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實用】教師教育心得體會集合六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9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教育心得體會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教師教育心得體會集合六篇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1

剛剛過去的暑期,對體育老師來説是一個收穫頗豐的暑期,這個暑期,教研員給我們進行暑期培訓,培訓主題鮮明,教師專業成長及有效課堂教學,給予了我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一個個教學資源實例、一個個有效教學的內涵,使我們在感悟中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首先,李雪峯對課程改革做了回顧,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主要特點進行了闡述。面對社會的發展,我們體育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必須遵循體育教學的規律,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然後,對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教學內容的構建以及編寫依據、體育教學方法與體育教學行為的區別、評價體系的變化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講解。

其次,李雪峯重點講解了當前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問題分析和當前體育教學方法帶來的利與弊等。重點講解了體育教學方法的運用,並結合教學實際,在新課改下的體育課教學方法,學生學法。怎樣評課等,教師素質的提高和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等內容。對我今後的學習有了更大的幫助。

再次,他講解了關於體育課的教學反思的寫法,並要求教師們動手寫一寫,舉例説明了課改的關鍵是什麼,教師角色轉變和要提高自身的素質,重點講解了,怎樣提高體育教師的教科研水平,在科研研究方面還存在着很多不足,如本質的東西,論文的抄襲性,要有自已的獨立風格,個性,和實效性。

通過學習重新認識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深刻內涵,通過老師的舉例,對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方法與組織,有了重新的認識和理解。在看、聽、討論中,使過去的體育課非常的單一,課堂上教師就是全權代表,教什麼,學什麼,學生沒有主動權,學生與教師之間是很被動的。我們和老師一起學習和研討,我們深刻認識到,只有我們體育教師的觀念轉變,把適應新的課程方法和理念應用到我們的教學中,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達到我們追求的"讓學生在樂中求學,在學中取樂"。

學習的時間是短暫的,雖然身體很累,但留給我的收穫卻是無窮的,頭腦是充實。通過學習,我收穫了很多平時很難了解到的經驗和教學方法,通過學習讓我更深的認識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與體育課的樂趣,也對教好新教材充滿信心。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2

國培學習之陝西省鄉村教師培訓,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覺的兩年的培訓中,有着充實,有着快樂,也有緊張忙碌之後的想家!儘管不適應、想家、困惑、疲憊,但常常還是能感覺到緊張後的充實快樂!説實話我本身就是抱着求真向上的態度來參加此次培訓的,來到這裏,我希望我克服困難,珍惜機會,學有所收穫。

本屆陝西省鄉村教師國培,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專家講座,有現場聽課和專家評課,有班級自己的互動交流平台,有學員每日簡報,也有學員精彩教學設計的研討。這次學習,我們非常榮幸地聽了師院精心安排的來自全國有名的教研員和名師們來為我們進行培訓。一天一天,我被這些老師吸引着,推動着。他們的人格魅力和敬業精神深深地打動着我,感染着我。我為走進國培而慶幸,我為我在國培班結識這些專家型的教師而感到慶幸,我為我是他們的學生而有點小小的驕傲感。所以我用眼睛注着他們,我用筆記錄着他們,我用心採擷着他們。專家們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先進的教育理念點亮了我們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教育的執着追求。在這一段的學習中,大家一起探討、交流、碰撞……我們共同走過了一段難忘的心路歷程。從開始的心存疑慮到現在的豁然開朗,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並對這次學習進行回顧和總結,感悟如下:

一、培訓是短暫的,但收穫是充實的。

我站在了一個嶄新的平台上審視了自己的教學,對今後的工作也有了明確的方向。這一次培訓活動後,我要把所學的教學理念,咀嚼、消化,內化為自己的教學思想,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會繼續努力,認真學習,把所學知識用到教育教學中,讓孩子們樂學、會學,把孩子們從芬芳待放的花蕾澆灌成美麗的花朵,期盼在三尺講台上揮灑絢麗的人生!

二、領略名師風範,碰撞智慧火花。

這次國培學習,讓我充分領略到專家與名師那份獨特的魅力——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藴。最幸運是遇到呂老師,她學識淵博,她人品謙遜,她平易近人。在她帶領下,我們兩個來自不同地現區的學員成為一個親密和諧的學習大家庭,在集中學習和跟崗學習中,大家認真聽課,互相切磋教學技藝,互相交流聽課心得、書寫教學反思,碰撞智慧火花。在緊張忙碌的學習生活中,建立了一種坦誠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圍。

三、走出職業倦怠,更新教育理念。

本人從教十多年,已經失去了初為人師的激情。這次跟崗學習,聆聽了多位專家的講座及多位名師的課,我從中瞭解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現代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走出了職業的倦怠。給我以後的課堂教學指明瞭一條新的陽光道,認識到只有多讀書、多思考、多反思。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能力,做一個智慧型的老師。

總之,在培訓的過程中,我在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我的教學行為是否規範、我的課堂是否有吸引力、我的教學是否有效……我給自己的很多答案都是否定的,我也許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教授完了課本上的知識點,迫使學生記住了一些基礎知識,但是,我的課堂是沒有活力的和激情的,我沒有注重教學中的細節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做的一些教學改革還只是皮毛的,沒有深入骨髓和觸及靈魂的,本次培訓讓我在反思中有所收穫,讓我在學習中找到方向。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3

在近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認識到作為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主體——教師,肩負着光榮和神聖的歷史使命,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良好的師德素質。現今社會中,有悖師德的現象屢禁不止,如教師急於求成,往往口不擇言,傷害了學生的自尊,遲到就不讓進教室,做錯事就罰打掃除等變相體罰學生,認為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優生笑臉相迎,差生橫眉冷眼等等,這樣肯定不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推進素質教育倡導新教育理念的同時,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有良好的師德表現,我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鑽研教材,在新課程新課標下認真備課,上課,“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樣才能教好課,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

2 轉變教育理念,從以往應試教育轉為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注重學生全面的發展。

3 以身示範,以情感人,德高為師,身正為範。我們要求學生不能怎樣,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過程中,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要以情感人,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不再犯,這一過程需一定的方法,我作為一名老教師,雖摸索到較好的方法,但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還將努力積累經驗,並積極聽組內其他教師的課,學習他們的教育教學方法,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

總之,我會努力積累經驗,不斷完善自己,爭取成為一名真正擁有高素質師德的新時代人民教師。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4

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利用“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教”等多種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學,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暑假的學習,談談自己對生本教育的幾點體會:

一、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

生本教育的兒童觀認為,人的起點非零,具有與生俱來的語言的、思維的、學習的、創造的本能。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潛能無限,是教育教學中最重要的學習資源。藉助於學生本能力量的調動,就能形成教育新的動力方式和動力機制。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

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裏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二、教師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動學生的“縴夫”

生本教育的教育觀提倡,教師在教學中儘可能“不見自我”,要把教學內容從一堆知識變為知識的“靈魂和線索”,來創造最大的空間,迎接學生積極飛揚的學習。

關於這一點,我理解為還課堂給學生,教師只需要引領學生深層次挖掘問題,給孩子自我探究和發現的時間和空間。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説:“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

三、生本教育下的課堂,是學生自己體驗和感悟真善美的課堂

生本教育的教學觀認為,教學是學生在老師組織指導下的自主學習。生本課堂區別與考本、本本、師本,區別與短期行為、分數課堂,是忍的發展的課堂。在教學組織上,生本教育鼓勵先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直至不教而教。採用個人、小組和班級多種方式自主學習。

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説:“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着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5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有了以下一點心得:

一、教師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

一個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個善於自我更新知識的學習者。教師的知識更新包含了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打破,二是重建。即打破傳統的、陳舊的甚至是落後的教育理念、理論和教學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學的、先進的、合乎時代潮流的教育思想體系。作為教師,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可能是羈絆。因為過多的實踐經驗有時會阻礙教師對新知識的接受,也能一時地掩蓋教師新知識的不足,久而久之,勢必造成教師知識的缺乏。缺乏知識的教師,僅靠那點舊有的教學經驗,自然會導致各種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這時舊有的教學經驗就成了阻礙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的障礙。所以教師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用全新的、科學的、與時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來武裝自己的頭腦。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兒童,相信兒童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兒童,俯下身子看兒童的生活,平等參與兒童的研究。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兒童,兒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開展教學活動。那麼,怎樣調動兒童的“思維參與”呢?這次培訓的專家讓我認知道,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兒童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兒童處與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手給兒童,給他們想、做、説的機會,讓他們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質疑、交流。教師應當讓兒童充分思考,給兒童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説,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兒童説。這樣,兒童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培訓中,業務領導及專家的講座,在言談之中透露着充滿哲理的思考無不告訴我們:為了適應明天的社會,今天的教育必須改,而改革的成敗首先在於更新教育理念,劃時代的改革不能指望一步到位。通過短暫的學習生活,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真正地認識了新課程改革,認識到這場課改所具有的深遠意義。演講者成功的經驗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縮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6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當指育人,“授業”當指教書。(從“授業”這個詞語來看,古人比我們更注重教育教學的實用性,更貼近生活)“解惑”當兼而有之。

教育教學的理想境界,本應是所有的學生對知識都如飢似渴,老師除了教他們怎樣學好知識,還要引導他們學習什麼樣的知識,幫忙他們規劃未來的藍圖,設計人生的輝煌方案。教者就是“解”他們在學習和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惑”。教的同時也是育。但是,現實和理想總是有距離的,而且這距離還很讓人為難,甚至悲哀。這源於由社會糾結多個方面而構成的複雜原因,最終作用於學者(相對於教者而言,即學習的人)和教者兩個方面。

先説學者,就目前我們所應對和以前應對的學生來説,大部分學生不能算是理想中的“如飢似渴”者,這就給“教”增加了難度,使“育”的任務更加艱鉅。而且,這“育”也是外因,是後天的,是蒼白無力的。只要是應對現實敢於説真話,真心關注教育教師學生而不是一味強調教師沒有教好學生的人,都會承認這一點。如果只是一味歸咎於教者,學生知識潛力有問題,是老師沒有教好;學生厭學不學,是教師沒有育好。那教師無話可説,因為當今教育理念已經十分“理想”,教師處於絕對弱勢地位。教師無話可説,緘口不語,就會把教書育人做好了嗎不見得,他滿腹怨言,滿腹委屈,能把潛力發揮到極致,把工作做到最好嗎所以,真心關心教育、愛護學生的專家和領導就應把教育意識層面的理念、社會輿論、法規政策等,制定得不要太理想化,稍稍降低接近現實一點最好。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物質生活優裕得讓學生只明白享受卻不明白創造,只明白快樂和順利不明白困難和挫折,退化到十分脆弱的地步,稍微不慎就會身體骨折甚至心理骨折,更有少數甚者生命骨折;文化生活貧乏得卻只有電腦和手機,應對如此孺子,教師努力育之教之、教之育之。因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教師想盡千方百計,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着手,一會在前召喚引導,一會在後鼓勵鞭策。你的召喚引導久而久之會讓他遲鈍麻木,你的鞭策也不能太輕或太重,太輕他毫無感覺樂彼不疲;太重就有體罰或變相體罰的嫌疑。輕者受到家長領導的責問,重者走向法庭的被告席。這鞭策只好不輕不重,況且這輕重的標準不好把握,因為標準完全在於學生那敏感而又脆弱的承受潛力,在能理解與不能理解之間就是教師所要研究掌握的教育藝術。

相當一部分學生就是在這樣的學習生涯中,度過了寶貴的學生時代,熬成了家長。成了家長後忽然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反過來逼迫學生好好學習。如此循環,代代相傳。人們啊,學生啊,為什麼只有在付出幾十年的代價之後才明白呢為什麼前人以幾十年的生命為代價體驗到的深刻教訓,我們不能汲取呢難道只有自己也和前代一樣付出不可挽回的代價之後才明白老師和家長説的是千真萬確的真理嗎這是誰的杯具呢。

再説教者。一個教師首先就應是一個學者,最好是一個博學者。花費自己所能花費的時間、精力,投入自己所能投入的情感、智慧,努力學好文化精髓,並且有自己個性的心得和感受,準備傳授給學生。並且還要終身學習,以汲取不斷更新的知識。人類的文化就是這樣傳承下來、光大起來的。教師就是這繼承、光大、傳遞人類優秀文化的使者,在這個過程中,不斷修正學生的靈魂,為世界為人類打造一縷縷陽光。然後,教師還就應是個博愛者。教師具有真摯而且廣泛的愛心,不僅僅僅是出於對學生身心的呵護,也是教育教學的需要,因為教育家已經説過,教育的全部技巧在於如何愛兒童。從這個角度説,學生無論在行為、心理、學識等哪個方面出點問題,都就應是教師的愛心不夠甚至是沒有認真負責所導致的。所以,教師要有發自內心的深厚的廣博的愛心,而且這愛心要有教室將要倒塌時最後救自己兒子的無私,還要像陽光一樣照遍每一個角落。再者,教師還就應是一個藝術家,因為,一個優秀的教師不是把教書當作工作,而是當作自己所鍾愛的藝術(首先,你要愛藝術)。最後教師最好是一個聖人,因為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靈才能塑造健康的心靈,有了健康的心靈才有健康的行為,才能為國家為民族做出貢獻。

這本應是教師的神聖使命,説神聖是因為教師是克服人類無知和惡習的大機構中的一個活躍而用心的成員,是過去歷史所有高尚而偉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間的中介人,是那些爭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聖遺訓的保存者,是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個活的環節。但是由於眾所周知的應試教育的原因,修正靈魂、打造陽光的神聖使命枯萎,甚至退化萎縮。變得現實、淺近、低俗了,變成為考上高一級學府而教,這本是教育的副產品,卻成為唯一的主產品。

更令人痛心的是,我們沒有做到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者提出的忠告:關於祖國的豪言壯語和崇高理想在我們學生的意識中不要變成響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辭藻,不要使它們由於一再重複而變得黯然失色、平淡無奇。讓孩子們不要去空談崇高的理想,讓這些理想存在於幼留意靈的熱情激盪之中,存在於激奮的情感和行動之中,存在於愛和恨、忠誠和不妥協的精神之中。

這位高明的教育家,他關於教育惡化的預言如此真切而又細膩!我最後把學生教育到他老人家擔心的地步。但是,社會(尤其是上級教育行政機關)評價教師是這個標準嗎是看我的學生血液裏有沒有關於祖國的豪言壯語和崇高理想嗎這當然是軟件,無法量化,無法把握。最終淡化、退化成一些堂而皇之、人人具備、可有可無的政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