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2021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通用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06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1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1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通用6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

以心理健康教育為切入點促進班級管理工作上水平。

我校全體班主任聆聽觀摩了李曉軍老師組織的初三一班心裏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期間李老師引導全班同學分組進行了合作交流和激烈的爭辯,同學們各抒己見,提出了許多關於心理健康方面的建議和看法,最後李老師做了簡要的小結,為本節主題班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聽完本節班會課,本人感受頗深,下面我從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角度入手,談談自己對班級管理工作的幾個粗淺認識。

一、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自身心理健康修養,讓健康的心理成為班級管理工作的基石。

教師職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職業。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的樂觀、豁達、寬容、富有同情心等情緒特徵對學生的影響極大。教師心理健康,可以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頭,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綻開笑臉,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擁有平和的心態……相反,教師遇事急躁,學生情緒就不穩定。教師心裏不健康,會把不良情緒帶到教室,甚至採取不正當的方式懲罰學生。鑑於此,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成為我今年做好班級工作的起點,首先,不斷要求自己學會解除或緩解高壓心態,不再主要以學生分數論成敗;第二,努力培養自己高尚的愛生情懷,時刻提醒自己要公平、公正地面對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第三,學習先進的教育藝術,掌握先進的適合當代學生特點的教育方法;第四,學會把辦公室當作“教師心理健康成長的工作坊”,經常把遇到的難以解決的問題與其他同事討論。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識的積累使自己的心裏有了與以往不同的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我適時地運用這些理念和方法在班級工作中取的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將學生心理負擔降到最低很顯然,民主型的教師比較順應學生的心理,有利於學生情感與個性的發展。

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創造一種民主氛圍,讓學生釋放“能量”。這“能量”,不管是建議還是意見,是牢騷還是委屈,不斷地宣泄,對於化解矛盾、保持心態平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建立申訴制度,讓學生直接在大家面前傾訴心聲,每日下午的值日班長彙報會,都有一些學生在為自己當天的行為申訴,有的合理,值日班長就免去給他的扣分,有的不合理,大家就舉手表示意見,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定論;有一些學生感到委屈時,可以在放學時和他們及時交流。交流後,學生都能較好的認識到問題的不足,及時去幫助;為了加深學生對此問題的認識,同時強化學生的集體意識,我給學生又介紹了一首詩:《攙扶》你的腳陷進泥淖,攙你一把就會走上來;我的身體失去平衡,扶我一把就會站穩。生活中,你我—需要攙扶!//攙扶,一種心靈的撫慰,一種友誼的閃爍,有時就這麼平易的舉動,就能幫你擺脱困境的苦惱,能為我綻開信心的花蕾。無需躲避直率的目光,這是發自心靈的呼喚。攙扶的力量在你我之間架起了橋樑,還懼怕什麼山川溝壑?來,伸出你的手吧,伸出我的手吧,讓我們用心緊緊相握,共同攙扶着跋涉人生"。心與心的交流,讓學生更體會到了自己與集體的不可分割性,也加深了學生對“班榮我榮,我恥班恥”的認識。

總之,在班級管理中,充分藉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一些案例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給我帶來了很多便利,也進一步推動了班級良好的班風、學風的形成與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2

所謂健康,有很多人認為只要有強健的體魄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在當今日益複雜的社會中,我認為不僅要身體健康,還要心理健康,二者缺一不可。所以通過近幾個月參加湖南省繼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學習,對我們教師來説,是非常重要的。我有如下一些體會:師生關係、家長關係和同伴關係的不協調是導致當今中小學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師生關係是最主要的因素。而當前的應試教育導致了師生關係的異化,要克服這些我們應該做的措施就是調適好師生關係,按照人際關係中的互動的規律去做。其中,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是人際關係的適應,而人類的心理變態最主要的是人際關係的失調。

我們可以從以下這幾方面去入手:首先是人際互動的心理規律是人偏好性刺激,就是説無論什麼樣的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即使心理明白是假的、虛的,還是喜歡聽。所以我們教師就要抓住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做出相應的措施,比如賞識、讚賞。我們常説“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就是因為讚賞可以改善機體氣氛,有利於搞好兒童教育,提高教師的領導藝術,可以促進人的心理健康,但前提這些讚賞必須是真誠的、是被在意的,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就是自我性,通常情況下人都是在利益相關的時候為自己考慮的多一些,不過這也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還有就是在某種情況下會出現嫉妒之心,這是很不好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所以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及時地觀察瞭解學生,儘量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否則有的後果會很嚴重。還有一種就是羨慕之心,這是產生在一種美好基礎之上的。還有就是心理歸屬感。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很懼怕孤獨、希望能夠遠離孤獨,尤其是差生,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及時地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温暖,自己也是這個班集體中不可缺少的,從它的閃光點出發,逐步建立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不覺得孤獨。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都希望自己的情感被共享、被分擔,同時也希望自己在不幸或遇到困難的時候能有人相信。

之所以我們經常聽到現在有很多學生跳樓自殺的、離家出走的、誤入歧途的這些悲劇發生。我也在想如果我們這些教育者能夠及時地去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多關心他們、去教育他們,也許就會減少這些悲劇的發生了。

通過心理教育培訓後,讓我明白,學生出現逆反、任性等問題,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並非故意和老師作對。而且,出現問題的孩子正是需要我們的包容和幫助,我們老師不應該嫌棄他們,就像醫生不能嫌棄病人一樣,要真誠地幫助他們。當我們把問題學生當成一個個研究對象“對症下藥”時,就會覺得有樂趣在其中了。我真地很慶幸能夠有這麼好的機會去學習,給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所以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我一定會不斷加強自我學習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育藝術和教學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3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小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小學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近年來,小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羣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羣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小學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並形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小學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羣,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道德上的內在聯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着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説謊、無爭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羣等行為。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爭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繫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4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正人先正己,身教勝於言教。教師不僅要在學業上能為人師表,更應在人格和行動上成為示範。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才無愧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稱號。

面對社會的激烈競爭,教師要學會在競爭中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我,不斷提高身心素質;通過自身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和影響學生。否則,教師出現心理上的不適應,必然會引起一些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如態度粗暴、挖苦諷刺學生和對學生冷漠等,這些不良的教育行為對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學生具有很大的消極影響,只有教師具有正確的教育觀,較強的業務素養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學生。因此,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開展的重要條件。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還必須具備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在教育部頒發的《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髮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這就是説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涉及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心理測量學等多學科知識。廣大中小學教師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掌握心理調適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覺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會與學生平等相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瞭解和掌握青少年學生在認知、情感、意志、個性和社會交往等方面的主要特點,自覺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為提高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努力奮鬥。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5

我有幸參加了龍灣區組織的第二期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上崗C證資格培訓,感覺收穫很深。通過這五天的學習培訓,提高了自己對心理健康課的認識,對心理健康課可的目的及任務有了深刻的瞭解。上星期五下午在實驗小學又聽了兩位老師的心理活動課,使自己又進一步的認識到了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最佳途徑,是現代學校的標誌。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良方是“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愛的集合,它該包括——像母親熱愛孩子一樣無私,像父親熱愛兒子一樣嚴格而慈祥,像戰士熱愛祖國一樣忠誠,像兄長熱愛弟弟一樣寬厚,像姐姐愛妹妹一樣温柔又體貼,像哲學家熱愛真理一樣執着而痴迷。熱愛學生是班主任工作藝術的一塊基石。

一、用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教育學告訴我們,自我意識是個性形成水平的標誌,也是推動個性發展的重要因素,它主要表現為對自己以及周圍環境人際關係的認識。在班級管理中,一旦學生犯了錯誤,我對學生的教育一般都採用先表揚後批評的方法。我們看電視時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鏡頭,老虎等兇猛的動物在進攻前首先是身體向後撤退,為什麼撤退呢?是為了更好的進攻!這種以退而進的方法,用到批評學生一個缺點的時候,不妨先表揚他的優點,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作為班主任應該善於捕捉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放大學生的優點,真心實意地進行讚揚,然後再指出他的缺點,我發現學生就樂意接受批評。

二、善於發現問題,耐心誘導

在班級的`第一次家長會時我發現班級裏的大部分孩子跟父母之間的相處都有問題,他們不願意與父母交流溝通,而家長們對待他們的方式不是專制就是順從。於是我利用班會的時間,召開了"感恩的心"主題班會,讓孩子們感受父母的愛,我再趁熱打鐵,放學後我有意在佈置作業時讓孩子們寫一封信給自己的父母跟他們説説自己的心裏話感謝他們的愛。反饋回來的結果很好,有些家長看到了信以後甚至感動得流淚了。我想,只要孩子和父母各自敞開心扉,他們一定會成為無話不説的好朋友,這樣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三、讓“日記”成為師生溝通的橋樑

我認為日記是我瞭解學生的一個好的途徑,平時我班學生一週大概要寫2—3篇日記,內容主要是寫寫自己最想説的話。從他們的日記中我可以發現他們是怎樣的孩子,有什麼困難需要我們幫忙的。當他們在日記中闡述煩惱時,我會在她的日記下方用正確方式安慰他,引導他 走出困境。當他們寫的是開心的事時,我會寫些與他共享快樂的語言,並表示感謝,感謝他給我帶來快樂,當然我們聊的面很廣,學校的事,家裏的事,社會上的事等等都是我們愛聊的話題。在日記的牽線下,我們成了好友,在這過程中,他們的心理健康指標無形的得到提高。

分享彼此的日記成了我和孩子們的一個習慣了,我在他們的日記中越來越瞭解每一個孩子,而他們也由於日記要給我看而有了一定的壓力,每一篇日記都不能糊弄,堅持到現在語文老師跟我反映,他們的寫作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

記得泰戈爾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偉大的,那麼,讓我來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的垂着他的綠蔭的。"教育事業又何嘗不是葉的事業呢?我想做好那一片綠葉,因為生命就是一種回聲,你播種下什麼,就能收穫什麼!徜徉花間,讓我們靜心去聆聽每一朵花開的聲音。它們有的奔放,有的舒緩,有的跳躍,有的靈動,有的艱難。然而,無論怎樣,那都是他們生命的精彩綻放。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6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1、教師自己保持樂觀的心態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反之則使學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師自身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非常重要。

2、以良好的心態感染學生

我們要以積極的情緒狀態和較強的感染力,要以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忱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對學生的一片愛心、對所任學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響學生。努力做到教態親切、熱情、和藹可親,教學語言要生動活潑、富有幽默感。教學方式、方法要直觀、形象、豐富多樣,富有趣味性。要創設一個團結互助、好學上進的集體風氣,使每一個同學在良好的集體環境裏成長。

當然,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我們的教育教學與應試教育思想的碰撞,產生了不少問題,問題的出現需要我們去思考、去解決,如教師採用怎樣的教學方式;選擇怎樣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學習評價難以操作等,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如果能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最終一定會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學生總有一些不良的現象,如逃學、早退、遲到、作業不按時完成、上課搞小動作、做鬼臉等現象,無時不展現在你面前。此時,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是氣憤、激怒、傷心,非想揍他一頓,還是用樂觀的心態來教育他,我想,教育學生需要耐心和寬容,用真誠的愛心去感化學生,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法去對待學生的錯誤。讓學生靜心去尋找自己錯誤的原因,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錯誤給別人帶來的傷害有多深,我想這樣的耐心和寬容教育學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