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通用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9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專家講座心得體會(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通用5篇)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1

11月17日下午,我有幸聆聽了阜康市一小組織的“卓越父母家庭教育專家講座”。説實在的,孩子到了四年級我愈發覺得對孩子教育有些力不從心,出於這個原因我抱着試試的心態來聽這次講座,沒想到這次講座對我來説猶如久旱逢甘露,迷途遇嚮導。

專家的講座精彩極了。她們的講課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而讓家長扮演孩子的角色做一些體驗遊戲,時而播放一些現實生活版的有關家庭教育不當而發生悲劇的影視,一個個鮮活的事例直接滲透人心,催人淚下,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兩個小時的講座,感覺瞬間而過,使人意猶未盡。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小時,但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

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的夙願,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往往在家庭教育中盲目的搬出老一輩教育自己的方法粗暴的用在互聯網時代的孩子身上,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使得其反。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對孩子的教育更是竭盡全力的,但聽了今天的講座我發現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在不經意間傷害着孩子,而且已經很久了。拿我來説,專家每一個講題都會戳中我的痛點,比如父母要尊重孩子,要放下姿態和孩子平等的交流,要認真聆聽孩子的訴説。這樣才能和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孩子有什麼事兒才會第一時間給父母説,尋求幫助。反之,孩子和父母之間就會有隔閡,孩子遇到什麼事兒也不會告訴父母甚至會刻意瞞着父母,往往自己處理不好會出現一些不可預知的後果。可作為母親我一直把他當小孩看,很少正兒八經聽孩子的心聲,經常對孩子的話敷衍了事,只要求孩子必須重視和絕對服從我的“旨意”。現在想想,作為母親我竟然就這麼理所當然的剝奪了孩子享有尊重和平等的權利,更要命的是我一直認為這是對他的愛,今天我才真正理解了什麼是“愛孩子請尊重孩子”。

還有,當孩子有不好的習慣時行為矯正的最好方法是關注好的行為忽視不好的行為,不要故意放大孩子的缺點,要肯定和放大孩子的優點,使孩子變的自信,否則孩子就會越來越不自信。當我聽到這裏時感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簡直是個反例,每當孩子做作業慢的時候我總會絮絮叨叨訓斥半天,並且説一些打擊孩子自信的話,比如會故意誇大其他同學寫作業多快多快,而故意放大孩子的慢動作,“你就會磨蹭,你就是慢,慢,慢。”除了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沒有一點正確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孩子除了受得委屈以外依然茫然無助,結果幾年下來也沒見孩子寫作業速度提高,反而完成作業的時間更長了。不得當的教育不但不能有好的收穫,反而會推波助瀾使孩子從心裏認同了自己的這一“缺點”,久而久之孩子會把這種“缺點”當成自己的性格。孩子就是父母手中一塊待雕琢的玉,玉雕的優劣皆出自父母的手藝。只有父母手藝精湛才能雕出美輪美奐的稀世珍寶。

再比如,當孩子犯錯誤時要對事不對人進行教育,更不要粗暴的打罵孩子。老説孩子怎麼怎麼不好會使孩子潛意識認為自己天生不優秀,沒有別的孩子好,從此失去上進心。打罵只能導致孩子今後更加叛逆。這一點我自歎也做的不盡如意,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常常會説他笨啊,沒出息啊之類傷害孩子自尊的話。總之,這次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打鐵還得自身硬。想教育好孩子,光有愛是不夠的,首先家長自己得學習掌握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起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否則我們所謂的教育恰恰是家庭教育的反例,不但起不了好的作用,反而會南轅北轍。

記得曾經有老師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不盡如人意、不順心、煩惱、憂愁,甚至讓我們惱怒、無法容忍的事情,可能會接踵而來。尤其是孩子的學習讓我們頭痛不已。從專家講座中讓我深深感到,作為母親,更要學會寬容。寬容是教育孩子的祕訣,寬容比懲罰更有收穫,孩子犯錯是難免的,因為他們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行為上,都處於不穩定、不成熟時期,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錯誤。母親更應該以一顆寬容的心一步步地走在通往孩子心靈的小徑上,和孩子一起承擔錯誤,一起找出錯誤的原因,正確引導孩子改正錯誤,從而使孩子在温暖的陽光下成長。

通過這次聆聽學習,雖然不能説我已經掌握了一套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但最起碼使我認識到自己對家庭教育知識的匱乏,認識到自己對孩子教育中存在的有些錯誤的方法,使我從思想上對孩子的教育有了很大的轉變。我相信,在我今後的努力中自己和孩子會一步步前進。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2

3月16日在xx實驗小學聽了了xx學院組織的班主任講師團的培訓,受益頗深。特別是李老師幽默的語言,典型的案例,睿智的思維,帶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尤其使我對為什麼批評學生、批評的出發點,批評的基本要求有了新的認識。

一、為什麼要批評學生?

教師批評學生的目的——幫助學生進步。形成一個全面發展,健康向上的班集體,缺少不了必要的批評。批評是思想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二、批評的出發點:教師的行為要有教育性。

1、情緒控制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心平氣和地直面學生的不足和失誤,採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教育方法,幫其改正錯誤,促其不斷進步。不恰當的批評教育會產生副作用,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因此批評教育要堅持“對事不對人”的原則。讓孩子體會到:是自己的行為不對,犯了錯誤,只要今後改正,仍然是好孩子;老師批評教育我,是出自對我的關懷、愛護。教師要有公心,它是和愛心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也可以説是愛心的一種表現,它是轉變“差生”的重要條件之一。教師的公心就是對待所有的學生,無論是優秀生還是“差生”,誰犯了錯誤,都要受批評,對事不對人。對待學生一視同仁。建立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正常師生關係和親密友愛的情感。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要以德育人,以理服人,讓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2、管理意識

教育必須以關心、愛護學生為出發點,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目的,和顏悦色、輕聲細語、循循善誘,批評既然是教育人的一種手段也應如此。批評不是解恨發泄,不是為自己的利益掃除障礙,而是為了學生更健康地成長,呼喚學生心靈的一種教學方法。批評應該像習習的春風,總是包含着使萬物復甦的温暖。所以,只有從教師口中道出的批評是出於真心關懷,學生才會樂意接受。

3、自利利他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説:“無論什麼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惡言。”因此對於那些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喪失上進心,破罐子破摔的學生,批評根本起不了作用,班主任用表揚代替批評,不失為一種良策。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使學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還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的公正。使用這種方法,要作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從後進生身上找到閃光點,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表揚時要恰如其分,不誇大其詞,不輕描淡寫。

三、批評的基本要求?

1、是否有利於解決問題?要形成一個全面發展,健康向上的班集體,缺少不了必要的批評。批評是思想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正確的批評教育能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和不足,並警示自己不再重犯過去的錯誤。

2、是否有利於學生接受?要多於學生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為學生着想,只有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同學生交心結友,才能正真瞭解學生內心世界,從而及時準確的教育和引導他們。

3、是否有利於學生成長?現在的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有部分學生更是在單親家庭裏成長,為此,其強烈的自尊心比以前的學生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後進生的自尊心更是強於其他學生,而實際上,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仍有上進要求,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説過:“得不到別人尊重的人往往有強烈的自尊心。”因此,在批評學生的時候既要講原則,不遷就其錯誤的思想行為,又要講感情,尊重他們的自尊心。這樣,被批評的學生就不會感到自己是捱罵,而是在接受教育,他們會從心底裏感激你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的話語他們會聽進腦子,並努力的去做好。這樣。我們的批評效果就達到了。

4、是否有利於團隊建設?批評必要時可以採取適當的方法向學生表明為什麼要批評,為什麼要這樣批評,以消除感情上的隔膜。對確屬自己認定事實有誤或批評過火,要坦誠的表示歉意。但是,批評後一般不要立即找學生解釋,也不要一邊解釋一邊否定先前的批評,否則,不但不利於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還會有損教師自己的威信和尊嚴,危及今後的教學效果。

教師教育學生是一個複雜而細緻的過程,利用批評這一方式應

以理解、信任、尊重、關懷、鼓勵為基礎,把自己看成一名學生,常與學生心理換位,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評,這樣的批評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批評是教育學生的一種手段,恰到好處的批評,能夠有效地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和缺點,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則會使學生失去自尊,自暴自棄。所以説,苦口良藥學問深,作為教師應該抓住時機,採取適當的批評方法,才能藥到病除,收到良好的效果。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3

我很感謝省教育廳組織“名師送教”的各位教授講座,雖然只有短短3天學習時間,使我更加認識到幼兒園教育是教育中的基礎階段。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工作人員,我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教育教學觀念得到了進一步的更新,真是受益匪淺,對我的今後工作有很好的借鑑之用。

在這3天時間裏,我們先後聆聽了李漫、李萍、陳曉娟、王磊、張建偉等各位教授的講座。李漫教授的《幼兒園打擊樂教學的組織》,使我真正認識到什麼是打擊樂;怎樣才能上好打擊樂課程;知道了什麼是創造性;瞭解了打擊樂整體教學法有幾種;怎麼樣設計打擊樂教學過程;還初步學到各種演湊的空間處理和各種打擊樂器正確演湊方法、放法。我感覺自己當時就是一名幼兒,是教授給了我無窮無盡的快樂和享受,感受到自己責任的重大。陳曉娟教授《探究式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使我認識到在以後的科學課程中應該如何去上好每節科學課,我明白瞭如何去寫好科學課教案和如何才能培養好每一位幼兒的表達能力、概括能力、思維能力等等。王磊教授《0—3歲嬰幼兒早教機構運營模式及教育服務模式》,聽過王教授講座後,我才真正認識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知道人的一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基礎時期是幼兒教育。幼兒從小的教育和培養是個人、家庭、社會的重要時期,是社會進步的財富,同時我也意識到自己是一名幼兒教師所肩負的重任和偉大。張建偉教授《與幼兒教師談營養與保健》,知道了營養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每天要合理安排3餐,營養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元素,是人健康成長的保障,尤其是幼兒時期營養是關鍵時期。4節課各有不同、各具特色,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活動指明瞭方向。

通過本次的培訓,我更進一步的瞭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八個字對於幼兒教師的重要性。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幼兒,對於幼兒幼小的心靈健康和成長是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的最燦爛的陽光。所以幼兒教師要加強自身師德修養,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去感染幼兒和教育幼兒,給孩子正面、積極的教育。

幼兒正處於身心迅速生長髮育和發展的重要時期,身心各方面的機能尚不成熟,對於外界的適應力比較差,因此,做好幼兒的衞生保健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認真做好衞生、營養與保健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於幼兒成長髮育的各種因素,為幼兒提供適應的生活和活動環境。

培訓時間已經結束,但是老師們學習的興致很高。通過此次學習,我學到了新的教育理論和觀點,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從事幼兒教育事業的信心,希望自己學以致用,把這次學習到知識積極運用到教學中,做一名積極向上的幼兒教師,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幼兒教育教學中,為祖國多培養有用人才而努力奮鬥。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4

xx月xx日至xx日,我參加了“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在這次研討會中,我共觀課5節,聽講座3個。這次學習,讓我感受頗深,也受益無窮,它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語文視野,讓我看到了專家對課程標準的深刻解讀與實踐。在專家的課堂示範與思想引領下,我只感到學習、提高、修煉教師基本功,是當今教師的必修課。現將這次學習感受表述如下:

一、語文課堂是情智教育。

主要體現在曲曉芸老師所上的觀摩課上。她所執教的是古詩《乞巧》。她的課堂更是“情”的引導,“智”的生成。她的課猶如舞台上演出的`評書,妙語連珠,抑揚頓挫,聲斷氣不斷,課堂中無不體現曲老師尊重學生的情感;既照顧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極大限度地挖掘了學生的情感,同時也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釋放。聽者無不感歎:聽這樣的課真是一種精神享受哇!這也告知我們:語文課不僅要啟迪學生的智慧,還要注重學生情感的陶冶。

二、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的閲讀

提到閲讀,我們可能會想到我們的語文課本。然而小學六年,學生僅僅讀那薄薄的幾本語文書是遠遠不夠的。馬琴老師的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中國小學的語文教學實效性不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我們中國的孩子閲讀開始的時間晚;二是中國學生的閲讀量少;三是中國學生閲讀能力不強。因此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是提高課堂實效性的重要條件。她還強調:閲讀要注重質量。好的閲讀可使學生得趣、得益、得言、得法。重在讓學生打好基礎。在閲讀過程中,教師的活動應該少一些,而學生的活動要多一些,且讓每個孩子都參與活動。

三、教師要永保一顆童心

陳明祥老師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老教育工作者,他燦爛的微笑使人感覺在面前的不再是老師,而是最和藹可親的爺爺。他執教的是一節作文指導課,題目是《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在這一節課裏,他充分展示自己的風采,處處表現出童真、童趣、童言、童心。在讓學生聽閆維文的歌《母親》時,陳老師邊唱邊演,那聲音雖有些蒼老卻很入耳,動作雖有些僵硬卻配合協調。五十多歲的老教師,能保存着一顆純潔的童心,是多麼的難得。那麼作為我們長期與小學生打交道的老師,不是更應該永遠保留一顆年輕的心嗎!只有具備一顆年輕的心,才能真正溶入到孩子中去,做好“孩子王”。

四、教師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聽到各位教育專家精彩的演講,看到他們讓人動情的觀摩課,我感到自己與他們相差甚遠。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擁有講台,要熱愛講台,更要研究講台,要讓自己的生命因講台而精彩。那麼我們如何能讓自己的講台流光溢彩呢?我認為這需要我們平時多鑽研,多學習。多看別人的公開課是學習;多鑽研教材是學習;與同行之間交流是學習……

五、語文教學的真諦

通過這次學習,我才明晰地找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學的真諦,那就是“培養學生寫出一手好字,練就一副好口才,能寫一篇好文章。”這就需要識字與寫字的有效結合,讀説寫的有效結合。語文教學是母語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把握教材的編排意圖,在語文課中潛移默化,薰陶感染學生,涵養學生性情,陶冶健康個性和健康情操,而並非教兩個生字,熟讀課文,寫兩個千篇一律的作文。

讀,讓學生在教師、文本中進行對話;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引發共鳴,進行情感的碰撞,激發思維的火花;説,解放學生的口,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氛圍,讓學生説出內心的體驗,開啟表達的源泉;寫,讓學生將內心的感受與想象,傾注於筆尖,流淌在字裏行間。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是一名語文教師的職責。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不斷的去追求、探索。我們當以專家們為榜樣,加強學習,勇與實踐,敢於創新,善於反思,做一個有心的讀書人,做一個真正能與孩子分享成長快樂的好老師。竇桂梅老師這樣説道:“一個教師在他自身的成長狀態裏可能他懂得了要學習,這就給他帶來了好處和實惠。”“書籍是你的最好的,最美麗的容顏。”我們教師本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工作,天天在跟書本打交道,如果我們離開了書籍,不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嗎?我想起了陸游在《觀書有感》中寫到的這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書籍就是我們老師的源頭活水。吸納百家,才能自成一家。不管如何的忙碌,我們都應該在浮躁的現實中尋求一份屬於自己的寧靜心境,並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標默默地努力,靜靜地成長。

我們應該閲讀各方面的書籍,來擴大我們的知識面,還應該閲讀專業方面的書籍來提高我們的專業水平,更應該閲讀學生這一本本無字的書,來讓我們攀登上教學藝術的巓峯。我們要靠讀書來學習知識、靠課堂來實踐教學、靠反思來積累經驗,在學習、實踐和積累中不斷的提升自己,一步步地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正如《師曠論學》中師曠説道:“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也就是説學習不分早晚,閲讀也就更不分早晚。

讓我們記住竇桂梅在《在閲讀中經營生活》中寫到的:“一滴墨水可以引發千萬人的思考,一本好書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以書為友,學會在閲讀中經營生活,遲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擾;早一天,就多平添一分人生的精彩。”讓我們走進閲讀,走進生活吧!

總之,通過本次的觀摩學習,專家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範在我的頭腦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時時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平等對話,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注重發掘引導學生的獨特體驗等等,都非常值得我學習,我將盡力吸取他們的精萃,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專家講座心得體會5

作為一名管理人員,任何一次聽課或聽講座,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可以取得不少經驗,因此我懷着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想法,帶着理性的思考,欣賞了各位專家教授精彩的講座,專家們的講座就像豐盛的大餐,精美的呈現在我們面前,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異彩紛呈。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在工作中的經驗體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真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使我們對德育有了新的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理解。下面我談談聽講座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做有魅力的德育工作者

通過聽高玉麗教授的講解,讓我知道讓教師德性成為德育首要素,德育的目的是育德,育學生的德先育教師的德,師德是對教師人性的考驗。人格是教師的最高學歷,對小學生而言,教育的全部就體現在師生交往之中。因為我們手中的權力可以給孩子一個陽光高尚的靈魂天堂,也可以給孩子一個陰暗恐怖的心靈地獄。教師人格的偉大就體現在師生交往中。

系列活動促進班級文化建設

凡是有人羣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班級文化是指依託並通過班級這個載體來反映和傳播文化的現象,班級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亞文化,是在社會主流文化、學校教育文化、教師文化的影響下,由班集體中全體成員自己創造出來的獨特的班級生活方式。如果把班級比作容器的話,那麼學生就像水,在不同的容器裏,會被塑造成不同的模樣。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的氣息,構建富有個性的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

聽了隗金枝教授的講座讓我知道班主任可以以系列主題活動為載體,創設和諧的班級文化氛圍,用活動引領學生完成從他律到自律,從自育到自塑的過程,引導學生們在快樂中體驗成功,在活動中健康成長。隗教授組織學生寫心語馨願、班日誌、成長手冊,讓孩子在思考中識別真善美和假惡醜,舉辦開學典禮,參加秋運會、校慶、佈置教室,小小百家講壇,最美女生、最帥男生、天天讀書會等,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技能、磨練意志。

通過零距離接受專家指導,對話,啟發,對話,交流,使理論與實踐的思想再一次發生碰撞,產生新的火花,受益匪淺。當然我也深知,要做到高起點,就要對自己高規格,嚴要求,人的本性都是安逸的,可是在其位,就要謀其職。所以我要有憂患意識和較強的敬業精神,加強學習。向專家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同行學習,不斷的積累和儲備,在實踐中不斷豐富自己,錘鍊自己,提升自己,踏踏實實得做好德育工作。讓我們播種希望,收穫成功,繼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