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2021年新安全生產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3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新安全生產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2021年新安全生產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新安全生產的心得體會1

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對安全生產工作得越來越重視,要求也越來越嚴,可以説是大局形勢,每個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安全生產法》的每一次改革都是提升安全意識,強化安全“超前意識”“預防為主”的理念。從“三不放過”到“四不放過”加大了發生事故的處理力度,進一步把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了一個境界。安全生產是對企業負責,對家人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安全生產是企業發展的前提和根本。每一個不安全事故都是血的教訓,每一個不安全事故的背後都是家庭的血淚史。

作為一名企業的員工,更應該清醒地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如果在生產過程中沒有做好安全防護工作,一旦發生事故,必然先傷害到自己。安全無小事,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繃緊安全這根弦。嚴格按安全規程操作,讓事故遠離我們,將事故的苗頭扼殺在搖籃裏。只有企業安全生產,企業才能蒸蒸日上,自己的“小日子”才能過得紅紅火火。

新安全生產的心得體會2

《安全生產法》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更加明確了生產安全事故的責任追究和在生產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指導方針。通過電廠班組近段時間學習新修訂的《安全生產法》,我談一點學習上的一些體會。

眾所周知,在傳統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始終貫穿着“三不放過”的原則,經過一段時期的運行之後,體會到追究事故責任者的責任不夠明確。因此,現在又將“三不放過”改為了“四不放過”,加大了發生事故後的處理力度。這不失為一種“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好做法,有新意。新出台的《新安全生產法》則體現了在安全生產管理上要強化“超前意識”、“預防為主”的理念,進一步明確了只有有效地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達到最高的境界。

安全管理工作的“超前意識”,強調把安全工作的重點從事後處理轉移到事前監督上來。在貫徹“安全第一”工作中必須遵循“預防為主”的原則和“防範勝於救災”的內涵。同時,也要形成建立積極向上的“安全文化”氛圍,這是安全管理工作事前監督體系的重要環節。“安全文化”追求的是一種各級領導幹部身體力行現出來的安全管理理念,從而促使所有人員表現出較高的重視安全工作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並將安全生產工作放在自己的職業價值中去,從而使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成為自己工作的行動指南。另外,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考核機制,是事故“超前防範”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司已將“安全生產考核標準”納入到了各部門的“月度工作計劃指標考核”中去,從某種程度上起到了一個監督和防範的作用。然而,還存在着重視對安全事故的考核,輕視對不安全因素、異常的監控。在這種安全管理體制中,不可避免地抱有了一種僥倖的心裏。孰不知,“小病不醫,終成大患”。等到安全事故發生後,再找原因談“幾不放過”晚矣。因此,一個完善的考核機制應包含安全管理的各個環節,健全“責任鏈”的監控系統,提高“防患”意識,從小事做起,建立必備的安全防患措施,堅決杜絕“三違”,養成工作嚴謹、執行制度認真、工作程序規範的良好工作作風。在實際工作中提高自防和互防能力,做到“三不傷害”,從而建立起安全管理工作的新風尚。把生產過程中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消滅在萌芽狀態。

作為電力行業裏面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新《安全生產法》的實施,對這個行業指明瞭一條道路,結合自身工作情況,接下來將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增強自我遵章守法的的覺性,全面提高安全事故的防範能力,增強應急救援的處置能力,提高安全意識。2、以新《安全生產法》的學習宣傳貫徹為契機,全面提高自身學法、懂法、用法水平。

新安全生產的心得體會3

新《安全生產法》明確了生產安全事故的責任追究和在生產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指導方針。意思是要有超前意識,安全生產不應當只在在事故後處理問題,只有有效地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達到最好的效果。在貫徹“安全第一”工作中必須遵循“預防為主”的原則和“防範勝於救災”的內涵。

在電力生產中,生產者實現“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觀念轉變,是安全思想由強制性到自覺性的一次質的飛躍。但是,要確保電力生產安全,這一轉變依然是不夠的,還必須由“我要安全”轉變到“我會安全”,才能夠從事故源頭上遏制不安全因素的作用,減少或避免事故的發生。

電力系統是一門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而生產安全又是這一系統工程中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一般而言,電力生產事故有三類:

一是“天災”,如雷電、大風、暴雨、等不可控或不便控的.自然因素,有其突發性。

二是線路、設備、器材的“先天不足”,有其隱蔽性。

三是“人禍”人為地違法、違規、違章,有其盲目性。且佔所有事故中的絕大部分。而“人禍”又可分為二種表現形式:其

一是對規章明知故犯,明知這樣做不符合要求,但圖一時方便或抱着僥倖心理的習慣性違章。其

二是對規章似懂非懂,工作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稀裏糊塗,發生了事故才恍然大悟。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員未認真執行安全操作規程,不按章作業,工作負責人現場監護不到位。這些事故的發生,暴露了安全生產的一系列問題,凸現了工作人員安全責任不清,作業人員缺乏基本的安全技能。事實證明,如果對危險點不預測,不防範和控制,那麼在一定的條件下,它就可能演變為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只有自己學會了如何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只有責任感與安全意識相輔相成,安全行為才能自覺、具體,安全生產才能有效進行;只有人人養成良好的安全工作習慣,才能真正消除安全隱患與避免違章操作,安全效能才能得以提高。

新安全生產的心得體會4

今天我們就借一位著名氣象學家提出的理論來談談生產安全的重要性,那就是“蝴蝶效應”。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荷蘭的著名氣象學家洛倫茲的“蝴蝶效應”之説不脛而走,名聲遠揚。在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也對此作了形象的説明,這首民謠是這樣説的:

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

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

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這很不可思議,也許會説它只是氣象學當中的一個學説而已,但是在我看到這個學説的時候,我不禁地聯想到這“蝴蝶效應”與鐵路倡導“抓小防大”的安全理念是有着多麼異曲同工之處。馬蹄鐵上的一個釘子是否會丟失,本是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一個帝國存與亡的根本差別,而安全生產中一件看似無關緊要的違章違紀的發生,如不及時加以制止,它的“長期”效應就是所有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

這看似有點誇大其詞,但是有誰能夠説每一件事故的發生不是因為在安全生產中的小漏洞沒有得以及時發現和糾正,日積月累,由量變發展到質變而最終釀成惡果造成的呢?這樣,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安全與否,決定着鐵路的生存與發展。如果説“蝴蝶效應”這個詞對於我們來説還比較陌生,但“防患於未然”這個詞聽來卻並不新鮮,我們常將它掛在嘴邊,用在日常的安全工作當中。

“防患於未然”這個詞的意義,它讓我明白了師傅們的循循教導都是多年來總結出來的經驗,並不是什麼小題大做,而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的工作方式,也許就是最危險的工作方式,因為習慣了的事情很難改變,而當你覺醒時,往往已是回天乏術了。我們習慣了在下雨的時候才想起雨傘,因為怕被雨淋濕,我們也習慣了在事故發生後才想起安全,因為害怕受到人身傷害和設備損失,事故發生了,才後悔自己沒有注意安全防護措施的落實。下雨的時候,雖然傘下的感覺不是很自然,但最起碼我們不用淋雨;

落實各項標準化作業,雖然程序有點複雜,但是卻能保證我們的工作和身心安全不受侵害。大雨不會因為現在是晴空萬里而不降臨,事故更不會因為現在的平安無事而暫停發生。其實我們仔細想一想,不難發現:安全就是一把傘,一把捍衞我們生命和生產的大傘。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如今,正是鐵路跨越式發展的全新時期,中國鐵路的面貌正在發生着深刻的變化,這是我們鐵路令人心動、睡獅猛醒的時期,這是我們鐵路大浪淘沙、英雄輩出的時期。如果你是一名真的勇士,請亮出你年輕的旗,倚天抽劍、逐鹿中原,將激情奉獻給鐵路;

假如你是一名真的水手,請亮出你年輕的旗,劈波斬浪、一往無前,將青春奉獻給鐵路。讓我們將青春的激情盡情揮灑,立足崗位做貢獻,銘記安全在心頭,為我局安全生產工作盡好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建設我局和職工美好家園,營造健康、和諧、安全的環境。

安全生產,文明生產,有了安全才有家,安全緊繫你我他!

新安全生產的心得體會5

安全,看似簡簡單單,卻始終未離開我們半步,出門時媽媽總會説“路上注意安全”,工作時領導總會強調“一定把安全放在首位”。只有將安全時刻掛在心間,只有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保障家庭的美滿幸福、才能實現企業的長治久安。

20xx年4月18日,瑞祥嘉園物業公司維修工人在19樓換紗窗時,螺絲刀不慎滑落,與此同時,兩歲五個月的女童在姥姥的陪伴下正在樓下玩沙子。滑落的螺絲刀正好插入她的頭顱,目前孩子仍處於危險期。20xx年9月20日凌晨3時33分,閔行區陳行公路1878號上海寶申兒童用品有限公司發生火災,浦江、杜行等12個消防中隊23輛消防車,經過1個多小時的撲救,終將火災撲滅。火災造成一名30來歲的男子身亡,經消防部門調查,這起火災的原因為煙頭引發。

兩個案例都是由於忽略了“小事”才釀成了慘禍,假如維修工人注意防護,螺絲刀就不會掉落,假如樓下設置安全警示,孩子就不會在那裏玩耍,假如扔掉煙頭時能夠多看一眼,假如我們做好了這些“小事”,一切災難就都不會發生。

由此我聯想到我們的鐵路職工,對機車車頂進行作業時不繫安全帶,進檢修庫不帶安全帽,跨越地溝走近道,為了趕機車檢修進度在動態中的車輛上幹活,扒車代步,帶電作業等違章作業的人都有。你問他們為什麼這樣做時,這些違章作業者會説,有時活兒太多了,顧不上這些規章制度了;有的則説自己有把握,多少年過去了,還不是沒有發生大事。殊不知這些所謂的有把握給自己的人身安全埋下了多大的隱患。俗話説,繩子從最細處斷起,水從最短的木板處流出。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可有些人為什麼還這樣做呢?就是因為他們忽略了這些安全“小事”,才會存有僥倖心理,造成安全意識淡薄。

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成為不安全的最大隱患。做好安全工作,需要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從每件具體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本單位最薄弱的環節做起。設備的每一部件,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螺絲,都必須質量合格,安裝到位。否則,也將帶來事故隱患。

“隱患險於明火,防範勝於救災,責任重於泰山”。安全無小事,只有多抓“小”才能防止“大”,只有多消除小隱患,才能防止大事故,只有認真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才能真正保證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