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800字(通用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W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800字(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800字(通用5篇)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1

最近我讀了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尤其是書中第7章講述的:有效地運用鼓勵,讓我更深入地認識到鼓勵而非讚揚,書中説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

帶着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着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自我反思,我在該方面存在很多的誤區,比如:我經常會用到這麼一句話讚揚孩子:“你真是一個乖孩子,聽話、懂事,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在這種讚揚下,該孩子會很高興,會滿臉燦爛,她會覺得“大人認可我,我是有價值的”。作者提出:讚揚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於“別人會怎麼想,怎麼看”的考慮來做事。當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時,他會茫然與疑惑。

這位孩子(長大後就是成年人)可能會形成一種完全依賴於別人的觀點的自我概念,可能會變成:“討好者”和“總是尋求別人認可”。而鼓勵是指向人的行為的,常常啟發對方思考“我是怎麼想的”、“現在該怎麼做”、“我學到了、感覺到了什麼”等,它能讓人內省,更多地讓人思考並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無需他人的認可,最後形成自信、自立的態度。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較差,所以老師在此運用的讚揚可能要比鼓勵更多一些,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之前的那句話只會使孩子們變得“變動”,缺乏自信。是作者讓我瞭解到同一句讚揚鼓勵的話對於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等真誠而恰當地讚揚和鼓勵。

該書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在經後的工作中學習更正確、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環境下快樂健康的成長。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2

暑假裏,我讀了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書中用了非常多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背後深層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藴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後的信息,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

在家庭和學校裏,我們有時都會認為懲罰和驕縱會永遠存在。很多人都會從這兩個極端考慮問題。那些認為懲罰有效的人,通常就會懲罰孩子。那些不相信懲罰的人,常常就會走向另一端,對孩子驕縱。正面管教能夠幫助家長和老師在與孩子溝通時找到一條既不懲罰又不驕縱的路。在學校裏課堂上,調皮搗蛋的學生時常會讓我們不知道拿他怎麼辦,往往我們採取的態度就是讓學生站一會,或是課後留下他再就是請家長了。第二天他來學校就乖乖的一段時間了,老師們往往這時會覺得“還是請家長有用啊”。看了這本書發現這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學生沒有真正有收穫,沒有愛上學習,反而會對這門課的老師產生厭惡,根本達不到學習的目的。

書中説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有時我們會認為鼓勵並不容易,因為老師或是家長很習慣以負面方式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作出迴應,懲罰能促使孩子改善他們的行為。老師和家長也沒有深想過懲罰帶來的影響。這也就回到我們上面的問題,遇到孩子們犯錯,特別是還要請家長去學校了,當然是絕大多數的人認為幫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對他做錯的事進行懲罰,才不會再犯。而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是要鼓勵。而書中説到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鼓勵是給孩子機會,是對孩子的相互尊重。書中講到一個叫傑森的五年級孩子,在課堂上如何的搗蛋,傑森的老師在開始也試到這些懲罰,留下抄幾遍課文,請他站起,送校長辦公室,而結果是傑森只會做鬼臉。之後老師怎樣運用鼓勵,給與尊重和友善的態度,在傑森每取得了一點小小的進步,哪怕是今天的課堂只是比前兩天的課堂少了幾聲亂叫,老師都會鼓勵並回以微笑,終於讓這個孩子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越來越愉快地相處。

書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讓我們老師在與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的方法,對待學校裏課堂上的一些活潑的好動的學生們,老師們學會用正確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們在自信、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將來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3

來家有學童版之前,有人向我推薦過《正面管教》一書,我沒有看但很認同這個觀點。今天我依然沒有看,但是想寫個讀後感,因為我認為此書精華就在“正面”一詞。

節前,我回復了一張兒童問題貼,當時就在想,這壇上多人推薦了《正面管教》一書多次,為什麼這個“正面”做得如此不到位?於是想借借他山之石。搜了一下關於這本書的帖子,卻明白了我初來此壇時面臨的狀況。

就如同社會不公平問題的現象總結,我們很容易得到一個觀點:平等意識不到位。但是如何做到平等,卻手把手教不了,因為人多元。同理,正面管教意識也是一種認識,但是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一書中的事例和行為指南,首先應該是幫助家長們去理解什麼叫“正面”,而不是一種教條的行為結論灌輸。舉個例:小時候背“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可不是為了“天”只能對“地”,“雨”只能對“風”。否則,人的創造性和能動性,就在這種唯一正確中給教沒了。所以,我不看書的內容,也可以寫自己對正面管教的理解,因為現實家庭情況可以不同,但“正面”的原則相同。

《正面管教》這本書在進入中國後,還出現了一問題,國內營銷活動給這本書加上了不實之詞。比如:“正面管教講述的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對於那些愛心無比,現實中又因為管教孩子而無比心痛的父母親來説,這可是最好的廣告詞,但僅是廣告詞而已。豎立規則和界限,如果語言文就可以了,還要監獄幹嘛?記得以前某偶像電視劇中有句台詞“道歉有用,還要警察幹嘛?”説得正是這個道理。這樣的廣告詞,對於營銷父母們去學習學習“正面管教”是雙贏,但是對於教條思維的大腦來説,也伴隨着,世上有無負面管教作用(神仙手段)的虛妄認識。這不是該書應有的東西。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4

這個暑假,很有幸拜讀了“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這五個是我讀完《正面管教》這本書之後,在我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幾個。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就是,作者用平時的語言講解他的觀點,通過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並且還給讀者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説的“正面管教工具”。對於家長來説,這本書可以教會他們成為更加稱職的父母,對於教師來説,它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成為更加合格的老師。

閲讀這本書的過程是我作為一個青年教師不斷回顧和反思的過程。封面正中的三行紅,“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這一問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為它問出了無數家長和老師的心聲。雖然我走上教學崗位才短短兩年的時間,作為老師幾乎每天都要跟學生相處。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如何有效處理常常是困擾我的問題。若是處罰過嚴,肯定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若是不處罰,或懲罰不力,學生又會認為老師是在嬌縱犯錯誤的學生。這本書提出了“正面管教”這樣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方法,讓我產生了深深的疑問,這樣的方法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方法,對孩子來説是否真的有效呢?帶着這個疑問,我隨着作者踏上正面管教之旅。

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犯很嚴重的錯誤就是急躁,尤其是在面對那些叛逆、頑劣的孩子時,往往會火冒三丈,並且仍然深信自己是對的,覺得都是學生的錯。一番指責之後,能解決問題倒還好,怕就怕學生更加極端地為自己辯解,使小問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其實,當我們要求學生控制自己情緒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還是很聽話的,都想要在老師面前當一個好學生,但是當他們犯錯的時候,卻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對。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犯錯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師和家長往往更加關注於懲罰而不是問題的解決。犯了錯誤的學生為了避免責罰和保持良好的形象,於是短期性地表現良好,以達到彌補過錯,重新獲得認可的目的。但是這樣的表現只是暫時性的,時間一長,就可能會“好了瘡疤忘了痛”,繼續犯同樣的錯誤。然而,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學生能夠正視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在以後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做得更好。不過,首先我們自己就得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之前當班主任,無意間看到論語中的一句話:“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我讓班裏孩子將這句話寫在黑板上,予以勉勵,目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犯了錯之後,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師的斥責,而是從錯誤中得到了哪些收穫。

在書中,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啟發性的問題引導犯錯的孩子。啟發性的問題的首要目的就是讓老師會和家長停止告訴孩子答案。當孩子的思想或是行為不恰當時,幫助孩子分析接下來應該做什麼,讓孩子學會自己分析和總結,最終與孩子一起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這種方式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還能對解決方式更加認同。作者還認為,將啟發式問題運用在班會當中,效果也很不錯。 對我們教師來説,正面管教既不會讓學生感到屈辱,也不會讓老師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與合作的基礎上,教會孩子學會對他人理解和寬容,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起責任。這樣好的教育方式,確實值得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大膽的嘗試。

《正面管教》這本書,還有很多理論和例子,啟發人在教育上着重細節、採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和諧、友愛的環境中快樂健康的成長。這本書真正的好書,以後在工作中,我會經常拿出來拜讀,相信它能引領我的教學之路越走越寬廣。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5

近段時間讀了《正面管教》這本書,也看了鄧老師寫的讀書心得,當時很是心動,很認同書中提出的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的理念,認為與我的組織上課理念很是接近,但系統、完善、深刻的太多了。後來由於上班期間太忙,一直沒能有時間仔細讀這本書。後來,我迫不及待地買來這本書,仔細研讀了一個多月,一邊讀,一邊勾劃,一邊回顧和反思,記錄自己的感悟。感覺自己以前的認識真是太膚淺了,此次閲讀,對於正面管教有了一個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現將我這段時間的學習體會整理下來。

《正面管教》這本書出自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博士,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書中反覆強調: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並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背後深層的原因。書中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藴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後的信息,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

成年人對孩子的引領和指導是很重要的,但是孩子應該得到同等的尊嚴和尊重;他們也應該有機會在和善而堅定而不是責難、羞辱和痛苦的氛圍中發展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技能。我們常常剝奪孩子以負責任的方式作出貢獻來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機會,然後卻反過來埋怨孩子,嫌他們沒有責任感。這也正是我們的現狀,我們大人制定了規則而不是由孩子們討論制定卻要求孩子們必須遵守,否則就要受到懲罰,而且是以“我愛你,我這是為你好”的名義。我們嘴裏説着愛,卻面目猙獰,怪不得孩子們疑惑,反叛。我們必須明白,給孩子們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上進心,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書中幾次提到這樣兩句話:“我們究竟哪裏得到這麼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讓他感覺更糟?”“孩子們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得更好。”我很受觸動。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勸阻不起作用時,我一向認為“做錯了就應該受到懲罰”,懲罰會促使孩子做得更好併成為更好的人。我像很多人一樣被懲罰的當時效果所愚弄,同時疑惑着孩子們為什麼“不長記性”。

正面管教不以任何責難、羞辱、或痛苦(肉體上的或精神上的)作為激勵手段,它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為一體,並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人生技能。對比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特別是對管教子女方面,我很慚愧,我所採用的教育管理方法,並不都能滿足這些標準。很多時候我作為一名家長,幫孩子報興趣班也沒有考慮到孩子喜不喜歡就幫他報了,常常強迫他做一些他不喜歡做的事情。

尼爾森告誡我們,我們言行背後的感覺比我們做了什麼或説了什麼更重要,我們做了什麼永遠不如我們怎麼做的更重要。如果我們能時刻問自己,“我這樣做是在給予孩子力量,還是在挫傷他們?”我們在對待孩子時就會更有效。怎樣對待孩子的不良行為?德雷克斯強調鼓勵,並且認為這是大人在幫助孩子時應該學會的最重要的技能。他説過多次:“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尼爾森認為,通過鼓勵來幫助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這確實是不容易做到的事。鼓勵不是讚揚,鼓勵是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培養“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生在和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該怎麼迴應”的感知力。鼓勵是教給孩子們在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會責任感。鼓勵可以是簡單到一個幫助孩子感覺好起來從而做得更好的擁抱。

我很遺憾到現在才看到這本書,才瞭解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心底無私,天下寬。我的孩子們都在慢慢長大,如果早些瞭解,我們的親子關係可能會更好,我們的相處可能會更快樂。所幸,我發現書中所提到的一些原則和方法可以繼續運用於我們的生活或工作中,比如積極的暫停、相互尊重等,遇見另一個自己,我相信我的工作和生活會因之更和諧。