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精華】家庭教育心得體會彙編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3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家庭教育心得體會彙編5篇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1

女兒自進入八中以來,在學習和生活上都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作為當家長的我是看在眼裏,喜在心頭,也更要感謝學校及老師們辛勤的付出和勞動。

由於我家處於遠郊區縣,女兒從小就同我們生活在一起,當初在要不要送她到八中讀書這件事上,我和妻子爭論過,也猶豫過。怕每週往返路途遙遠她受不了那個苦,也怕她不能適應那裏的環境。但實事證明我們選擇是正確的,雖然在開學之初她表現出短時的不適,但在老師及同學們的幫助下,加上我和她媽媽的引導,她很快就融入了新的學習環境。

作為一名父親,我一直關心女兒的教育,也很想她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但在家庭教育這個問題上,主要是靠傳統的一些觀念和做法來教育孩子,隨着女兒一天天長大,有些方法越來越不適宜了,也達不到我們的初衷,我們為此有時也很迷茫。通過參加女兒的家長會,與老師們溝通,以及女兒進入八中後帶來的可喜變化,我對八中的教育理念,特別是高度重視家庭與學校教育的互動溝通的做法非常欣賞,這為我們家長與學校共同教育好孩子搭建的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這次,我有幸拜讀了俞敏洪先生家庭教育心得及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去老師》的部分章節,其中的很多觀念及理念讀後有一種醍醐灌頂的醒悟,讓我和妻子都感覺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我們還有很大差距,需要不斷改進和總結。我覺得作為家長今後至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積極與學校、老師配合共同完成對孩子的教育培養:

首先,家長要給予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家裏成長,家庭的氛圍、父母的思想、做人的準則等都將對孩子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生活在父母恩愛,和諧温馨的家庭中的孩子,也應該是積極向上、具有愛心的;反之,往往那些問題少年都是生活中長期家庭不和或者單親家庭的孩子。像我們這個家庭,女兒週末才回來兩天,我們將盡量推掉不必要的應酬,少看電視少上網,多抽時間陪陪孩子,同孩子一起多讀書看報,一起散步聊天,與孩子一起分享家庭的温馨和快樂。

其次,對待孩子要有耐心、講方法。當孩子的表現達不到家長的預期時,特別是一些非原則性的如粗心大意、時間觀念差等小毛病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平靜的心態,不能操之過急、求全責備。要適當留有餘地和時間,讓其感受這些小毛病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和不便,自然就會慢慢改善。

再次,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多做鼓勵教育。學習好是每個父母的心願,沒有一個孩子不想考出好成績。但在每一次考試時,孩子都將不同程度承受來自家長、老師、同學的壓力,越想考好卻越考不好。女兒上期期末考試前她壓力就很大,也表現出焦慮不安的心態,我們就不斷開導她、鼓勵她。儘管她期末考得不是很理想,我們也一點沒責怪她,希望她繼續努力,爭取下期有進步。除學習外,孩子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要及時的鼓勵和表揚,不斷給予孩子信心和勇氣。

最後,要注重培養孩子獨立人格。關心孩子也要講方式方法,孩子最終要長大成人,不可能總在父母身邊。所以,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不能一有困難就找父母,事事都由父母包辦代替。遇到困難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我覺得要都儘量讓孩子獨立完成,有些事情哪怕是孩子一時可能做得並不好,但對她也是一種體驗和感受。

作為家長,我們同學校及老師的心願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共同把孩子培養教育成健康快樂、積極向上、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有用之人。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2

聽了王教授的《培養孩子主動生活》教育講座,才認識到家庭教育如此重要,才進一步明白孩子的成功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成功,才認識到對孩子的投入,不單純是金錢和時間,家長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現擇其扼要結合自己反思如下:

一、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保持情緒良好,不要把在單位的工作情緒帶到家裏,甚至轉移給孩子,要“制

怒”,怒則失去正常理智,萬事皆失去準線。父母之間即便真有矛盾爭吵也要避開些,減少對孩子的影響。

二、要真愛自己的孩子。

人際交往的原則,理解、尊重、平等,多看優點,少看缺點,何況自己的骨肉至親,不要吝嗇我們的愛,多表揚他,增加自信,有自信才有志向,有志向才會成功。不要光看分數而看不到孩子的進步,“愛屋及烏”捆綁式的愛是要不得的,和孩子相處、和老師溝通都要講“和諧”,和則興,學習才會進步,才會一步步走向成功,心得體會《家長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

三、對孩子要放手,培養其獨立能力。

古人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要勇敢放手,沒有錯何來對,讓孩子自己領悟,“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方能進步。

四、學習要走直線。

眾人皆知一個數學觀點:“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所以從學習到有成,

要堅持走直線,中間彎曲將事倍功半,家長負責時刻矯正。避免“小貓釣魚”的故事再發生。

家庭教育也是一項工作,我們要堅持做下去才會有效果,曾國藩説過“但須

有志有恆,乃有成就耳” “事斷不可求速效,求速效必助長,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必要日積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終久必有豁然貫通之侯”

總之,聽完王教授的講座深有愧意,父母的做法,言傳身教直接影響着孩子

未來的成功與否,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感謝學校和趙老師給了我們做父母的一個學習的機會,給了孩子一個成功的可能。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3

兒子上網學習不好,成績落下。女兒什麼都要品牌。

給哪個家長都會生氣。孩子的心裏雖説我們當父母的最知道,但我們做父母的往往以嚴教欺壓孩子的心裏。跟本不等孩子説完火早發出來了。當我看到(讓孩子把話説完)這書中另一個情景,那個小朋友手裏只有兩個蘋果,媽媽很渴,媽媽問孩子給不給媽媽吃,孩子把兩個蘋果都咬一口,那位媽媽耐心的問孩子為什麼那樣做,孩子説他先看看哪個甜給媽媽吃。我看完很感動,那麼小的孩子,他的心裏是我們想象不到的。有時候孩子想的很好,被我們誤會是錯誤的行為。以此傷害了孩子。有一次,晚上我讓兒子去把電褥子開高檔位置好把被窩暖和,兒子高高興興的去做了。開完後,他就在客廳玩自己的玩具,我在收拾家。過了一會,我看鐘八點半了,我説兒子該上牀睡覺了,他興高采烈的`去上了牀,我剛進被窩覺的很熱很熱,我噌的一出口大叫,你為什麼把電褥子開高檔位置,當兒子説不是你讓他弄的嗎?我突然想起,哦,是我讓他開的。於是我很內疚的對兒子説:“對不起,媽媽錯了。”兒子説:“沒關係。”看完這篇文章我深切的知道孩子的心裏是需要我們做父母的耐心的聽他們的心聲才不能讓孩子受到傷害。父母不該意味的去欺壓孩子,把孩子想説的話給掠奪了。

希望我的兒子能理解媽媽偶爾的嚴厲。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4

南宋時期大學問家朱熹所作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大意是説,方方正正的池塘就象一面明亮的鏡子,天光雲影、湖光山色倒映其中,景物清晰可見,這都是因為有源頭清澈的活水。思想源頭的活水是什麼?就是不斷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會獲取新知識。《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確實是一本很好的教育書籍。書中有一句話使我感觸頗深:"只有不懂教的父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現就對《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學習情況談幾點體會:

當今社會的年輕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確實很難去做,因為現在是競爭的社會,作為父母總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家的孩子。我們這一代父母是"小皇帝"的父母。多少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指望孩子成龍成風。只要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當父母的就臉面生輝,無尚光榮。但孩子怎樣才能"出人頭地",怎樣才能讓孩子成才,也使當父母的非常頭痛。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把他送到學校接受教育,父母似乎省心了。當父母的只是鼓勵孩子好好學習,認真聽課,認真做作業等等。其實這只是對孩子學習文化知識一種教條的説教。事實上孩子需要接受的不只是文化知識的教育,素質教育更不容忽視。教育孩子不單單是學校的事情,應該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家庭怎樣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在這一點上,《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介紹了許多家庭教育的成功範例,範例中介紹的父母教育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注重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教育孩子充滿愛心,關愛他人,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給孩子一個廣闊的天空,讓孩子自己走向成功。今天我給孩子去開家長會,相比之下,我發現自己是一名不合格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許多問題。自己認為,在物質上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我們當父母的就"稱職"了。去年10月份開展“一創雙優”集中教育活動以來,濮陽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5+2”“白加黑”的工作方式,讓我感到充實了。在充實的同時卻與孩子的溝通少了。在此,我特別感謝孩子的母親和他的姥姥,一直細心照顧着孩子。我以後要多擠點時間來陪陪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使我受益匪淺。最吸引我的是書中“父母課堂”這個欄目,因為在家庭教育這個新課題上我們這些毫無經驗的父母應該是學生,只有掌握了家庭教育的理念,才能教育好我們的孩子。書中有幾句話很有道理: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確實,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只有學習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長這個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基本的保障。

在這本書中確實為我們展現了許多民主的、客觀的教育方法,比如家長應該做孩子的朋友、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等等,給我們這些做父母的確實不少啟發。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5

閲覽了二十卷《中國媽媽和北美媽媽差別在哪裏》這篇文章,一絲感悟湧上心間。其中“北美媽媽不重知識重能力”“北美媽媽怕孩子上興趣班沒興趣”“北美媽媽不看重出人頭地看重生存本領”道出了中國文化的差異,尤其針對中國的傳統教育和家庭教育現狀,這肯定不是崇洋媚外!

如今我教的大班,為了讓幼兒及早適應小學生活,不少家長忙着為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殊不知幼小銜接絕非一蹴而就,過早過量的知識灌輸,很容易導致幼兒學了知識毀了興趣。關於幼小銜接,有的家長認為就是讓孩子提前學拼音,識字1500以上,會做100以內加減法,剛上小學就樣樣成績好;有的家長認為幼小銜接就是逐步適應不睡午覺,學會自己整理書包,對小學充滿期待,等。殊不知,理想的幼小銜接遠不止這些。

在目前中國教育現狀下,理想的幼小銜接不僅僅是必要的知識積累,更重要的是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和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的養成,三者缺一不可。真正做得好的幼小銜接,應該拉長至整個學前教育,根據每個年齡段不同的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合理規劃,循序漸進,步步為贏。大班後階段的3個月時間可以應下急,突擊識字、算術,但幼兒的能力和習慣,則更需要長時間來養成和鞏固。

對目前及其走俏的拼音、硬筆書法、看圖説話等幼小銜接輔導課一“座”難求的現象。“超前教育的優勢只是一種暫時性的”,到了某個階段就會消失,這種狀況猶如拔苗助長。超前教育雖然可以讓孩子搶先學到更多的知識,但治標不治本。同時,提前灌輸小學知識,可能對以後孩子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專注性有所影響。”更有不少小學老師發現,小學三年級是個分水嶺,一些提前學而本身習慣和能力沒有養成的孩子,在三年級時基本老本吃光,優勢喪失,而另一些孩子則後來居上。充分利用三年幼兒教育階段,培養孩子的能力和習慣,才能讓孩子不光贏在小學一年級,更贏得整個人生長跑。

拼音、算術等知識技能對孩子建立初期的學習自信有一定幫助,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成長的動力”,這個動力也是孩子的軟實力,包括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習慣、良好的人際溝通、團隊合作、領導力等綜合能力,這些能力將幫助孩子進入小學時迅速融入集體,和老師、同學建立友善的關係,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因而,作為還是學前期的孩子,不應要求他們能學多少知識,關鍵是有品質地玩。“玩”,不是放任自由,不是無意識無計劃地“散養”,而是在遊戲中運用動手實驗、角色扮演、團隊合作、觀察實踐、蒐集資料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孩子的興趣,從而產生“玩的質變”。如:小班是想象創造力發展的啟蒙階段,3歲幼兒思維還要依靠動作和視覺,如讓他們説出手中小汽車的個數,他們只會用手指點着小汽車才能數,而不能心裏默數。但這個階段,正是孩子想象力旺盛的開端,成人認為十分混亂的畫頁,在孩子眼裏,每個點、每條線都有特殊的表達內涵,因為“兒童有一百種語言”(20世紀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瑞吉歐教育體系)。而4歲,孩子的精力更加旺盛了,是發展孩子交往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最好時期。5歲呢,孩子的自我控制與忍耐力達到了較高峯,孩子的時間意識(有意注意)也在這個階段慢慢形成。

我們中國的孩子在想象創造力、交往溝通能力培養方面需求強烈,對孩子發展的每個階段,家長最好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特點提供適合的教育內容。而最好的方式是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