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5W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學生讀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體會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體會1

論語,一部全世界矚目的經典著作。多少人在這本書的薰陶下成才。九歲時,我懷着好奇的心情翻開一本帶有註釋的《論語》,一下子就被文中每一句話藴含的道理所吸引了······

什麼是論語?論語是由孔子及他的徒弟們的言行編成的一本書,書中的語言及其精簡,少了一個字就無法理解整句話的含義了。細細品讀,書中的每一個教悔都循循善誘,娓娓動人。

翻開《論語》第一句話便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很早就聽到過這句話了,意思也早已記在腦中,便是“學了知識以後,按時去温習他,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高興嗎?別人不知道自己,自己也不懊惱,不是君子嗎?”以前我總是不以為然,但如今我卻十分肯定這句話,就如我們背單詞一樣,若不去常常複習,很快就會忘記。只有常常去複習,一個單詞才能永遠記在腦中。遠方有來了一個可以與自己談心的朋友,可以與自己分享喜怒哀樂,難道你不高興嗎?一個平易近人,做事不張揚的朋友,難道不算是“君子”嗎?

就算是書中的第一句話,他也令我在生活中受益匪淺!

四年級的時候,我爸爸開始教我學《新概念1》。我們用一個本子當做“生詞本”,把每天不會認的單詞都記在這個本子上,沒過幾天,本子上已有了60多個單詞。爸爸叫我時常翻翻這本本子,可我去總是把這句話當耳邊風。幾天後,爸爸看我生詞本上的單詞一個都認不出來,歎了口氣,語重心長的對我説:“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像你這樣學了就忘,‘生詞本’還有什麼用?只有時常温習,才不會忘記!”以後,我謹記爸爸的教誨,每天都翻翻“生詞本”,果然記住了所有的單詞。爸爸看我有了進步,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我自己也十分高興。學而時習之,果真“説乎”!

如今,再次翻開《論語》,一個個教誨又迴盪在腦中。《論語》的道理為何這麼多?都是“論”出來的!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體會2

《論語》裏提出君子應“日三省乎己”,這裏“三”不是具體數字,是多次、反覆的意思。換句話説,就是要一遍一遍地問自己,有哪些事我還沒做到?有哪些事我還可以做得更好?

《論語“學而”》中曾子每日從“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三方面自省其身,我們每天也可以從這三方面入入手進行自省。

第一省——

“為人謀而不忠乎?”要自省的就是“忠”,我給別人做事,給社會做事,我忠於職守了嗎?真正的忠誠不是忠於一個外在標準,真正的忠誠只有一個標準,就是忠於內心的良知。“忠”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能夠對自己的良心有所交代,就是最大的忠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第二省——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要自省的就是“信”,意思是和朋友在一起,你守信譽了嗎?信守承諾,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也是需要我們時常反問自己。信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一個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會接受他,所以一個人不可沒有信用。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立足,“信”是多麼重要,只有守信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第三省——

“傳不習乎?”要自省的就是“習”字,意思是説,老師教授的知識,你認真學習了嗎?對於知識,我們需要把它融進自己的生命裏,這個過程才叫“習”。學習之後要複習,學習之前要預習,温故而知新。學習,其實不光是孩子的事,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要活到老學到老,要把知識的學習真正融入生命,時時不忘記學習,如此我們才可以説,我們真正有所長進了。

這三件事——對任務的忠誠、對朋友的信用、對知識的學習,用它們叩問自己的內心,其實就叩問了自己的三重生命角色。第一重是職業角色,第二重是社交角色,第三重是生命角色,我們終其一生都是為了扮演好這三重角色而努力。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日三省乎己”,那麼人生中又有什麼憂慮和恐懼呢?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體會3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根據他的言行記錄下來的一本書。其中的內容十分廣泛,論述了四種主要的思想,即仁,禮,義,孝。這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重大作用。我將整本書讀完,感受最深的就是孔子先生的仁的思想。

仁,厚道,仁慈;如大地,澤養萬物,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中主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意為要求人人能推己及人,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能多為別人着想,尊重別人的想法和行為。

將主題為仁的句子重温了幾遍,我聯想到當今社會各種關於網絡暴力的醜聞層出不窮的現象。現在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微信、微博都是熱門的交友,交流平台,在上面出現的東西褒貶不一致。網絡給我們帶來好處的同時,背後也隱藏着巨大的隱患——網絡暴力。許多網民在沒有看到真實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想法,以及從眾的意識,常常會跟風去指責不明真相事件中的主人公,各種惡毒語言的疊加,造成對當事人的精神傷害,或者更加嚴重,由此形成了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的興起,私人信息被曝,網民跟風炒作,擴大事情影響,引發網絡暴力,言論的惡毒讓人感歎世風日下,這都給當事人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

孔子先生説“為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一個理智而高尚的人,能喜歡值得喜歡的人,能厭惡讓人厭惡的人,真正具有仁德心態的人可以以純淨平和的心態,客觀分析沒見事情,看待每個人。網絡,是一個真假難以辨識的地方,再加上人云亦云的力量,會給和諧的社會帶來無法想象的影響。所以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要用絕對的觀點,披着道德的外衣,做着違反道德的事,而是以一種“仁”的思想去對待,仔細的考究事情帶給我們的反思,這樣做可以為廣大網民提供一個純淨的網絡世界,真正的實現網絡的價值,減少來自網絡的危害。這也正反應了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

毛主席對孔子是持反對意見的,對於孔子先生提出的言論不能苟同。比如:毛澤東主張“教育與勞動生產結合”,而孔子主張“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雖説是反對孔子,但毛主席也只是談談自己的觀點,沒有做出過激的行為。他以辯證的思想對待孔子留給世人的東西,這個就是仁的體現:嚴肅認真的去批判一個人,他的觀點是客觀而一針見血。

看完論語之後,我也覺得孔子有些言論用現代人的眼光看是不能苟同的,但是它對我們這個國家從過去到現在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無論是哪一方面。撇去過去文人志士對論語的各種看法,是“獨尊儒術”也好,是過去的反孔潮流也罷,現在的我們是需要帶着一種辯證的'態度來看這本書,不要盲目的去崇拜或者是牴觸。有意義的部分我們要保留,好好學習,繼承它的精神;有缺陷的部分不要以絕對的心態來否決,我們應該勇於探索,對自己的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進行反思,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不也是待人接物的一種仁嗎?

以仁待人,用理智的心態,客觀的事實來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用仁的思想,共同營造美麗和諧社會。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體會4

于丹老師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聖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孔子沒有聖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温暖的生活態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裏。

“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於我來説,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間、夫妻之間,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抑鬱於胸。“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裏面,一遍又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裏供着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緻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台階也是跟它採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台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麼人們採着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麼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説,因為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後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為什麼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後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體會5

《論語》是我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精華思想。以前未曾學過《論語》,對它知之甚少。自9月份以來,由李華老師引領我們學習《論語》後,才瞭解到,悠悠華夏五千年,璀璨文化的源頭竟然是《論語》。

孔子是一位中國文化的傳承者,也是一位無法被歲月所磨滅的精神巨匠。他用最鋭利的智慧,打開了一道為時光所塵封的門,使仁愛之心溢滿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語,鋪展起一條充滿哲理芳香的坦途,讓子孫後代奏響了成功的凱歌;他用最簡單樸素的教誨,鑄造了一把堅韌的利斧,在廣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讀《論語》是一種享受。猶如靜心獨坐於清泉碧水邊上,細細品茗。彷彿《論語》的字字精華,便沉澱在綠葉清茶中,喝一口,它就順着舌尖流入體內,純化了身心,頓覺一陣清香盪漾胸懷,足以洗滌沖刷你靈魂中的一切慾念。

讀《論語》是一次旅行。彌留在充滿油墨芳香的字裏行間,感受儒家思想與仁義之道的巨大魅力。“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包容與豁達以及“仁”是做君子的根本。《論語》所充盈的儒家氣息是如此的濃厚而深邃,不失為一次精神旅行。

讀《論語》是一種學習。在品讀間,學習為人處事之道,在“仁"的思維薰陶下,感悟人心之偉岸,讓仁義之花盛開在每一位賢士心中。於感悟中,學習修身治學之法,那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讀《論語》是一場精神洗禮。讓原本枯燥的心靈得儒學的甘霖以滋養,讓原來疲乏的思維得精妙的哲語以啟迪。那一句句循循善誘的言語,那一段段平易樸實的文字,震醒了你我,也澆濕了被快節奏生活帶動下,一顆顆騷動的心靈。

總而言之,讀《論語》讓我感受到的是古文化的濃郁芳香,品味到的是精神的點滴精華,領悟到的是聖賢思想的深刻內涵。

讀《論語》,於心靈間,盪漾起一片純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