育的特殊地位在於其能力為本的特殊性,工作經歷是第一位的。提高職工綜合能力,在於獲取與企業有關的知識與技能,而非單純的學術性學歷(位)的提升。或許從企業直接引進人才、聘任兼職教師,更適合現實高職教育的特殊性,該校“822計劃”外聘兼職教師校內上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二是教師針對性職業能力培訓尤其要強化,若我校要長期從事高等職業教育抑或工程專科教育,則更需要“雙師型”師資隊伍中的“工程師”或其他專業師,沒有勝任的行業精師很難帶出正規的高徒,我們應當把教師定期輸送到企業(公司)現場進行培訓、進修作為師資培養的重點領域,龍頭、品牌專業也可精選點教師到國外進修也未嘗不可。南洋理工的精師某些精湛技能就是那樣煉成的。當然,也不乏考評督促與激勵機制。

三、問題激發興趣

一天、一個問題,是我們走訪共和理工學院耳聞目睹的關鍵詞。這種“基於問題解決型學習”模式,以改傳統教師主導型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穎授課方式,使既往沉悶的課堂變成了激發興趣、探索未知、蒐集信息、解決問題、團隊合作、啟迪思維、師生互動的天堂。每天上午教師結合授課內容為學生髮出幾道主題,要求學生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摸索答案(將班級25名學生分成5個小組來進行),而並非由教師直接地傳授知識或技能給學生。下午或另日受令學生必須在集中課堂上帶去自己的報告,為各自獵涉的結論進行公開辯論,教師在課堂討論過程中只是適時加以輔導和補充,以幫忙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問題、鞏固知識與掌握授課內容。在這裏,教師扮演的是輔助、協調的角色,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考,設法找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與途徑。

用校方的理念陳述就是:“我們要做的是,從一個大家都能理解的概念或實際問題出發,通過學生互相討論,然後自行地將這些知識拼湊起來,這種探究性的學習方法最終能取得更有效的成果”。對此舉學生的看法是:共和理工學院所推行的解題式學習模式,很好地建立了我們的自信心、使自己變得更大膽,在演講時也不再怯場,讓自己擁有獨立思考,並養成發問的習慣,學會從多個角度來看待同一個問題。“過去的三年,我已解決了400多個問題;解題式學習模式是個實際和主動的終身學習方法,有助於擴大思維的發展空間,為我將來的工作做好了準備”。

學習的目的全在於應用,不光看你記住了多少東西,而要看你能用它來解決什麼實際問題。學習是手段,達到應用才是目的。解決問題應當是學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天天都能針對問題、解決問題就是共和理工煉就學生能力的真實寫照。

對於“基於問題解決型學習”模式或稱“解題式學習”模式的借鑑,必須解決好下列學習環境:一是課程授課學時比目前的要相對集中;二是圖書與網絡等資源使用的開放與無償性;三是課下非班級集中時間小組討論如何為5名學生提供溝通、交流的場所;四是要制定學生解題式答案的評價問題(即在無大量紙質試卷考試情況下如何它法給出成績)。它山之石,對有準備的教師以及個別的課程中,不妨一試其效。

四、對化工系課程建設的粗略思考

這次化工系創建示範的課程建設共有三門,化工原理、石油煉製工程、石油產品分析及其實踐環節。由於各自的課程性質、任務不同,其課程建設過程也應各有所側重。

化工原理為專業技術課程,國外課程名稱叫單元操作,每個單元擁有自成體系的內容,可分成若干個模塊來組織教學。實踐訓練環節,以課程實踐訓練為主,關鍵在於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能否以實踐項目開發引出教學鏈條,進而衍生出企業工程項目、科研項目,值得研究與關注;此外,南洋理工的實物設備實習(如精細結構觀測與裁裝等),也值得效仿。

石油煉製工程為專業課程,它涉及整個煉油的各種工藝(上、下冊)。我校教學過程是否全要講、如何講,學生到企業後所學內容是否都能用上排場,也是一些問題。是否可以根據企業加工規模不同、煉廠類型有別以及原油性質特點等,針對問題介入授課項目、引申內容,這或許是高職高專需要借鑑新加坡教學經驗應努力嘗試的東西。倘若如此,專向學科實踐訓練、企業實習也具有了針對性,也有利於企業工程項目、科研項目的開發。校內實踐訓練環節,以實物模型、仿真模擬等為主。

石油產品分析為專業課程,可依不同類型油品(如汽油、柴油、潤滑油等)為授課項目,以工業應用級儀器設備來進行職業或專業實踐訓練,效仿新加坡“教學工廠”環境,實現零距離與企業實際對界,也有利於企業項目、科研項目的開發。

對於石油煉製工程、石油產品分析課程,還可嘗試“基於問題解決型學習”或“解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

以上是赴新培訓的點滴體會,如有失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