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論語》家長閲讀心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67K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家長閲讀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家長閲讀心得

《論語》家長閲讀心得1

《論語》是集合了孔子生平講學和門下弟子言行的一本智慧語錄,其中所體現的先賢聖人的思想,貼近普通人的現實生活,點明瞭人生的真諦。千年時光並沒有改變人生的本質,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生命的絢爛最終將歸於平淡,充實而自在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説學了能按時温習,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得人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理解我,我卻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是説你十五歲有志於學習,三十歲自立,四十歲遇事不疑惑,五十歲懂得天命,六十歲聽到什麼都能理解,七十歲隨心所欲而不越出應有的規矩。人的一生不要虛度,要立志做大事。

從《論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的人生道理:待人要真誠,不要花言巧語;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這是一種美德;學習要老老實實,不要不懂裝懂等等的人生大道理。

《論語》這本書是一本好書,它可以幫你悟到人生中的許多大道理。

《論語》家長閲讀心得2

俗話説的好:好曲不厭百回唱,好書不厭百回讀。現代名著是這樣,古代人留下來的經典著作也同樣如此,比如孔子的論語就是一部很好的書!

《論語》的作者孔子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聰明好學,青年時期便精通禮、樂、射、御、書、數六藝。

現在通行的《論語》共20篇,493章,大部分內容為孔子回答弟子們的提問;一部分不屬於問答,只是孔子的言論。《論語》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涵蓋哲學、政治、經濟、論理、美學、文學、音樂、道德等諸多方面,是研究孔子及儒家學説的主要文獻。

《論語》中的知識是無窮的,宋朝開國宰相趙普每天回家都關起房門苦讀。後來家裏人發現他的書箱裏藏的只有一部《論語》,有一次+宋太宗和趙普閒聊,便問道:“有人説你只讀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趙普老老實實的回答説:“臣所知道的的確不超出《論語》。過去臣用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在臣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

《論語》家長閲讀心得3

《論語》是一本非常好的書,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集而成,是記載着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經典。

書中既有對社會、人生的美好描繪,又有做人的知識和道德,這些對我們有極大的啟發。書中還有釋文和故事,就像在讀現代的故事書,內容豐富多彩,繪畫美麗動人。每個故事都有一個適合它內容的主題,只要你看完了這篇內容你就一定能懂得這個主題的意思。故事中還有一些好用的好詞好句,還有許多古代著名的人物,比如:孟子、老子、莊子、周處等許多人物。

在這本書中,我彷彿看見了孔子拜師學習,最後成為一位古代遠近聞名的老師的情景。頓時,之前我懷疑孔子不是一位老師的念頭在心裏打消了。

讀完《論語》這本書,我知道人要善於觀察周圍事物,去探索它其中的奧祕,不要因為小時候的貪玩而耽誤了學習。就像書裏面説的,“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讀書其實並不難,只要你用心去讀,認真去看,仔細寫好,就能把書讀好。

這本書豐富了我的知識和提升了我的寫作能力,使我終生受益。

《論語》家長閲讀心得4

《論語》為政篇第一句話是: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政,就是治理,為政,就是制定規範,執行規範,對國家而言,就是法律、政策,對企業而言,就是規章制度。規範以道德為宗旨,那麼就像北極星一樣,自己不動,星辰則圍繞着北極星,大家都圍繞着規範,執行規範,落實規範。

為政以德並非是孔子的理想,而是他發現的規律。

道德,古往今來,古今中外,其實有很多的不同,因為道德的本質是規範行為的觀念,這種觀念對大家都好,或是對大多數人好,禮義廉恥,都是道德,一個人有禮義廉恥,對別人而言就是好事,就有好處。境遇不同、環境不同、人羣不同,道德觀念自然也會有不同。在一部小説中看到,西伯利亞極寒地帶,嚴冬時候你走在街上,敲任何一家人家的門,人家都會開門迎接你,進門烤火吃東西,然後再走。這個道德的由來,是因為太寒冷了,人走在外面很快就會凍僵,因此家家都接納趕路的人,那可是救命啊,這個觀念就不太可能在北京、紐約形成。不過,無論道德的內容有多少或多大的不同,對別人有好處,對大家有好處,這一點是共同的`,以往是如此,今後也還會如此。

為政以德,這裏的德,就是那種給別人帶來好處的德,法律、政策,規章、制度,給大家帶來的是好處,大家自然會圍繞着這些規範做人做事,那不就是很好的管理局面嗎?可事實往往並不是如此,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為政以德的德,並非都能讓人理解,一個對大家都好的事,未必對某一個個體的人是好事,任何規範都會對不良行為進行制約,不良行為危害了別人,危害了大家,制約它就是為政以德,然而不良行為卻往往會給個人帶來好處,比如任性而為,率性而為,不是很爽嗎?

其次,也是更為關鍵的,為政以德的德,要很好的體現,不僅僅在於規範的內容,還在於實施管理的人,必須是道德修養足夠的人。我聽説有管理者要求部下要五加二,讀後感。白加黑,這話不僅可笑,也是道德修養不夠的典型表現。一張一弛,勞逸結合,有工作有休息,這方面的法規和規章都體現了為政以德,五加二,白加黑,就完全違反了這個德。常説的,經很好,被念歪了,念歪了的現象其實很普遍。有位研究《論語》的先生把“為政”與“執政”分開來,為政,就是制定規範,執政,就是執行落實規範,為政以德需要有足夠道德修養的人來實施才能落地。把為政與執政分開的看法還是很有道理的,《論語》為政篇的大量內容,説得都是管理者的修養問題,談理解人民需求,談孝,談提升道德修養的道路,這大概就是孔子的良苦用心所在。

《論語》家長閲讀心得5

新的學期,李老師讓我們誦讀《論語》,《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國學經典。裏面藴涵了許多人生哲理和學習方法,字字句句都讓我受益匪淺。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句。

前一句意思是: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一個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後一句的意思是:天資聰明而又好學,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可恥。

這兩句至理名言出自孔子之口,細細品味,我感同身受。在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當中,每天都在接觸形形色色的人,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值得我虛心請教,將來都可以成為我的良師益友。比如,就我們班級吧,全班有七十多名學生,有的是數學天才,有的是足球小將,有的是小畫家,還有的能歌善舞,多才多藝。多向我身邊的這些同學學習,汲取他們的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感謝《論語》教育了我,助我成長。我會一直誦讀《論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家長閲讀心得6

《論語》這本書對我有着深刻的影響,特別是書中的這句話不絕於耳: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是要告訴我們一定要誠實。

這句話讓我想起了媽媽給我講的故事《三把斧子》。故事內容是:傳説在一個古老的村莊裏住着一個窮人。他有一位老母親身體不好,有一次窮人為了給他母親治病就拿着斧子出門砍柴攢錢。他來到一條河邊,看見一棵又高又大又粗又壯的樹,剛砍下去,忽然他不小心把斧子甩進了河裏,這把斧子可是他父親留下來的,所以他十分傷心。就在這時山神出現了,山神拿着金斧子問:“這是你的嗎?”“不是”,“那這把銀斧子呢?”窮人回答説:“也不是。”“那這把鐵斧子呢?”“這把才是我的!”山神聽了以後十分高興地對窮人説:“孩子你很誠實,我現在把這三八斧子都送給你。”這樣窮人就有了三把斧子了,他把斧子換成了錢,終於治好了母親的病。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孔子的話,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我一定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