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家庭教育育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0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4W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並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於經驗總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庭教育育兒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庭教育育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0篇)

家庭教育育兒心得體會 篇1

昨天下午2:30我園召開全園家長會。會場上坐滿了各班的家長,有的家長還拿着筆記本認真地坐着筆記。家長會的主講人時從北京來的家庭教育專家——常海教授。

風趣的付教授做了題為“家園協同培育孩子健康成長”的專題講座。他結合典型事例以及自身教育子女的親身經歷,從四個方面闡述瞭如何教育孩子。

一、搞好家庭教育,意義十分重大

二、高度關注孩子,全面健康成長

三、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必須付出

四、加強家園聯繫,共同培育孩子

常教授有句話對我觸動很大:“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好父母是學出來的。狼爸虎媽”是極端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的特點是“家長主導型”,由家長來決定孩子的成長方式和成長路線,並利用一些懲罰手段去維護家長的.權威,達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家長們也應轉變傳統應試教育的理念,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在尊重孩子自主權利之上給予孩子合理的引導和教育。以自身的豐富閲歷和專業的眼光幫助孩子進行選擇、判斷,而不是逼孩子成才或者規劃孩子成才;”深感在這方面我對自己的女兒做得不好,以後要努力啊。他要求家長每週每月都看點教育孩子的文章,這也正是我們的欠缺之處。

謝謝蘇園長組織的這次家長會!

家庭教育育兒心得體會 篇2

營造和諧歡樂的家庭氣氛父母要以身作則。

孩子在家庭中成長,如同一棵小樹在自然界中成長。良好的自然環境對樹木的生長有利於它快速成材。同樣,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氛圍將促進孩子的健康快樂地成長。父母温暖的笑容就像金燦燦的陽光普照着小樹,而父母的愛就如同綿綿細雨滋潤着小樹,滋潤着孩子的心田。這棵小樹有了充沛的陽光雨露怎能不茁壯成長呢?因此,我非常重視家庭的文化氛圍的建設,注重學習型家庭的打造,比如:孩子獨立的書房、和孩子一起閲讀、學習等等,努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俗話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顯然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起着積極作用。所以作為家長在各方面要成為孩子的學習榜樣,這既是家長的責任,更是孩子的希望與未來!一是家長們不要當着孩子的.面説不文明的語言、翻閒話、或者經常發牢騷;二是要把快樂、輕鬆的情緒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學會寬容、大度、隨和;三是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個性推着他、引導他向着好的方向發展,既不要讓孩子失去個性限制他們的發展,也不要聽之任之隨隨便便不去約束。每個孩子都有一些愛好和優點,作為家長,要善於挖掘孩子的這些潛質,將這些愛好和優點得到更好的發揮和發展。

家庭教育育兒心得體會 篇3

我是一個80後媽媽,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我自身的性格中難免有些自私和任性。生了女兒後,更是像一個大孩子帶着一個小孩子,但俗話説:"家庭教育無小事,生活無處不教育。"所以在教育女兒上我要從小事做起,同時也要從自身出發,做女兒的好榜樣。

女兒作為我們家長的一面小鏡子,如果想要讓女兒更優秀,首先我們自己也要提高自身修養。出口成髒的父母,怎麼教育出文明禮貌的孩子;父母自身沒有良好的習慣,怎麼能要求孩子的`道德和素質;父母言而無信,孩子怎麼會誠實守信。這三點在我教育女兒時也時時刻刻反省着自己。

尊重女兒也是我們家比較重視的一件事,不把女兒當做小孩子。我相信即便女兒再小都會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年紀雖小卻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女兒,給女兒説出自己想法的機會,聽取女兒的意見,我相信被尊重的女兒會越來越懂事。

為了給女兒補充營養,所以在選擇奶粉上,我們選擇了美贊臣荷蘭版A+,味道女兒一直都很喜歡,重要的是奶粉含有科學配比的DHA,DHA又被稱作為腦黃金,也是系統神經細胞生長及維持的主要成分,足量的DHA能讓女兒的腦袋充分發育,只有腦袋發育好了,才能讓各方面的教育達到最佳的效果。另外,奶粉含有獨特的(PDX+GOS)益生元配方,夏天也不擔心上火。

雖然新手媽媽在育兒路上有許多許多的難題要克服,但我相信在我的不斷努力學習下,一定可以一邊改變自己的壞習慣、一邊把女兒教育的更好。

家庭教育育兒心得體會 篇4

一直以來周圍總有不少人詢問我,為什麼你的孩子這麼乖,這麼好帶?我總是笑着回答:她生來就是這麼乖這麼好帶!其實,這中間是有因果關係的!

朵拉自打出生,我就頂着輿論的壓力把她經常抱在懷裏,人都説放下她,放下她,不然以後就放不下了,可是我就是想抱着她,只要她一哭,我立刻抱起她來,以至於讓別人都認為我太溺愛她了,不讓她哭一聲,事實上是:我想讓她的內心富足一些,有時候滿足孩子內心的需求並不需要家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一個從出生就沒有離開過媽媽半步的嬰兒,一個要吃奶都從來沒有遭到過拒絕和拖延的嬰兒,一個從來都沒有被強行餵過一口飯的嬰兒,她能不好帶嗎?

朵拉現在10個半月,不認生,見人就主動打招呼,如果認識的人還會主動讓別人抱她,如果第一次見,打過招呼後會看着人家微笑跟人“啊,啊”的説話,但就是不主動讓人抱,記性非常好,今天認識的人,明天見了,離30米外就開始大聲喊人家,別人在她身上拍打一下,周圍一圈人,你問她誰打她的.,她會用手指出那個打她的人來,她不幹好事了,你裝作生氣打她,她會給你扮個臉來取悦你。有意識自己給自己穿鞋,雖然鞋子都反了,但還是會拿起來往自己腳上放。

我一直覺得,孩子在不受家長控制的情況下,發展出來的才是真正的自控力,所以朵拉現在是滿地爬,滿家翻騰,沒有一樣東西能放過的,開櫃子,翻衣服,端盆,拎空桶,把空箱子蓋在自己腦袋上,推着板凳滿家跑,除去睡覺,就沒有停下來過。我只是保證她沒有任何生命危險就行,其餘隨她自己去吧。

家庭教育育兒心得體會 篇5

父母是孩子好的老師,父母應該注意平時生活中的細節問題,做好榜樣,帶好頭。和孩子一起讀書學習,營造讀書學習的氛圍,偶爾也以向孩子“請教”的方式培養孩子多讀書學習、做一個有知識的人的自豪感。別在孩子面前評判老師和他人,多和其他孩子的家長學習交流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經驗,做一個有愛心、包容心的家長。

當今社會的家庭,獨生子女的教育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天下父母們的共同心願。我們作為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獨立的人,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離開我們,成為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立個體。但要怎樣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樣做好幼兒教育便成為我們每位父母的難題。家庭是孩子的首個生存環境,而父母則是孩子的影響,是多麼的巨大與深遠。以下便是我平時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

首先,尊重孩子的提問,注重智力的培養。我們一直沒有刻意的去教她學習什麼,只是在孩子提問的時候認真回答她提出的問題;在她喜歡看的書上面教她認一些字,給她一些她喜歡的'書與碟子,讓她自己學會放,怎樣講故事,平時在我講一次故事,然後讓她自己再講一次給我聽,使她對學習有着深厚的興趣。

第二,尊重並引導孩子的思想的培養。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不管在什麼場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罵人,不説髒話。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首個啟蒙老師,在家裏,在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做到不説髒話,不做過激行為。在孩子發現父母做錯了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主動承認錯誤,並引導她在犯了錯誤時也要勇於承認。

第三,注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教育,教育離不開尊重,尊重不等於縱容。在平時,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就必須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們父母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應該怎樣做,是會像孩子那樣做嗎?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觀念、模式、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定孩子該做什麼,不準做什麼,更不能利用家長的威嚴去壓制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獨立性,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學會涮牙、洗臉、穿衣等,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有自己的能力與知識。

上述這些只是我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現在是獨生子女的時代,在幼兒教育上,我們也經歷了一個從無知到漸知的過程,在教育子女這方面,家庭環境的區別,造就不一樣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出類拔萃,值得驕傲,但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們一定能取得成功,走向輝煌。

家庭教育育兒心得體會 篇6

尊敬的大家長賴老師,親愛的總部老師和各位家人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於江蘇鎮江的劉芬,下面是我對這次培訓的感想感悟。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但是怎樣讓孩子成才呢?很多家長都走進了一個誤區,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好,孩子以後就能有出息,所以很多家長會把孩子休息天也送去上各種輔導課。我之前也非常在乎孩子分數,孩子考得不好,避免不了一番責怪。導致孩子壓力很大,整天就是學習,沒有了玩的時間,沒有了童年的樂趣。孩子現在大了,不像一年級那樣你説什麼她就去做,她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你叫她寫作業她有時不願意,我採取了鼓勵的方法,有時候強制性的叫她寫,她會去寫。但下一次呢?我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孩子思想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與別的孩子不能很好的相處,回來總是説誰不好,她不開心。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跟她講多看看別人的優點,但是這樣的説教起不到根本的作用,並沒有真正解決孩子的內心問題。這讓我感到很迷茫,就在這時我的朋友段太蘭把我引進了育心經典這個平台,因此也有幸地參加了這一次的指導師培訓。在這裏我要感謝我們的大家長賴老師,還要感謝我的朋友段太蘭。

通過這幾天的培訓讓我感觸很深。首先是我們一起來培訓的家人們,我們只是在網上交流過,從未見過,但見面後卻有種不是家人勝似家人的感覺。我們並沒有那種陌生感,見面之後除了激動興奮之外,就是聊育心經典給孩子帶來的變化。在他們身上我也學到了很多,鑫媽的穩重,文思媽的自信勇敢和強烈的團隊精神,藝媽藝爸的認真學習的態度都值得我學習。其次來到總部讓我體驗到了家的温暖,也明白了為什麼在平台上都是講各位家人的含義。這確實是個大家庭,賴老師和蘇老師就是這個家庭的家長,我們就好比嬰兒來這裏尋找温暖,尋找能量。這是一個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為了中國能真正強大起來而自發組建的家庭。真的要感謝我們的大家長賴老師,他讓我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標,找到了人生的價值和使命。最讓我開心的就是能見到賴老師並且還和他合影留念。在我的印象裏,賴老師現在事業成功,學問又那麼淵博,他現在是個名人,肯定不會和我們見面合影的。但事實卻恰恰相反,賴老師和蘇老師是那麼的平易近人,這實在難得,這種精神值得人敬仰。賴老師身上好像有挖不完的寶藏和學不完的知識。

這幾天總部的老師也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位老師的講課風格都不一樣,但是都非常精彩,他們的講課嚴謹而又生動有趣。他們的思維很活躍,格局很大,對賴老師都懷着一顆感恩和敬仰之情,這種感情流露在他們的臉上,呈現在他們的話語中,深深地感染着我們每一位家人。每一位老師都是那麼的親切,讓我們感覺好温暖。他們很多人曾經也和我們一樣很普通,但在這個平台上他們成長了起來,一個個都變成了出色的講師。正如賴老師所説的一句話一樣,這裏不亞於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培養出了毛澤東,周恩來等偉人。我們這裏同樣也能把一個普通的甚至是家庭婦女打造成一塊上好的玉。在這個平台上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沒有哪個學校和機構能做到的,而在這裏賴老師創造了一個奇蹟。

培訓開始了,首先是高俊英老師給我們講述賴老師的成長和創業過程,通過高老師的講述我們對賴老師有了更深入的瞭解。賴老師能有今天的成就真的很不容易,正如他寫的一首詩中所説的那樣他是用在生命做教育。聽了對賴老師的介紹在場的家人們無一不感動的。這讓我想起賴老師在飯桌上講的一段話"真正窮苦人家的孩子,他們的爸爸媽媽沒有時間教育,這樣的孩子反而能夠有所成就。"這就像賴老師一樣,從小雖然家境不好,但是卻自強不息,正因如此,所以賴老師在創業過程中遇到了很多艱難險阻他都沒有放棄,而是堅持,因為他知道他的使命和責任,那就是隻有他編寫的育心經典教材和累積式教育法才能讓孩子輕鬆愉快的學好中國傳統文化,也只有學好中國傳統文化才能救中國。正是這種堅持,這種自強不息和保留初心的精神,賴老師才有了今天。我們要感謝賴老師,因為賴老師讓我們這麼多家人們真正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從而讓我們能學習傳統文化,改變了自己,改變了孩子,使我們的生活更和諧。再多的'語言都無法表達這種感激之情,唯有付諸於行動來回報。從賴老師身上我們明白一個道理,你認準一件事是對的,是造福於人類的,那你就要堅持下去,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成功。就像我們現在選擇育心經典一樣,既然認為是好的就要堅持下去,不改初心,堅持下去我們各方面都會有變化。

接下來是張子棟老師的精彩課程,他讓我們知道人要有信仰,文化就是一種信仰,有了信仰人的精神層面都會不一樣。既然要學習文化那就要學習高能量的文化,育心經典就要從易經開始學起,經典它是一種規律,是對生活的總結。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世界和平都要靠中國傳統文化,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傳統文化,只有用賴老師編寫的育心經典教材和累積式學習方法我們才能把孩子培養成功,對我們處理任何事情都會得心應手。

鄧鄉平老師非常有親和力,她臉上始終帶着甜甜的笑容,她給我們講了育心經典教材的特點,它有全文注音,有簡繁對照,簡繁對照對今後孩子的古文學習很有幫助,有童音跟讀,運用的黃色紙張能很好的保護孩子的眼睛,而且有一個免費的教育平台。每天讀經典,提高了孩子的識字能力,記憶能力,閲讀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有道德修養和習慣的養成,思維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這個我深有體會,我孩子讀經五個多月,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變化,她以前很自我,但現在她懂得關心別人,現在也學會了與人分享。這次我培訓回來,有兩件小事讓我很感動,他爸爸給我和她買了幾雙襪子,有一雙襪子我們都很喜歡,我説媽媽好喜歡這雙襪子哦,她二話不説就給了我,並説到你喜歡就拿着吧,要是在以前,她會把她喜歡的東西緊緊抱在懷裏,誰也不會給的。晚上穿拖鞋時,有一雙拖鞋不太舒服,以前孩子都是把好的東西先佔為己有,所以我就説媽媽穿這雙不太舒服的鞋子吧,你穿那雙舒服的鞋子。但她並沒有這樣做,而是説我穿這不舒服的鞋子,你穿那舒服的鞋子。這兩件事讓我感覺經典實在是太神奇了,她也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育心經典,覺得非常好,然後給自己六歲的兒子開啟了育心經典的系統學習。在和孩子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她發現自己的一些思維發生了改變,負能量少了,正能量多了。孩子也有了很多的變化。於是她毅然辭去她原來很優越的工作,一心投入到育心經典的事業中來。正因為她正能量的傳播使得很多家庭都加入了育心經典的隊伍中來,使這些家庭的每個人都有了質的改變。她走到哪裏都受到家長們的歡迎。

最後是黃麗明老師給我們講了育心經典的成長曆程和以後的發展。別看她是個小女孩,可是講起課來是張弛有度。育心經典從一開始的無人問津,到現在已經有九萬人在學習賴老師編寫的育心經典教材,全國各地遍地開花。這足已説明用賴老師編寫的育心經典教材和累積式學習方法來教育孩子,孩子必然成功。現在雖然已經有九萬人在學習育心經典,但任重而道遠,還有很多家庭不瞭解育心經典,我們該怎麼做呢?我們應該在自己學好受益的同時向更多的家庭去推廣,讓他們一起來學習育心經典,那麼全民經典,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將指日可待。

接下來我們還進行了大地遊學,這次因為個人的身體原因我沒有參加,但我並沒有不開心。因為我知道這裏是家,既然是家那我還會再回來的,到時候再和家人們一起大地遊學。

在頒發指導師證書和最後唱感恩的心這首歌的時候,我們心中是感慨萬千,心中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通過這幾天高能量的學習讓我更加堅定育心經典教材和累積式學習方法是教育孩子的法寶,是指引我們更好的工作生活的指南針。通過這幾天的學習也讓我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我要加快腳步,努力學習,學會承擔,只有承擔才能讓自己快速成長。只有自己成長了,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只有自己成長了,我才能更好的真正的幫助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孩子。

最後我用一句話來表達我的決心:育心的過去我無法參與,但育心的現在和將來必定會有我的身影!

我的分享就到這裏。感恩天地,感恩聖賢,感恩大家長賴老師,建立育這個平台,感恩台前幕後的家人們,感恩家人們的聆聽和陪伴!祝大家身體健康,闔家幸福歡樂!

家庭教育育兒心得體會 篇7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我個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主要應做以下幾方面: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學生活正規而有序,家長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他懂得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什麼時間不該做什麼事。如教育孩子養成早起、早睡,長期做下來,孩子自己也能學會獨立按一貫的生活規律來制定合適的作息時間表。一旦孩子習慣過一種有規律的生活,那麼時間觀念就己內化成他自己的一種寶貴素質,自我意識的控制力就得到了長足發展;家長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惰,應該有意識的從小鍛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整理書包、書桌、自己的衣服自己晾曬……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目地是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辦事情能力,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基礎,當孩子在生活中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孩子的獨力意識與自我責任感就增強了很多。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這方面我們要求他做到:教師上課時要專心致志聽老師講課,不開小差;養成定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要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他做作業時我們不在旁邊陪他,監督他,我要他不懂的問題自己查資料,查不到時我們才會提醒他和啟發一下,只在作業難點上和孩子一起分析,慢慢養成他獨立思考的自學習習慣。鼓勵孩子刨根問底的積極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對許多事總愛刨根問底,這是好奇、求知的表現,説明孩子愛動腦子。家長切不可嫌孩子嘴貧,冷漠對待。最好跟孩子一塊兒刨根問底,能解決的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請教他人或者閲資料。

三、多與孩子進行溝通

家長要做孩子的朋友,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與孩子溝通時,也應注意時間和環境,才能起到想要的效果、以前我經常在全家吃飯時,教育孩子、尋問功課等,緊張的氣氛令孩子有時吃不下飯,經常是愁眉苦臉的,我氣上心頭,滿臉怒容,弄得好好的一桌飯菜,誰也吃不下。後來,通過跟其他家長交流,我現在就經常利用晚飯後散步和平時在一起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有效交流。詢問孩子在學校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及時搏捉孩子思想上的細微變化;跟老師進行有溝通,及時瞭解孩子的在校情況,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二者有效結合,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四、家長成員間要配合黙契

為教育孩子,作為家長成員之間要配合黙契,形成合力,對孩子的要求、態度、引領方向要基本一致。如果彼此之間目標一致,態度不統一,往往會對孩子的教育引導受到另一方面的干擾,孩子在多重選擇面前就會茫然失措,無所適從,家長的心血必然付之東流。我和家庭成員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孩子逐步形成有堅強的意志、樂觀向上的心態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以上是我家庭教育的一點心得休會,當然不同家庭情況,不同的孩子,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我們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在相互學習中進步,我們最終的目地是一樣的,那就是希望自已的孩子能夠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育兒心得體會 篇8

和許多家長一樣我也認同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孩子在體驗挫折的過程中學會有益人生的東西,性格上變得堅強。而一般意義的堅強是什麼?是認為遇到挫折、失敗的時候,痛苦、壓力、煎熬、難受是“必然”的,所以,所謂的堅強就是忍耐力強,能挺住,受得了,不被打垮。

聽起來很讓人佩服,很勇敢,但是有些愚昧!就像義和團當年勇敢地向洋槍洋炮發起衝擊一樣!而且這也是一件不容易、困難、折磨人的事情,有時會把人壓垮了。所以,我們可以幫孩子建立一套容易可靠的方法,一些合理的習慣些思維,坦然面對挫折。

那什麼是習慣性思維?可以理解為佛家講的平常心吧,每一種習慣性思維都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壞事不一定就是壞事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孩子也許聽不懂話中的真實意思,因為他們的人生閲歷還短。大人們也覺得這是一個很普通,很平常的道理,但是很少有人把它變成自己的習慣性思維,所以在遇到事情時很少習慣地從這個角度去想。以前我很疑惑,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是為什麼對自己沒有用呢?後來才明白,就是因為沒有把這些道理和具體的事情多結合,逐漸地把它變成習慣性思維,所以事到臨頭,根本想不起來。反思之後,再次遇到事情的時候習慣於從這個角度去考慮失敗、挫折:經過努力,壞事是可以變成好事的。最近不小心崴腳了,雖然是件壞事,但是難得的休在家裏安心地呆着,寫寫博文,也很好。

家長可以從具體事例出發,讓孩子體驗天下雨了不能去遊樂場,但我們可以做一個快樂的遊戲,讀到一本有意思的書,這都是收穫。

孩子測驗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好好分析一下卷子,找到學習、習慣、技巧、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改進了,就會促進孩子的學習。孩子遇到的所有挫折、失敗,其實都是鍛鍊孩子的好機會,善於引導,她體驗的道理比你磨破了嘴皮子還管用。

在女兒遇到類似的事情時,我也和她一起探討,用這樣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她遇到的事情:

比如一個小朋友常常騙女兒,她不高興地像我傾訴被騙的痛苦,我告訴她:這也是件好事兒,讓你這麼小就會識別謊言了;玩具壞了,她有些傷心,我告訴她:壞事變好事啊,我們再買個新的;學習暫時落後了,我説,沒關係啊,從後面追比被別人追壓力要小,成績越來越好的感覺其實不錯啊;逐漸地,壞事變好事就成了女兒的習慣性思維,自然,面多挫折的時候,就不那麼愁眉苦臉,甚至會高興了。

比挫折更可怕的是不知怎麼面對糟糕的負面情緒

生活中有些挫折的確關係重大,比如中考、高考、國考,但是絕大部分挫折、失敗不是那麼重要,只是我們生命長河的一個波瀾而已。

為什麼有些不順利會給一些人造成巨大的影響,甚至放棄掉自己的生命?其實往往不是事情本身嚴重,而是人面對這個結果的時候,大腦認知放大了它的影響,把它看得很嚴重,而一個事情你覺得後果嚴重自然會有巨大負面情緒,對一起感悟人生心靈形成強大的壓力感。

其實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習慣性思維,對孩子的`問題都喜歡上升到影響人生的高度,總是看到很長遠的影響。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對,考試怎麼辦?考不好,上不了重點咋辦?你的心思都在玩上,將來怎麼辦?家長如此一來,孩子怎麼能夠坦然、淡定呢。涉汲到孩子品質,多説無益呀!其實我們只需要看到事情的本身就行了,只是一次家庭作業,解決它就OK了。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把所有孩子都培養成一個模樣,想想多可怕。鄭淵潔的《馴兔記》中説,你可以用50種方法教一個孩子,卻不要用一種方法教50個孩子。在此與所有家長共勉。

比如平常一次家庭作業沒按要求好,一次期末考沒靠好,只要孩子平時學習做得好,成績考試有些波動有什麼關係呢?波動本身也是一件很正常的,很多家長何苦那麼一驚一乍,緊張兮兮的呢。

最重要的是家長會很容易把這種誇大的思維模式“傳染”到孩子身上,即使家長不打不罵,什麼也不説,孩子也會從家長緊張的表情、沮喪的態度中體驗到。時間久了,孩子也會誇大事情的後果,心態如何,可想而知了。

《道德經》中説:知常曰明,這有多種解釋。我的理解是,知道了哪些是常理,知道這些事兒是正常的,就不會迷惑,就會看到它的本來面目:其實是沒什麼的。

家庭教育育兒心得體會 篇9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進,女兒出生後是我一手一腳帶大的,我一邊吸取前輩們的經驗,一邊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給予教育,説起怎樣去教育孩子,我也不知説什麼好,也就幾個方面的心得。

第一欣賞教育:欣賞孩子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一個孩子最可人之處不是在於他的聰明活潑,而是在於他的自信,有了自信心,做什麼都有種動力去挑戰,平時父母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聲表揚,都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他沒做了一件事情或取得一個好的成績,我們都會獎給他一句“你真棒”並傳遞一個欣賞的眼神,愛孩子就必須懂得欣賞孩子的道理,激勵和表揚的效果遠遠勝於斥責和打罵的效果。

第二相互尊重:讓孩子懂得去尊重老師、父母和身邊的人,在教育孩子這些的同時。我們做父母的也不能忘了,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理解孩子,也只有這樣,家長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實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關愛孩子,為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

最後一點是引導教育:“父望子成龍,母望女成鳳”這是為人父母者的天性使然,但是做父母的也不能可以的去強求孩子的興趣,給孩子適當的壓力,不讓孩子有所負擔,否則會妨礙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不能讓孩子為了父母的期望而活着,讓孩子自由的發展,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他成名,只是希望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應為有能力,而更有自信,更多的去體會生活的樂趣。

最後要謝的是老師們,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浸透着老師的心血和汗水,真誠感謝幫助我女兒獲得知識,快樂成長的老師們,你們的教育遠遠勝過於父母。

家庭教育育兒心得體會 篇10

孩子從小是我一手帶大的,有我在的地方總會有孩子的身影,我與孩子如影隨行。孩子是我的尾巴,孩子是我的夥伴,孩子也是我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我和孩子之間建立了心照不宣的默契,還有保留在我和孩子之間相互承諾保守的祕密。孩子是我的心頭肉,她填滿了我的心。

我幾乎沒放手過讓她離開我的懷抱,我已經習慣了我們合二為一的整體生活。

原本打算讓孩子到她姑姑家呆四五天的,可最終拗不過姑爹、姑姑的.盛情接待,還是同意孩子到他們家呆一個月,計劃同她表哥一同輔導數學、一同讀英語、一同做暑假作業、一同玩耍、一同享受獨生子女之間難得的那份親情,我哪能剝奪孩子該擁有的屬於她的另外一份親情呢?

孩子臨行前的一個晚上,我半夜三點驚醒,回想夢中我同孩子在路邊走路的情景——輛三輪車飛奔而過,孩子跌倒了,我再也睡不着。正是捨不得孩子的離開,那份牽掛讓我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吧,牽掛孩子超出我的視線範圍之外的那份擔心吧。再回頭看看熟睡的孩子,臉上是一片安祥和恬靜,我又擔心什麼呢?

臨行前説好星期五去接她回來過週末。孩子走後,好像覺得心被掏空了似的,有一種莫明的失落。躺在沙發椅子上,有一種説不出的心痛,淚水悠悠地在臉頰上爬過不停。突然之間覺得是那樣的空虛和無聊,突然之間又覺得什麼也不想去做,又好像是一種身心的解脱、人生的解放,像什麼事也不用去做,就連每天必做的為孩子燒菜燒飯也不用去做了,自己隨便炒了蛋炒飯算是完成了我的中餐。下午母親來到我這裏,等到父親來接母親時,我有一種跟着他們走的心願,好像要從他們身上找回我那顆失落的心。

接下來的兩天一直沒味口。第三天同事到我們家玩,當我特意燒好幾樣菜準備吃飯時,我已心力交瘁,根本吃不下飯。好不容易捱到星期五接回孩子,我的父母也在,那天味口才大開。

沒有孩子的生活,好像忽略了老公的存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我用兩天時間昏天黑地地在網上收看被很多人公認的好電視劇、而我又不曾有時間收看的《蝸居》。當老公晚上回來時,我還在電腦前埋頭苦幹時,我有一種説不出口的內疚和自責。這些年來,為孩子忙這忙那,卻好像沒為孩子她爸好好地忙一回。

沒有孩子的生活,好像失去了生活的規律。這讓我想起:在同事的孩子離開他們去讀大學的頭一段時間裏,他們應該像我一樣感同深受吧。這又讓我想起去年在寶塔河邊長江大學三位大學生為救兩個落水少年失去生命的感人事蹟,他們的父母在擁有無數光環照耀的同時,他們的日子該是多麼煎熬啊。這也讓我想起在電視中看到的因車禍失去即將大四畢業、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孩子的一對父母,他們突然間覺得失去了精神資助,生不如死,他們放棄自己在日本的大好前程,放棄自己的美好事業,回到祖國的懷抱,就為孩子生前説過的一句話:讓中國的沙漠變成綠洲。他們傾注自己的心血,傾注自己所有的資金,甚至不惜賣掉在大上海唯一居住的房子,在沙漠上完成了兒子植樹造林的心願,他們澆灌着一棵棵樹苗,就好比澆灌着永遠活在他們心中兒子的心靈。他們堅信那一棵棵樹苗都有一顆顆活生生的靈魂……

孩子填滿了所有父母的心,也填滿了我的心。

今天又是星期五,接孩子回來過週末,好好讓孩子填補填補我那顆空蕩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