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課改培訓心得體會(精選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改培訓心得體會(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改培訓心得體會(精選8篇)

課改培訓心得體會1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採取了提出題目——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誇大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着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xxx、希看、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3年前開學以來,我在課堂上發現老師變非常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動態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原來我們這界是課改年段。新教材真正體現了這次課改的精神,學習過程與後果並重,同學們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

因此課堂上出現了轟轟烈烈的教學場景,我們忙於收集資料,課堂上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我認為課改讓同學們的學習方式改變了,同學們學得主動了,大膽了。我們變成了學習的主人,變得主動而靈活,大家都搶着發言。學習由苦變樂,師生互動,學生間的互動變成了課堂上的主旋律。四年級的時候,徐愛華老師開課,上了一節《尊嚴》。這一堂課贏得了許多老師的讚歎。我們查找了大量的資料,瞭解石油大王哈默,我們踴躍發言,還表演了哈默給鎮長捶背的樣子和哈默與鎮長的對話。我們還講了幾個關於尊嚴的小故事。

我們精彩的小故事和發言把這堂課推向高潮。徐老師與我們默契十足,搭配的很好。讓我們和老師們感受到了課改的力量!課改主要體現在:創設情景、生成問題、合作探究、產生新疑。它讓同學們對學習更有興趣,發言更積極。沒有了“滿堂灌”、“填鴨子”的教學方式,同學們在課堂上大顯風采,我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學習熱情高漲,使學習成為充滿樂趣的事。教學方式的轉變。

教師課堂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過程,同學們學習過程不僅要用腦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説,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教師要積極參與同學的學習過程。我們才能無拘無束的置身於其中,嘗試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課堂才能煥發無限的生命力,同學們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六年級第一學期,周素娟老師開市重點課程,我們查找了充分的材料,以介紹的方式來描素我們的廈門。我們不僅介紹了廈門還説了閩南語,唱了閩南語歌,介紹了美食,講速了故事,描繪了風景,我們精彩的介紹和表演贏得了老師和領導們的掌聲和好評,給這堂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雖然課改給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好成績,課堂、學生和教師都產生了可喜的變化。

但是,新課程教學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問題。如:把課程改革僅理解為教材的變化,換了一套教材而已;知道學校教育要以學生髮長為本,實際課堂教學中還是以教師為中心。老師還要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權;更開放,向學生社會生活的更大時空開放;更有效,多一點探究、創新體驗,多一些同伴互助協作。給我們一些權利,讓我們自己去選擇。給我們一些機會,讓我們自己去體驗。給我們一點困難,讓我們自己去解決。

給我們一個問題,讓我們自己去找答案。給我們一片空間,讓我們自己向前走。課改帶給我們新一種學習方式,讓我們更有信心,更有動力,更有力量!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也不斷地改革更新,發生着時代性的變化。在注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關注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關注學生的發展。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新課程改革強調發現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究學習。這些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即: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通過研究性、探究學習,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在觀察比較中探究、在矛盾衝突中探究、在問題解決中探究、在實踐活動中探究。

課改培訓心得體會2

課改在我校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許多觀念讓我耳目一新,經過不斷的學習實踐,業務水平獲得了發展。在享受課改帶來成功體驗的同時。本人對課改的認識也在逐步清晰,深入。

1、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

自主學習,要讓學生真心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的閲讀課文,充分的思考、探究、理解,讓學生充分體會課文,萬不可讓自主學習流於形式。那種擔心自主學習佔用過多時間,會影響教學進步,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的總結是錯誤的。因為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會提高自我對學習的興趣,同時,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對學習的效果也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2、正確的學習任務

要使學生的合作學習有效的進行,我們必須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同時,合作學習的任務應當具有一定的速度,具有進行合作學習的價值。一般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有困難的任務課進行合作學習,通過合作學習小組通過想互配合相互討論,相互交流容易使學習任務更好的完成。如果學習的任務比較簡單,或者學習的任務,更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就完全沒有必要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3、適時進行可以在以下幾種情況開展合作學習

1)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產生了合作學習的願望。

2)部分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憑藉個人能力無法解決。

3)需要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外向深入。

4)學生的思路不開闊,需要相互啟發時。

5)學生的意見分歧較大需要共同探究的時候。

6)學習任務較大憑藉個人的能力無法完成

以上只是自己在實踐課改上的一些浮淺認識在課改的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許我會經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但有一點不會改變,那就是:目標在前方,為我在路上。

課改培訓心得體會3

一、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現代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把重視人,理解人,尊重人,愛護人,提升和發展人的精神貫注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全方位,它更關注人的現實需要和未來發展,更注重開發和挖掘人自身的稟賦和潛能,更重視人自身的價值及其實現,並致力於培養人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以化品味和生活質量,從而不斷提高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促進人自身的發展與完善。

二、全面發展的理念

現代教育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宗旨,因此它更關注人的發展的完整性、全面性,它是面向全體公民的國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體的全面發展,以大力提高和發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民族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增強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為根本目標。

三、素質教育的理念

現代教育揚棄了傳統教育重視知識的傳授與吸納的教育思想與方法,更注重教育過程中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工作及其內化為人們的良好素質,強調知識、能力與素質在人才整體結構中的相互作用、辯證統一與和諧發展。

四、個性化理念

豐富的個性發展是創造精神與創新能力的源泉,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創新的時代,它需要大批具有豐富而鮮明個性的個性化人才來支撐,因此它催生出個性化教育理念。現代教育強調尊重個性,正視個性差異,張揚個性,鼓勵個性發展,它允許學生髮展的不同,主張針對不同的個性特點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評估標準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創造條件。

在這些理念的指導下我認為做好以下幾點將更有利於新課改的落實:

一、有高尚的師德

現今社會中,有悖師德的現象屢禁不止,如教師急於求成,往往口不擇言,傷害了學生的自尊,遲到就不讓進教室,做錯事就罰打掃除等變相體罰學生,認為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優生笑臉相迎,差生橫眉冷眼等等,這樣肯定不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推進素質教育倡導新教育理念的同時,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有良好的師德表現,以身示範,以情感人,德高為師,身正為範。我們要求學生不能怎樣,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過程中,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要以情感人,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不再犯。

二、要真正瞭解學生

首先要了解學生水平,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怎麼樣,接受和理解新知識的能力怎麼樣,然後在根據學科的特點,尤其是在現實中的應用,適當的穿插一些事實,尤其是與生活有關的新聞事件,或者是與電影電視劇有關的故事情節,解析其中的可能與不可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當然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傾聽,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去引導學生解析,還要有適當的能力引導學生在討論的時候不要偏離課堂太遠,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學生的任何一個優點和閃光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所有學生都學有所得。

三、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

教與學是相互的、同一的矛盾體。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解決好這一對矛盾。首先是老師的“教”。在我們國家的這種教育體制下,“教”是很重要的,又特別是在高中,無論是在時間的分配上,學生的興趣上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就特別重要了,課堂效率也就更多的體現在教的效率上了。那麼如何提高教師“教”的效率呢?

1、教師要認真研讀新教學大綱,整體把握,重點突出;

2、合理安排每節課的教學任務——內容的合理,時間安排的合理,不一定按書本的章節來。

3、如何提升學生的興趣也是教師備課的一大內容。對於中學生來説是一個探索發現的學科,就是了解認識人本身及身邊環境的學科,因此,我們不乏生活實例,加之介紹一些大的相關科學發現,我這樣的課堂是輕鬆的、活躍的,學生會感興趣的。理論上,教學這對矛盾中,學是重要的,主要的。但是,他需要教師的刺激、點撥。因此,培養、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就很重要,這也要靠教師的課堂技巧來生動活化課堂。

四、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培養

許多教師自己就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自身的自學能力沒有得到好的培養,既缺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意識,也沒有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能力,結果自己的悲劇又在下一代身上重演。對此我們應該想盡一切辦法杜絕,必須讓學生學會自學。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案和提前設計一系列梯度問題,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這樣就會大大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和學生今後學習和處理能力。

五、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法

通過小組的合作,從實現個人的目標達成整個小組的學習目標,在這個合作學習過程中首先進行合理分組,小組成員一般以4-6人為宜,按照興趣和自然單位組合,成員之間的個性差異較小,興趣一致。並且要建立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激發小組每一個成員最大的潛力通過對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的控制和評價是的每個成員在合作中發揮最大力量,從而更加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

總之,落實新課改,就要貫徹好新課改理念的精髓,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是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得愉快,從而達到教與學的最佳組合,形成教與學互動的最佳境界。

課改培訓心得體會4

隨着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也隨之發生着變化;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台。我們跟隨新課改步伐實行了“目標”教學法,以目標教學統領課堂,構建高效課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出現了許多值得我們反思的東西。與此同時,新課程改革下的數學課堂也存在一些問題。所有的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簡單的談一下教學中的收穫與困惑。

一、課改中的收穫

課改中,我們努力探索,大膽實踐,認真思考,把課程實施落到了實處,收到了明顯的成效。

(一)我們的素質得到整體提高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促進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課改推動和促進了我們的成長。在課改實施中,我常有一種感受,我和我的學生一起成長。

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只是一個技術人員,或者説是一個工匠,僅是用他人設計好的方案去達到他人設計好的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更多地是一個被動的執行者,而很少成為主動的設計者和實踐者,更難成為自覺的教學問題的研究者。在課程改革中,在新舊理念的不斷碰撞中,我們數學教師走上了一條“問題-設計-行動-反思”的旅程。一個個的問題和需求,激發教師“我要學,我要改,我要做”的參與意識。書寫教學反思有力地促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教學行為和方法。我校經常組織課改展示課,積極地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取長補短。我們自覺地進行新理念的學習,不僅理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課堂教學中的理性思考逐漸增多,並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體現用教科書教學生,而不是教教科書的理念。新課程的實施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為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發展的空間,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使我們從普通的教書匠成為研究者,設計者。

(二)課堂教學發生可喜變化

課改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課堂教學凸顯:

(1)創設良好教學氛圍。良好的教學氛圍對促進學生學習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協調發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在教學中注意創設平等和諧、合作交流,求知進取三種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學中教師首先做到的是:必須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們的一切努力,保護和激勵他們所有的嘗試和創造慾望。尤其是對待學困生,教師不僅要付出愛心和關心,更多的是耐心,細心,為每個學生提供良好教學的機會和保證。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形式,學生間互相激勵,互相促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悦感,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並善於採用競爭策略,營造一種催人奮進的情景,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去探索,去創造。

(2)創設問題情境。我們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出發,以圖畫情景展現,使學生親自體驗數學就在生活當中,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主動研究充滿數學的實踐問題。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設充滿趣味的問題情景,如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小故事,用小動物來作主人翁,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世界,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與現實生活相聯繫的問題情境,力求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並在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和數學的魅力。

(3)實施五大開放。“開放”就是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及羣體討論,獲得數學知識,真正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開放學生的眼睛,提供觀察機會。讓學生用一雙智慧的眼睛去尋找身邊的數學知識;開放學生的嘴巴,提供表達的機會,將數學知識寓於童話故事、有趣的遊戲中,讓學生在熟悉喜愛的情境中領悟、表達,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開放學生的頭腦,提供思考的機會。在解決問題中,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經過學生自身積極地思考,探究發現數學結論,體會數學的魅力和活力;開放學生的雙手,提供操作的機會。兒童的思維離不開動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通過“塗一塗、分一分、圍一圍、折一折、拼一拼”的實踐活動,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等幾何圖形;開放學生的空間,提供表現的機會。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課改中的數學教師為課程實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獲得必要的數學,在數學上得到儘可能充分的發展。長期的課改表明,孩子們身上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們的願望逐步得到實現。

1、學生樂學、愛學、興趣濃厚。重視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和學生主動喜聞樂見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喚起其心靈的共鳴。教學中的精美教具和學具、生動畫面、講故事、猜謎語、集體搶答、小組競賽讓孩子們學得愉快、投入,使得學生在獲得積極向上,活潑快樂的情感體驗的同時,獲得數學的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並使得他們的多種才能得以展現和培養,他們覺得學習數學是快樂、有趣的。

2、學生善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學習數學。有趣、來源於現實,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課堂上,經常出現有的學生打斷教師的話並站起來説:“老師,這道題我還有不同的想法”,“老師,我有問題想問一問”,“老師,我還可以再補充2點……”,答案不唯一,解法最優化,學生思路逐步開闊,解題中不斷湧現創新精神,數學課堂經常成為學生的“答辨”現場,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豐富的想象力,活躍的思維,以及提出的有較高思考價值的問題,靈活的解題方法,結合實際問題作出的合理解答,無不讓我們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潛質所折服。

3、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新教材中編入了許多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素材。在“數與代數”、“空間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各個領域裏所設計的情景,都是經常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情。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讓學生在自己身上、教室裏、家裏、校園裏、大街上尋找所學的數學。如“説説你身邊的圖形是什麼形狀”等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舉目望去,信手拈來,到處是數、形、大小、位置、統計、加減乘除關係等數學信息,我們就生活在充滿數學信息的現實世界中。

4、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獲得成功體驗。課改中,我們遵循着這樣一個原則去教學:學生能讀懂的,老師一定不講,學生能通過小組研究解決的問題,一定讓學生去討論,這樣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進而逐步學會學習。教學設計中着眼於人的發展,着眼於兒童獲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給合合作學習提供最大限度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羣體協力。許多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活動中逐步學會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真地傾聽他人的意見,概括吸收同伴經驗,從而形成團結合作,相互尊重,互幫互助的良好學風。在合作學習中又適當引進競爭機制,採取小組競賽的形式,鼓勵小組內成員的合作配合。強調集體榮譽,把合作與競爭統一起來,並儘可能給予激勵性評價,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困惑與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題策略的多樣性與教學中個別學生知識掌握不紮實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現形式多樣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性,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發現,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課堂學習中能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學困生可能是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久而久之兩級分化的現象出現。

2、新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題策略多樣化,但對於純計算題的練習相對少,以至產生學生算得慢,容易錯,計算能力較薄弱的問題不可忽視。

3、新教材有的內容編排較難,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認知規律。如第二冊“估一估,量一量”中的m、cm對學生很抽象,要求過高。如元、角、分的認識、二十四時計時法等內容,對於學生是難點,課時又少難掌握。

4、教學班規模大,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許多商榷的問題。要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但有限的40分鐘時間若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與討論的時間又與課時進度發生矛盾,如何把握給予“時間”的度?

5、課堂活動與缺少教、學具的問題。在我們農村地區,雖然大部分學校都有擁有計算機,但每個班級都用計算機來上數學課還有一段時間。新課標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有很多學習內容需要學生動手去實踐、操作,也就特別需要相應的教具。儘管有些教具可以讓學生自制,但是,也有一些教具自制起來比較困難或自制的教具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學很不方便。

6、我校的“目標”教學模式在一些課堂中不適應的問題。在這一教學模式的指引下,全校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不管是語文還是數學,全都一個模式,這就產生了很多問題,如低年級學生和一些複習課不適合這種模式等。有模式可循固然好,但怎麼按模式上課還值得商榷。

以上是我個人對新課改的一些體會,課程改革正在全國各地全面鋪開,我將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課改活動中去。

課改培訓心得體會5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悦,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幾年來,在課程改革的實施進程中,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到課程改革的推行確實對我們的學生受益非淺,對我們的教師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禮,師生同舟共濟,共同發展,充分地實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煩,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談一談我們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教學方式的轉變。新課程教材內容已經改變了知識的呈現形式,這是一大亮點,那麼教師如何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遵循兒童的認知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新知識有親近感,學習方式變得多樣化和個性化呢?我們在教學中注重讓數學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這樣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聯繫起來,使學習真正服務於學生的成長,根據知識特點的不同,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兩位數加兩位數第一課時,教材給學生提供的超市買玩具的情景是學生一般都經歷過的,容易從中提出數學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也便於調動生活經驗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和寬鬆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根據同學的意見進行必要的反思,從而選擇合理的、適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課堂教學中,教師更關注了知識過程的呈現,探究性的學習、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現了,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如何計算,而是讓學生自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這些設計使數學學習擺脱了機械乏味技能訓練,讓學習的過程充滿探索和思考,對知識的應用也變得靈活。通過教學方式的轉變,設立了相應的情景教學環境,學生不僅能夠在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在思考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而且獲得了學習中的樂趣和自身全面、和諧的發展機會。

二、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積極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變學生從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加強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繫,摒棄過分強調學科本位的思想,更加註重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三、評價方法的轉變。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這不僅是評價體系的變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新課程要求評價注重過程,強調多元化的評價方法。變重結果評價為重過程評價的好處還在於:引導學生對自己和他人有“盡力則行”的要求和評價,既承認個人的侷限又能表現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別人,因為努力是每一個願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種結果卻不是我們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變重結果評價為重過程評價的好處還在於:充分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在不同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獲得不同的心理髮展水平,淡化“區分”,突出“轉變”,追求每個學生在原有心理髮展水平上的進步和發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展,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診斷學生成長中的問題,從而發揮評價的改進與激勵功能。正如美國著名教育評價學專家斯塔弗賓所言:“評價的目的不在證明,而在改進。”運用這些方法,才能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發展,更清晰、更準確地描述學生的現狀和進步。

四、師生關係的轉變。新課程標準認為學生是數學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的發展是數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所以在課堂上,我們注重激發學生回答的慾望,讓他們有充分發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營造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

五、新課改對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我們是農村小學,加上家長對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不聞不問,即使過問,頂多關注分數,根本不懂得什麼叫能力,不懂得什麼叫“減負增效”,給教學帶來了困難。

六、新課改在課時安排上更緊了。新課程方案的課時數有了很大的變化,象三年級每週只有四課時,對於優生來説,問題不大,尖子將更尖,教材的編排有利於他們發展思維,拓寬思路,但對差生而言,差生更差,教師有時為了幾個差生通常要費好幾倍的時間,但是還是跟不上趟,而每天課表又都安排的滿滿的,學生在校時間又嚴格控制,這樣就成了一對矛盾,迫於進度的要求,又不得不開新課,這個知識還未掌握,下一個知識又來了,簡直是應接不暇,最後就達到了雲裏霧裏,糊里糊塗的境界,基礎知識掌握不牢,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新課程要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的機會相對多了,班級名額多,動手機會多,組織教學難了,讓學生多活動,擔心教學任務完不成,因為一週只有四節課,不讓學生自主探究吧,又與新課程相違背,現在每學期市局要調研,平時學校要檢查,也許是我們太在意結果吧。

七、新課改對教師課堂調控更難了。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的空間還給學生,強調讓學生“動”起來,可當學生真的“動”起來以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常常一發難收,課堂紀律,難於控制。學生分小組活動,合作探究,這鍛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師也成為小組討論的一員,參與其中,並對小組學習的過程做必要的指導,同時關注討論的進程,瞭解各組討論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及時點撥,適時調控。但問題又來了,目前教學班人數多,學生分組六人一組,一個班要分八組以上,四人一組要分十二組以上,活動中教師照顧不全,有些不自覺的學生就把活動時間變成聊天時間了,教師的輔導引導作用就起不到了,難以實現關注每一個學生。

八、新課改對課前準備更復雜了。為了實現《標準》所提出的課程目標,所有數學知識的學習,都力求從學生實際出發,以他們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習主題,並展開數學探究。因此教科書中創設了豐富的問題情境,引用了許多真實的數據、圖片和學生喜愛的卡通形象,並提供了眾多有趣而富有數學含義的實際問題,所以要求教師必須要有充分的教學準備,教師不僅要把教材處理好,課備好,而且要準備好一些教具、投影儀等,條件好的學校要準備課件。但是,由於我們是農村小學,硬件條件跟不上,不可能同時使用課件,全校二十個教學班只有一台投影儀,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師的自制教具又相當缺乏,從而造成教學準備不夠充分。上課只能讓學生看課本或看掛圖,失去了實物形象的效果。

課改培訓心得體會6

一:學習新課標,認真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的傾向,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展學習和應用的領地,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生受用的語文能力。

二:作為人師,要注重師範教育,樹立知識形象,外在美形象,人格形象,基本功形象,勤奮學習形象,幹事創業形象,公道正派形象,熱情服務形象,新課程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學生終身學習的楷模,學習技巧的傳授者,挖掘資源的嚮導,尋求真知的組織者,獨立學習,對立研究的指導者、促進者,客觀公正的評價者,熱心的社會工作者,課程設計的專家,令人信服的心理醫生。

三: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新課程標準》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排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四:“親其師,信其道”這話很有道理。不管是公開課還是平時的課堂,用心與學生交流,從教師的言行舉止中讓他們感覺到師生關係的平等,在輕鬆的氛圍中感受師生關係的融洽。所以細細衡量一下,還是放下老師的架子都到孩子們中間去,這樣,才有可能有更多、更精彩的課呈現出來。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多學習,多實踐,多總結,多把快樂帶進課堂。在課改的道路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做一個合格的引路人。

課改培訓心得體會7

本期暑假在校領導的帶領下,我校全體師生進行了新課改學習,大家都學得很認真。我通過學習了洋思中學和綿陽東辰國際學校的經驗介紹以後,感觸頗深。他們構想了以學生為主體“先學後教”和“設境激疑——研讀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習他們的經驗,其實根本在於改變觀念,學習他們的經驗,要實實在在地落到我們自己教學的實處。因此,我想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學新課改的心得:

一、要真正地做到轉變教學模式。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二、堅定信念,樹立信心。“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是每位洋思人堅定不移的信念。他們把信念變成信心和行動,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讓每個學生都能全面發展,能做到“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他們的目的是對事業負責,對家長負責,對學生負責,讓每個學生都滿懷信心地追求進步,追求成功。其實這也正是我們每個教師必須做到的,我們要充分認識每一名學生都是可以教好的,要充分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即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學習有着一種良好的態度,樂意學。

三、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作為一名教師,要上好一堂課,離不開精深的專業知識水平。因為學生上課還是主要掌握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內容。比如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藴和傳授知識的技巧,才能使學生何既快又輕鬆地掌握。假如説沒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口才再好,也講不出什麼內容,這樣你怎麼把大綱要求的知識傳授給你的學生呢?你怎能把前後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呢?那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起來就不可能很輕鬆,相反會很吃力。

通過學習新課改,我們在以後的實踐工作中,必須不斷地總結反思,適時地改進,充分地完善自我,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課改培訓心得體會8

經歷了近10的課改教育、教學工作,我自己完成了從消極的抱怨走進課程,到強烈的職業道德置身課改的轉變。自從課改以來,就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各種語文教學思想、教學理論蜂擁而來,我深深地感悟到:沒有與新課程合拍的教育理念,沒法教;沒有豐富紮實的德才學識,教不了;沒有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的進取精神,教不好。

新課改使教師由管理者和執行者轉變為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開發者、組織者,其地位較以前更加重要。伴着新課改之風,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也應隨之改變。但在新舊教學思想的交替過程中,課堂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困惑,通過學校組織的培訓,聆聽專家們的報告,再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學,許多糾結多時的困惑和問題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歸結為:

1、變“自主”為“放任自流”――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學生自主探索,主動獲取,進行合作學習,但並不代表教師就退出了教學的舞台。教師仍是學習過程的開發者與組織者,對待課堂上學生的有意搗亂和嬉戲性提問,教師應及時反應並制止。切忌為了體現自主學習的新理念而對學生百依百順,放之任之。為了讓學生自主,教師沒了主見,教學無主次,這都是對自主的錯誤理解。

2、“多多益善”――新教材大大加強了探究式學習和動手實踐等各種學習方式的運用,但並不是要求教師將各種學習方式全部融入課堂。一堂課既有合作討論,又有分組辯論;既有圖片展覽,又有個人表演……弄得一節課猶如一大雜燴,什麼都有,只可憐的書本被棄置一旁。一節課熱熱鬧鬧,學生學得也開心,但課後卻摸不着方向找不到重點。因此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時一定得注意恰如其分。

3、無意義提問――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這無疑是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毫無意義甚至有負面作用的問題大可不提.

挑戰意味着機遇。當我們走上課改的道路,當我們困惑在路上,當我們掙扎在路上,我們就將課改變成生活,我們就將語文溶於生命,我們必將笑在路上。我們只要懷着一顆淡泊、冷靜的心,一雙慧眼,一個善於思考的大腦,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我們才不會在教育這條路上迷失自己,也就能行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