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關於語文教學心得體會4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21K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學心得體會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語文教學心得體會4篇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1

時光流逝,轉眼間一個學期過去了,五年級一班在學校領導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加上師生的共同努力,順利地完成了本學期的語文教學任務,實現了學期初制定的教學目標。為了更好地完成今後的教學任務,使教學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認真鑽研、求實創新,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本學期我在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務本、求實、創新”,一方面積極地參加各類學習,領悟其中新的理念、好的方法,結合自己班內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安排、設計,努力讓我的語文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在日常教學中,我堅持切實做好課堂教學“五認真”。課前認真作好充分準備,精心設計教案,並結合本班的實際,靈活上好每一堂課,儘可能做到當堂內容當堂完成,課後仔細批改學生作業。

二、寓思想教育於語文教學過程中。

本學期,我十分重視思想品德教育。不同的課文有着不同的思想傾向,我把握其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結合教材的編排特點,繼續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根據大綱“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精神。在教學中,注重結合課文的思想性和典範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學生先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查閲有關的資料,同位或小組合作自己試着解決,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重視學生的朗讀能力的訓練,使朗讀和理解緊基礎上通過朗讀準確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提倡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教師的指導,展開討論交流,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閲讀的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學生已進入高年級自然而然的開始沉默寡言,變得保守起來。我儘量的鼓勵學生,並運用各種激勵手段:語言的肯定、讚許的眼神、表揚的手勢甚至是一朵小紅花。

四、立足身邊、有效整理,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還記得三年級第一次將孩子的作文本收上來時的驚訝:這些孩子好像都不會寫作文,怎麼辦?對,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上寫作。於是儘量創造輕鬆的習作氛圍,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評語等。這學期,我發現身邊的優秀更有激勵性,於是我經常讓學生欣賞班內的優秀習作,並將一些好的習作進行整理修改,然後讓孩子們輪流閲讀。有時我把孩子們的習作發到網上。有時我會將每一個學生的習作精心挑選,有的學生是整篇文章、有的學生只有隻言片語,這樣一來使學生在習作方面很有成就感,從而更加的喜歡習作,習作水平也相應的提高很快。

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在今後教學中要加強自己的業務水平,提高自己能力,不斷豐富自己,更好的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2

語文教學應倡導“大語文”教學。必須引導學生關心廣大的社會生活,否則學不好語文。傳統教育方式使得課堂枯燥無味,素質教育有利於學生學以致用,學會做人,學會適應多變的社會。在教育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聯繫生活

聯繫生活進行語文閲讀教學,要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礎上深入思考生活,實際體驗生活。對生活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關於社會人生問題,可以是自己身邊的瑣事,也可以是對人生哲理的領悟。例如我教周國平的《直面苦難》這課時,要求學生聯繫實際設想自己處於逆境,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生活,學生們各抒己見。在艱難和逆境面前,你可以屈服,也可以使自己變的更堅強——甚至,你可以改變環境!你就是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這樣學生對人生也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教莊子的《逍遙遊》時,要求學生思考如果我們把莊子的逍遙理解為自由,精神上的自由,那麼在平凡考試的壓力下,我們怎樣才能達到逍遙呢?從而揭發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出他們的心靈是自由的。這樣聯繫生活,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變難為易,而且便於抓住機會進行思想教育,能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

二,積極互動

素質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為學習過程創建必要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充分發揮自 己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精神,主動參與到學習 過程中,實現意義學習(即達到對知識的深刻理解, 而不是機械記憶)。因此我在教《背影》一文中,引導學生由課文選材聯繫生活的實際,引導學生自己去認知“背影”。

全文記父親説的話只有五處,都十分簡單。按理説,在“家中光景很是慘淡”的境遇裏,在父子難分難捨的離情中,交談、告誡、囑咐,自是不少,為何作者只記了這極普通極簡短的幾句呢?引導學生討論後,可以看出文章在這裏選材的標準是:只記敍可以表現“裏頭含蓄着多少憐惜、體貼、依依不捨的深情”的話語,使讀者“讀到這幾句話,不但感到了這些意思,還彷彿聽見了那位父親當時的聲音”。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為撫育子女成人、成才,歷盡艱辛,可謂嘔心瀝血;而學生身受父母慈愛,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教學中,應針對學生實際,運用教材的示範作用,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薰陶感染,並適時給予點撥,使學生對父母形成正確的認識。

三,廣泛應用

學以致用,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興趣,對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語文課外活動應該成為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語文課外活動,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層次進行有計劃的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寫字活動、朗讀比賽、歌詠比賽、書法比賽、智力比賽、即席發言、參觀訪問、旅遊採風、故事會、討論會、演講會、辯論會、文學作品欣賞會、改編排練課本劇等等。

四,拓寬知識

拓寬知識在於使學生更加了解課文的年代背景,注重學生對課文本身的理解,不會產生時間上的代溝。通過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讀者們讀了本文,多會產生共鳴,並想到自己的父親對自己的親情和作者的父親並沒有兩樣。“當時的中國,軍閥割據,列強勢力明爭暗鬥,混戰不休,百姓生活日益艱難。作者的家庭,因社會的黑暗也日趨窘迫,‘光景很是慘淡’,‘一日不如一日’。在這一背景下,課文通過臨別前父親背影的描寫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題,從家庭的境遇,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不景氣;父親的關切使作者感激,父親的艱難掙扎令作者感動,這一切都顯示出父子親情的純摯與可貴。”

經過此番介紹後可讓學生更加容夠融入課文,為教師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產生實際感,讓學生不至於有不着邊際的感覺,對於讓學生聯繫實際有着良性的輔助效果。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3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在十一個年頭的教學生涯中,我不斷探索,不能説形成了一套理論,但也積累了一點經驗,供大家商榷。

一、把心貼近每一個學生

常言説,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月有圓缺,學有遲速。學生的差異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説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

1、給優生以雄心

優秀的學生有他紮實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還有獨道的學習方法,基於這些優越的條件,我要求學生擁有的是雄心壯志,要定下更遠更高的目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二⑴班的胡丙方和二⑴班的田秀紅是極具語文天賦的兩位女生,她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濃烈,文筆優美,閲讀鑑賞及審美能力都很強,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老是給她們灌輸要爭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闖的勇氣和決心,因此,在兩年的每次考試中,她們都能考出好分、

2、給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總是吊在中間,因而好多易滿足的同學也就樂於呆在這個位置,平平而過,懶懶散散,消極地對待自己的成績。針對這種心理,我給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勵他們通過努力還可往上一些,我把他們歸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趨勢,因而好多學生恢復了信心,他們努力趕超,擴大了優生的範圍。

3、給差生以上進心

在一個優秀教師的眼中,學校中應該沒有“差生”,只有學有困難的學生。我尊重這類學生。努力激發他們的上進心,“我並不比別人差”,“我還有優於別人的長處”。二⑴班有個叫範濟民的同學,學習上一竅不通,但他會用電腦,因此我常常在語文課上穿插信息技術知識,讓他表演,獲得大家稱讚,還有一位田偉同學,學習極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難題(也許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機會大肆渲染,鼓勵他,促使他上進。這樣,這些所謂的差生有了一點學的甜頭,也就多了一點學習的勁頭了。

二、把情傾入每一個學生

1、對好生注入嚴厲的情感而非寵愛

常言道,嚴是愛,鬆是害。我對學生要求嚴格,愈是好生,我更是當面説壞話,背後説好話。在我的班上,優生沒有趾高氣揚的神態和養尊處優的病態,因為他們跟所有同學是同等的,有時甚至更苛刻些。佔偉同學曾因少做一道閲讀題在全班同學面前作檢討,田紅寧同學因寫錯一個字而被罰寫一百遍,羅清同學因重理輕文被罰向全班同學做思想剖析等,這些同學因為受到了嚴厲的“懲罰”而改正了自己的壞習慣,經過努力在本次語文測試中都取得了90多分的高分。

2、對中等生關愛非慢怠

在我所帶的二⑴班中,有這樣一類女生,語文成績較好,但理科成績弱,總名次總是上不去,因而也沒了位置,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於是我找她們談心,肯定她們的長處,教會她們協調各科的關係,樹立她們單科精品意識。我常常拿巴東的名人、著名文藝導演周龍然的事例開導啟發她們,要發揮自己的優勢科目,不放棄自己,因此,這類同學的語文成績也上升極快。

3、對差生包容而非放棄

二⑴班的徐鵬英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差生,但我對他採取了包容的態度,允許他課堂上犯一點點小錯誤,如聽課走神,作業做不完等,但我並沒放棄他的求知,上課要求他抄課文、練字,45分鐘並不白白浪費。這個孩子儘管成績差,但初中兩年來從沒拖欠過作業,其實也是一個可愛的學生。

三、把業授給每一個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説:“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因此,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創造者。

1、課堂進度顧及每個學生

我通常上課的進度不快,我的每堂課要能使每個同學聽懂,每個同學有所得。

2、課堂提問針對每一層學生

在提問中我因勢利導,難題拋給優生,而易題留給了中下等同學,這樣優生感覺有挑戰性,而差生也不會因答不上而尷尬,失去學習的信心。

3、課後輔導落實每一類學生

培優補低是落實的重點,對待優生我填充他們課堂上的飢餓感進行拔高訓練,比如寫作技巧的指導,閲讀的綜合能力的提高,讓這類學生真正優起來,而對於低生則注重基礎的訓練,有關語文知識,學習方法,淺易的閲讀等達到一個鞏固過程,這樣因地制宜,適得其所。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4

什麼是好老師?放在過去,板書漂亮,口齒清楚,課時緊湊,是判定老師能力水平的硬指標。然而,隨着課改的深入,好老師的標準也在跟着變化,我有時甚至覺得,忽然間自己變得不會教書了。某種意義上,課改真正衝擊到了深層次的教育觀念。

過去上低年級語文課,我按拼音、字、詞、句、文的順序教學,輔以大量的聽寫練習,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現在進入一年級實驗課改教材,“教材是全新的,過去從未接觸過,沒有輔導書,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參考,甚至沒有寫字本與練習冊。課改提出的一些新理念,讓我有些無所適從。”二期課改在語文教學策略上要求做到:

①適當降低識字難度。

②且慢學拼音,提高識字量。

③推遲學習寫字時間。

④兩年完成五年的識字量。

按照課改要求,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不再強調拼音。課堂上教授生字時,甚至答應學生去“蒙”字、去“猜”字。那麼,教師應採取怎樣的方法幫助學生多認字多識字呢?

第一、記字形。

在教學象形字前,我不急於讓學生學習書中的偏旁、生字、詞語。而是先請幾名學生到黑板上畫一畫他們知道的一些字早先的寫法。學生一下子就來了興致,在黑板上畫出了“竹”“日”“山”“水”“田”等字,接着我便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的漢字最早是畫出來的。然後給學生介紹了漢字的'演變過程,學生被中國悠久的文字發展史深深地吸引住了。有些字形相似,看起來差不多。要引導學生留意找特點,區別它們不同的地方,如“毛”和“手”這兩個字。我引導學生觀察兩字的不同,學生觀察的結果是:“毛”最後一筆是豎彎鈎,“手”最後一筆是豎鈎,我再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有記憶的好方法,編成小兒歌:“毛毛,尾巴彎彎翹翹”;“小手小手,拉拉勾勾”……是字形不同,字音也不同。再如,“向”、“問”形近字,學生結合“問”字門字框左上角有點、不封口的特點,自編出小兒歌:“門裏有張嘴,開口問一問。”結合“向”字把“”想象成小眼睛,編出小兒歌:“眼睛睜大,辨別方向,方向的向。”

第二、記字義。

漢字中的許多字都是由一個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組成的。如,學生在學習“清”字時,把“清”與“青”字混淆。我啟發學生根據“清”的形旁“三點水”和聲旁“青”編成小兒歌:“青青葉兒清水洗。”這樣學生通過兒歌理解了字義,分清了“清”、“青”。這時引導學生總結自己發現的記字形的方法,並運用自己的方法識記生字。在識字過程中,學生看到生字,馬上就會將生字與熟字進行比較。比較後,他們會發現,在基本字的基礎上,加加、減減、換換就可以記住許多字的字形。教學時我告訴學生:“許多字是由它原來的形象演變而來的。字的偏旁部首往往能表明這個字所指的意思。如言字旁的字往往與説話有關;女字旁的字往往與女人有關;豎心旁的字往往與心情有關;形聲字中一般右邊是字聲;左邊是字義。“菜”“踩”“睬”“彩”、這些字,有些讀音雖然變了,但字義往往離不開偏旁所説的意思。”教學中我們把用基本字帶出的數個音、形相近的合體字稱為“字族”。假如在識字的過程中出現了某個字族中的字,在學習這個字的同時,我會鼓勵學生儘量多的運用他們發明的加、減、換的識字方法找出自己熟悉的這個字族中的字,比一比誰是識字小博士。

第三、記字音。

有些同學時常把同音字、音近字用混了。要留意辨記這些字的用法。如,“對”、“隊”二字學生也輕易混淆,兩字音同字不同,學生易寫成“排對”、“寫隊”面對這種情況,我對學生講解:“對,是針對,是與錯意思相反的意思。”並引導學生結合字的形、義想象,自己動腦筋來區分記憶。最後,學生編出了形象生動的小兒歌:“小裁縫,真細心,又量對了一寸”;“小人排隊,耳朵聽好”在語文活動課中,我再把這些小兒歌變成“它是誰”、“找朋友”等猜字遊戲。學生們在課堂上爭先恐後的邊説邊猜,興致勃勃,整堂課趣味盎然。課雖終,興猶存。學生們不自覺的在學中玩、玩中學,錯別字問題迎刃而解。

學生的識字天地十分廣闊,不侷限於一、二冊課本,也不侷限於小小一堂課,生活是最好的識字課本,社會是最好的識字課堂,把大小課堂結合起來,更能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充分利用社會這一識字大課堂,營造氛圍,組織開展了各種識字活動,不失為一種極佳的識字途徑:識字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讓學生養成留意四周事物學習生字的習慣,對生字的熟悉大有幫助;從課文的內容出發,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我們利用晨會,午休時間等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識字活動:如上《比尾巴》這一課,舉行《我對動物知多少》主題活動,學生在瞭解動物的特點的同時,熟悉了各種動物的名稱……每次活動一個主題,一箇中心,學生在識字活動中輕鬆愉快地熟悉了漢字;自作“識字課本”,引導學生自己製作“識字課本”,是一件十分有趣的活動,如在教學《自選商場》時後,讓家長帶學生逛超市後,把所買東西的包裝袋:如食品中“盼盼法式小麪包”等;飲料的包裝:如“匯源果汁”等;保健品中的包裝:如“腦白金”“黃金搭檔”;還有各種報紙雜誌的刊頭字等等,這些都是兒童識字的最好資源,讓他們收集起來,剪剪、畫畫、貼貼,就成了圖文並茂的非常精美的“識字課本”這種“識字課本”定期拿到班上交流,分享成果,平時閒暇拿出來讀讀,看看,對識字來説,真是實用、有效。

一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留意力不易持久,根據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徵,我們採用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識字方法,這樣可以啟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樂於識字,主動識字。“人生識字聰明始。”學生的創造性很強,特殊是低年級的學生,想象力豐富。當學生出現錯別字時,作為老師對待學生不要一棒子打死或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應告訴學生,寫字不要有差不多的想法,還要養成多動腦、多記、多分析的習慣,避免錯別字再次出現。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解決自己出現的問題。剛開始可以師生共議找方法,逐步的放手,最後學生可自己創編、總結出兒歌或小故事。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生“授之以漁”,使他們把握正確的,良好的學習方法,自己解決問題。這就達到了“教是為了將來不需要教”的目的,學生的能動性才能真正得以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